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沥青胶浆粘度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研究矿粉对沥青胶浆粘度性能的影响,利用布氏粘度计测试了不同填料类型和粉胶比的胶浆粘度,分析了胶浆粘度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矿粉配制的胶浆粘度有4.7倍的差距,并随着粉胶比的增大差距更加明显;掺加矿粉能够降低沥青胶浆的感温性,但是变化幅度受到矿粉类型及剂量的综合作用;矿粉类型的变化导致混合料施工温度有近30℃的差别。可见,有必要根据矿粉性质指标筛选矿粉类型,减小其对沥青混合料性能的不良影响;同时需修正现行混合料施工温度确定方法,以考虑矿粉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水泥作为填料可改善沥青混合料的某些性能,为推荐合理的水泥掺配范围,结合实体建设工程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水泥替代矿粉20%~40%,沥青胶浆的高温性能较优;从蠕变劲度S值变化考虑,水泥替代矿粉20%~40%较好,从蠕变斜率m值变化考虑,水泥替代矿粉20%~60%较好,综合考虑认为替代20%~40%对沥青胶浆低温性能改善效果较优;在工程应用中,上面层沥青混合料水泥替代矿粉比例为25%,中面层与下面层沥青混合料水泥替代矿粉的比例为37.5%,均在20%~40%的范围,可较优的改善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  相似文献   

3.
通过试验测定四种水胶比下,不同矿粉掺量对碎卵石混凝土的强度、抗氯离子渗透性、抗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水胶比的增大,掺加矿粉的碎卵石混凝土强度、抗氯离子渗透性及抗冻性均减弱.随着矿粉掺量的增加,碎卵石混凝土的7d强度不断降低,28d,56d和120d强度变化存在波动,20%为最佳矿粉掺量;抗氯离子渗透性得到明显改善;抗冻性有所降低,矿粉掺量越大,降低相对越快.  相似文献   

4.
以实际铁路大桥工程为背景,以解决大体积混凝土开裂问题为目的,通过试验分析了矿粉、粉煤灰对水泥化学收缩和干燥收缩的影响,结果显示:内掺50%的矿粉能够大幅度降低早期塑性阶段的化学收缩,对减少后期的化学收缩也有一定作用,矿粉与粉煤灰复合后对降低7 d以内的化学收缩都有显著作用,粉煤灰比例越高,作用越明显;单掺加矿粉会增加干燥收缩值,而采用矿粉与粉煤灰复掺的方法则能够有效提高体积稳定性。根据掺合料对混凝土强度影响的试验分析,并结合工程要求和化学收缩、干燥收缩试验结果与分析,提出了优化大桥原设计混凝土配合比的方案,经过实际施工检验,有效避免了大体积混凝土开裂的出现。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省大部分地区高速公路沥青路面项目采用的填料为掺配好的矿粉、消石灰混合物,如何确定厂家的掺配比例一直是困扰路面各参建单位的难题,通过物理实验的手段阐述简易判别矿粉中消石灰含量的方法,为沥青路面各参建单位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在沥青混合料生产过程中,一般施工单位选用水泥厂生产的矿粉作填料使用。就水泥厂的生产工艺,对4家水泥厂的石料场片石开采及水泥厂生料生产过程进行了实地调查,分析后认为:部分水泥厂生产的矿粉其泥土、风化颗粒、石英石杂石等不合格成分的含量一般还占一定比例,如选用这些水泥厂生产的矿粉作填料使用,对混合料的质量影响较大,这样直接影响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7.
根据T梁结构的特点,采用自密实混凝土技术,设计了C50自密实混凝土,并成功应用于工程实际中。研究结果表明:粉煤灰和矿粉的最佳比例为3∶1,胶凝材料用量为550 kg/m3,粉煤灰-矿粉最佳掺量为30%,水胶比为0.32,砂率为43%。  相似文献   

8.
文章阐述了研制矿粉气动添加系统的背景,通过分析社会常用粉物粒料运输车的原理及装卸矿粉时存在的问题,研制出了专门针对矿粉的集装车、运输、倾卸功能于一体的矿粉气动添加系统。系统应用后具有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提高了生产效率和沥青混合料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改善了工人生产环境,响应了公路系统"绿色低碳"的号召。  相似文献   

9.
试验选用Ca(OH)2为激发剂,通过室内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设计掺超细矿粉水泥土配合比。结果表明,固化剂掺量一定时,水泥土无侧限抗压强度随超细矿粉取代率增加逐渐降低,超细矿粉取代率由20%增加至40%时,抗压强度降低显著,为20. 6%;水泥掺量对超细矿粉水泥土无侧限抗压强度影响效果最显著,氢氧化钙掺量次之,当水泥掺量≥6%或氢氧化钙掺量≥0. 6%时,抗压强度提高幅度较小;当超细矿粉掺量≥4%时,超细矿粉掺量增加1%,其抗压强度提高8. 1%以上。建议超细矿粉水泥土室内最佳配合比为水泥掺量6%、超细矿粉掺量8%、氢氧化钙掺量为0. 6%。  相似文献   

10.
沥青混合料油膜厚度计算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精确计算沥青混合料油膜厚度,考虑了矿粉粒度、沥青混合料压实程度和沥青比例的影响,采用HORIBA-300型激光散射粒度分布分析仪对矿粉的粒度进行测量,分析了矿粉粒度的尺寸范围,提出了沥青隔离膜的概念,建立了沥青油膜厚度计算模型。采用旋转压实仪成型沥青混凝土试件,对比分析了沥青油膜的计算值与实际测量值。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新的油膜公式反算的沥青用量范围为4.55%~4.85%,采用传统方法反算的沥青用量范围为4.20%~5.20%,而试验最佳沥青用量为4.70%,显然新方法精度高。  相似文献   

11.
改性沥青及SMA路面结构在重交通作用下具有良好的抗车辙能力,其特点可归纳为三多一少:沥青多;矿粉多;粗集料多;细集料少,使用改性  相似文献   

12.
比表面积和填料干压空隙率是评价矿粉性能的两个指标,矿粉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好坏。通过对沥青胶浆进行针入度、软化点、延度等试验,从比表面积和填料干压空隙率的角度分析矿粉粒径大小与混合料性能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同粉胶比时,沥青胶浆的软化点随着矿粉粒径的减小而增大,而延度、针入度则随着矿粉粒径的减小而减小;矿粉粒径相同时,沥青胶浆延度与针入度随着粉胶比的增大而减小,沥青胶浆软化点随着粉胶比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13.
针对融冰雪蓄盐材料盐分释放速度快、使用年限短等问题,以多孔火山灰为载体,将NaCl与火山灰经850℃高温煅烧2 h后,用不同改性剂对其进行憎水处理,再加入到菱镁水泥中,通过搅拌、养护、破碎、球磨等工艺制备新型融冰雪蓄盐材料,以替代或部分替代沥青混合料中的矿粉。对制备的蓄盐材料进行物理性能测试、电导率测试,并对沥青混合料进行性能试验分析。结果表明,NaCl-火山灰复合材料经改性剂处理后,盐分释放速度明显降低,且采用硅烷偶联剂KH-570改性效果最好;采用KH-570改性的蓄盐材料替代矿粉后,沥青混合料的浸水马歇尔残留稳定度随掺量增加而增加,高温和低温性能也有所提升,且替代矿粉质量比例取60%较适宜。  相似文献   

14.
以京沪高速公路沂淮淮江段扩建工程泡沫轻质土路基施工为背景,对掺入不同比例矿粉泡沫轻质土的湿密度、抗压强度、标准沉降率等性能进行研究,并在相同填筑高度情况下与常规填土路段的展开工后沉降对比。结论如下:泡沫轻质土的流值随着水胶比的增大而增大,其抗压强度随着矿粉掺量的增加而减小;采用泡沫轻质土施工的路段,其工后沉降量为普通填土路段的60%。  相似文献   

15.
SMA是沥青玛蹄脂填充碎石组成的混合料,又称沥青碎石玛蹄脂混合料。它是由高比例的粗集料和高含量的矿粉间断级配混合而成,矿料中4.75~16mm的粗集料高达70~80%,矿粉用量为8-13%,一般0.075mm的通过率高达10%,细集料很少。河北省为提高高速公路科技含量,在京秦高速公路、保津高速公路和石黄高速公路部分路段表面层均采用4cm改性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路面(SMA-16)。  相似文献   

16.
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在沥青混凝土路面工程施工的准备阶段,原材料的质量检查应当是质量控制工作的主要内容,因为原材料的质量是影响沥青混凝土路面质量的根本因素。在这阶段应当对选定的石料、矿粉、沥青按照规范进行质量检查,对于不合格的原材料坚决不允许使用。同时,对石料、矿粉的选定还须考虑到采石场的产量.  相似文献   

17.
分析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拌合不均匀、集料级配不良及沥青含量对平整度的影响,详细论述路面平整度对沥青混合料中沥青、粗(细)集料、矿粉、材料离析、含水率的各项要求,从而为改善、提高路面平整度提供相应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8.
采用建筑物拆后经破碎处理的再生骨料,部分取代粗骨料制备了再生混凝土,探讨了粉煤灰、矿粉对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和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粉煤灰可以改善再生混凝土的强度和渗透性;在矿粉掺量小于20%时,可以提高再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并改善其抗氯离子渗透性,但超过20%后,随矿粉掺量增多,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降低且抗氯离子渗透性变差;在相同掺量条件下,粉煤灰和矿粉复掺入再生混凝土时,其抗氯离子渗透性能比单掺时更好,且抗压强度也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9.
选用凝灰岩与公认的优质石灰岩矿粉,针对矿粉本身性能指标、沥青胶浆常规性能以及高(低)温宏观性能,将两者进行对比,分析两者作为沥青混合料矿粉性能上的差异及优劣程度。分析结果表明:凝灰岩矿粉性能与优质石灰岩矿粉性能的差距很小。虽然2种矿粉的加入都使得沥青胶浆的低温抗裂性能降低,但是凝灰岩沥青胶浆的高温性能优于石灰岩沥青胶浆的。  相似文献   

20.
磨细矿渣粉在水泥混凝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掺矿粉混凝土的配制技术,重点研究了矿粉对混凝土工作性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确定了在混凝土中掺加矿粉合理可行的配制方法、适宜掺量以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