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通过对我国西北地区的环境特点及兰新线建设情况调研,掌握高寒、多风沙运用环境的相关基础数据及规律;在高速动车组防风沙、耐高温、抗紫外线、耐高海拔及长交路运行等技术上取得突破和创新;研究适用于高寒、多风沙等运用环境的高速动车组技术方案;确定速度250 km/h速度等级的耐高寒、抗风沙动车组技术条件。  相似文献   

2.
针对兰新线高铁线路的运用条件,提出兰新线动车组需要重点解决抗风沙、耐高寒、耐高温、高海拔和长交路等问题,并对兰新线动车组顶层指标及重要系统的适应性技术进行了重点分析。  相似文献   

3.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李和平对记者透露,一种能耐受-40℃低温环境的耐高寒动车已经由中国北方车辆集团研制成功。据李和平介绍,这种耐高寒动车是专门为高铁哈大线(哈尔滨至大连)设计的,目前该型号的动车样车已经下线,正在中  相似文献   

4.
近些年,中国轨道车辆技术水平提升十分迅速,在满足功能性和各城市个性化需求的前提下,朝着智能化、轻量化、人文科技、绿色环保方向发展,但在耐高寒性方面的研究却鲜有涉猎。哈尔滨作为我国最北方的省会城市,冬季漫长寒冷,极寒气温达到-30℃以下。这样的气候条件,极易损坏地铁车辆的电器部件,同时对一些材料在低温环境下保持良好性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哈尔滨地铁1号线的审批建设,耐高寒地铁车辆的研究已提上日程。耐高寒车辆需要攻克的难点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零部件及材料的耐寒性,二是隔寒材料的应用及密封措施。  相似文献   

5.
<正>2015年11月,由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制的CRH2G型高寒动车组,获得国家铁路局颁发的"型号合格证"和"制造许可证"。这标志着CRH2G型高寒动车组历经近3年的研制、试验和线路考核后,正式取得市场"通行证",我国高铁再添一款新利器。据了解,作为我国高铁全新的一款高寒车型,CRH2G型高寒动车组攻克了耐高寒、抗风沙、耐高温、适应高海拔、  相似文献   

6.
资讯报道     
简讯最北高寒地区首开复兴号高寒智能动车组2023年1月19日9时30分,我国最北端高寒地区首趟复兴号高寒智能动车组从哈尔滨站平稳驶出,在我国纬度最高、气温最低地区成功载客开行。这标志着由我国自主研发制造的、世界上运营时速最快的复兴号动车组再次刷新极寒运行纪录,“中国速度”向北再延伸。我国最北端高寒地区首次开行的高寒智能动车组是目前复兴号家族中速度等级最高、最“抗冻”、最智能的动车组。与标准版复兴号动车组相比,新型高寒智能动车组使用的材料、电气元件,以及车体、转向架、供风制动等系统部件均进行了耐低温设计;车底的水箱、污物箱、水管路配备了加温和保温设施,从密封防雪防击打、冷凝水防治等方面进行了升级;采用全新设计的设备舱侧部裙板,设置“高寒专属”的滤网,兼顾设备车下通风和防冰雪功能;首次批量使用自动化防冻结功能,更加耐低温、耐冰雪,在-40℃的极寒环境也能奔跑如常。  相似文献   

7.
栾龙 《铁道车辆》2014,(3):16-18
介绍了高速动车组车体、电气、给水、制动和塞拉门等关键系统的高寒适应性技术方案,为高寒动车组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正>8月18日,由中国铁道学会主办,黑龙江省铁道学会承办的"高寒地区高速铁路技术研讨会"在哈尔滨召开。轨道集团代表中国铁物应邀参加了高寒地区高速铁路技术研讨会会议。  相似文献   

9.
针对青藏铁路海拔高、气压低、缺氧、高寒、温差大、风沙大等恶劣环境条件,介绍铁路机车用旋转电机的温升限值、耐电压值、防潮能力及试验要求。  相似文献   

10.
高原高寒高速铁路隧道防冻胀害施工技术一直是隧道工程界研究的课题,结合兰新铁路大坂山隧道施工实例,就高寒地区隧道冻胀害产生的机理及预防措施进行了探讨,尤其侧重于防水、泄水、保温措施及施工工艺要求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铁道建筑技术》2009,(1):I0004-I0004
“高原高寒地区铁路桥梁预制综合施工技术研究”项目课题组针对高原高寒地区的环境特点,对铁路桥梁预制施工技术进行了技术攻关和研究,确保了在海拔4700m以上、昼夜温差达30℃等极其恶劣环境下预制桥梁的进度和质量,创造了月制梁89孔的纪录,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其冻融地区先张粱台座为国内外首创,总体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12.
结合我国高寒地区铁路客车整备库采暖设计的特殊性,详细论述了该整备库采暖设计过程中的工艺特点、采暖热负荷、室内采暖系统等技术环节的原则和特点,为进一步完善和提高高寒地区大型工业建筑的采暖设计水平,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3.
青藏铁路那曲物流中心工程需要大量的混凝土,总量约达55万m^3。由于工程地处偏远高寒冻土地区,没有成熟的混凝土配合比数据,无法为工程混凝土施工提供技术参数。为此.结合高寒冻土的实际情况,经过反复试验研究,提出满足当地环境要求、适合青藏铁路工程施工的混凝土配合比方案和常年冻土地区混凝土施工工艺控制方案,解决了高寒冻土地区混凝土施工的技术关键。  相似文献   

14.
严寒的气候条件使得高寒地区轨道结构的运营状态和养护维修具有特殊性,其养护维修不宜简单套用现行铁路线路修理规则。为确保高寒地区铁路运营安全,迫切需要针对高寒地区铁路养护维修技术进行深入研究。采用现场调研、测试和计算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滨洲线的钢轨磨耗、三折、断轨和原始弯曲,扣件参数及接头螺栓扭矩,道床状态参数和几何参数,线路冻害和轨道不平顺等线路状态进行深入分析,总结滨洲线轨道状态之特征和变化规律,并提出养护维修之对策。研究结论可为其他高寒地区无缝线路养护维修技术之研究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分析高寒地区运营典型案例哈大高铁近几年的实际运营故障数据,指出高寒地区动车组运营故障的原因包括设备因素、外部环境因素和人为因素3类。从提高高铁设备设施技术水平、严格动车组专业技术管理及加强高铁安全文化建设3个方面提出控制措施建议,对于完善高寒地区动车组安全保障系统、保障哈大高铁运营安全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为适应高原高寒地区铺架施工,对铺架设备进行技术革新及改造,通过更换发动机、加装增压器、改造发动机进排气管道、调整冷却风量等技术措施,保证了铺架设备的功率需求,同时对铺架设备牵引走行系统及制动系统进行改造,提高设备爬坡及制动能力,从整体上提高铺架设备的高原高寒适应性、可靠性,保证了工程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7.
针对高原高寒地区工程走廊创面中保水保肥性能差,人工植被建植难等特点,通过川藏铁路拉林段植被修复工点现场调研、室内试验和现场试验等方法,发明2种植被建植改良技术,即插播式建植技术和曲型植被纤维毯建植技术.研究结果表明,2种植被建植技术均能解决高原高寒地区保墒性能差、植被覆盖度低等问题,修复效果良好,植被覆盖度较高,有效解...  相似文献   

18.
研究目的:我国是冻土大国,冻胀和融沉会给寒区的工程构筑物带来重大灾害影响。哈大高铁地处季节性冻土区,冻胀问题对路基的影响更大。另外,哈大高铁所处的严寒地区风雪大,如何克服接触网防(融)冰、道岔融雪(冰)、动车组融冰除雪等问题都亟待研究解决。研究结论:通过修建哈大高铁:(1)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寒地区高速铁路关键技术,实现了高寒地区铁路勘察设计成果的深化和创新;(2)填补了高寒地区高速铁路技术空白,完善了我国高速铁路修建的理论体系;(3)技术成果成功应用于哈大高铁,从根本上解决了寒区高速铁路安全运营相关技术难题,为高寒地区高速铁路建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为我国高铁建设树立了典范,更为中国高铁走出国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国外几种综合检测车的技术特点,介绍了所研制的CRH380BJ-A型高寒高速综合检测列车的主要检测功能及总体功能布局等。  相似文献   

20.
研究目的:对于常规环境下的混凝土技术和应用都比较成熟,但是在高寒冻土地区青藏铁路那曲工程中,由于工程所需的高寒冻土特殊地区的混凝土用量非常大(约55万m3),然而由于地处偏远高寒地区,当地没有成熟的特殊混凝土配合数据,无法为工程顺利实施提供混凝土保障.为了保证青藏铁路工程保质保量顺利进行,我们专门设立了特殊环境下的特殊混凝土研究开发课题,研究开发能满足当地环境要求和青藏铁路工程需要的特殊混凝土.研究结论:通过高寒冻土地区特殊混凝土研发课题组的精心研究和开发,结合当地情况,最终研究出了适合青藏铁路要求的特殊混凝土,为以后类似工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且,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际应用和观察,研究配置的特殊混凝土完全满足了工程实际需要,达到了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