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基于HHT、DBWT的无绝缘轨道电路补偿电容故障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基于传输线理论的无绝缘轨道电路分路状态仿真模型,分析补偿电容断线故障对轨道短路电流的影响规律,利用机车信号感应电压包络与轨道电路短路电流的关系,提出基于机车信号记录信息的补偿电容故障诊断方法。该方法采用B样条离散二进小波变换对机车信号所记录的感应电压幅度包络信号进行降噪,再通过对Hilbert-Huang变换的改进,计算各IMF分量经逐级累加后的相位信息,最后利用相位卷绕,根据相位信息中突变点的分布变化和补偿电容状态的对应关系,实现对补偿电容的故障诊断。实验表明,该方法适应性较强,受轨道电路长度和道砟电阻等轨道参数影响很小,能够准确检测出轨道电路单一补偿电容的故障位置,并且由于该方法的分析数据直接来自于机车信号自身的记录器,不需要额外增加硬件和单独安排运行交路,因此能够降低检测成本和满足对检测及时性等方面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针对遗传算法对无绝缘轨道电路进行故障综合检测时,存在检测结果精度低、耗时长以及实用性差等缺点,提出基于模拟退火算法的无绝缘轨道电路故障检测方法。建立以补偿电容为分界点,分段划分道砟区段的分路状态模型,运用该模型分析道砟电阻、补偿电容与分段分路电流幅值包络之间的关系,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从发送端到接收端,依次对每一段电流幅值包络利用模拟退火算法求得与之相对应的道砟电阻值和补偿电容值,实现轨道电路故障的综合检测。实验表明,本文所提出的故障检测方法能够准确检测多个电容故障,并反映出道砟电阻分段波动的情况。与遗传算法相比,该方法检测精度高、耗时短、实用性强,更加适合于无绝缘轨道电路故障综合检测。  相似文献   

3.
基于相空间重构的无绝缘轨道电路补偿电容故障检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补偿电容失效是无绝缘轨道电路中的常见故障,严重影响列车的正常运行和铁路的运输效率。本文基于轨道电路分路状态模型,分析补偿电容不同故障情形对分路电流的影响规律,在此基础上利用相空间重构技术,对一维分路电流包络信号序列进行重构操作,获取反映系统状态特性的伪相图,从中提取补偿电容的故障特征,从而实现补偿电容故障的检测。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能准确检测补偿电容断线和被击穿等严重故障,对连接松动和容值下降等性能不佳的情形也有很好的检测效果,且实现简单、时效性强,符合铁路部门提出的预防性维修理念。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无绝缘轨道电路补偿电容断线故障模式下的故障特征,采用一种改进的集合经验模态分解-Hilbert变换(MEEMD-HT)方法。为分析单一补偿电容断线故障对分路电流的影响,利用传输线理论建立ZPW-2000A轨道电路模型并仿真。采用MEEMD方法对发生补偿电容断线故障下的分路电流幅值曲线进行分解,并且通过HT生成Hilbert谱、时频能量谱、边际谱,对谱线的特征进行分析,实现对补偿电容的故障特征分析。仿真分析结果表明,采用的MEEMD-HT方法得出的Hilbert谱中的故障特征明显,该方法可以用作补偿电容故障特征分析。  相似文献   

5.
针对一段轨道电路中存在多个补偿电容故障的情况,基于机车信号感应电压幅值包络的数学模型,以TCR接收信号的幅值趋势为特征,提出轨道电路补偿电容多故障的快速诊断方法。按补偿电容位置对TCR感应电压幅值包络曲线进行分段处理并计算每一段的特征,将每一段特征排列形成的特征序列从发送端向接收端查找其中的特定值,以实现故障的初步诊断和检测。针对特定的故障模式,采用一阶导数为约束条件进行二次判别,以实现准确的故障识别。试验表明,本文算法可以快速识别多个电容故障的情况,具有准确率高、实时性强等特点。目前已集成到TCR远程监测平台,可以实现对补偿电容的实时监测。  相似文献   

6.
对UM71轨道电路补偿电容故障发生时的故障处理方法及故障查找、处理程序进行了论述,结合实际故障的典型事例进行具体分析,以便拓宽故障处理思路,压缩故障延时。  相似文献   

7.
针对目前无绝缘轨道电路JTC(Jointless Track Circuit)补偿电容故障诊断方法对补偿电容多故障情况检测不准确、无法充分利用历史监测数据且算法及时性不高、过度依赖于模型的情况,提出基于自适应层次聚类的JTC补偿电容故障诊断方法。通过定义相应类内类间距离判据,提出自适应层次聚类的算法流程。根据机车信号远程监测系统获取的历史监测数据,结合补偿电容故障的影响特征和规律,建立历史数据特征矩阵与样本矩阵,并提出相应的补偿电容多故障诊断策略。实验表明,本算法可以正确、有效地对补偿电容故障情况进行检测,能够提高历史监测数据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8.
叙述UM71轨道电路补偿电容故障发生时的故障处理方法及故障查找、处理程序,结合故障实例,进行具体分析,以便拓宽故障处理思路,压缩故障延时。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管内高铁轨道区段红光带故障处理,叙述了整个故障的数据测试、分析判断、现场处理的全过程,经过技术分析,总结了高铁ZPW-2000A轨道电路轨道补偿电容短路时数据规律。  相似文献   

10.
单点运行的动车组运行故障动态图像检测系统(TEDS)故障自动识别功能存在识别准确率不足,误判率高的问题。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源数据的动车组故障图像识别方法,以联网运行的TEDS数据为基础,结合传统的差异检测法,对不同空间与时间TEDS采集的同一列车图像进行多源数据融合与权重差异计算,实现了动车组车体异常部位的检测。试验表明,该方法建立了更为准确的对比参考源,减少了环境对成像内容的影响,能够提高动车组运行故障自动识别率,降低误报率。  相似文献   

11.
介绍现有信号检测系统对补偿电容工作状态的判定方法,并指出现有方法的不足。提出基于差分分析的补偿电容工作状态判定方法,通过对4种不同载频轨道电路区段的数据分析,验证该方法可以提高补偿电容失效判定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
为了弥补ZPW-2000移频轨道电路补偿电容动态检测盲区,通过实践验证并总结了利用机车信号数据分析站内侧线股道补偿电容工作状态的方法,从技术方法上解决了利用机车信号数据分析来弥补站内侧线股道处于动态检测死角问题,为分析ZPW-2000移频轨道电路补偿电容工作状态提供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3.
GNSS/INS组合方式是下一代列控系统定位技术的发展趋势,但由于惯导系统累计误差较大,使得列车处于卫星信号失锁环境下定位性能降低。为解决这个问题,针对微机械惯性测量单元IMU确定性误差的3个主要误差项:非正交误差、零偏误差、刻度因数,建立加速度计和陀螺仪的误差模型,在此基础上详细推导标定原理并提出标定方案。将误差补偿结果应用于京沈高速铁路试验现场并由试验结果分析可知:该方法能有效提高IMU的测量精度,相较于补偿前测量误差降低80%以上;补偿之后的惯导系统在40s时间内的导航速度误差小于1m/s,位置误差在10m之内,满足定位需求,具有实际意义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针对轨边声学轴承信号有用特征微弱、易被强噪声掩盖的问题,设计实现了一种将最小熵解卷积与改进局域均值分解相结合的方法,达到信号降噪与故障诊断目的。利用三次Hermite插值改善LMD并提高LMD分解精度。将采集到的强噪信号进行MED降噪,再利用改进LMD算法进行分解,使多分量信号分解成单分量信号,并计算各分量的峭度值,挑选出峭度值最大的分量,最后利用包络谱分析,提取滚动轴承的故障特征。计算信号的峰值信噪比(PSNR,Peak Signal to Noise Ratio),将其作为降噪指标,体现方法的降噪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设计的方法应用于轴承故障诊断,能将信号信噪比提高5.13 dB,能精准定位并提取轴承缺陷位置和信号特征,具有较好降噪和信息分辨能力。  相似文献   

15.
铁路信号负荷中包含有道岔这类短时冲击负荷,为了防止信号变压器过载,通常选取较大容量变压器,即便充分考虑到了变压器的短时过载能力,也会带来不必要的变压器损耗,为此,介绍如何结合超级电容器来合理选择信号变压器容量的方法。并由仿真结果可见,超级电容器可以快速准确地跟踪负荷变化做出响应,此时变压器端口处的功率变化近似为零,即道岔动作时的冲击负荷由超级电容器承担,变压器则只需要承受常态负荷,此时根据常态负荷来选择变压器容量即可,避免选用大容量变压器带来的损失。  相似文献   

16.
限制并联电容补偿装置过电压的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并联电容补偿装置投入时电容器和电抗器产生的过电压、电流的计算,分析了电抗器易烧毁的原因,并提出提高电抗器匝间绝缘与整体对地绝缘、在电容器和电抗器之间并联1 台10 kV 氧化锌避雷器等方法,以限制并联电容补偿装置操作产生的过电压。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串联电容补偿装置的构成、原理以及在南昆线、成昆线和内昆线的应用情况,提出了适应我国电气化铁道的串联电容补偿装置的构成和应用方式,为我国电气化铁道提高牵引供电能力的措施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