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计算分析,指出YQB-Ⅰ型液压起拨道器存在操作困难的缺点——为要达到额定的起道力,手柄压力远远超过人的体力适应范围。由此认为该型起拨道器急待更新改进。  相似文献   

2.
针对既有有砟轨道线路中作业面宽度较小的隧道、桥梁段道砟机械化清筛难题,设计了SQS?300型隧道桥梁清筛车.采用倾斜式挖掘装置或垂直式挖掘装置,实现最小挖掘宽度3100 mm(Ⅱ型枕)、3200 mm(Ⅲ型枕);采用道砟综合回填技术,大幅减少人工辅助,缩短辅助作业时间;采用具有自动控制功能的主辅起拨道装置进行线路挖掘前...  相似文献   

3.
智能液压起拨道机的测量与控制系统在对里程、轨距、超高、纵平和正矢测量后,对照数据库中该点的标准线路数据进行决策,然后通过各种控制阀,控制起拨道机的起步、停车、夹轨和定量起道、拨道作业,自动地完成对铁道线路的永平、高低、方向的测量、抄平和定向,从而大大提高了起拨道整正线路作业的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4.
我公司研发生产的YQB-6型液压起拨道机在铁路线路维修养护作业中运用多年,详细介绍了该机的结构、起拨原理及其应用,并对其在推广使用中所产生的经济社会效益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5.
研究开发适于道岔结构特点的起拨道机,以确保道岔的整体性和平顺性.介绍YQB-400×260型液压道岔起拨道机的研制、试用和改进过程及其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  相似文献   

6.
1 概述11 我段是济南局唯一的一个大型机械化养路段,担负着局管内线路的机械化大修清筛,大机线路维修等工作。根据2000年路局线路设备大修计划安排,我段于2000年7~9月份对津浦下行线济南~兖州间K397 000—K430 900地段进行铺设无缝线路前期工程施工。该段地处津浦线中段,曲线多、半径小,是制约铁路提速的关键地段,其中有四条曲线下滑量较大,根据设计要求,大修清筛施工时需对该四条曲线全部进行拨道,整正曲线正矢。曲线资料及拨移量见下表:项 目曲线里程津下K419 58802—K420 80391津下K421 22681—422 19605津下K423 76720—K42…  相似文献   

7.
CDC-16道岔捣固车的12号和18号道岔起拨道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建立了12号和18号道岔有限元计算分析模型,对CDC-16道岔捣固车在岔区不同枕位进行起拨道作业时所需的起拨道力大小进行了分析,为现有起拨道设备的动力升级提供理论参考。分析结果表明:起拨道力随着起拨道量的增大或起拨道点下方岔枕长度的增加而增大;12号道岔起拨道力的最大值均大于18号道岔;岔区直向作业单次起道量大于50 mm时,起道设备动力不足,需升级约90 k N;单次拨道量小于20 mm时,拨道设备动力充足无需升级。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盾构下穿对上覆既有隧道变形的影响,首先,采用修正Loganathan公式求解盾构开挖引起既有隧道轴线处的土体自由位移;其次,把土体自由位移转化成附加应力施加在既有隧道上,将既有隧道简化成无限长Euler-Bernoulli梁搁置在Kerr地基模型上,引入隧道轴力的二阶效应,根据既有隧道两端自由的约束条件提出盾构下穿引起既有隧道受力变形解析解。研究结果表明:与既有文献实测数据验证对比,本文所提方法计算结果与实测较为符合;与本文方法退化解析比较,本文方法预测结果更具有优越性。参数分析得到如下结论:地层损失率增大,既有隧道位移及其内力呈线性增大趋势;随着隧道开挖轴线埋深增加,既有隧道位移和内力均会大幅度减小;随着下穿隧道开挖直径增大,上覆既有隧道变形及其内力显著增大。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现有液压起道机的技术性能特点,通过对液压起道机关键技术的设计,满足铁道提速后的起道作业要求。  相似文献   

10.
新建有砟铁路粗捣起拨道量快速测量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一种利用单轨棱镜夹进行轨道测量并通过计算获取起拨道量的新方法,工程应用实践表明,该方法测量精度满足粗捣要求,提高了捣固车作业效率,在新建有砟铁路粗捣阶段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深部高地应力岩层中修建TBM隧道时管片衬砌结构的力学行为,以某深埋TBM工法隧道为研究对象,建立基于围岩蠕变和管片分块效应的衬砌-围岩复合模型,研究考虑时间效应下管片衬砌的受力特性。结果表明:考虑围岩蠕变效应下管片衬砌受力表现出明显的时间效应。随着围岩蠕变时间的延长,管片衬砌的形变、内力和接缝张开量均呈现两阶段增长,具体表现为前期呈线性增长,后期增加趋缓。洞周围岩应力经历三阶段变化,即先减小后增大直至稳定。围岩蠕变时间为100年时,管片衬砌的内力和形变量均接近极限值。研究结果可为深部高地应力且考虑围岩蠕变效应下的TBM隧道衬砌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根据桥上纵连板式无砟轨道的结构特点,基于有限元方法建立桥上纵连板式无砟轨道挠曲计算模型,计算温度荷载下的挠曲力,分析列车荷载作用长度、活载入桥方式对挠曲力的影响,研究桥上纵连板式无砟轨道在挠曲力作用下的梁轨相互作用规律。结果表明:桥梁挠曲变形所引起的钢轨纵向附加力较小,其中简支梁桥上钢轨挠曲附加力不超过21.6 kN,连续梁桥上钢轨挠曲附加力不超过24.0 kN;在进行部件的受力检算时,应根据具体的部件选用伸缩力或挠曲力;与桥上有砟轨道及单元板式无砟轨道有较大不同的是,还需要根据不同的检算部件寻求最不利的挠曲力列车荷载加载方式;建议采用活动端迎车进行加载。  相似文献   

13.
目前运营时速160 km以下(双箱运输)有砟轨道隧道内轮廓难以满足大型养护机械(特别是大型清筛机)作业空间需求,通过对新建时速160 km以下电气化铁路(双箱运输)有砟轨道隧道的建筑限界、接触网悬挂方式及布置、大型养护机械空间需求、轨道结构形式、侧沟及电缆槽设置等内轮廓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确定单双线铁路有砟轨道隧道内轮廓控制性尺寸、拟定内轮廓方案,通过对各型内轮廓方案的结构安全性、经济性及施工便利性比较,给出推荐方案,为通用图编制和纳入规范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本文详细介绍了客运专线铁路的特征——持久的高平顺性轨道,分别体现在路基、桥梁、道床轨道基础设施的高平顺性和稳定性以及路基、桥梁和道床轨道等组合后的平顺性和稳定性上。另外,并详细分析了为保证线路具有持久的高平顺性和稳定性而需在路基、桥隧、道床轨道基础设施以及路基、桥梁和道床轨道等各结构物组合等方面广泛采用的新技术、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及如何应用这些新技术、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从而使轨道达到持久的高平顺性,为修建优质客运专线铁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隧道衬砌水压力荷载及内力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通过轴对称解析计算和有限元数值计算隧道在不同衬砌渗透系数、不同注浆圈厚度、不同衬砌厚度条件下,衬砌背后的水压力、流量及衬砌内力,分析影响水压力的因素和水压力对衬砌内力的影响,轴对称解析计算和有限元数值计算结果显示水压力和流量十分接近。衬砌不透水时,水压力荷载系数不折减;在控制排水的条件下,调整衬砌渗透系数、注浆半径和衬砌厚度可以改变水压力、流量和衬砌内力。设计时正算水荷载,施工时通过监测流量反算水荷载,对水荷载设计进行检验和修正。  相似文献   

16.
刘萌  周有禄 《铁道勘察》2021,(2):123-128
依托祁连山高寒区隧道工程进行衬砌周边冻胀力数值分析和防治措施研究,探究寒区隧道衬砌周边冻胀力分布规律。基于有限元软件,分析围岩性质、含水率和衬砌弹性模量对冻胀力的影响,以及针对性提出寒区隧道防冻措施。研究结果表明:隧道衬砌周边的冻胀力分布不匀,墙脚附近的冻胀力最大,仰拱中心处的冻胀力最小;围岩性质越差,衬砌周边冻胀力越小,围岩从Ⅳ级变化至Ⅵ级时,最大冻胀力从1.944 MPa减少至0.502 MPa;围岩与衬砌附近的含水率越高,作用在衬砌结构上的冻胀力就越大,当围岩中含水率从10%增加至30%时,最大冻胀力从1.672 MPa增至5.193 MPa;衬砌弹性模量越大,作用在衬砌上的冻胀力越强,弹性模量从8 GPa增至32 GPa时,最大冻胀力从0.878 MPa增至1.269 MPa。最后提出高寒区隧道衬砌抗冻病害设防等级和相应的措施建议,为高寒区隧道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7.
以国内大型水下盾构隧道的构造设计为基础,结合国外典型盾构工程实例,分析我国水下盾构隧道衬砌构造设计现状,并对管片外径与管片楔形量、管片厚度、管片分块数、标准块圆心角、标准块重力等衬砌构造设计参数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分析,论述管片厚度与最大水压、管片外径与隧道最小覆盖层厚度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我国大型水下盾构隧道接缝构造正在向单道止水密封、非榫槽平顺接缝、通用楔形平板型管片错缝拼装方面发展;研究还得出管片外径与管片厚度、管片分块数和标准块重力之间呈正相关性等一系列结论。  相似文献   

18.
盾构隧道作为一种复杂的三维线性地下结构,容易受围岩特性不均等因素影响产生不均匀变形,引发结构局部破坏等病害。为研究双层衬砌盾构隧道在运营过程中的纵向力学行为,结合武汉地铁8号线越江隧道工程,建立纵向三维壳-弹簧力学分析模型,结合工程实际探讨二次衬砌厚度对盾构隧道双层衬砌力学性能的影响,以期获取合理的二次衬砌厚度取值。研究结果表明:(1)盾构隧道双层衬砌结构的纵向等效弯曲刚度随二次衬砌厚度增加呈线性增加;(2)施作二次衬砌可降低隧道纵向不均匀沉降量及管片间的错台量,二者随二次衬砌厚度增加而减小,但幅度不大;(3)在隧道纵向出现极端不均匀变形条件下,施作二次衬砌会导致位移突变点附近部位的管片局部内力及环缝张开量增大;(4)综合分析盾构隧道管片衬砌变形及受力,同时考虑工程造价和二衬是否设置配筋等因素,对于直径12 m级盾构隧道,其二次衬砌厚度建议取20~35 cm。  相似文献   

19.
研究目的:分析无砟轨道基础上无缝道岔的纵向力传递机理,建立无砟无缝道岔计算模型,采用有限单元法计算了无砟无缝道岔受力及变形,并与有砟轨道无缝道岔进行了对比分析,为无砟无缝道岔设计提供参考依据。研究结果:无砟轨道基础上无缝道岔的纵向力传递机理、温度力和位移分布规律与有砟轨道无缝道岔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20.
随着桥梁跨度、联长的不断增加,复杂的梁轨相互作用给桥上无缝线路设计带来了巨大挑战。本文在总结桥上无缝线路计算理论和求解模型的基础上,以某长联大跨桥上无缝线路为例,对其力学特性和结构设计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表明:(1)长联大跨桥上无缝线路纵向附加力较大,钢轨强度往往难以满足规范要求;(2)梁端设置伸缩调节器,可有效减小梁轨相互作用,放散钢轨纵向力;(3)梁端设置抬枕装置可有效缓解梁缝增大导致的轨道刚度不均匀问题,需与伸缩调节器配套使用;(4)长联大跨桥上轨道设置健康监测系统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