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际重载协会理事会和专家技术会议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中国铁路代表团赴美国参加2003年国际重载协会理事会和专家技术会议的情况,同时介绍了参观2003年世界铁路晨、伯灵顿北方圣塔菲铁路公司、北美铁路协会所属的运输技术中心、联合太平洋铁路公司的情况。根据国外铁路重载运输的现状,分析了今后技术进步和发展的趋势,并结合中国铁路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加快发展重载运输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以国际重载协会会议为契机,概述了重载铁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为推动铁路重载运输技术进步,中国铁道学会牵引动力专业委员会会同工务专业委员会,拟于2012年第3季度,联合举办"铁路重载运输大功率机车与工务设备技术发展及其适应性学术研讨会",就既有线与专线提升重载运输系统所关联的  相似文献   

4.
大秦铁路2006年提前7天于12月24日实现年煤炭运量2.5亿吨目标,创造了世界铁路重载运输的奇迹。2006年最高日均运煤达79.1万吨,全年日均运煤达68.5万吨。2007年1月13日,大秦铁路发送煤炭83.19万吨,再次刷新历史纪录。这是大秦线深入推进内涵扩大再生产,向年运量3亿吨迈进的新起点。那么,大秦铁路从开通运营(1992年底)时年运量4000万吨到1亿吨,经历了10年,而从开行万吨重载列车实现年运量1.2亿吨到2.5亿吨,仅用了3年,奇迹的创造主要得益于什么?其在新技术、新装备的开发运用方面以及运输组织的创新方面有何特色之处?创新世界铁路重载运输奇迹的大秦线,对于我国铁路重载运输未来发展有何启示?1月21日,多位铁路重载运输领域的专家,就“我国铁路重载运输的发展与前景”为题展开了相关研讨,座谈会由中国铁道学会、世界轨道交通发展研究会和《世界轨道交通》杂志共同策划组织召开,中国铁道学会重载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王国维先生主持了会议。[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简述了铁路重载运输和国际重载协会及重载会议的起源与发展,综述了世界铁路各国重载技术概况,并在编组数量、年运量、轴重、标准、管理、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阐述了世界各国重载关键技术和发展方向,提出了中国铁路重载运输应关注的问题,展望了其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6.
为推动铁路重载运输技术进步,中国铁道学会牵引动力专业委员会会同工务专业委员会,拟于2012年第3季度,联合举办"铁路重载运输大功率机车与工务设备技术发展及其适应性学术研讨会",就既有线与专线提升重载运输系统所关联的桥涵、隧道、路基、线路以及大功率机车装备,在大系统下的技术发展进行全方位学术研讨。  相似文献   

7.
征文通知     
1.中国铁道学会牵引动力委员会制动技术学组学术年会征文通知中国铁道学会牵引动力委员会制动技术学组计划在2012年第4季度举行铁路制动技术学术讨论会,主要围绕高速动车组,重载货运,大功率机  相似文献   

8.
中国铁道学会车辆委员会于2006年4月6日-8日在广州从化召开了铁路货车学术研讨会。35个单位的100余位专家、学者及科技工作者参加了会议。会议主题是:铁路货车提速、重载、安全及发展。铁道部原副总工程师、中国铁道学会副理事长、车辆委员会主任委员宋凤书,中国铁道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吕长清做了重要讲话,铁道部运输局装备部副主任、车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陈伯施做了主题报告,铁道科学研究院机车车辆研究所、四方车辆研究所、齐齐哈尔铁路车辆(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二七车辆厂等单位围绕120km/h货车可靠性、70t级新型货车技术与运用、160km/h快速货车转向架及160km/h快速集装箱车研究等方面做了主题发言。与会专家经过认真、热烈的讨论,达成以下共识.  相似文献   

9.
据了解,我国铁路现代化建设成就在国际上产生了重大影响,铁路“走出去”战略取得重要突破。2009年6月,在上海成功举办的第九届国际重载运输大会暨第九届中国国际现代化铁路技术装备展,进~步扩大了我国铁路的国际影响。100多个国家的元首、政要和代表团参观考察京津城际铁路,对我国高速铁路的发展给予高度评价,不少国家表达了合作的意愿。  相似文献   

10.
1987年10月5日—9日,当时社会主义阵营国家铁路合作组织,在保加利亚布尔加斯召开协调运输业应用计算技术、应用计算技术实现运送过程管理自动化和向计算中心传输数据常设工作组联席会议(简称五之三会议)。我作为中国铁路代表团团长,将率团去保赴会。同事小李闻讯,在市场千方百计搜集到参加国的铁路机车邮票一套十枚。托我带去请各国代表团长签名留念。并带去一些中国邮票,以便分赠各国代表。10月8日会议  相似文献   

11.
征文通知     
<正>1.中国铁道学会牵引动力委员会制动技术学组学术年会征文通知中国铁道学会牵引动力委员会制动技术学组计划在2012年第4季度举行铁路制动技术学术讨论会,主要围绕高速动车组,重载货运,大功率机  相似文献   

12.
铁路重载运输,是指在一定的铁路技术装备条件下,扩大列车编组长度,大幅度提高列车重量,采用大功率机车(双机、或多机)牵引的重载运输方式。综合各国重载列车的发展水平,1986年10月国际重载运输会议把各种不同形式的重载列车重量标准规定至少应当达到5000吨。 80年代以后,我国铁路面对日趋紧张的运量与运能的矛盾,借鉴国外铁路的有益经验,结合国内具  相似文献   

13.
国外铁路环境保护工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铁道部国际合作司批准 ,由铁道部人才交流中心安排 ,铁道部环境保护考察团于 2 0 0 2年1 1月 1 6日至 1 1月 30日对德国和法国进行了考察访问。代表团由中国铁道学会组团 ,铁道部发展计划司节能环保处副处长陈建东任团长 ,1 3个铁路局 (除兰州局外 )及铁道部物资总公司、铁道科学研究院劳卫所 (铁路环保技术中心 )等 1 6个单位共 2 1人组成。考察的主要任务为 :( 1 )铁路建设项目环境管理 :了解德、法铁路有关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工作程序、环境保护评价工作、施工期的环境管理、铁路沿线声屏障及野生动物通道设置等情况。 ( 2 )铁路公司环…  相似文献   

14.
综述了2011年国际重载协会理事会和专家技术会议的情况,介绍了参观加拿大太平洋铁路公司编组场、网络管理中心和集装箱联运站的情况,简述了加拿大、澳大利亚、南非、俄罗斯等国铁路重载运输最新进展,并提出了我国发展重载运输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中国铁道学会物资管理委员会物资管理与营销暨物资流通系统理论学组学术研讨会于2010年11月6-7日在北京召开。按照中国铁道学会学术活动要“围绕主旋律,服务主战场”的要求,围绕国家的经济发展形势,围绕当前铁路大建设和重载高速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铁道机车车辆》2005,25(6):8-8
根据中国铁道学会2005年度学术活动计划安排,由中国铁道学会牵引动力委员会和北京铁道学会牵引动力委员会联合举办的2005年铁道牵引动力学术年会于2005年11月5日~7日在北京召开。中国铁道学会、北京铁道学会、铁道科学研究院等14个单位共计39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前印制了论文集(论文集共收集论文26篇)。会上论文作者宣讲论文14篇;铁道科学研究院机车车辆研究所有关专家介绍了时速为300公里动车组牵引系统的引进情况;与会代表就牵引动力现代化、铁路重载技术、高速牵引技术、牵引装备研发、牵引动力装备运用与维护、牵引装备测试技术等议题…  相似文献   

17.
《铁道学报》2005,27(5):60-60
2005年9月8~9日,由中国铁道学会和中国交通运输协会联合主办的中国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来自美、英、德、意、俄罗斯、加拿大、比利时、芬兰、韩国、爱沙尼亚、尼日利亚、哈萨克斯坦等十几个国家和中国香港以及国内的代表共200多人参加了会议。中国铁道学会理事长国林致开幕词,铁道部总工程师何华武作了《中国铁路集装箱运输的发展》的主题演讲,吕长清秘书长主持了第二天的会议并致闭幕词。近30位国际国内知名的集装箱运输界的领导、专家、学者和来自铁路、公路、港口、海运、货代、集装箱工业、金融界、咨询业的代表,就大家…  相似文献   

18.
客运高速、货运重载是当今世界各国铁路发展的两大趋势,而货运重载化已经成为大多数铁路大国货物运输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标志。世界各国重载运输始于20世纪70年代,至今已走过30多年的发展历程,在此期间,成立了知名度较大的国际重载运输协会,举办了第1~7届国际重载技术研讨大会,理事国成员在当初的美国、加拿大、中国、南非、澳大利亚5国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俄罗斯、巴西、瑞典、印度和国际铁路联盟(UIC),共10个,国际重载运输技术发展充满生机。伴随国际重载运输技术的发展,中国重载运输技术发展也蒸蒸日上,取得了提速与重载扩能兼顾的功效。  相似文献   

19.
《铁道机车车辆》2010,(1):82-82
2010年中国铁道学会牵引动力委员会计划召开3个学术会议: (1)铁路制动技术学术论坛:主要围绕高速铁路动车组、大功率机车及重载货运列车制动技术进行研讨。  相似文献   

20.
2003年11月28日-30日,中国铁道学会铁道车辆委员会在青岛召开了制动专家研讨会暨制动分委员会换届会议.这次研讨会的主题是总结近年来我国铁路制动技术的发展,探讨高速、重载车辆的制动技术.参加研讨会的有铁道部安监司、高速办,各科研教学单位,南车、北车集团公司及其所属工厂等25个单位共46人.本次研讨会由四方车辆研究所承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