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铁路客运站房是铁路交通运输的重要枢纽,具有公共空间大、人流密集、建筑能耗大、舒适性要求高等特征。随着人们对于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意识的逐渐增强,绿色建筑的理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建筑设计中应根据铁路客运站所在地的气候特点,充分考虑建筑朝向、日照以及与周边建筑的空间关系等因素,通过在铁路客运站房设计中对建筑、结构、设备、电气等专业采用绿色建筑节能技术,使之逐步成为绿色建筑的发展趋势,达到建设绿色建筑节能型铁路客运站房的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2.
宋玲 《铁道建筑》2012,(7):137-139
在新建铁路库车西至俄霍布拉克铁路的房屋建筑设计中,秉承建筑节能理念,充分考虑气候、环境、地形特点,及建筑物功能要求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从建筑总图规划、外部环境、单体建筑及围护结构等方面按照建筑节能要求进行设计,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达到了建筑节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为合理规划郑州东枢纽RBC设置,既能满足郑徐客专的引入,又能为后期工程郑万铁路和郑济铁路接入预留条件,避免后期工程建设时对郑州东枢纽RBC设置带来较大改动,结合既有郑州枢纽RBC的设置现状及RBC的技术要求,对郑州东枢纽RBC的设置方案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4.
研究目的:针对天津站交通枢纽是集城际铁路、普速铁路、轨道交通、公交、出租和其它交通方式于一身的超大型综合枢纽的特点,从实际出发阐明天津站交通枢纽工程总的设计思路特点,给相关枢纽项目的研究提供一些借鉴.研究结果:通过对天津站交通枢纽区域客流预测、规模控制、地理及其功能定位、换乘及交通组织流线、工期安排等众多方面的统筹考虑与规划,使得天津站交通枢纽工程更趋向于功能的集中性,枢纽的设计更具有便捷性、高效性、经济性、社会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昆明枢纽沿线软土发育范围广、深度大、成分复杂,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极为复杂.枢纽扩能改造工程下穿通道基坑多毗邻既有铁路、军事管制区、市政道路及高层建筑物等,变形控制要求高、难度大.复杂敏感环境下软土深基坑的支护设计及变形控制成为扩能改造工程的设计难点.本文在搜集、分析昆明地区既有基坑工程案例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归纳...  相似文献   

6.
建筑能耗现状及节能潜力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研究目的:建筑节能潜力巨大。从加强宣传教育、加快政策法规体系建设、加强节能技术推广、加强监管4个方面入手,强化建筑节能工作,营造公众积极参与的氛围。研究方法:介绍我国能源的现状及建筑能耗状况,对比分析与发达国家建筑能耗的差距,提出了改进建议。研究结论:中国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发展节能与绿色建筑刻不容缓。建筑节能,必须一方面采取措施控制新建建筑的能耗水平,另一方面对既有建筑进行节能改造。制定建筑节能标准只是手段,最终目的是要通过加强监管,严格实施节能标准,使标准中规定的建筑节能的基本技术要求得到落实。要做好建筑节能工作,需要全社会共同的努力。  相似文献   

7.
从换乘枢纽定位、设计思路、地下空间方案、换乘客流组织及与周边建筑结合等多个方面,详细介绍了上海轨道交通南京西路站三线换乘枢纽的规划设计方案;并提出新建车站的工程资源共享方案、换乘枢纽机电设备共享方案、换乘枢纽工程配套设计方案等复合协同发展的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8.
宝鸡枢纽衔接陇海、宝成、宝中3条铁路干线,西宝客运专线拟建车站位于渭河南侧城市新区,结合既有宝鸡枢纽功能和现状论述客运专线引入枢纽方案,从近远期工程的差异性、线路技术条件、与城市规划的协调、工程投资4个方面进行分析比较,确定新建南环客运专线及新宝鸡客站为西宝客运专线引入枢纽推荐方案。  相似文献   

9.
王皓 《铁道勘察》2023,(5):85-90
为确定珠肇高铁引入珠海枢纽的最优方案,对珠肇高铁的功能地位、珠海铁路枢纽内既有铁路现状、枢纽总图格局、城市总体规划、枢纽内客运作业量和车流特点等多重因素进行分析,得出枢纽内既有和在建车站均无法满足新线的引入要求,亟需另行择址新建枢纽客运站,故将珠肇高铁及规划线路引入新建珠海鹤洲站。采用综合经济技术比选的方法,分析比较各方案线路条件、对城市规划的影响、工程投资、工程实施难度等,分别系统研究香海高速以南、江珠高速以西站址方案,香海高速以北、江珠高速以西站址方案,香海高速以北、紧邻江珠高速站址方案以及香海高速以北、江珠高速以东站址方案等4个方案。研究表明,鹤洲岛香海高速以南、江珠高速以西设站方案线路顺直,引入条件好;车站与动车所的综合布置更加合理且与城市规划结合较好;工程实施难度小,工程投资最省,故予以推荐。  相似文献   

10.
新建高铁引入既有铁路枢纽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势必会对既有铁路枢纽的运营产生一定影响,本着"铁路建设是为了更好地服务铁路运营,铁路运营为铁路建设创造适时便利的施工条件"这一互惠互利共赢原则,应采取过渡工程方案和运输调整措施减少铁路建设过程中对既有铁路枢纽运营的影响,同时为铁路工程的安全建设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以京张高铁引入北京枢纽过渡工程方案为例,为类似高铁建设引入既有铁路枢纽过渡工程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在国家节能减排政策的大力推动下,建筑节能与结构一体化技术在山东省得到广泛应用。以烟台港西港区铁路调度综合楼为例,通过对传统外墙外保温形式与建筑节能与结构一体化技术进行优缺点比较,最终决定采用FS外模板现浇混凝土复合保温技术(简称FS外模板)与轻集料混凝土自保温砌块(简称自保温砌块)组合形式作为实施方案。详细介绍这一组合形式在综合楼中的防火节能设计与实际应用,并提出其在施工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一体化技术将保温材料与墙体结构有机结合,从根本上解决消防安全问题。综合楼的建成投产不仅为部分铁路房屋建设提供宝贵经验,而且对促进绿色建筑的可持续发展、丰富建筑结构体系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2.
艰险山区铁路工程沿线地区一般具有自然灾害频发、高原高寒缺氧、建设条件极为困难、施工周期超长等复杂的外部环境。为满足艰险山区铁路施工营地建设“以人文本”需求,给参建人员生活提供适宜安全的环境,基于艰险山区铁路工程施工营地建设的外部环境分析,从房屋材质备选方案比选、营地建设需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节能环保等方面对施工营地建设关键技术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具体的方案与建议。研究成果可为山区铁路及类似工程的施工营地建设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3.
研究目的:铁路房屋建筑作为交通运输房屋,功能繁多、空间复杂、人员流动量大,耗能量大,给节能设计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本项研究针对铁路房屋功能划分和耗能状况,重点对工业建筑(检修库)不同围护结构热工参数进行模拟分析,并且对厂房热压自然通风热环境作分析,提出建筑节能设计中应采用的建筑节能策略.研究结论:在建筑设计中应采用整体观的节能策略,将被动式节能与主动式节能结合起来,并通过改变进风条件、工艺布置及采取隔热、机械送风等降温措施,使铁路系统房屋最终建成建筑的能耗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14.
大型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城市轨道交通为主、多重交通运输方式为辅,联结空港、码头、高铁车站及汽车长途客运站等大客流运输节点所形成的大型综合交通枢纽在我国逐步出现,但相关规划、设计、建设等方面的探索仍处于起步阶段。以深圳市已建成或在建的3个大型综合交通枢纽为基础,从规划定位、功能用途、建设过程和对城市发展影响等方面进行介绍与探讨,提出建设此类投资巨大、功能庞杂、影响深远的大型综合交通枢纽时,在规划、设计、施工等方面应予以重点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随着时代的发展,土地集约利用已成趋势,综合性交通枢纽越来越多。在设计中,交通枢纽建筑具有功能多样、专业繁多、接口复杂的特点,为保证其不同空间效果和功能使用要求,综合管线设计越来越重要。从综合管线设计原则出发,结合京张高铁清河站管线综合设计实例,阐述综合管线一体化设计的思路和重难点。并以BIM技术在碰撞检查、验证复杂空间、解决净高、优化设计、三维交底5个方面的优势,分析BIM辅助设计的必要性。最终说明综合管线排布可以保证建筑空间的合理利用并从工序上指导施工:通过BIM技术深化设计,对提高设计准确性,提升管线施工效率和安装质量有重要的意义,为综合交通枢纽管线综合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轨道交通网络化建设中大型换乘枢纽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上海市已建成的轨道交通换乘车站的现状出发,结合近年来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逐步进入网络化建设新阶段的实际,提出在轨道交通网络化建设跑龙套型换乘枢纽建设的重要性,重点阐述上海轨道交通网络中几个重要的换乘枢纽的设计和实施情况,进而分析大型换乘枢纽建设对规划、设计、施工及建设、运营管理提出的新挑战。  相似文献   

17.
在高速铁路站房大空间建筑电气照明设计中,如何合理模拟灯光与环境及建筑结构间的连锁关系是一项不可忽视的多模型复杂课题,特别在针对舒适度和节能有高要求的绿色生态建筑设计中。在实际BIM设计过程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软件特点,研究BIM建模照明仿真计算并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实现模拟站房大空间光环境。前瞻性地利用BIM全生命周期特点从前期设计阶段准确把握光环境效果、照明系统性能和运行情况,能够在保证设计满足规范标准的同时优化设计方案与实际使用舒适度,最终真正做到三维BIM一模多算整体设计,为站房照明与节能提供方案优化设计,并为BIM电气设计未来深化推广打下坚实理论依据与设计基础。  相似文献   

18.
地铁列车运行常采用巡航模式来保证运营的安全、舒适和准点,而人工纵断面线形设计较难契合列车的巡航状态、不适应设计条件的多变,无法做到有效节能。以变坡点里程和高程为变量,以列车双向运行牵引能耗为目标建立纵断面线形节能优化模型,采用差分进化算法进行模型求解。优化策略包括初始方案搜索和整正两个阶段,初始方案搜索阶段依据区间长度假定适当多的变坡点进行优化,方案整正阶段将删除初始方案上坡度代数差极小的变坡点得到优化方案。优化结果表明:巡航模式下,节能坡坡度值越大,中间坡度越缓,列车双向能耗越小。灵敏性分析表明:惰行距离较长时,宜设置较长的节能坡;车站高差增大时,宜缩小低位车站节能坡的长度和坡度值,增长高位车站节能坡的长度。  相似文献   

19.
根据西安市地铁车站内外环境、客流量等因素的变化,采用地铁车站环境控制及能源管理系统,对原有通风空调系统按各种不同运行工况进行节能改造,包括:空调末端负荷节能控制、空调主机热转换效率控制、通风空调系统末端送风量调节控制、风系统与水系统协调控制等。西安地铁2号线3个车站的改造后测试结果证明,对地铁节能降耗作用明显,可为同类工程的改造设计和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