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介绍了用有限元模拟计算法评估车轮与钢轨在接触区应力-变形状态的程序和结果。  相似文献   

3.
轮轨接触温升的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析了轮轨接触的接触温升。结果表明,在正常接触工况和较大滑滚比条件下,轮轨接触温升可达到可观数值。  相似文献   

4.
轮轨接触温升及其数值分析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传热学原理建立了轮轨接触传热的二维模型,应用Laplace变换法求出了轮轨接触区的接触温升的解析解。由于解析法难以求出接触区以外的温升,数值方法得以应用,因而应用有限差分法求得了轮轨接触温升的完全数值解。通过比较分析得出,数值解和解析解间的差别随列车速度和蠕滑率的增大而增大;如果只要求轮轨接触区的温升,鉴于解析解计算速度比数值解快得多,从工程应用上来说,解析解可以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5.
魏先祥 《铁道车辆》1993,(12):56-61
指出了轮轨接触问题在重载运输中的突出作用并分析了原因,论述了重载运输所面临的大量轮轨关系问题并分析了接触问题在其中的关键地位。认为非赫芝特性是轮轨接触问题的基本特性,只有在这一认识水平的指导下,才有可能深入探讨轮轨接触的实质,解决重载运输所提出的轮轨接触问题。  相似文献   

6.
有限元网格自适应技术在轮轨接触分析中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就有限元网格自适应加密技术在轮轨接触应力分析中的运用进行了尝试,并以vonMises(冯.密赛斯)等效应力超过屈服应力为网格自适应加密准则,根据实际轮轨材料的弹塑性应力-应变强化曲线,对轮轨接触问题进行有限元弹塑性分析,实现了在轮轨接触中的应力集中部位单元网格的自适应加密,提高了轮轨接触应力分析的计算精度和效率。  相似文献   

7.
针对目前轮轨接触斑及接触应力分布难以有效检测的问题,基于接触面的准静态弹簧模型与超声波反射法,设计一种适用于静态轮轨接触状态检测的系统。系统采用水浸式点聚焦超声探头进行检测,主要由机械结构部分、超声波激励采集系统和接触斑及应力分析显示系统组成。机械结构部分包括轮轨加载机构和两轴扫描机构,分别实现对轮轨的固定与加载,以及夹持超声探头进行平面扫描运动;超声波激励采集系统实现对扫描机构的运动控制以及超声波信号的激励、采集和传输,并与接触斑及应力分析显示系统通过以太网通信,实现命令接收与超声波数据的上传;接触斑及应力分析显示系统实现超声数据的接收与处理,并实时显示和存储检测结果。利用所搭建的检测系统首先进行标定实验,建立超声声压反射系数与接触应力之间的关系,然后进行轮轨接触斑与应力分布检测实验,获得了20~70 kN载荷下车轮试件与钢轨的接触斑及应力分布云图,最后采用3次样条插值处理优化了检测效果。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检测方法与系统能够有效检测静态轮轨接触斑几何形状与接触应力的分布情况,反映真实的轮轨接触状态。对于轮轨的优化设计、寿命预测和轨道维护等研究都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8.
钢轨的承载能力问题以及工况参数对轮轨关系的影响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文章考虑车轮和钢轨系统几何形状及边界条件,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构建了轮轨系统滚动接触模型并进行了数值分析,得出了轮轨间接触状态和接触内力的分布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所构建的模型和结论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9.
接触问题的余能原理及其在轮轨滚动接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变分和应力虚功的概念推导一般有限线弹性体接触问题的余虚功原理,并分析其在轮轨接触研究中的应用,将轮轨接触问题分别看成无限半空间和有限体接触这样两个具有特殊边界的弹性力学问题,为进一步从数值方面精确分析轮轨接触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轮轨接触几何状态检测装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基于机器视觉技术、光电测试技术和图像处理技术研制轮轨接触几何状态可视化检测装置。检测装置的硬件系统包括高速摄像机、光源系统、测速单元等;软件系统包括图像采集软件和数据处理软件。检测装置的工作流程分为图像采集和数据处理2步。图像采集主要完成检测区域的标定图像、钢轨轨头廓型图像和轮轨接触图像的采集。数据处理主要完成标定参数的提取,矫正、拼接图像,识别接触曲线,获取检测结果。关键技术是:通过畸变矫正函数将拍摄的有畸变的图像还原为无畸变的图像;通过标定参数中标记点的信息,将矫正后的内外两侧图像拼接,得到轮轨接触的完整图像。现场实际应用表明:该装置能够准确检测轮轨接触状态,并给出接触参数和相关报表,达到了实用化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孙琼 《铁道机车车辆》2002,(Z1):166-172
轮轨滚动接触分为稳态接触和非稳态接触.非稳态接触使得轮轨接触参数发生变化,即发生接触振动.轮轨接触参数的变化必将影响轮轨粘着性能.本文对轮轨接触振动进行建模、求解,并将轮轨接触参数的变化应用于修正的轮轨粘着理论中,探讨轮轨接触振动对轮轨粘着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轮轨水介质接触的完全数值分析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于部分弹流理论,建立一种高速轮轨在水介质作用下接触问题的完全数值分析方法。研究在介质水作用下高速轮轨间接触压力分布,给出高速轮轨介质接触时的固体承载及液体动压分布。  相似文献   

13.
轮轨接触力学的最新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章重点讨论车轮/钢轨的流动接触问题,着重介绍了如何处理轮轨材料变化、磨损和蠕滑现象,并详细介绍了各种方法,包括最新遵循拉格朗日-欧拉原理的有限元法。最后给出了关于轮轨破坏的机理。  相似文献   

14.
表面间的接触实质上是粗糙表面微凸体间的相互作用,而微凸本的变形方式取决于其分布规律,几何形状及所承受载荷大小,本文利用粗糙表面弹-塑性接触模型研究了表面粗糙度对轮轨接触应力和真实接触面积的影响,并通过数值计算得到影响关系曲线。  相似文献   

15.
曲线磨耗状态下轮轨弹塑性接触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现场实测的承载铁路小半径曲线段正常磨耗范围内典型轮轨型面.应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建立轮轨三维接触有限元模型.模型考虑了车轮与钢轨的实际几何形状和边界条件,轮轨材料本构模型采用双线性随动强化弹塑性材料模型,计算分析曲线段不同磨耗程度车轮与钢轨的接触状态.计算结果表明:在相同载倚条件下,随着75 kg·m-1钢轨侧磨量的增加,轮轨接触斑面积呈增大趋势,钢轨最大Mises等效应力逐渐降低,轮轨踏面廓形逐渐相互匹配,接触状态得到改善;在钢轨侧磨量从0 mm增加剑5 mm过程中,轮轨接触状态变化较大,钢轨处于剧烈磨耗阶段,容易出现疲劳裂纹、剥离掉块等接触疲劳伤损,钢轨侧磨量超过5mm后,轮轨接触状态变化趋于平缓,钢轨处于稳定磨耗阶段.  相似文献   

16.
高速轮轨接触几何关系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高速轮轨接触几何关系研究涉及诸多因素。选择中国车轮踏面LMA与钢轨CHN60、日本新干线圆弧车轮踏面JP-ARC与钢轨JIS60和欧洲标准车轮踏面S1002与钢轨UIS60,比较这3种轮轨关系的几何参数差异,编制了轮轨接触几何的数值分析软件,计算不同轮对内侧距情况下的轮轨接触几何关系,比较在轮对内侧距为1353和1360mm情况下,轮对横移时的滚动圆接触半径差和接触角差的数值计算结果,探讨适应于我国高速车轮踏面形状和轮对内侧距,为高速轮轨关系的深入研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7.
非赫兹接触下轮轨接触蠕滑力的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弹性半空间非赫兹接触理论计算轮轨法向接触问题,得到比较真实的法向压力分布。在此基础上,根据修正的FastSim算法计算了轮轨在单点接触、轮缘接触和单接触斑内两点接触情况下的蠕滑力。与CON-TACT的对比表明,修正的FastSim算法在计算轮缘接触时具有比较精确的结果,在计算单接触斑内两点接触时的精度相对于Shen-Hedrick-Elkins理论和FastSim算法均有较大的提高。基于修正的FastSim算法编制了便于风-列车-桥梁耦合分析应用的蠕滑力插值数表MFTTLM。  相似文献   

18.
轮轨滚动接触疲劳问题研究的最新进展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20  
金学松  沈志云 《铁道学报》2001,23(2):92-108
由于轮轨之间的剧烈作用,轮轨滚动接触疲劳的破坏现象是非常严重的,这是至今尚未得到根本解决的难题,而且有些破坏机理尚不清楚。轮轨接触表面的疲劳破坏不仅使铁路运营成本增大,而且直接危害列车的行车安全。本文详细综述了轮轨滚动接触疲劳问题在近10年的研究进展情况,其中包括三维弹塑性滚动接触理论模型和数值方法,轮轨滚动接触疲劳破坏的各种因素数值分析方法和试验方法,以及轮轨新材料研究进展。涉及近10年来国内外发表的100多篇重要文献,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9.
轮轨滚动接触的边界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祥安  徐必强 《铁道学报》1998,20(A04):71-78
为研究轮轨接触的动态蠕滑理论,本文建立了一个滚动接触的模型。其滚动接触的运动学未作任何几何简化,故可以处理Kalker理论不能解决的一些问题。发展了一种按真实几何条件求解弹塑性稳态滚动接触问题的边界元方法。数据算例分析了蠕滑率、材料不对称、几何不对称等因素对粘着系数和切向面力的影响。最重要的意义是在滚动接触研究中第一次能够得到切向面力对法向压力的作用。这一工作可用于分析列车在曲线通过、超高和爬坡状  相似文献   

20.
轮轨的相互作用实际上是反复载荷作用下的接触问题,根据Melan定理从理论上对轮轨接触应力问题进行了安定性分析,并得到了轨头内残余应力可能存在的形式,同时,应用三维非赫兹动接触应力的计算软件CMEE,从数值上对轮轨接触应力问题进行了安定性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