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李健华 《成铁科技》2004,(1):13-14,12
基床翻浆冒泥是困扰工务部门的主要路基病害之一,本文通过对株六复线既有线我段管辖区段该类病害整治过程中的一些资料的分析研究,对基床翻浆冒泥病害的成因和防治作了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2.
黄荣 《铁道运营技术》2012,(4):25-26,29
分析了普通道口在结构上存在的缺陷而导致道口板损坏、离缝、钢轨扣件锈蚀、道床翻浆等严重病害的原因,介绍了由玉林工务段设计的具有强度高、基床稳定、抗腐蚀和使用寿命长、成本低、零维修等优点的钢筋混凝土整体道口。该一体式结构的道口几乎解决了普通道口存在的所有病害,具有很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彭勃 《铁道勘察》2021,(2):67-71
浅层注胶法在治理高速铁路路基翻浆病害时存在耐久性低、基床翻浆反复等问题,为此,采用一种深层注胶工艺对路基基床进行整体加固和对路基基床与底座板之间缝隙进行填充,将材料注入基床表层路基中,能够有效整治翻浆病害,提高列车运行的平顺性.研究表明:(1)由于基床表层排水不畅、级配碎石中含泥量高等因素,在列车循环动荷载作用下,泥浆...  相似文献   

4.
高速铁路无砟轨道基床翻浆是一种特殊的路基新型病害,影响高速铁路运营的舒适性和安全性,为分析无砟轨道路基基床翻浆对路基动力响应特征的影响,开展无砟轨道-路基基床大比例模型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基床翻浆状态时,在动荷载下底座板对基床表层产生瞬态碰撞,使得基床表层土动压力随动荷载加载次数的增大而逐渐增大,沿深度衰减速率变快;基床翻浆改变了基床表层与底座板之间的动力传递特性,竖向振动加速度比值增大了1. 95倍以上,动位移比值增大了4. 56倍以上,振动响应从底座板传递至基床表层衰减梯度增大;基床表层翻浆不断恶化,会降低基床表层对底座板的支承能力,致使无砟轨道-路基基床动力响应加剧。  相似文献   

5.
高速铁路路基电缆槽由于布设位置、结构设计、施工等原因易发生横向排水困难,使地表水下渗基床,从而引起基床积水、翻浆、冻胀等路基病害,影响铁路安全运营。通过理论分析及数值计算,明确了电缆槽导致路基病害的演化规律,指出电缆槽及其与基床表层间离缝为地表渗水的便利通道,电缆槽埋设位置阻碍了基床积水及时排出。为降低电缆槽对路基的影响,避免铁路路基病害的产生,提出了新的电缆槽布设方式和结构设计方案,为我国高速铁路路基结构优化及病害预防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以某高铁湖北段无砟轨道病害整治工程为例,分析无砟轨道路基段出现的基床翻浆、封闭层嵌缝失效、线间排水不畅等病害成因,重点介绍基床翻浆、封闭层嵌缝失效、线间排水不畅病害的整治方案设计及施工工艺,并对施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提出建议,研究成果可为无砟轨道类似病害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兖石线膨胀土路基基床翻浆冒泥病害整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兖石线膨胀土的分布,以及兖石线膨胀土路基基床翻浆冒泥病害产生的机理。结合兖石线路基大修的施工条件,通过对基床表面铺设两布一膜不透水土工布、基床表层范围内换填石灰改良土两种设计方案进行比选,确定采用在基床表面铺设两布一膜不透水土工布处理兖石线膨胀土路基基床翻浆冒泥病害。  相似文献   

8.
乔连军 《铁道建筑》2006,(10):75-76
京通线赤峰东至隆化区间为山区铁路,每年春融期间均发生路基基床翻浆冒泥,危及行车安全。文章分析产生翻浆冒泥原因,并针对不同病因采取不同治理方法,完满地整治了翻浆冒泥病害。  相似文献   

9.
京通线季节性冻土基床病害的原因及整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季节性冻土基床病害的分析,认为产生病害的原因是荷载、土、水的共同作用,以及基床冻结过程中水分发生迁移和冻胀特征,换土是整治基床病害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
运用挖掘机开挖处理基床病害施工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铁路基床在各种因素影响下,产生各种类型的永久变形,形成基床翻浆冒泥、下沉和外挤变形等基床病害,必须及时消除,才能确保线路状态良好。我国传统的采用人工换填的作业方法处理基床病害,已逐渐无法满足现在快速重载的运输条件。介绍运用挖掘机等大型机械配合处理基床病害施工技术,总结该整治路基病害施工的主要技术要求、施工天窗、限速条件等,更好地发挥其在整治铁路路基病害施工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结合重载铁路大秦线路基病害,对大秦铁路北同蒲线典型病害断面进行取样调查并进行物性试验分析。结果表明:大秦线翻浆冒泥病害主要为道床翻浆冒泥,并提出整治对策,为既有重载铁路路基翻浆冒泥病害的预防和整治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季节性冻土区路基冻害一直是困扰铁路工程建设和运营的核心问题.针对兰新铁路西段路基冻害严重的问题,探讨不同工程措施对路基冻融循环过程中含水率变化的影响,以及含水率对路基冻结深度及冻胀变形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季节性冻结对兰新铁路西段路基含水率影响的范围在0.4~0.8m,影响深度有限;"隔一挖一"、"隔三挖一"等工程...  相似文献   

13.
为查明兰新高铁甘青段路基冻胀变形原因和影响因素,提出相应的冻胀处理措施,将路基冻胀变形控制在允许范围之内,采用自动监测系统,对路肩以下5 m范围内路基的冻结深度、水分、冻胀变形等进行监测,并对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和深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路基冻结深度的发展主要受气温的影响,基床表层以下填料含水量随着冻结深度增加缓慢增加;基床表层及基床底层上部1.0 m范围冻胀量占总冻胀量的80%以上;低路堤地段冻胀最严重。为减少路基冻胀量,设计及施工时应采用全冻结深度防冻胀方案,以填料防冻胀为主,辅以防水、疏水和隔热等综合措施;低路堤地段防冻胀措施应适当加强。  相似文献   

14.
兰新高铁军马场至民乐区间路基冻害原因分析及整治措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兰新高铁兰州铁路局管段2014年冬季无砟轨道精测精调时发现K2 005~K2 030区间的轨道平顺性不能满足列车运营要求,其原因系路基发生冻胀所致。通过现场调查、试验研究、数据分析得出冻胀原因,并提出整治措施。(1)基床底层填料多为B组粗颗粒填料,其粒径小于0.075 mm的细粒含量为10.96%~21.46%,填料在水分、低温等不利条件作用下会发生冻胀或微冻胀造成高铁路基发生冻害;(2)该区段雨(雪)水、农田灌溉水等水资源丰润,水分将从路基边坡、天然护道、排水沟两侧等进入路基,造成路基体内水分较高,给冬季负温作用下发生冻胀提供了有利条件;(3)因路基填料与天然地基土热力参数的差异性,加之该区间海拔高、冬季温度低且低温持续时间长等环境因素影响,路基冻结深度达到2.5 m以上,大于该区土壤标准冻结深度;(4)由于该线已开通运营,通过修建渗水盲沟、反压及保温护道、隔水墙等措施消除或减小冻胀变形,以保证高铁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15.
哈大高速铁路通车后,路基冻胀变形控制是其一项重要任务,为查明路基冻胀机理,探索适用的冻胀处理措施,对路基冻胀进行自动观测和深化分析研究。采用自动观测系统,对路肩以下5 m范围内路基的地温、水分、冻胀变形等进行观测,对观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和深化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路基冻胀可分为5个阶段,冻深介于100~300 cm,基本上随着纬度的增大而增大;基床表层冻胀量占总冻胀量的40%~94%;融沉变形稳定后,存在4mm以内的残余变形;路堤与路堑的冻胀发展过程极为接近,但路堤的冻深一般大于路堑,路堤的冻胀量一般略大于路堑。  相似文献   

16.
在分析无砟轨道路基面防水层功能要求和沥青混合料水力行为的基础上,提出适合客运专线无砟轨道技术要求的路基面防水型沥青混合料SAMI(surface asphalt mixture impermeable)的指标体系。通过大量的马歇尔试验,研究影响SAMI混合料渗透性能的因素如空隙率、沥青含量、级配组成和最大公称粒径,提出路基面防水性沥青混合料的建议技术标准。试验表明,SAMI-10可以作为客运专线无砟轨道路基面防水层的主型设计方案。提出路基面防水型沥青混合料应考虑温度分区,在进行SAMI混合料设计时,应以渗透系数和空隙率作为控制指标,以马歇尔稳定度、冻融劈裂强度比和低温收缩系数作为优化指标。并以SAMI-10为例,给出路基面防水型沥青混合料的配制技术。  相似文献   

17.
路基稳定性无损检测方法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研究目的:通过路基稳定性检测可测出基床强度(承载力)、道碴陷槽、翻浆冒泥等基床病害,同时还要满足不干扰行车、安全、快速、经济、可靠等客观条件的要求。研究方法:针对过去路基检测要破损路基,且不能全面反映路基的现状,结合实际采用无损检测技术对路基进行全面研究,从而对路基稳定性作出评价。研究结果:用地质雷达和瞬态瑞雷波法等检测技术检测既有铁路路基,通过测定适当的物理量,并与规范数值进行相关比较,准确地揭示出路基现状及病害,并对既有铁路路基稳定性作出评价。研究结论:用地质雷达和瞬态瑞雷波法等检测既有铁路路基,总结出一整套操作性较强的快速、准确、简便、无损、有效的检测方法;可准确地揭示出路基现状及病害,并可对检测区段路基稳定性作出评价,使既有线提速路基稳定性检测在质和量两方面得到较大提高和突破;成果已得到了广泛推广应用,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8.
深圳西部通道填海及地基处理工程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西部通道口岸场地原为浅海区和蚝田,场地内遍布7.0~24.0m的淤泥及淤泥质粘土,东侧和南侧海堤所处的位置海水深,淤泥厚度大,软基处理难度很大。对此分别提出了不同的软基处理方法。对外海堤(东侧、南侧)的填筑采用抛填块石,利用爆炸排淤法结合强夯法进行处理;对场坪内软基采用塑料排水板结合堆载预压排水固结方法进行处理;隔堤、海堤与场坪的过渡带采用砂石桩加固,隔堤、海堤堤身采用强夯加固。经实践证明,上述方法是成功的,值得在类似工程中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