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州东动车所承担着日常动车车底检修的任务,同时也承担着车底存放、向车站正点输送车底的任务。因每日存放车底数量多、股道数量有限、接发列车和调车作业业务量不均衡等因素,导致郑州东动车所股道能力运用紧张。因此,全面分析郑州东动车所站场结构,合理利用站场设备显得尤为重要。这样可以减少接发列车和调车作业干扰,提高郑州东动车所股道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2.
基于模拟退火算法的铁路旅客列车车底套用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铁路旅客列车车底的利用效率,利用列车晚点传播理论分析了列车晚点对旅客列车车底运用的影响,建立了铁路旅客列车车底套用优化模型。以某铁路网络内的4个车站为例,应用该模型对4个车站的旅客列车车底运用进行了优化和分析,并运用MATLAB软件编程进行了求解,根据计算结果,在运行图不变的情况下,对车底运用进行了调整。  相似文献   

3.
新旧交替列车运行图客车车底周转图智能编制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制新旧交替列车运行图客车车底周转图的实质是确定新运行图中所需客车车底的来源与旧运行图中所运用车底的去向,以实现新旧列车运行图的顺利交替。探讨交替期客车车底周转图的约束满足优化问题模型及其智能求解算法。模型以减少停运列车数量为目标,以车底技术作业时间、车底上下线地点为车底配属站等作为约束条件。利用启发式知识设计智能求解算法,得出新旧交替列车运行图客车车底周转图的满意解。  相似文献   

4.
铁路客技站车底作业排序模型与算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铁路客技站核心工作之一的车底作业安排包括车底出入库安排、车底停留线运用和调机运用3方面的内容,是CTC(调度集中系统)条件下客技站分散自律控制的基本组成部分。以车底、调机运用、车底停留线为研究对象,利用排序理论,以总晚点数最小为第一目标和调机均衡运用为第二目标建立具有柔性流水作业性质的车底取送模型,以客技站股道均衡运用为目标函数构造车底停留线运用模型。运用排序思想和两阶段法,并结合松弛算法提出了车底作业计划表的原始算法以及基于4种解改进优化策略的调整优化算法。实例表明,提出的模型及算法能够快速、合理地确定车底的出入库作业安排、车底停留线运用方案以及相应的调机运用方案,并能充分运用车站的各项资源。  相似文献   

5.
分析高速铁路枢纽站技术作业计划与动车所调车作业计划的协同编制过程,提出了将两个计划一体化编制的思想。以需安排作业效益最大化为优化目标,构建基于动车组车底的高速铁路枢纽站与动车所作业计划协同编制模型。针对模型特点,提出瓶颈工序、启发式分配规则及粗粒度主从进程模式的并行禁忌搜索策略(PTS)相结合的混合优化算法,首先确定作业安排瓶颈工序,然后启动主进程和若干从进程,主进程运用启发式分配规则快速生成初始解分配给从进程,从进程运用与瓶颈工序相关的禁忌算法搜索优化解,并反馈给主进程,主进程记录全局最优解并根据交叉策略生成新的初始解,重新分配给从进程进行TS搜索。最后,用实例验证了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动车组高级检修合理到期分布,展开对动车组车底运用方案编制方法的研究。通过预期动车组高级检修到期时间,以固定车底开行为主,综合考虑最少车底运用、列车开行交路特点等方面,提出动车组车底运用方案的编制方法。  相似文献   

7.
以原进口18型列车为例探索老旧客车车底利旧改造技术,系统研究了老旧车底改造的基本内容和需要注意的技术问题,将车底改造工作分为3个部分:车底基础结构改造、面向旅客的基础设施的改造、旅客界面的软装设计改造等,并对每个部分进行了初步研究。本改造项目对既有的车底基础结构进行利旧检修,并根据舒适度要求重新确定技术参数;对车内旅客界面进行了包括电气化、空调化、信息化等的现代化改造,并依照客户需求完成模块化软装设计。改造后的车底设施功能完善、服务品质高、价格优势明显,受到铁路旅游市场的欢迎,也为铁道旅行社带来了可观的经营效益。  相似文献   

8.
基于嵌套交路车底固定使用方案,研究了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运行图周期、通过能力及车底运用的计算方法.提出标准铺图的概念,建立了城市轨道交通多重嵌套交路模式下列车运行图周期、线路通过能力及车底运用的数学模型,并给出了计算实例.  相似文献   

9.
车底作业耦合问题是指如何统筹安排车底在站各项技术作业,解决行车及调车作业干扰问题,对实现CTC条件下铁路客技站分散自律控制具有重要意义。以车底和调机、股道、进路等可再生资源为研究对象,结合维修、到达和完工时间窗,建立车底停靠与取送作业窗时排序模型;通过构造车底作业到达时间和交货期的满意度隶属函数,以车底取送时间表为耦合因子,运用现代排序理论,构建车底作业耦合窗时排序模型。采用基本和合成分派规则,结合资源再生过程,提出自律耦合优化算法制订车底在站作业计划。实例表明,所提出的模型与算法能全面、合理地制订车底在站作业计划,有效解决行车及调车作业干扰问题,并充分运用车站各项设备。  相似文献   

10.
基于模拟退火算法的旅客列车车底运用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合理地使用客车车底,是编制铁路旅客列车运行方案要考虑的主要目标之一。为此针对铁路旅客列车车底运用现状,建立了车底运用的数学优化模型一指派模型,提出了针对指派模型的模拟退火求解算法。以南昌车站为实例,证明了算法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探讨城轨线路运营时段前车底空驶出场路径与时刻表综合优化问题,给定运营时段内运行图和车底交路,路径问题指派运营时段初列车需要车底的配属车场及其运营时段前从车场到列车始发站的出场路径,时刻表问题确定车底在其选择路径上途经车场、中间站和折返站的到发时刻。通过网络抽象提前生成所有列车的可行车底出场路径,以车底出场总空驶距离和总空驶时间最小为目标,考虑车场和车站能力,构建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模型。为避免车底在途不必要停站,设计两阶段算法,对出场方案进行二次优化。采用大规模实际案例验证所提出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研究目的:在归纳旅客列车始发时间范围影响因素和介绍客车车底需要组数确定方法的基础上,深入分析旅客列车始发时间域与车底需要数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而建立车底需要数最少的旅客列车始发时间域优化模型,并提出传统方法与启发式方法相结合的求解算法,为确定车底需要数最少的客车开行方案提供决策依据。研究结论:(1)客车车底需要数是衡量铁路旅客列车开行方案优劣的重要指标,且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铁路客运的运营成本和运营效益,而旅客列车始发时间域则是决定车底需要数的重要因素;(2)以车底在配属站和折返站停留总时间最少为目标建立优化模型,可得到车底需要数最少的旅客列车始发时间范围,对优化旅客列车开行方案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以旧列车运行图中1列列车最多与新列车运行图中1列列车存在接续关系、新列车运行图中1列列车最多与旧列车运行图中1列列车存在接续关系、新列车运行图中所有列车必须有客车车底担当为约束条件,以新旧列车运行图交替期列车接续代价最小为目标函数,建立新旧列车运行图交替期客车车底运用方案优化模型,并设计基于蚁群算法的模型求解算法.以成都站执行新运行图时的数据(成都站为客车车底配属站)为例,采用本方法编制新旧列车运行图交替期客车车底运用方案,并与人工基于车底固定运用模式编制的方案对比,结果表明本方法编制的车底运用方案更优,验证了模型和算法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4.
キハ189系列特快型内燃动车是西日本铁路公司为替换キハ181系列旧动车而开发的新型内燃动车。介绍了该型动车的编组概况,车体及客室布局、动车车体采用的环状结构。着重描述了动车主要技术参数,车内、外装修设计,转向架、制动装置、车内设备、柴油机的结构与性能等。  相似文献   

15.
为实现机车车底图像局部不变特征信号提取,比较了3种新兴的SIFT改进算法:GS-SIFT算法、RIT-SIFT算法和Harris-SIFT算法,对3种改进算法的准确性、实时性和高效性进行评价。应用基于SIFT的改进算法对火车机车车底实际图像进行处理,提取局部不变特征值,改进算法针对机车车底图像具有很好的适用性和准确高效性。  相似文献   

16.
针对以往客车编组表及车底周转图的生成采用人工整理与绘制的现状,研究和开发客车编组表管理信息系统。系统主要由基本字典管理模块、客车编组表生成模块、客车对数表生成模块及指标计算与信息查询模块组成。通过对Borland的VCL库中的相关基类进行继承和派生,实现客车编组表网格化数据库管理及车底周转图生成与图形操作。其中系统所提供的车底周转图自动生成及人工屏幕调整的功能彻底解决了多重客车套跑的车底周转图勾画难点。  相似文献   

17.
动车正点情况成为旅客出行中越来越关注的问题,在保证行车组织安全方面,提高动车正点率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针对连云港站存在的动车正点率较低的问题,以连云港站动车组实际运行情况为基础,统计了连云港站动车晚点相关数据,分析了动车晚点的原因,提出了提高连云港站动车正点率的对策和措施,最后得出相关对策实施后改善效果显著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动车走行线是动车组进、出动车运用所的必经之路,确保动车走行线的通过能力,对于保证高速铁路的正常运营秩序意义重大。以东北某高速铁路动车走行线为例,针对存在的动车走行线通过信号机设置和显示关系的不同见解,通过对相关规范条文的深入分析,结合具体工程应用实例,提出能够更好发挥动车走行线通过能力的通过信号机设置及信号显示方案,并提出了进一步提高动车走行线通过能力途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西日本铁路制造了9000型动车用作天神大牟田线的通勤车辆,以替换其主力车型5000型动车。该车辆以原有的3000型动车为基础,提高了安全性、可维修性、节能性等。文章介绍了9000型动车的概要。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人们对内燃动车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例如对柴油机制定了更严格的排放标准;要求车辆结构上采用无障碍及通用化设计;开发环保型、省维修、低成本的动车。文章介绍日本新渴Transis公司在提高内燃动车性能方面采取的有效措施,阐述了长期以来该公司按照市场需求研制的不同型式、各具特色的内燃动车。围绕新型动车采用的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新材料,从一个侧面展示了最近内燃动车的技术发展动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