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桥梁平转施工是目前跨越既有线路连续梁桥采用的常用施工方法之一。根据转体位置,桥梁平转可分为墩底转体和墩顶转体两种技术,但是在高墩连续梁桥转体施工中,这两种施工技术的应用具有一定局限性。大树村龙川江三线大桥是世界上首次采用墩中同步转体方式施工的跨越既有成昆铁路的一座连续梁桥,本文以该桥转体施工实践为背景,介绍了墩中转体施工中的关键技术,主要阐述了墩中转体系统设计与构造及用于墩中转体的新型托架结构、墩中转体的施工工艺流程及关键技术、施工工艺的控制要点,对今后类似桥梁的建设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济南绕城高速公路二环线东环段项目跨胶济铁路立交桥采用两幅T构箱梁(2×80 m T构与2×60 m T构)平行同步转体结构形式。根据高速公路项目结构特点、施工组织及管理模式,针对性地开展BIM建模、模型深化应用及部署BIM管理平台。通过BIM技术的综合应用,提高项目工程质量、施工进度、协同化管理水平。本文结合跨越铁路转体桥高速公路工程实际BIM技术运用案例,在施工过程中以解决现场实际问题为出发点,从技术建模与管理平台搭建探讨BIM应用价值,为今后转体桥运用BIM技术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三岔口特大桥转体桥转盘球铰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乔明 《中国铁路》2010,(6):35-37
介绍三岔口特大桥转体桥转盘球铰施工工艺流程及球铰结构。论述下承台施工及下球铰、环道安装、上承台施工及上球铰、支撑脚安装、上下承台临时约束及球铰滑动面防护等施工技术。转体桥转盘球铰施工技术具有安全可靠、操作简洁、实施快速、降低造价等特点。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桥梁转体前不平衡称重拆除砂箱可能损伤滑道与称重过程费时费力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临时锁定及无称重配重施工技术,推导配重力矩等计算公式并制定施工方案,在两个转体桥的四个转体T构中,通过测定临时锁定型钢割断前后应变变化值,计算转体桥配重力矩,同时在转体T构中采用常规不平衡称重技术,计算出不平衡力矩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临时锁定及无配重称重技术测量与配重力矩计算结果准确度较高,能够精确反映桥梁结构偏心状态,并且可以控制配重后转体桥体系偏心距在10 cm范围内,表明临时锁定及无配重称重技术能够快速、准确实现称重配重工作,具有一定可靠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铁路转体桥作为一种铁路跨越既有线路的结构形式,具有施工过程中对既有线安全影响较小的优点,被越来越多应用到铁路设计中。曲线大吨位连续梁因转体重心偏移,存在诸多施工难点。本文以青荣城际铁路即墨上行联络线跨济青高速公路特大桥为例,对墩顶受力偏心处理技术、转体结构施工技术、转体施工技术进行了阐述,以期对类似桥梁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钢球铰是桥梁转体施工中最为关键的部件之一,以内蒙古第一座转体桥——集包铁路霸王河1号特大桥连续梁转体桥施工为背景,主要阐述钢球铰施工工艺流程、精度控制标准以及施工中注意的问题等,为今后同类转体桥的施工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7.
与常规的墩底转体法相比,墩顶转体法减轻转体质量,降低球铰制造、运输及安装的难度和转体重心高度,减小承台尺寸,缩短基坑敞口时间,提高跨线施工的安全性,是铁路连续梁桥转体施工新的发展方向;结合转体系统布置于墩顶的特点,对支撑体系进行优化,并采用钢管混凝土转台,减少转体机构尺寸,同时增加施工操作空间;在转台设计中引入夹层钢板,通过抽取夹层钢板,将转体球铰转换为防落梁挡块,实现转体施工结构设计的永临结合;提出桥梁墩顶转体、永久支座安装、结构体系转换等全套的施工工艺,可供后续工程参考。永临结合的墩顶转体法施工铁路连续梁,丰富了我国转体桥梁的设计和建造技术,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8.
新建京雄铁路(72+128+72)m连续梁跨越现有高速公路,采用"边跨合龙后的不平衡转体梁+地面滑道梁配合钢管混凝土临时支墩转体"技术,这是全国铁路工程中的首例,该连续梁具有技术含量高、建设难度大、无可借鉴的经验等特点。为确保转体桥安全施工,应用BIM技术,重点围绕安全、质量、工期、效益等目标,通过应用BIM技术,实现三维可视化交底、虚拟施工仿真、三维预应力管道精确定位、三维设计出图及检查碰撞功能,总结、改进和优化施工过程中的重难点工艺及人员可操作性,并逐步完善和提高具体施工,加快了项目的施工速度,确保了项目的施工安全,有效提高了工程精细化管理水平,并为形成桥梁施工安全快速施工技术体系及类似工程中的BIM技术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为总结跨线转体桥设计技术要点及确定施工关键控制参数,以新宁高速公路上跨京沪铁路(64+64) m预应力混凝土T构桥的平面整幅转体施工为背景,从桥型构思及总体布置出发,介绍了转体桥上部结构和下部结构的设计要点,对转体施工关键部位上转盘、球铰、下转盘及牵引系统的设计进行了详细说明,总结了转体结构设计的主要分析方法和计算项目,提出转体施工过程中的主要技术参数和施工控制要点。分析结果表明:在各种荷载的不利组合下,该桥结构受力满足规范设计要求,转体系统布置合理,主要技术参数满足施工精度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10.
南西及西北上行联络线特大桥,是国内首次以非对称斜拉桥结构形式跨越350 km/h武广运营高速铁路,由于该桥具有其独特的非对称性,转体长度为(112+84)m,因此如何确保转体平衡为整个方案的技术控制重点。首先在转体前对不平衡力矩进行分析、理论配重,明确称重试验的目的、测试原理及测试方法,然后对称重试验测试的数据进行分析,从而进一步确定精确配重方案。非对称斜拉桥的转体成功,表明称重测试方法可行,测试确定的偏心距、摩阻系数等关键技术参数能够很好地满足工程实际需求,有效地解决转体不平衡力矩的问题,为该桥转体施工提供了理论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1.
结合保定市乐凯大街南延工程转体斜拉桥的结构形式和构造特点,提出了多点联合称重技术,推导了多点联合称重计算公式,并对该桥试转及正式转体监控过程进行了阐述。保定市乐凯大街南延工程转体斜拉桥的成功经验表明,对于跨越多股道铁路的立交工程采用变体系单索面斜拉桥设计和转体施工方案是可行的;超大吨位球面平铰具有加工简单、运输方便等优点;对于超大吨位球面平铰转体斜拉桥采用多点联合称重技术方便可行。  相似文献   

12.
概括介绍铁路站场照明技术的发展历程 ,指明现有标准图灯桥在安装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介绍所研制开发的新型自升、转体铁路站场照明灯桥的设计构思及技术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前国内转体桥转体到位后主要是依靠挂篮或吊架进行中跨合龙段的施工,需要垂直天窗时间长,模板拆除时安全风险较大。钢壳法具有结构简单、施工速度快、造价低且模板不需拆除等特点,大大提升了转体桥中跨合龙的施工效率。本文以郑万铁路河南段跨宁西铁路转体连续梁为依托,详细介绍了合龙段栓接式钢壳从生产到安装,再到混凝土浇筑的整个过程。钢壳集模板、结构于一体,施工先进、应用前景广阔,可为以后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桥梁转体施工是一种无支架的施工方法,在山谷、大河、跨越既有线等具有优越的性能。早期转体施工技术主要用于在山区建造跨越河流或山谷的桥梁,且多为拱桥。转体施工技术按转体方向分为平转、竖转以及平转和竖转相结合3种方法;球铰制作技术、施工控制技术以及稳定控制技术是转体施工的关键技术。首先介绍转体施工技术的发展现状,总结转体施工技术的难点及急需解决的问题,然后对其在我国应用前景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交通强国战略背景下,伴随公共交通建设力度的进一步提升,交叉线路变得越来越频繁。在跨越既有铁路开展桥梁工程建设时,为不影响铁路线路的正常运营,大多选用桥梁转体施工方案。为保障转体桥梁施工的安全,亟需系统梳理和总结桥梁转体施工抗倾覆难点及现有抗倾覆关键技术。通过调研国内外平转型转体桥工程实例及对相关文献进行分析与研究,分别从桥梁结构不平衡因素、转体结构所受外荷载影响及转体桥梁的施工工艺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现有跨线转体桥梁施工技术抗倾覆难点,结合当前最新研究成果及较为先进的施工工法,总结专家学者提出的桥梁转体施工抗倾覆关键技术。最后对桥梁转体施工抗倾覆新技术进行展望,提出基于北斗技术下桥梁转体姿态实时动态监测技术与基于机器学习算法下,对转体桥梁的动态位移及结构损伤快速且精确识别的构思,为平转型桥梁转体施工抗倾覆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研究思路,对平转型桥梁转体工程建设抗倾覆具有一定参考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保定市乐凯大街跨保定南站主桥为(145+240+110) m子母塔单索面转体斜拉桥,子塔及母塔采用双转体施工,其转体长度和转体质量均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首次提出新型球面平铰及其分块拼接技术,大大降低了转铰结构的质量,并解决了转体施工向大吨位、大跨径方向发展的关键技术问题。在设计中,对桩基、转铰、主梁、合龙段外钢模、主塔等采用一系列的新方案新工艺。超宽W形主梁结合顶板加强竖肋的设计思路,在减轻梁体自重的同时,解决了超宽大跨箱室的横向受力问题。针对该桥在设计中创新技术进行详尽的介绍总结,为今后同类大吨位转体桥梁的设计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跨线连续箱梁桥平面转体施工技术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桥梁转体施工根据转动方向,可分为竖向转体法、水平转体法以及竖转与平转相结合的施工方法。转体施工与其他如悬臂拼装、悬臂浇筑、原位现浇施工等相比较,具有对既有交通影响小,可跨深沟、河流等,且施工快速、技术和经济效益高等优点。以苏州兴郭路跨苏嘉杭高速公路连续箱梁成功转体为背景,详细介绍连续梁桥水平转体施工的转体体系构造、施工工艺、施工方法及转动体系磨合控制等内容。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转体桥两端长度和自重差异大,难以采取常规配重平衡的问题,在梁底长臂端设置带有齿轮辅助支撑的环形滑道,在梁面设置索塔及临时拉索,形成基于辅助轨道的多支点转体桥施工技术。实施结果表明,转体梁段前支点截面处应力沿横截面大致均匀分布,腹板处应力最大(126.65 MPa),翼缘处应力较小;悬臂端最大挠度为12.76 cm,应力和挠度均与理论值接近,且在材料性能允许范围内。该类转体方法结构稳定、受力清晰,可为类似特殊梁段的转体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客运专线上跨既有繁忙干线铁路转体法施工监控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连续箱梁桥在转体前后结构受力复杂,施工监控目的就是要确保桥体安全及转体过程的平稳性、转体单元成桥后线形及受力状态符合设计要求,通过监控及时地将信息进行分析并反馈到施工现场,有利于有效组织施工。结合哈大铁路客运专线刘房子特大桥主孔(48+80+48)m连续箱梁转体25°上跨既有京哈铁路施工实例,总结了在确保既有线铁路安全营运畅通的前提下对重4 700 kN的转体结构施工监控技术。对监控的主要内容、施工监测手段与过程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有效的施工控制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随着高速铁路网的不断建设,邻近、跨越既有高速铁路的工程建设是不可避免的。转体桥对既有铁路运营干扰少,其应用越来越广泛;而斜拉桥具有造型美观,跨越能力强,跨径布置灵活的特点。因此采用转体施工的斜拉桥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沪昆客运专线长沙枢纽联络线以21°交角跨越武广高速铁路,桥梁结构采用(32+80+112)m非对称独塔双索面斜拉桥,采用转体施工方法。笔者采用有限元分析程序对该桥梁结构进行了详细分析,从转体施工的关键技术到桥梁结构关键受力部位、安全保障措施,均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提出了优化意见,确保了本桥得以顺利实施,有效减少了施工干扰,降低了安全风险,为类似工程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