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 毫秒
1.
滑坡地段小净距并行隧道施工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灾变链式理论表明,隧道变形病害与所在斜坡出现滑坡现象密切相关,并且严重危及行车安全.以石狮小净距并行隧道为例,介绍滑坡地段小净距并行隧道的超前支护、洞身开挖、中间岩柱加固、监控量测等关键工序的施工方法和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2.
以在建“南京地铁”非对称小净距隧道为背景,深入研究施工全过程力学行为及工序优化,总结变形特性、力学响应及塑性区分布规律.得出主要结论:①先行洞(断面小)变形主要受自身施工控制,后行洞(断面大)关键控制步为右Ⅲ区开挖和临时支撑的拆除,CRD法能有效减少洞身变形,控制塑性区增长.②随着后行洞施工,先行洞支护内力不断演化,轴力和弯矩峰值逐渐向中岩墙侧移动,成为支护稳定关键控制部位.由于先行洞开挖,相当于中岩墙围岩部分约束解除,后行洞竖向临时支撑承受较大轴力.临时支护拆除,其轴力向环向支护转移,后行洞中岩墙侧支护轴力明显小于外侧支护轴力.③右洞(断面大)先行时,支护结构受力与左洞先行正好相反,并且安全系数最小值更小,支护最大压应力会增大.综合考虑轴力、弯矩、安全系数、压应力及塑性区,宜先施工左洞(断面小),利用施工偏压消除或减弱非对称小净距结构偏压作用.④隧道宜采用非对称设计,加强左洞中岩墙侧支护参数,而后行洞背离中岩墙侧支护需加强参数,与先行洞规律相反.  相似文献   

3.
城市轨道交通小净距隧道支护结构设计与施工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轨道交通小净距隧道中间岩柱体厚度远小于普通分离式双洞隧道,围岩变形和支护结构受力较为复杂。隧道施工引起的地层变形与两隧道间的净距有很大关系,如何合理地确定小净距隧道支护参数及施工步骤,确保施工顺利进行,已成为近年来人们普遍关注的一个现实问题。结合南京地铁小净距隧道围岩的受力、变形特点,对小净距隧道的支护结构设计与施工技术进行了研究,为大跨小间距隧道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数据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针对小净距隧道净距小和出口段围岩较差的特点,在进洞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新奥法对其进行监控量测,对洞内掌子面、支护状况、拱顶沉降、水平收敛和地表沉降等项目进行了监测,并对量测数据进行分析;同时建立数值计算模型,对施工过程进行模拟分析.通过现场监测和数值模拟对比分析,得出该隧道围岩变形规律.此结果对变更施工措施和安全施工有...  相似文献   

5.
城市小净距隧道施工工法合理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在建的某市小净距隧道V级围岩段为例,采用有限元数值分析方法,对隧道施工全过程进行仿真分析,获得了不同施工步条件下围岩位移、受力及塑性区分布图.同时对施工过程中的初衬及临时支护受力特征进行研究表明:设计中采用的施工工法和支护措施,有效地控制了地表、隧道围岩位移及塑性区分布,充分发挥了初衬材料的受力性能,二次衬砌结构处于安全性状态.  相似文献   

6.
通过音头隧道穿越尤溪县六级电站引水洞的施工案例,介绍了隧道穿越地下引水道的施工经验,就开挖方案选择、支护措施、微震爆破工艺、工后监控等几个方面综合阐述了施工技术措施,解决了隧道在引水洞上方小净距施工技术的难题,为同类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襄渝铁路增建二线新刘家沟小净距隧道在上跨国道、紧邻既有铁路立体交叉咽喉部位,采取加强防护、严格进行监控量测、选择合理的爆破控制参数等措施,确保新线隧道正常施工和既有铁路隧道安全运营。  相似文献   

8.
王威 《铁道建筑》2023,(9):85-90
成都市轨道交通17号线二期工程阳公桥站—龙爪堰站区间隧道上跨既有7号线盾构隧道采用交叉中隔壁法施工。通过数值仿真结合现场监测,分析大断面隧道以小净距上跨施工时既有隧道拱顶隆起与地表沉降的变化规律,并通过分析新建隧道初期支护厚度、钢拱架间距、单次拆撑长度对既有隧道拱顶隆起和地表沉降的影响,对原施工方案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先行开挖的两个导洞施工对既有隧道拱顶隆起与地表沉降影响明显;既有隧道拱顶隆起与地表沉降随钢拱架间距和单次拆撑长度增大而增大,随初期支护厚度增加而减小。建议新建隧道上跨施工时采用初期支护+二次衬砌+三次衬砌的复合衬砌结构,钢拱架间距取0.4 m,单次拆撑长度取6 m。  相似文献   

9.
以珠海眼浪山2号隧道为工程背景,在试验段(ZK6+817)对初期支护结构和二次衬砌结构的实际受力状态进行有针对性的全面系统的监控量测。建立隧道从施工到建成营运后期结构实际受力状态的全过程变化特征。通过对监测数据计算分析,得出隧道当前状态下的结构安全性指标,判断隧道当前状态下的结构安全性。对即将出现的危险状态进行及时预警,为隧道病害的早期诊断和处理提供可靠的数据。  相似文献   

10.
浅埋暗挖法隧道小净距下穿公路隧道施工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厦门地铁一号线诚毅广场站~软件园站区间浅埋暗挖法施工情况,从分析施工重难点入手,采用三维分析MIDAS-GTS计算软件,对区间下穿海翔大道西亭隧道的施工过程提前进行分析,在最终计算值处于可控范围的前提下提出浅埋暗挖法隧道下穿西亭隧道采用的技术处理措施。在施工过程中,结合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对该暗挖隧道的支护参数进行动态调整,对地铁隧道及城市快速路隧道沉降变形监控量测进行了阐述。通过采取技术措施,浅埋暗挖法隧道安全通过了西亭隧道。  相似文献   

11.
近接施工引起的结构稳定性一直是城市地下工程关注的热点问题。以合肥小净距隧道穿越利海大厦办公楼工程实践为依托,建立三维数值力学模型,研究建筑物桩基变形特性、小净距隧道围岩塑性区分布和衬砌力学响应。研究结果表明:上台阶开挖引起桩基沉降占整个断面通过后总沉降量较大比例,上台阶施工过程控制尤为重要;接近隧道入口的桩基沉降量最大,从外向内逐渐减小;隧道通过20 m后,桩基沉降基本稳定。小净距隧道围岩塑性区主要集中在边墙、中隔墙和拱脚,建议设置中隔墙对拉锚杆和拱脚锁脚锚杆;先行洞洞周变形大于后行洞,先行洞隧道拱肩、中夹岩柱侧边墙二次衬砌安全系数最小,应作为施工阶段重点监测部位。研究成果对复杂环境城市地下工程设计、施工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结合津港大桥设计实例,在该桥桥墩平面布置、结构尺寸,以及梁部高度都受到限制的情况下,通过对桥式方案、结构形式的选择,并建立空间结构模型对体系纵、横向加以分析,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可为今后同类桥梁的设计提供参考经验。  相似文献   

13.
双线盾构隧道小净距下穿时既有隧道结构的变形数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盾构隧道难免会下穿既有构筑物。以新建某地地铁2号线区间双线盾构隧道下穿既有地铁1号线区间隧道为例,通过运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土体注浆和未注浆情况下盾构施工进行模拟,得出土体在注浆的情况下既有结构的变形明显减小。最后将ANSYS计算结果与监测结果进行比较,两者相差不大,验证了模拟计算结果的正确性,为今后盾构隧道下穿既有结构的施工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西安地铁5号线兴庆路站至青龙寺站区间隧道在兴庆路站站后设置停车线,为同时满足左线停车和双线正常行车的功能需求,拟选用左线(大断面)双侧壁导坑法和右线(小断面)台阶法的施工方案进行施工。针对该地铁隧道不同施工顺序采用二维动态有限元数值模拟,通过分析施工引起的拱顶沉降、拱腰收敛、地表变形、衬砌内力和中间土体应力特征及规律,得出大小断面地铁隧道先后施工相互影响的规律性成果:不同施工顺序对拱顶沉降和地表变形影响相差不大,而先行小断面隧道采用台阶法施工完成后对隧道拱腰收敛、衬砌内力及中间土体应力的影响较先行大断面施工的影响小,采用先施工小断面隧道的施工顺序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15.
针对南京地铁鼓楼站--玄武门站停车线段双洞隧道地表有建筑物、两洞小间距且其中一个为大断面隧道的特点,提出了相应的施工工法,并采用二维有限元理论分析,论证了工法的合理性.分析表明,大断面隧道双侧导坑的上台阶、核心土的上台阶及小断面隧道的上台阶等开挖引起的地面沉降量较大.  相似文献   

16.
研究目的:基于新建京张铁路八达岭4线隧道超大跨、超大断面单拱的特点:跨度达27.3 m,高度达18 m,断面面积为386.56 m2,如此大的单跨在国内尚属首例,在开挖过程中,拟定四种开挖方案:单侧壁导坑法、单岩柱法、CRD四洞法和CRD六洞法。利用有限元软件对四种开挖方案进行数值模拟开挖和支护全过程仿真计算,得到最优的开挖方案。研究结论:通过在开挖支护过程中对围岩最大拉压应力、拱顶沉降、地表沉降、锚杆轴力、衬砌最大拉压应力等7个指标参数的比较,提出优化的开挖方法为单侧壁导坑法,其次是CRD六洞法,并且采用0.3 m厚的喷射混凝土衬砌和5 m长的锚杆(间距1.5 m×1.0 m)作为支护参数。该结论对设计施工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以一座中小跨径悬索桥为例,介绍了其设计特点,并重点介绍了其施工方面的特点,该方法不同于常规悬索桥施工,采用张拉主缆的方式进行索塔内力的调整。  相似文献   

18.
境外普速铁路所处社会、经济等外部环境各异,结合项目所在地特点开展中小跨度桥梁的结构选型,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通过梳理不同国别普速铁路中小跨度桥梁结构形式,分析其施工、材料、工期、场地等制约因素,以便提炼桥梁选型的基本思路.研究表明:境外普速铁路桥梁结构选型更加注重结合施工方案,桥梁长度短、分布分散、长度占比低等特点,决...  相似文献   

19.
D型便梁在小半径曲线及小线间距区段的应用与计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D型便梁在既有线的顶进施工过程中的应用已经相当普遍 ,在小半径曲线及小线间距区段下D型便梁的架设计算对设计与施工也有着其实际的使用价值。就该问题进行展开 ,阐明D型便梁在各种曲线半径下的布置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