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随着列车运行速度的提高,对接触网的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在高速运行下,能够获得很好的受流,不得不在接触悬挂的结构设计中采用一系列特殊措施,以满足高速受流要求。本文以探讨高速铁路接触网的共同特征为楔机,以期对我国高速电气铁路接触网应采用的悬挂型式及参数提出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2.
受电弓—刚性接触悬挂系统受流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受电弓—刚性接触悬挂系统受流模型和振动微分方程组,采用Newmark-β法编制受电弓—刚性悬挂系统振动微分方程的数值仿真程序,利用Matlab仿真软件分析刚性悬挂、受电弓参数对受电弓—刚性接触网系统动态受流的影响,得到给定技术条件下的受电弓最优参数。  相似文献   

3.
高速接触网受流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于涤 《铁道学报》1998,20(5):58-64
研究了高速电气化铁路接触网的悬挂型式及其相关参数,对影响接触网-受电弓动态受流的特性进行了理论探讨及分析,并得出了有益的结论。对于论证、设计、选择高速接触网悬挂类型及技术参数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秦沈客运专线接触网总体设计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从明确弓网系统及接触悬挂评价标准入手 ,通过对秦沈客运专线接触网设计的分析和总结 ,确立高速接触网的设计理论和方法。接触网是通过与其接触线相互摩擦运动的受电弓向电动车组或电力机车受流 ,弓网间稳定、良好的功率传输是实现高速行车的关键。为了衡量弓网间的受流质量 ,首先应确定对弓网关系进行评价的标准 ,而接触悬挂的评价标准则用于悬挂参数的确定。所选悬挂参数能否满足弓网间受流标准的要求并是否为最佳 ,需要通过计算机仿真或试验进行验证和优化。高速接触网的设计要体现安全、可靠和免维护性。因此 ,精确设计的概念应始终贯穿其中  相似文献   

5.
针对近年来国内外地铁工程的快速发展,地铁接触网悬挂类型优化比较亦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结合成都地铁2号线一期工程项目投标对地铁接触网悬挂常用的3种类型的受流情况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6.
为了对刚性悬挂接触网系统结构参数优化设计提供技术论证,优化地铁刚性接触网设计,研究了刚性悬挂接触网结构参数对地铁弓网系统受流特性的影响。基于有限单元法,建立了接触网有限元等效梁结构模型及简化为弹簧阻尼机构的受电弓归算模型。通过受电弓和接触网动态运行的仿真计算,分析研究了刚性接触网跨距参数、悬挂机构刚度参数及锚段关节处的结构参数对弓网系统受流的影响。仿真研究表明:当列车运行速度小于80 km/h时,建议采用的接触网跨距为10 m;当列车运行速度为120~160 km/h时,建议采用的接触网跨距为8 m;接触网悬挂刚度过小会恶化弓网之间的受流质量;通过减小锚段关节处相邻跨距之间的挠度差,可以有效提高弓网系统在锚段关节处的受流质量。  相似文献   

7.
接触线弛度及表面不平顺对接触受流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在建立受电弓/接触网系统仿真计算模型,进行受电弓在接触网下运行动态仿真计算的基础上,探讨接触网弛度对多接触受流的影响,研究鸽是弛度的设计。本文提出接触线表面不平顺的新概念,研究因接触线表面不平顺对接触压力的影响,并就如何通过改变受电弓的参数来减小接触线表面不平顺对受流的影响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刚性接触网的不平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刚性接触网的不平顺会激发受电弓和刚性接触网之间的有害振动,破坏受流,影响行车安全。在我国对刚性接触悬挂不平顺的研究刚刚起步,所以对刚性接触网不平顺进行分析是十分必要的。研究方法:对刚性悬挂不平顺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以及推导受电弓与接触网系统的计算模型。研究结果:推导出了刚性接触悬挂的受流性能由2个方面决定,一是受电弓的受流特性,二是刚性接触悬挂的接触面的不平顺值。研究结论:刚性接触悬挂的不平顺是研究受电弓与刚性接触网系统振动的基础,减少刚性接触悬挂的不平顺,受流质量将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接触悬挂的弹性等四个特性的影响因素的研究,分析了其对机车受电弓运行的影响,阐述了接触网检修运行时如何通过改善接触悬挂的主要特性来适应高速机车正常取流,确保接触网供电设备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10.
李寒生 《铁道勘察》2013,39(2):89-92
城市轨道交通弓网系统的受流性能是影响城市轨道交通列车供电可靠性和供电质量的关键因素。以欧洲标准体系作为参考,认为评估弓网受流性能最直接的方法是弓网接触力均值、标准差及定位点或两支接触悬挂交叉点处的接触线抬升量,其相关评估可通过弓网仿真或弓网测量得到,城市轨道交通弓网燃弧率测量可作为一种辅助手段,间接反映弓网受流性能。  相似文献   

11.
接触导线故障大部分是由它与受电弓相互作用时的热破坏引起的,为究其原因本文对受电弓滑板的各种受流元件进行了电接触特性评价。  相似文献   

12.
架空刚性接触悬挂的特点及其维修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广州地铁二号线是国内首条采用架空刚性接触悬挂技术的接触网,国外地铁已大量采用架空刚性接触悬挂,效果很好。架空刚性接触悬挂具有整体结构简单、锚段关节和线岔安装调试方便、弓网间的压力和接触线磨耗均匀、悬挂两端无需设置下锚张力补偿装置、没有断线之忧、施工安装和维修精度要求高等特点,另外架空刚性接触悬挂能很好地满足低净空隧道要求,适用于地下铁道。  相似文献   

13.
高速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是架设在铁路沿线上空的特殊电力线路,由接触悬挂、支持装置、定位装置、支柱和基础组成,承担着为电力机车(动车组列车)供电的任务,是高速电气化铁路牵引供电系统的主体和关键组成部分.它与受电弓直接相连,当列车高速运行时,接触线和受电弓之间应该是一种动态稳定的关系,受流质量既取决于受电弓的参数,同时也取决于接触网的参数,两者只有合理匹配才能实现高质量的取流,确保列车高速、安全、稳定运行.为此,必须采用更加合理先进的技术手段提高接触网运行品质和安全可靠性能.  相似文献   

14.
针对国外高速接触网的发展状况及弓网受流质量的评价要点 ,对复链形悬挂、简单链形悬挂和弹性链形悬挂 3种悬挂类型进行较为全面的对比分析 ,并对我国高速铁路接触网悬挂类型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我国高速铁路发展迅速,未来其运行速度将达到400 km/h及以上.针对更高速铁路中弓网受流质量变化,首先研究Cu-Al2O3弥散铜接触线材质性能,然后采用受电弓的三元集中质量块单元和弹性链型悬挂接触网的接触单元,建立弓网耦合动力学模型并借助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进行仿真,分析弓网系统在350,380,400和420 km/h 4种速度下受流情况.研究结果表明:使用张力为34 kN时,满足冲击载荷及静载荷条件下的使用安全性,随着列车运行速度增加动态接触压力变化幅度明显增大,其中最大动态接触压力、最小动态接触压力、平均动态接触压力及标准偏差基本满足《高速铁路工程动态验收技术规范》中弓网受流质量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6.
在评定接触网受流性能三项指标及波动传播速度对受流性能影响的基础上,对日本新干线、国铁既有线及各地方、私营铁路在提速及高速化过程中所采用的接触网悬挂形式做了较详细的介绍;对各种接触网悬挂形式所进行的一系列提速试验也作了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7.
受流质量是高速电气化铁路接触网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以客货共线电气化铁路遂渝线为例,对影响接触网受流质量的波动传播速度、接触力、接触导线的动态高差及动态抬升量、接触网悬挂的弹性等进行分析,阐述提高受流质量的遂渝线接触网设计原则和采用的设计参数,包括接触导线张力、不同区段的接触网悬挂方式及其新型接触网零部件、合理的跨距和结构高度等。综合试验表明:弓网接触力数值分布在现行规定的40~200 N之间,接触线一跨内的动态高差最大值为95 mm,硬点和冲击的数值分布在20g~50g范围内,遂渝线接触网的弓网受流性能满足列车速度220 km.h-1以下的安全运行要求。  相似文献   

18.
高速列车运行的关键技术之一是弓网动态受流问题。当动车双弓运行时,弓网动态受流性能限制了高速列车运行速度。本文采用无限长弦模型,将受电弓看作集中质量模型,对弓网系统动态受流性能进行分析,推导并计算其解析解,对接触网-受电弓的动态相互作用进行研究;通过计算运行速度为200 km/h的俄罗斯高速接触网的弓网参数来验证该方法的正确性;对我国高速铁路受电弓-接触网系统的动态受流性能进行分析,得到接触线的弛度、悬挂刚度和波动分量以及机车车辆振动对受电弓滑板及接触线垂向位移的影响情况;对动车双弓运行工况下双弓的最佳距离进行分析,并研究受电弓归算质量对弓网受流的影响。研究结果为进一步优化受电弓参数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高速电气化铁路正在世界上迅速发展,我国也在规划,筹建准高速及高速铁路,实践证明:弓网关系及动态受流是当代影响列车提高速度的关键技术问题。本文结合我国国情,对高速受流的评价技术指标,高速动态受流特性以及影响高速受流的因素进行了深入系统的分析与研究,建立了相应的动态物理模拟及数学模型,同时利用计算机仿真技术探讨了高速运行时的弓网关系、悬挂方式及其技术参数,得到了有益的分析结论。  相似文献   

20.
<正> 接触悬挂中心锚结是指为使接触悬挂每一锚段的中心固定,而在其中部采取的一定的技术措施。它应有两个功能:1.接触悬挂正常工作时,保持接触悬挂的中心点的位置不变,气温发生变化时,接触悬挂在自动张力补偿装置的作用下,以中心锚结为基点,向两边伸长,或向中心锚结收缩,从而防止整个接触悬挂向一个方向窜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