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魏励勇 《上海汽车》2001,(12):40-41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因列强无暇东顾,中国的民族工商业有一定的发展.经济的发展引起了交通相应的发展.最早的发展是在大都市附近.上海附近的江南一带是中国经济上最繁荣的地区,所以发展最快.  相似文献   

2.
为了获取各路段的交通流量,解决任意路网的交通检测器布点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图论与矩阵论的交通检测器布设方法.从图论的角度出发,给出了顶点的度数、平衡点与非平衡点的定义;利用平衡点的平衡公式,提出交通量关系矩阵,计算出布设交通检测器的路段的数量;提出2条交通检测器的设置原则来进行交通检测器的设置;最后从矩阵运算推导出未对于设置交通检测器的路段,其交通流量的计算方法.该方法能在任意路网上进行交通检测器的优化布设.算例选取兰州市西关什子附近的路网,结果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与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3.
在城市多中心组团发展模式下,分析市域快速轨道交通客流需求特征。以上海都市圈为例,分析城市空间结构特征、交通需求特征,明确大都市圈发展趋势与空间发展需求,从城区交通瓶颈、区域交通限制、轨道交通限制等方面分析上海大都市圈市域快轨发展的必要性。以空间视角分析解析市域快轨的空间演变特征,提出了与上海空间发展相协调的市域快轨线网规划模式。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各交通中心与附近社区公交衔接现状的介绍,分析了枢纽内各交通中心间及其与周边社区间交通衔接微循环不畅的问题及形成原因;从服务理念、协调机制、线网优化、站点设置等方面探讨了如何为乘客提供细致入微的换乘服务,从促进各种交通方式各司其职、优势互补,合理做好各类客流的分类疏散,努力提高枢纽效率使其更好地发挥集散功能等方面提出了优化公交衔接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正智能交通是现代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围绕建设"交通强国"、建设上海"四个中心"及科创中心,支撑"枢纽型、功能性、网络化"综合交通发展的目标,上海将对现有交通设施进行升级再造。赋予现有设施新能力、新内涵,主要服务于管理单位,也从根本上提升了交通系统效能。多年来,以智能交通为依托的上海综合交通发展取得了重大成果。一方面,枢纽型、功能性、网络化综合交通体系架构基本建成,轨道交通基本成网,有效支撑了上海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6.
随着上海交通基础设施的不断规划和建设,以及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两者进行了结合。介绍了上海BIM技术应用现状,阐述了BIM在交通建设工程中的实际应用与作用,并思考分析了BIM应用中存在的不足及今后的发展方向等问题,对BIM技术在交通建设工程中的进一步推广应用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双周要闻     
经过2个多月的筹备工作,全国首届汽车零部件三资企业产品展会将于3月29日如期开幕。这是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汽车零部件工业大发展的一次检阅和宣传。来自全国各地的三资企业报名参展踊跃,上海市汽车配件总公司茂名南路1号营业大楼展厅爆满。参展的大都是名牌优质、市场紧俏及高新技术的产品,如上海大众桑塔纳轿车的新颖纵向配件、上海实业交通的喇叭、电动门窗、中央门锁等、上海小系的汽车灯、上海联信的涡轮增  相似文献   

8.
以上海公路网的公众出行交通信息服务应用为例,给出了基于信息资源整合的公众出行交通信息服务平台的总体架构,着重对交通信息资源整合系统、关系公众出行的相关交通信息查询、实时交通路况发布、交通阻断上报与发布、动态路径诱导等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9.
国内外的慢行交通发展案例可为我国慢行交通发展提供参考.国外以哥本哈根、荷兰、日本、巴黎、纽约为典型,分别从自行车系统、结合站点的自行车停车设施、公共自行车以及步行街道设计导则方面为侧重点进行分析;国内以杭州、北京、上海、广州和香港为典型城市,从公共自行车带动、设计导则与系统规划指引、新型公共自行车模式、绿道模式、站点发达的步行系统为侧重点进行介绍.得出需要立足自身特色、进行慢行交通政策评估、重视慢行交通对公共交通补充功能以及与城市设计导则相结合的四点启示.  相似文献   

10.
媒体声音     
《驾驶园》2011,(5):12-13
“2011城市公交客车节油技能大赛”于3月29日在上海汽车会展中心隆重发布.全国各地媒体竞相报道。中国汽车报、中国交通报、中国工业报,科技日报、中国旅游报、机电商报、北京汽车报、上海汽车报、商用汽车新闻、行报、汽车生活报、《上海交通运输》杂志、《城市公共交通》杂志、《城市公交文摘》、《商用汽车》杂志、《交通世界》杂志、《汽车观察》杂志、《运输经理世界》杂志.  相似文献   

11.
上海公共交通行业智能交通系统的总体构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上海公共交通行业智能交通建设的主要框架 1.1 建设的目标 按照城市交通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设的一般规律以及上海城市交通的现有特点,结合上海市交通发展白皮书的有关内容,遵循"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理顺体制、业务综合、资源共享、加强服务、市场运作、注重实效"的原则,我们制定了公共交通行业ITS的总体建设目标.上海公共交通行业2003~2005年ITS建设的目标是: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近年来各地暴雨过后大面积积水的新闻也不绝于耳。在中国城市的开发建设中,如何将雨水利用与城市防洪技术相结合为城市的发展服务呢?该文对国内外雨水利用与城市防洪技术作了总结,并以上海嘉定新城雨水利用工程为案例,通过理论计算与工程实例来说明城市雨水利用的经济效益和实施的可行性,寄予对国内其他城市的建设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汽车与配件》2010,(36):13-13
由科技部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司、中国卫星导航系统专项管理办公室以及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联合主办的“2010上海国际智能交通与导航产业科技发展论坛”日前在上海举行。  相似文献   

14.
回顾了国内外关于交通冲突技术的研究现状,介绍已有的交通冲突判别方法,总结近年来国内外学者使用交通冲突判别方法的发展过程.以信号交叉口行人与右转车的交通冲突为研究对象,进行相应的数据采集,并利用SIMI软件提取两者的运动状态数据.选取减速度作为判别标准对两者的交通冲突进行判别,利用可接受间隙理论中的临界间隙法确定减速度判别冲突的临界值,最终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冲突判别,并得到判别结果.  相似文献   

15.
北京交通工程学会举办GPS技术专题讲座;2005全球汽车安全概念发展论坛隆重举行;北京交通工程学会举办移动流媒体技术交流;2005中国(上海)国际城市轨道交通展览会;2005中国国际隧道与地下空间展览会。  相似文献   

16.
马网兔 《上海公路》2001,(12):162-166
通过1993年、1995年和2000年三次比较完整的上海市公路对外交通15个出入口和上海-崇明-苏北出入口流量OD及有关交通资料的调查数据分析,得出上海公路对外交通出入口流量和客货量的变化情况,特别是上海对外的四条国道和二条国道主干线对外流量的变化情况,并根据流量发展与GDP增长关系,提出上海公路对外交通出入口流量、GDP增长率及弹性系数的关系,分析2005年,2010年,2020年上海公路对外出入口流量分别是23万PCU/日,30万PCU/日,42万PCU/日,其中上海-江苏及以北流量占79%;上海-浙江及以南流量占30%左右,为上海和江浙公路建设提供有效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城市化和机动化的快速发展,无疑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便捷.同时,城市交通带来的能源紧缺、环境污染、交通事故、道路拥堵等问题也日益突显,给人们的生活造成了许多负面影响.交通与环境、能源、社会经济发展的矛盾越发突出,人们对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就越强烈.第六届交通运输研究(2015上海)论坛是在此背景下由国内外学者共同举办的一次具有重要意义的研讨会.通过介绍第六届交通运输研究(2015上海)论坛的概况,及对该论坛大会报告的分类统计,从智慧交通、绿色交通、交通安全、城市交通规划、交通与环境、港航运输,以及航运法律等几方面对交通运输行业的研究现状进行阐述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当前国内交通运输行业的学术研究热点进行梳理和归纳,并对交通运输行业的未来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各大城市交通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综合交通数据汇聚已初具规模。交通规划决策、组织管理和公众出行服务,对大数据技术的应用需求日益迫切,城市交通大数据研究成为智能交通领域发展的必然。在这个大背景下,我们自2012年分"两步走",较为系统地研究了城市交通大数据,并形成了一系列创新性成果。介绍了上海交通信息化建设的三个阶段,剖析了大数据带给上海城市交通发展的机遇,以及上海交通大数据战略布局和研究思路。依托上海市科委科技攻关项目,对这五年来在交通大数据基础理论、平台架构、应用服务、模式创新、实践落地等方面的成果进行总结,并对城市交通管理决策和社会公众服务等对大数据应用的发展需求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19.
新城开发建设是上海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布局的重要战略手段。“十四五”时期,上海加快形成“中心辐射、两翼齐飞、新城发力、南北转型”的空间新格局,将嘉定、青浦、松江、奉贤、南汇等5个新城,培育成为独立的综合性节点城市。本文在回顾上海新城发展的基础上,对新一轮新城交通发展的要求进行总结,提出了上海新一轮新城交通发展需处理好主和辅、快和慢、外和内、老和新、客和货五对关键关系,形成支撑新城交通高质量发展的相关思考。  相似文献   

20.
越江交通是支撑城市跨江发展的主要因素,合理的越江通道布局和建设模式成为城市越江交通的关键。结合上海越江交通发展现状,从越江交通布局和通道建设两个层面入手,阐述了越江交通规划和建设的关键问题。通过相关案例分析和网络建模分析,越江通道规模除了与城市规模相关以外,与河流宽度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在建设层面,多通道分散越江模式、多接线模式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