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方 《交通标准化》2009,(22):94-96
根据新能源汽车技术的特点制定合理的技术发展路线和产业化发展战略,是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课题。研究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战略环境.分析我国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中所面临的各种要素条件,并讨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有利因素与不利条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根据新能源汽车技术的特点制定合理的技术发展路线和产业化发展战略,是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课题.研究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战略环境,分析我国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中所面临的各种要素条件,并讨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有利因素与不利条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发达国家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鼓励和推广新能源汽车成为发达国家制定汽车工业产业政策的重点目标。文章深入探讨了美、日、欧等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状况,对发达国家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进行了对比;借鉴发达国家经验,提出了我国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4.
<正>2015年是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的节点年。在政府、企业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取得积极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将会同财政部、科技部、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将于今年10月共同在北京举办"2015年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成果汇报及展示会"(以下简称2015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成果展)。2015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成果展主要由会议和展会两大部分构成。会议方面主要包括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成果汇报会、节能与  相似文献   

5.
<正>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交通运输厅(局、委):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4]35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加快推进新能源汽车在交通运输行业的推广应用,现提出以下实施意见:一、总体要求1.深刻领会《指导意见》的精神实质。新能源汽车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发展新能源汽车,对我国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减少空气污染、推动汽车产业和交通运输行业转型升级具有积极意义。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将发展新能源汽车确定为国家战略。《指导意见》针对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明确了推进新能源  相似文献   

6.
世界石油资源的日益枯竭以及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导致开发新能源汽车成了汽车产业自主创新的最好切入点。世界大部分国家都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新能源汽车的开发工作。在中国,为了迅速做大我国纯电动汽车产业,保康青山能源研究所与中大工业集团公司达成合作协议,双方决定合资合作共同推进中大青山纯电动汽车项目。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在节能减排的大背景下,新能源汽车发展是汽车产业最热门的话题,各大车展也纷纷也以"新能源"的名义畅想低碳生活,2009年初"十城千辆"工程启动,新能源客车被相关部门列为主要的试点推广车型。工信部牵头草拟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中提出新能源汽车要以纯电动为主要技术路线。节能低碳的浪潮袭来,国内的上汽、一汽、东风、南车时代  相似文献   

8.
<正>在环境污染日益加重的今天,倡导节能减排,发展新能源汽车已成为当务之急,也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强国的必由之路,所以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既能有效缓解能源和环境压力,推动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又有利于加快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的增长点和竞争优势。为了共同推动和促进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和振兴,实现中国汽车的强国梦,由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城市公共交通学会、武汉市公共交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公交信息网、鸿与智NEV《节能与新能源》杂志主办,东风扬子江汽车(武汉)有限责任公司承办,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十堰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的研究,总结其成绩,找出其存在的主要问题,从战略意义、战略规划、核心竞争力、产业链协调、政产学研融合、基础设施完善、私人购买、人才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大力发展十堰市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新能源汽车产业是未来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新能源公交车作为新能源汽车的领头羊与实践者,并肩负“以公带私”的重任,其发展重要性不容忽视.本文结合济南市新能源公交车车队运营状况,从车均日排污量及耗油量分别对新能源公交车的生态效益进行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新能源公交车以其配套设施完善、舒适度高得到市民广泛认可.提出新能源公交车在加大政府扶持力度、提高公交服务水平的基础上,通过提升公交专线服务水平、构建政府与企业合作平台,满足市民出行多样化需求,加速推广新能源公交车使用,实现新能源公交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1.
世界石油资源的日益枯竭以及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导致开发新能源汽车成了汽车产业自主创新的最好切八点。世界大部分国家都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新能源汽车的开发工作。在中国.为了迅速做大我国纯电动汽车产业.保康青山能源研究所与中大工业集团公司达成合作协议,双方决定合资合作共同推进中大青山纯电动汽车项目。目前.该项目正如火如茶的顺利开展着。  相似文献   

12.
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不断攀升,后市场高技能人才缺乏不断凸显。以汽车修理工国家职业标准(2014)为基础,结合新能源汽车电动技术的特点,编制新能源汽车维修职业标准,并完成了培训包的开发。培训包以岗位能力为主导,借助典型工作任务,突出能力培养,为新能源汽车维修行业专业技能人才培养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3.
《家用汽车》2012,(11):22-22
10月15日.财政部、互信部和科技部联合发布《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财政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简称“《暂行办法》”)。据悉,此举是为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化进程,中央财政从节能减排专项资金中安排部分资金.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14.
锐词     
《家用汽车》2016,(4):18
新风口释义:未来汽车产业发展方向。溯源: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制造业的去产能、去库存和转型升级成为一个重要内容。而汽车产业作为制造业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在报告中被多次提及,引起两会代表委员的热议。2016年作为"十三五"的开局之年,新能源和智能化成为汽车产业未来发展的"新风口"。以新能源为驱动力成功进行产业转型升级,从传统制造型企业向制造服务型和创新型企业转变。例句:企业积极响应国家政策的"新风口",努力开发新能源技术。  相似文献   

15.
角力新能源     
姜田双 《家用汽车》2012,(11):146-149
是走政府采购、电动出租车试运营路线,还是转战公务员用车、私人购买,自主品牌汽车各有招数,角力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随着《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的发布,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方向也逐渐明朗了起来。虽然国家制定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目标,但企业界对此貌似并不感冒,政策热、市场冷的尴尬将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推向另一个十字路口——在跨国公司积极搜集中国用户的使用习惯数据,或者大卖混合动力产品的时候,国内自主品牌车企要么对新能源汽车缺乏主动性,要么时而出现质量危机。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的契机已出现,自主品牌汽车企业的各股力量如何发力,或将决定未来的竞争格局。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美国Tesla电动汽车创新的技术模式和营销模式,该模式为电动汽车市场化提供了成功的解决方案。通过研究特斯拉汽车经营模式,对比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现状,提出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在节能减排的大背景下,新能源汽车发展是汽车产业最热门的话题,各大车展也纷纷也以"新能源"的名义畅想低碳生活,2009年初"十城千辆"工程启动,新能源客车被相关部门列为主要的试点推广车型.工信部牵头草拟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中提出新能源汽车要以纯电动为主要技术路线. 节能低碳的浪潮袭来,国内的上汽、一汽、东风、南车时代、海格客车等多家企业也先后推出了新能源客车.但总体来看,由于国内客车行业的主力企业的行业优势没得到充分发挥,我国新能源客车技术总体来说相对国外还有差距.  相似文献   

18.
姜田双 《家用汽车》2012,(9):148-151
纯电动、混合动力还是燃料电池,我国新能源汽车仍站在十字路口徘徊不前,盘点三大技术让你一次洞悉新能源汽车。前不久《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出台,明确了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方向,但是众多企业对于是发展混合动力、纯电动还是燃料电池车型还处在观望状态,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一下新能源汽车发展中三大主流技术。新能源汽车,顾名思义就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源的汽车。当前国际上发展的新能源汽车,有混合动力车、纯电动车和燃  相似文献   

19.
吴勇 《交通与运输》2009,25(5):46-47
《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将发展新能源汽车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我国提出了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明确目标为:到2012年,国内有10%新生产的汽车是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按届时汽车年产辆为1000万辆算,我国新能源汽车要达到年产100万辆的规模。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推动重庆汽车工业快速发展,实现畅通重庆、构建和谐公交,重庆市在公共交通领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和创新。现结合重庆市公共交通的市场环境和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分析推广新能源公共交通的意义,并就如何实现重庆交通和谐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