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5 毫秒
1.
万更新 《科技交流》2003,33(2):26-28
本通过对西大滩漫流区漫流成因与发展及青藏铁路、青藏公路运营情况的分析,阐述了漫流区内各种不良地质现象对铁路桥涵工程的影响及桥涵的布设原则,对本段线路桥涵的设计、运营、养护具有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2.
通常情况下,在进行铁路桥涵顶进施工的过程中,为保障铁路线路的稳定运行,往往需要对既有铁路线路进行必要的加固处理。在对既有铁路线路进行加固处理时,难免会存在一定的施工难点和风险,所以,选择合理的线路加固方案是有序推进铁路桥涵顶进施工项目的重要环节。本文主要对铁路桥涵顶进施工的线路加固问题进行探讨,并对不同线路加固方案进行综合分析与论述,以期提出更可靠、更科学的线路加固方案。  相似文献   

3.
宝中铁路增建二线六盘山越岭地质选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宝鸡至中卫铁路增建二线须穿越的六盘山地区地层结构特殊,断裂构造发育,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质较多,地质非常复杂,研究这些控制线路方案的特殊地层、不良地质及区域地质构造,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地质选线建议供方案研究参考。研究结论:越岭地段一般地层复杂,不良地质发育,区域性地质构造比较集中,线路方案受地质条件控制。确定线路越岭方案前必须对线路可能通过区域进行大面积地质普查,初步查明区域内地层、不良地质及区域构造的分布及发育情况,然后进行多方案技术、经济比选。通过研究工作,线路避开了特殊地层及不良地质发育地段,绕避了区域大断层,明显改善了越岭区长隧道的工程地质条件和技术条件。  相似文献   

4.
黄陵-韩城-侯马铁路涺水河段特殊岩土及不良地质发育.通过对黄陵-韩城-侯马铁路涺水河段的工程地质的勘探,分析了区段内地质第四系上更新统风积黄土的湿陷性,涺水河-井溢沟脑正断裂破碎带、影响带的范围及岩溶发育的程度,并根据地质选线的原则,初步推荐D1K线路方案及D2K线路方案,通过分析特殊岩土及不良地质对两个方案各工程的影响程度,对方案的选择提出了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5.
吴涛 《铁道勘察》2002,28(1):14-16
通过遥感判释,结合地面重点验证,分析了北同蒲铁路K195+000至K196+000段发育的落石、岩堆及泥石流地质病害形成和发育的地质背景、变形特征以及对铁路的危害,并据此提出了工程整治方案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成兰铁路主要地质灾害与地质选线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目的:成兰铁路位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相互碰撞缝合带附近,"5.12"汶川8.0级强震导致地质灾害频发,地形地质条件呈现出典型的"四极三高"特征。通过认真分析区域地质灾害发育分布特征,结合高烈度地震山区铁路综合选线技术研究,开展地质选线研究,对拟建的地形地质条件相似的川藏、滇藏等铁路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研究结论:成兰铁路地形地质条件极为复杂,活动断裂、高烈度地震、滑坡、崩塌、错落、岩堆、危岩落石、泥石流、采空区等构成控制线路方案的主要地质问题。地质选线定线原则为:线路应短距离、大角度以简单工程类型通过活动断裂,与活动断裂带傍行地段,应选择位于断层下盘(被动盘)并尽量远离断层;尽量绕避性质复杂、不易处理、集中分布的不良地质地段;应绕避大型采空区。选取了地质条件具有优势的西线方案、经雎水场方案、岷江左岸长隧方案。  相似文献   

7.
研究目的:通过对拉日铁路地热隧道不同的地质、地热条件的分析,确定地热隧道线路方案的选线原则,并为地热隧道线路方案的选择和完善提供依据.研究结论:从选线来看,拉日铁路色麦至仁布段地热隧道具有典型的高原山区河谷地热铁路选线的特点.选线时,线路要尽量绕避雅江两岸的滑坡、错落、泥石流、岩堆、危岩落石、断层等不良地质现象,特别是要绕避地热发育地段;线路要尽量与地热分布带大角度相交,以最短距离通过.选出的线路应符合安全、可靠、合理、经济的的原则.  相似文献   

8.
研究目的:拟建高速公路汶川至川主寺段处于汶川"5.12"地震中心影响区,因其复杂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及地质构造等影响,沿线沟槽及其两侧泥石流物源十分丰富,强降雨条件下易引发大量的泥石流等次生地质灾害。本文通过资料收集、遥感解译及现场地质勘测等工作和手段,查明沿线泥石流的分布规律及危害特征,进行高速公路工程地质选线。研究结论:(1)沿线泥石流数量多、危害面广,具有规模大小不一、危害程度差异性大及泥石流活动频繁、重复成灾的特性;(2)沿线泥石流对拟建高速公路段的危害方式主要体现为淤埋及冲毁危害,次为堵河阻水危害;(3)峡谷区河段选线应在查明泥石流活动痕迹的基础上判定泥石流规模后再确定线路的位置和高程,在处于形成期、发展期及淤积严重的泥石流沟处线路选线宜采用绕避原则,峡谷区线路选线严禁穿越泥石流堆积区,宜在泥石流沟通顺段落的流通区以高墩大跨设桥的形式通过;(4)本研究结论对汶川地区公路、铁路等工程地质选线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兰青二线青石关隧道方案地质选线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八盘峡黄河峡谷区,地形陡峻狭窄,地质条件复杂,不良地质发育,铁路选线困难.本文介绍了兰青二线在该段的线路方案的比选情况,对黄河右岸低中山及黄土梁坡上的古滑坡群成因、类型、性质等地质条件进行了全面分析与研究,从地质角度推荐了青石关长隧道(下穿古滑坡群)方案,通过施工检验地质选线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10.
吴涛 《铁路航测》2002,28(1):14-16
通过遥感判释,结合地面重点验证,分析了北同蒲铁路K195+000至K196+000段发育的落石,岩堆及泥石流地质病害形成和发育的地质背景,变形特征以及铁路的危害,并据此提出了工程整治方案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郭晓亮  吕菲 《铁道勘察》2013,39(2):68-70
采空区、滑坡等不良地质是影响铁路工程地质选线的重要控制性因素。通过访问调查、钻探、物探以及资料收集等综合勘察方法,查明了拟建煤运铁路工程附近的采空区特征,并对其影响范围进行综合评估,结合该地区其他控制线路方案的影响因素,提出了相对安全、经济的线路方案建议。  相似文献   

12.
张哲 《铁道勘察》2011,37(6):60-64
通过实例论述新建银川一西安铁路通过黄土沟壑区的地质选线。重点阐述了该区域的地质环境特征,黄土滑坡产生的机理及分布规律,总结了铁路线路通过黄土沟壑区冲沟的要点及选线原则。在对该区域进行详尽的地质调查的基础上,通过调整接轨方案,绕避了黄土滑坡集中发育的沟壑区,使线路尽量走在地质环境好的黄土梁塬区冲沟上游,不仅考虑了黄土滑坡对铁路安全的影响,并比较了方案造价及工期方面的因素,确定了最适宜的线路方案。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论述了泥石流是山区铁路建设的一大灾害,以实例说明铁路遭受其危害的严重性。并按其在我国铁路各干支线上的分布情况,作了初步统计。还论述了泥石流形成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分析了山区铁路泥石流发育地区的形成条件、特征和规律,泥石流的影响因素和形成过程的相互关系。论述了泥石流的类型与铁路勘测和其防治工程设计的关系。按山区铁路建设特点,提出了其分类标准的建议。最后,根据泥石流的不同类型、特征和规模,对如何防治其危害,提出了治理方针和整治措施,并总结了经验。  相似文献   

14.
接长桥涵施工的安全防护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接长桥涵施工对既有线路基的防护措施的不足,针对不同情况介绍了几种安全经济的防护方案,并通过实例加以应用。  相似文献   

15.
既有线提速桥涵轨下道砟厚度不足的处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既有铁路提速200 km/h,对我国既有铁路桥涵轨下道砟厚度不足问题进行了全面分析,提出了通过自主研发的TDZⅢ型复合弹性轨枕及TD型轨下垫板来改善轨道结构刚度的技术措施,有效地解决了桥涵轨下道砟厚度不足的技术难题。  相似文献   

16.
研究目的:成昆铁路沿线受构造作用影响,沿线地形地质条件极其复杂,岩体异常破碎,沿线崩塌、滑坡、泥石流、煤层瓦斯及采空区、活动断裂为控制线路方案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开展地质选线技术研究不仅可以最大程度地避免线路穿越风险极高的工程地质问题段落所带来的工程安全隐患,也可为该地区远景铁路规划提供参考。研究结论:(1)在现场地质调绘、钻探、物探、室内试验分析及相关专题研究工作基础上,认为本线控制线路方案的主要不良地质有崩塌、滑坡、泥石流、煤层瓦斯及采空区、活动断裂;(2)针对本线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提出了复杂地质条件下铁路地质选线原则;(3)综合分析了各方案地质条件,利用选线原则选定了工程地质条件相对较优的线路方案;(4)该研究成果对于复杂艰险山区铁路工程地质选线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某新建城际铁路与既有铁路交叉,采取盾构法新建隧道下穿通过,为确保盾构下穿过程中铁路行车的绝对安全,根据下穿处铁路工程地质情况,下穿前对铁路路基和桥涵底部采取注浆加固进行处理;为减少盾构推进过程中对土体扰动,合理选择盾构机类型及推进施工参数;科学制订监测方案,加强注浆加固和盾构推进过程中路桥和线路的监测,发现异常及时采取措施,确保行车安全.  相似文献   

18.
阜六线霍邱铁矿园区段,分布大小十几家铁矿,矿井开采范围与线路安全有极其密切的关系,矿层厚度、产状、埋藏深度、开挖厚度、开采率以及有关沉降、塌陷等情况严重影响矿区段的线路方案稳定。通过对阜六铁路铁矿园区段采空区进行稳定性评价,比选高速公路东西两侧线路的优缺点,得出线路走向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港口铁路规划主要影响因素分析,对港口铁路建设方案、接轨方案、线路走向及港区布置方案等规划设计方面进行探讨,并结合广西钦州港大榄坪3#—8#泊位铁路专用线设计实例进行运用解析,以期为新建港口铁路规划设计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20.
黄勇 《铁道勘察》2015,(3):71-74
中巴铁路穿越帕米尔高原,其中奥依塔克至沙湖段泥石流极其发育,严重控制铁路走向方案及工程设置,以现场调查为主,从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岩体结构、气候、水源等条件系统分析泥石流灾害形成的原因,结合该地区泥石流灾害的特征,提出泥石流地区选线的基本原则及"排导、拦截、滞留"等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