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结合部属于各系统共同负责、共同管理形成的相互交叉依存的区域和环节。加强安全结合部控制与管理,是实现铁路运输长治久安的关键环节之一。当前铁路安全结合部存在安全管理联劳协作机制不健全,不少单位对结合部风险源缺乏风险识别和研判,监管的缺失,最终导致事故产生等问题。本文就此展开分析,并就解决短期突击的问题、重理论研究轻现场实践的问题以及加强风险识别、卡死关键环节、建立健全协调机制等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随着铁路向现代物流转型发展的不断深入,提升接取送达服务水平,解决好最后一公里问题,成为铁路物流转型发展的关键。针对快运公司承揽铁路局接取送达业务过程中出现的物流配送信息系统功能仍需完善、生产与配送结合部协调难度大、接取送达成本较高、部分岗位职名职责尚未明确、费用系统功能不完善等问题,提出扩展物流配送系统功能、强化生产与配送结合部管理、降低接取送达成本、明确岗位职名职责、优化费用系统功能等对策建议,以提升铁路运输货物两端服务能力及水平,加快推进铁路货物运输向现代物流转型。  相似文献   

3.
针对铁路货运组织改革以来杭州货运中心与车务站段结合部安全风险管理方面存在的各种问题,在构建结合部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建立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结合部安全风险综合评价模型,并运用Matlab运算得出结果,确定各风险项点权重。结合实例分析结果,提出具有针对性的结合部安全风险卡控措施,即健全结合部安全管理的组织机构、明晰结合部各岗位的职责范围和作业标准、建立结合部评价指标体系、开展安全专项整治活动、加强日常沟通协调及信息定期分析制度、推进职工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4.
针对路局直管站段现状,分析大跨度管理存在的安全风险和建立完善区域协调机制的必要性,结合铁路办事处对于做好区域协调的工作实践和收到的效果,阐述协调机制对于及时解决各类问题和矛盾、消除安全隐患,控制安全风险、促进区域安全稳定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阐述铁路零散白货营销存在的需求掌握滞后、货运产品有待完善、内部协调配合度尚需提高等主要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分析铁路零散白货主动营销意识、产品质量、市场定位、价格体系、协调机制等影响因素,提出树立主动营销意识、提高铁路服务质量、发挥铁路货运资源优势、建立灵活的价格机制、完善货运工作协调机制等对策,以推动铁路货运营销工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呼枭 《铁道建筑技术》2013,(Z2):104-107
在准池铁路建设工期紧张,临管运营运榆任务重的背景下,提出了准池铁路营业线施工管理重点的结合部问题。研究了其结合部的特征和管理核心,从管理和作业两方面分析了施工作业结合部的安全和效率问题,并提出了结合部管理的方法。最后,给出了针对性的管理措施,为准池铁路营业线施工管理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7.
目前,OTN系统开始在铁路上大规模应用。OTN系统有多种保护机制,而铁路既有的SDH系统自身也有自愈保护机制。如何将OTN保护方式与SDH保护机制协调好是一个重要问题,为此研究协调技术,并总结实际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8.
为保证铁路货车超偏载检测装置高效可靠运行,结合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有限公司超偏载检测装置运用管理现状,发现超偏载检测装置运用管理中存在运行不稳定、设备判轴错误、确报匹配率较低、专业化管理不足、结合部协调不足等问题,提出强化检修维护工作、完善日常基础工作、加强现场检查指导、提高人员业务素质、落实整改闭环管理等对策,以促进铁路货车超偏载检测装置运用管理质量的提升,使超偏载检测装置更好地服务于铁路货运安全管理工作,为完善铁路超偏载检测装置运用管理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9.
合资铁路项目因涉及的主体多、单位多、专业多,因此如何规避利益主体之间的矛盾、使参与各方目标一致实现建设目标,构建高效的项目协调运作机制是参与各方友好合作的平台,是提高合资铁路建设水平、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的手段。从分析合资铁路项目特点,项目内、外部利益主体,利益相关方,利益主体间和相关方间的博弈入手,阐述合资铁路项目协调管理机制的内涵。结合沪杭高速铁路项目决策、合作、沟通、激励与约束的协调运作机制实践,从理论上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和思考,对合资铁路项目协调运作机制模式进行了探讨,为合资铁路项目协调运作机制的建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从铁路装卸工作的特点和定位入手,分析当前铁路装卸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调动各级装卸管理部门的积极性,建立健全装卸工作协调机制,优化装卸设备布局,提高装卸市场份额,依法、合规管理委托装卸工作,完善考核机制等加强铁路装卸管理工作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要闻     
铁路与西部六省区建立重点物资运输长效沟通协调机制为最大限度满足青海、西藏、内蒙古、宁夏、甘肃、云南西部六省区经济社会发展对铁路运输的需求,铁路与西部六省区建立了重点物资运输长效沟通协调机制。这一机制能使地方政府和铁路运输系统共同合理分配铁路运力,从而更好地发挥铁路在地方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满足地方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截至2006年9月,青藏铁路公司、呼和浩特铁路局、兰州铁路局、昆明铁路局已分别与所在省区建立了规范的重点物资运输长效沟通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12.
对既有铁路无线通信系统运用现状进行分析,探讨改建为铁路新一代宽带移动通信系统的必要性;分析了改建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如相邻线路间业务切换、与铁路网的关系、频率选定及干扰协调、机车电台改造等,并对试验线路选择、机车电台改造、既有资源利用、干扰协调、核心网建设、调度通信系统、业务切换等方面提出解决建议,可为铁路宽带移动...  相似文献   

13.
道岔是铁路工务、电务专业联系最频繁、结合最紧密的重要基础设备.道岔工电结合部是道岔设备问题和故障多发的薄弱环节,是工务、电务专业联合整治的重点.但由于工务、电务现场人员对结合部问题的理解和描述存在差异,有关专业技术标准也不完全一致,影响了双方的沟通甚至造成分歧.本文遵循现行技术规章,以普速铁路道岔设备为示例,从工务、电务2个专业分别对结合部问题展开描述,并进行技术标准分析,以求达成一致或找到最大公约数,同时给出整治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为推进铁路现代物流持续健康发展,在阐述铁路现代物流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针对铁路发展现代物流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提出基于铁路现代物流视角下的货运营销策略,即从营销机制、协调机制方面完善货运营销机制,从队伍建设、思想建设方面加强货运营销建设,从建立市场调查管理体系、加强市场调查分析、完善客户管理制度方面强化货运市场调查,创新货运营销手段,推进铁路营销信息化建设,以提高铁路货运市场占有率,实现铁路货运效率与效益的提升。  相似文献   

15.
为解决市域铁路建设顺序、速度目标值、系统制式、线路与副中心城区关系等问题,依托温州市域铁路S2线一期工程,采用客流调查及比较分析的方法,研究温州市域铁路S2线建设的主要技术问题。研究结果表明,根据温州市城市组团式分布特点和客流实际需求,宜采取先建设市域线后建设市区线的顺序;市域铁路速度宜为120~160 km/h;当市域铁路线路长度超过50 km后,应采用交流制式;市域铁路在中心城区宜采用贯穿布局的方式,在经过副中心或城镇组团时,建议线路沿城区新老结合部敷设。  相似文献   

16.
总结2009年以来铁路货运安全工作,按照部党组对铁路运输安全工作的战略部署和"高标准、讲科学、不懈怠"的工作要求,深入分析当前面临的严峻形势,提出夯实货运安全基础,全面提高货运安全管理水平;完善货运安全保障体系建设,为货运安全管理提供技术支撑;深入开展安全专项治理,解决货运安全突出问题;加强结合部管理,强化安全管理薄弱环节;扎实推进专项重点工作,确保铁路货运安全持续稳定。  相似文献   

17.
加强铁路与港口运输合作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小辉 《铁道货运》2010,28(6):8-11
介绍广西沿海港口的概况,分析影响铁路和港口运输发展的的主要因素,即港口配套能力不足、铁路与港口合作联动机制需健全、铁路运输能力紧张和组织难度大,提出通过建立铁路和港口市场营销网络、完善铁路港口协调机制、提高铁路港口运输效率、加强港口的路企直通建设、协调铁路和港口发展规划等措施,促进铁路和广西港口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刘妍君 《中国铁路》2010,(11):24-26
随着中国铁路现代化进程的持续深入,提高职工队伍素质,加强铁路人才队伍建设,适应铁路现代化发展的需要,成为当前我国铁路紧迫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之一。结合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借鉴国外成功经验,从创新人力资源配置、加强人才培训开发机制、完善人力资源激励机制三个方面提出创新中国铁路人才使用机制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9.
李小平 《中国铁路》2014,(10):29-33
高效适用的应急决策方法对于保证铁路突发事件应急救援工作的顺利开展至关重要,提出采用分布式多任务多阶段动态群体决策方法,实现铁路突发事件应急救援决策,构建应急救援决策的复合型多层次逻辑结构体系,探讨铁路突发事件多Agent群决策模型、群体成员意见聚合流程、决策子问题间多Agent协调机制,并对相关研究问题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20.
跨越式发展是铁路运输业的必然选择,但在原有环境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的同时,跨越式发展中又会产生新的环境问题,为处理好铁路运输业的发展与环境保护间的协调关系,笔者从环境保护政策的落实、环境保护计划的纳入、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工作等方面提出个人观点,以求加强铁路运输业的环境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