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无缝线路早已在国内铁路开始广泛应用,无缝线路单元轨节布置时应满足一定的布置要求,以往的单元轨节布置设计思路往往与实际施工的布置产生较大的偏差,为此我们提出设计计算方法来修正设计偏差,采用修正计算的设计文件将能更好的指导现场的实际施工.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AutoCAD2004 VBA编程方法的剖析,探讨了利用AutoCAD2004 VBA编程绘制无缝线路单元轨节布置图的过程,为直接在AutoCAD2004图形环境下实现无缝线路单元轨节布置图制图提供了一种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3.
该系统利用Auto CAD VBA API成熟的内部封装机制,将大量查表计算工作和参数运算整合到程序模块内,将多个分步计算公式在程序内部进行推导合并,并利用可视化编程工具形成用户界面。使用户输入最少的参数完成整部计算,加快计算速度,减少错误。该系统还包含绘图模块,运行VBA宏指挥CAD自动绘制无缝线路单元轨节布置图。经过多个无缝线路设计项目验证,结果证明该系统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4.
曾红权 《铁道建筑》2015,(10):164-166
无缝线路的长轨条贯通区间,并与无缝道岔焊连形成跨区间无缝线路,彻底实现了线路的无缝化,是我国铁路建设发展的重要技术创新。跨区间无缝线路的施工质量是提高轨道结构强度、优化行车条件、减少养护维修量的关键。本文结合拉日铁路位于高海拔地区且昼夜温差大的特点,介绍了跨区间无缝线路的施工情况,阐述了高海拔地区钢轨接头和绝缘接头胶粘作业的方法及流程,总结了高海拔地区跨区间无缝线路施工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5.
无缝线路的长轨条贯通区间,并与无缝道岔焊连形成跨区间无缝线路,彻底实现了线路的无缝化,是我国铁路建设发展的重要技术创新。跨区间无缝线路的施工质量是提高轨道结构强度、优化行车条件、减少养护维修量的关键。本文结合拉日铁路位于高海拔地区且昼夜温差大的特点,介绍了跨区间无缝线路的施工情况,阐述了高海拔地区钢轨接头和绝缘接头胶粘作业的方法及流程,总结了高海拔地区跨区间无缝线路施工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6.
在对铁路无缝线路布置图的构成要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基于Auto CAD VBA的编程原理,利用VBA对CAD进行二次开发来绘制无缝线路布置图。首先将与绘制无缝线路布置图有关的数据汇总组织并生成成多个Excel表,然后建立CAD和Excel之间的通信,找到绘图元素坐标在CAD图中的对应关系,最后自动循环绘制无缝线路布置图,为直接在CAD图形环境下实现无缝线路布置图的绘制提供了一种高效、准确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7.
与一般跨区间无缝线路相比,高原铁路面临阳光辐射强、日轨温差和时变率大等问题,为提升青藏铁路等高原铁路道岔的长期安全服役性能,对高原铁路铺设跨区间无缝线路可行性进行分析。梳理和总结高原铁路及高温差铁路沿线40年的气温分布规律,并基于最速下降法的神经网络算法完成海拔、气温和纬度等复杂条件下的轨温预测,开展高原铁路无缝道岔工程实践与理论检算。结果表明:高原铁路岔区接头处病害突出,实现跨区间无缝线路具有强烈的现实需求;从年、日轨温差分析,青藏铁路铺设跨区间无缝线路的环境与已完成跨区间无缝化的兰新铁路、滨洲铁路接近;高原铁路道岔尖轨伸缩量满足规范要求,道岔工电设备基本适应高原铁路跨区间无缝线路运营环境,高原铁路铺设跨区间无缝线路是可行的。最后提出高原铁路跨区间无缝化试验方案。  相似文献   

8.
高速铁路跨区间无缝线路设计与施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猛 《铁道建筑》2006,(7):67-69
跨区间无缝线路最大程度地减少了钢轨接头,在线路全长范围内提高了线路的平顺性和整体刚度。文章结合我国高速铁路跨区间无缝线路的理论研究和工程运用,介绍了目前高速铁路广泛采用的轨道结构形式,总结了我国跨区间无缝线路的设计方法和新建铁路无缝线路一次性铺设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9.
研究目的:随着重载铁路跨区间无缝线路的广泛应用,迫切需要采用先进的信息化管理手段,保障重载铁路运输的持续安全及有序可控。本文以朔黄铁路为例,研究了重载铁路跨区间无缝线路管理信息系统的架构和关键技术问题,为实现无缝线路的科学化、信息化、网络化管理提供技术支持。研究结论:(1)提出重载铁路跨区间无缝线路管理信息系统(简称HRC-MIS,Heavy-haul Regional Continuously Welded Rail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的总体架构和功能模块;(2)研究了数据的具体种类、管理范围、观测周期以及记录方法,提出带修正的实际锁定轨温计算方法及基于运量汇聚回推的区段通过总重算法实现关键数据的获取;(3)研究了各种数据的内在关联性以及对线路状态的影响,提出综合时间和空间的纵横向关联统计分析方法;(4)提出基于广义动态模糊神经网络的实际锁定轨温预测方法以及定时和实时超限报警、预测预警机制,并自动生成作业项目指导和作业建议指导对养护维修作业提供辅助决策;(5)本文提出的HRC-MIS系统架构和关键技术的解决方案可为其他重载铁路跨区间无缝线路的智能化管理提供有益的借鉴,对重载铁路无缝线路发展规律、状态评价等研究工作也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
跨区间无缝线路长轨铺设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无缝线路在结构上消除了钢轨接头,减少列车在接头区的冲击与振动,不仅延长了轮、轨等部件的使用寿命,减少了维修费用,而且提供了平滑的运行表面,给列车运营与行车安全也带来诸多好处,提高了铁路客货运输高速行车的安全性、可靠性和舒适性。目前一次铺成由连续焊接轨组成的跨区间无缝线路已成为各国铁路的主型轨道结构,是国际铁路建设发展的大趋势,因而,一次铺设跨区间无缝线路的技术及装备也显得日益重要。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和发展,跨区间无缝线路的广泛铺设,越来越多的桥上铺设无缝道岔,而桥上无缝道岔较一般的桥上无缝线路受力变形更为复杂,道岔几何形位更难保持。基于桥上无缝道岔梁轨以及道岔股道之间相互作用理论,分析了桥上无缝道岔整体设计的检算评估方法,并阐述了设计中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2.
桥上无缝道岔是在高速铁路、艰险山区铁路上铺设跨区间无缝线路不可避免的技术难题,同时跨越震区时,道岔结构自身处于双层薄弱环节之中。根据地震作用下有砟轨道桥上无缝道岔梁轨相互作用原理,建立地震作用下岔-桥-墩动力非线性有限元模型,分析地震波频谱特性、地震动加速度峰值、岔区阻力、梁体温差等因素下的有砟轨道桥上无缝道岔地震作用响应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无缝道岔约束作用较大提高了桥梁结构的低阶自振频率,而且改变了其振动形态;地震波频谱特性和加速度峰值大小对桥上无缝道岔响应影响显著,地震荷载波频越靠近结构主频,加速度峰值越大,桥上无缝道岔受力和变形越大;在钢轨温变较高,又同时考虑地震荷载效应时,钢轨强度和线路稳定性均得不到保障,建议对跨越震区的桥上无缝道岔设计时检算地震荷载与钢轨、梁体温变共同作用时的钢轨纵向力以及道岔联结件受力、关键位置相对位移等。  相似文献   

13.
对典型案例的桥上咽喉区无缝道岔群的温度力、道岔部件相对位移和传力件的剪力进行了计算,并与普通桥上无缝线路的温度力进行了对比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桥上无缝道岔较一般区间桥上无缝线路钢轨附加力明显增大,桥上无缝道岔设计应同时兼顾道岔与桥梁孔跨布置;典型案例中的道岔尖轨、心轨位移及限位装置的结构强度均可满足其限值要求。  相似文献   

14.
随着桥梁跨度、联长的不断增加,复杂的梁轨相互作用给桥上无缝线路设计带来了巨大挑战。本文在总结桥上无缝线路计算理论和求解模型的基础上,以某长联大跨桥上无缝线路为例,对其力学特性和结构设计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表明:(1)长联大跨桥上无缝线路纵向附加力较大,钢轨强度往往难以满足规范要求;(2)梁端设置伸缩调节器,可有效减小梁轨相互作用,放散钢轨纵向力;(3)梁端设置抬枕装置可有效缓解梁缝增大导致的轨道刚度不均匀问题,需与伸缩调节器配套使用;(4)长联大跨桥上轨道设置健康监测系统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5.
小半径曲线无缝线路稳定性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目的:利用有限元法解决在温度力作用下无缝线路特别是小半径曲线的臌曲失稳问题。 研究方法:建立了包含钢轨、扣件、轨枕和道床阻力为一体的轨道框架模型,推导了相应的数值计算公式并编制了有限元程序。该模型还考虑了横向力对无缝线路稳定性的影响。 研究结果:得到了不同工况下钢轨横向位移一温度曲线,并与“统一公式”进行了比较。 研究结论:有限元方法在研究无缝线路稳定性方面是可行和有效的;有限元方法能计算出不同工况下的轨道结构从锁定轨温直到破坏全过程的横向位移,相对于“统一公式”,该方法可考虑各种复杂的工况,能更精确地反映轨道横向变形的趋势,从而为铁路工务部门养护维修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6.
本文结合向塘工务焊轨厂的设计实例 ,论述了工务焊轨厂钢轨焊接、淬火生产线的工艺流程 ,工艺总平面布置 ,专用线、生产房屋及室外构筑物的设置 ,生产设备配备原则及主要技术性能 ,以及“双频加热”、“先风后水”淬火工艺的特点和设备组成 ,探讨了优化工艺设计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大号码无缝道岔温度力与变形的有限元计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无缝道岔温度力传递机理,确定无缝道岔各部分在有限元模型中的合理模拟方式,并建立模型。应用模型,选取切合实际的计算参数对秦沈客运专线18号和38号无缝道岔进行温度力和变形计算。结果表明:无缝道岔的附加温度力与变形随轨温变化幅度的增大而增加;在同样的轨温变化幅度条件下,大号码无缝道岔的温度力与变形比小号码无缝道岔大,限位器承受的剪力也较大;半焊无缝道岔钢轨温度力及变形与全焊无缝道岔有较大差别,在数值上较全焊无缝道岔小,但其辙叉位置钢轨和轨枕的位移较为复杂。  相似文献   

18.
在总结已有文献计算结论的基础上,综合分析实际测试数据,建立桥上无缝线路梁轨相互作用的力学模型,采用有限元方法和C 语言编程,研究、计算特殊设计的混凝土简支梁桥上无缝线路钢轨断轨力的分布及其对桥梁墩台的传递规律.  相似文献   

19.
青岛现代有轨电车梳子型道岔是国内首创,其道岔布置形式、线型设计、结构设计较为新颖。线型布置打破常规道岔布置形式,相邻分支线路道岔中心的距离小于相同号数道岔的全长;道岔结构设计具有创新性,由1个普通双尖轨转辙器、多个单尖轨转辙器、多个复合型辙叉、1个双曲线辙叉组成。为今后现代有轨电车道岔设计提供了新方向、新思路,也可供站场道岔布置参考。  相似文献   

20.
利用ANSYS的参数化设计语言APDL和用户界面设计语言UIDL,以铁路无缝道岔群为例,通过二次开发实现了无缝道岔参数输入,完成无缝道岔群钢轨温度力和位移的有限元计算分析,便于分析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