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真空堆载联合预压加固软土地基理论研究滞后于实践应用。引入经典砂井地基固结方程,将单砂井地基上、下端边界假设为接近实际情况的半透水边界,考虑真空、堆载荷载的实际施加组合时序,合理界定初始边界条件,推导符合地质和施工实际情况的真空堆载联合预压工法下单砂井地基孔压、固结度及固结沉降解析解。针对一个高速铁路真空堆载联合预压加固软土地基工程项目,敲定各项参数并做简化转化,计算土体孔压时空分布规律、沉降变化规律等。计算结果与实测值对比分析表明:所获得的整个地基孔压、固结度和固结沉降计算公式,能揭示真空堆载联合预压软土地基孔压、固结度、固结沉降变化规律;可将真空堆载联合预压阶段的堆载荷载分级瞬时施加,土体的孔压、固结沉降等响应更为合理;单纯真空预压阶段,不同深度处各点孔压最终稳定在不同的恒定值;真空堆载联合预压阶段,不同深度处的各点孔压最终稳定在相同的恒定值;真空堆载联合预压阶段的堆载前期,真空荷载占主导地位,中后期堆载荷载作用才凸显出来;提出了计算参数u0、utt、■、utl概念,并开发了这些参数的合理经验取值方法,计算结果证明了方...  相似文献   

2.
武广客运专线现浇梁移动模架堆载预压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堆载预压试验对于掌握移动模架性能,保证现浇梁施工质量至关重要.以武广客运专线MZ900S型上行式梁移动模架造桥机为研究对象,对其预压试验方案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模拟混凝土梁自重的方法.对主梁等各部位的变形量进行了量测,试验结果可以为移动模架造桥机的设计与施工提供必要数据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武广高速铁路堆载预压路基实测沉降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武广高速铁路XXTJⅡ标段19个堆载预压工点107个监测断面的施工期地基沉降进行统计分析,分析了不同施工进度下沉降和沉降速率特点。实测结果表明:施工期实测地基沉降为3.0~9.5 mm,说明地基加固方案合理,有效地控制了地基沉降;预压后地基沉降主要发生在施加预压荷载后的第1个月,预压时间超过3个月后,靠延长预压时间减小工后沉降的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真空联合堆载预压在杭宁高速公路软基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详细介绍了真空联合堆载预压加固软土地基在杭宁高速公路工程中的应用情况.工程实践表明,该法加固软土地基具有工期短、工艺简单、造价低、工后沉降小等优点,是排水固结加固软土地基较理想的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真空堆载联合预压法是公路建设中的一种软基处理方法,工程实践表明,该法处理软土地基具有其他软基处理无法比拟的优势。结合工程事例,对真空堆载联合预压处理软基作出具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真空-堆载联合预压地基沉降计算方法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真空堆载联合预压技术已在道路工程领域得到推广应用,但地基沉降还没有一个成熟的计算方法。结合工程试验资料,对真空堆载联合预压作用下真空度传递规律、地基沉降的计算荷载、计算深度、侧向变形等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真空堆载联合预压地基沉降计算方法,并通过计算资料与试验工程实测资料的对比验证该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7.
结合青岛市滨海公路软土地基处理实例,介绍真空堆载联合预压法的施工工艺、施工监测情况,并对加固效果进行试验测定,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处理后表层地基承载力符合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8.
真空-堆载联合预压在公路软基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介绍了真空—堆载联合预压软基处理方法在某公路的应用,并与塑排板+土工格栅+堆载预压法的加固效果进行了比较,为类似地区的路基工程提供了软基处理的参考实例。  相似文献   

9.
塑料排水板堆载预压法处理软基的固结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某填海造地道路地基处理工程实例,探讨塑料排水板堆载预压法的加固机理;基于现场软基沉降监测实测数据,采用双曲线法对加固后的软土地基沉降进行预测,并分析地基的最终沉降量及固结度。研究结果表明:塑料排水板堆载预压法在软基处理中的加固效果较好,堆载预压结束后,软基固结度可达到80%~95%,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0.
真空排水堆载预压加固软土地基及观测数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贤福 《铁道建筑》2005,(10):35-38
阐述真空预压法处理软基的工艺原理和真空联合堆载预压的施工方法,并结合工程施工实例,对地基的水平位移、地表沉降、孔隙水压力等的观测数据进行了分析,进而对工程质量作了评价。  相似文献   

11.
京张高铁清华园隧道为国内首次采用全预制轨下结构的盾构隧道。以该工程为背景,为得出适合大直径盾构隧道的轨下结构方案,选择轨下结构全现浇、中箱涵预制两侧现浇、全预制3个方案,通过论述分析和建立有限元模型计算,从工期、施工工序、对隧道结构的影响、结构受力和变形特征、施工环境和环保要求、工程造价等方面对方案优缺点进行分析、比选。研究结论:轨下结构全预制方案在工期、施工工效、施工质量、施工环境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全预制轨下结构在受力和变形上能够满足高速铁路的运营要求;施工实践表明,全预制轨下结构有效解决了本工程工期短、距离长、要求高的工程难点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为了确保超大跨隧道开挖过程围岩稳定和施工安全,合理确定各开挖步序的变形控制标准,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实验和现场监测等方法,建立隧道变形与围岩应变相互关系的计算模型,提出基于围岩极限应变的隧道总变形控制标准,制定超大跨隧道分步变形控制标准和分级管理方法。研究结果表明:隧道围岩总变形控制标准取决于隧道围岩的极限应变;Ⅲ、Ⅳ和Ⅴ级围岩32.7 m跨度的隧道,其拱顶总沉降控制标准分别为40,90 mm和180 mm;超大跨隧道施工过程中成跨阶段的变形约占总变形的95%,成墙阶段的变形约占总变形的5%。  相似文献   

13.
清华园隧道某区间采用泥水盾构穿越粉质黏土及砂卵石地层,是全线典型质构法施工隧道。总结清华园隧道盾构始发的经验,对其掘进参数及反力架等工程构件布置进行研究,并采用有限元软件对反力架进行静强度分析计算。研究表明:(1)盾构机在粉质黏土及砂卵石地层中掘进时,反力架最大应力为270 MPa,最大静挠度为7.77 mm;(2)掘削量大小与泥水密度、黏度和切口水压等数值相关;(3)反力架上的应力分布在钢管支撑处最高,竖梁次之,横梁最小。  相似文献   

14.
依据清华园隧道盾构区间的隧道参数和工程地质条件,分析盾构机刀盘和刀具对卵石土、砂、粉质黏土互层的适应性。从地层渗透系数、颗粒级配、地下水压、周边环境影响、隧道规模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选取泥水平衡盾构作为最终选型。考虑到刀盘跨度较大和中途换刀对盾构稳定性的影响,结合渣土特性和既有工程经验,决定采用辐条面板式刀盘,并确定了开口率和开口尺寸;此外,还给出了以切削型为主且可常压更换的刀具配置方案。最后简要介绍了常压换刀的技术流程和泥水环流系统的设计方案,总结了卵石土、砂、粉质黏土互层的盾构机械配置方案。  相似文献   

15.
京张高铁八达岭隧道两次下穿世界文化遗产八达岭长城,隧道拟采用钻爆法开挖。为避免长城在爆破振动下发生破坏,在八达岭隧道大跨过渡段布置微振检测系统,用以验证爆破控制技术的效果。同时,收集和整理实测数据,按萨道夫斯基公式及Ricker公式进行回归分析,确定爆破振动的相关参数,从而得出适合八达岭长城地区地质条件的质点峰值速度和拐角频率的预测公式。误差分析验证了预测公式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可以为隧道下一步穿越长城核心区爆破参数的确定和安全性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前国内对明洞隧道拱墙衬砌浇筑过程中出现的环向裂缝研究较少,该类裂缝由于是非受外力作用产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但该类裂缝会引起隧道渗水、甚至影响结构耐久性。为了解决明洞隧道拱墙衬砌环向裂缝问题,依托京张高铁东花园明洞隧道工程实例,对明洞隧道衬砌环向非受力裂缝宽度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化研究,通过对环境温度、配筋率、每版衬砌长度、底边墙的约束度等不同工况进行理论分析,提出明洞隧道衬砌混凝土非受力裂缝关键影响因素,并对裂缝的宽度和长度进行理论量化计算,提出该类裂缝控制关键技术,研究结果可为其他类似的明洞隧道衬砌设计、施工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赵海涛 《铁道勘察》2020,(1):79-81,94
在城市建筑物密集区,采用泥水盾构进行隧道施工往往面临泥浆无处排放的难题。以新建京张高铁清华园隧道为背景,通过对地质状况的分析和研究,采用了泥浆环保综合处理的方法:(1)以泥水分离设备为核心,对泥浆进行总体处理;(2)处理后合格的泥浆通过制、调浆系统的补充和调整进行再利用;(3)处理后不合格的弃浆则通过压滤设备、离心设备和化学药品进行环保处理;(4)对泥浆处理设备进行噪声控制。研究表明,通过上述措施,实现了废弃泥浆的无污染处理,使盾构施工对于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  相似文献   

18.
京张高铁清华园隧道采用盾构法施工(外径为12.2 m),隧道连续穿越北京市区成府路、北四环路、知春路、北三环路及学院南路5条重要市政道路。采用数值计算及现场监测方法,依据下穿不同道路的盾构实际掘进参数分析各工序对道路沉降的影响。根据Peck公式计算沉降值并与实测路面沉降值进行对比分析,得到适用于穿越不同地层的K值。结果表明,隧道浅埋穿越道路的沉降值较小且后期注浆补偿效果好;北京地区砂卵石地层K值宜为0.3,黏性土地层K值宜为0.46~0.65。  相似文献   

19.
依托京张高铁新八达岭隧道下穿既有京张铁路青龙桥车站工程,为控制下穿过程中青龙桥车站的沉降变形,采用Midas GTS NX数值模拟软件,模拟隧道下穿车站的施工全过程,得到既有车站路基变形的沉降曲线。研究发现路基最大沉降发生在新建隧道拱顶上方,路基累计最大沉降16.017 mm,建议在隧道施工过程中通过控制循环进尺和施工速度来控制路基的沉降量,并及时补充道砟,恢复轨道沉降变形,从而控制轨道的沉降。提出洞内■159 mm超前大管棚注浆加固、洞外地表垂直袖阀管注浆加固和3-5-3扣轨加固的变形控制技术,为下穿工程控制沉降变形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20.
在城市环境及复杂地质条件下修建盾构隧道极易出现地面沉降塌陷,盾构隧道开挖引起的地表沉降分析与控制尤为重要。为了探究大直径盾构隧道地表沉降规律,以京张高铁清华园大直径盾构隧道为工程背景,基于应力释放及地层损失理论,首先运用有限差分软件建立二维模型,得到盾构掘进开挖的应力释放率;然后基于此建立三维数值模型,通过Peck公式反算得到清华园隧道盾构掘进引起的地层损失率,通过4种不同工况的模拟,对比分析不同掌子面释放系数、盾构机反力释放系数及脱空层模量缩放系数情况下的盾构隧道地表沉降规律,得到盾构施工现场导致的地层应力释放系数为0.12~0.14,相应的地层损失率为0.40%~0.47%;隧道轴线两侧20 m(1.6D)范围内为显著影响区,地表沉降主要发生在盾构通过这个阶段,约占总沉降量的5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