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CMF设计对于提升乘客的视觉体验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分析了轨道交通车辆CMF设计的特点,阐述了轨道交通车辆CMF设计的基本流程,并以北京新机场线车辆为例,详细介绍了车辆内饰色彩、材料及表面处理的设计过程,并提出了北京新机场线车辆内饰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试验对轨道车辆司机室内空气和内饰材料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散发情况进行研究,引入化合物气味活度值,建立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浓度和气味之间的关联,确认主要气味物质。将内饰材料测试结果与司机室整车测试结果进行横向比较,计算两者之间的气味匹配度,确认气味来源。结果表明,司机室主要气味物质为苯甲醛、乙醛、乙酸丁酯、对二甲苯/间二甲苯和己醛,对司机室气味贡献最大的内饰材料为内装板,其次是头罩和操纵台材料。  相似文献   

3.
对国内外常用的轨道车辆用材料燃烧测试标准及类型进行了分析比较,并对标准中所要求的设备、试验方法、试样等的异同进行了说明,以期为制定和完善我国轨道车辆用材料的阻燃性能测试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桥上复合轨枕无砟轨道是一种新型轨道结构,轨枕由复合高分子材料及加劲材料等构成。为研究桥上复合轨枕无砟轨道结构的垂向动力性能,建立车辆-轨道-桥梁垂向耦合动力学模型,对比双块式轨枕分析车辆、轮轨系统、轨道系统以及桥梁的动力响应。结果表明:桥上复合轨枕无砟轨道垂向动力性能满足行车安全性、平稳性以及旅客乘坐舒适性标准要求;车辆、轮轨系统及轨道上部结构动力响应较双块式轨枕略有增大,轨道下部结构及桥梁动力响应较双块式轨枕有所减小。桥上复合轨枕无砟轨道结构在满足现有规范使用要求的同时具有一定减振作用。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国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中国轨道交通内饰材料及新技术也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轨道交通业的快速发展与技术的升级进步,也更加迫切需要轨道交通内饰材料新技术的发展,以保障轨道交通事业的顺利前行。当前,国际铁道车辆内饰的设计、技术及装备已经越来越人性化和环保化,创新设计理念和产品层出不穷。2007年11月6日-8日,在德国科隆展览中心举办的“2007德国国际铁道车辆内饰博览会”堪称业内首屈一指的展览会,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约200家铁道车辆内饰领域展商的广泛参与。同时,由中国铁道学会、世界轨道交通发展研究会、《世界轨道交通》杂志及英国UKIP Media & Events公司联合主办的世界轨道交通“特别策划”中外专家座谈会也于11月7日与博览会同期举行。在轻松惬意的氛围中,中方专家一行与外方铁道车辆内饰材料及新技术领域的专家与厂商代表就相关主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与探讨。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轨道车辆高强奥氏体不锈钢材料的焊接性能以及电阻点焊设备的性能特点,分析了单件试件的焊接检验和连续试件的焊接检验中试件的制作方法、检验方法及检验标准.结果表明,只有在外观检测、宏观金相检测、拉伸剪切检测均合格的条件下,才可将点焊设备应用于轨道车辆产品的焊接生产中.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轨道车辆高强奥氏体不锈钢材料的焊接性能以及电阻点焊设备的性能特点,分析了单件试件的焊接检验和连续试件的焊接检验中试件的制作方法、检验方法及检验标准.结果表明,只有在外观检测、宏观金相检测、拉伸剪切检测均合格的条件下,才可将点焊设备应用于轨道车辆产品的焊接生产中.  相似文献   

8.
对发达国家轨道车辆及我国铁路车辆防火阻燃和毒性气体标准采用的试验方法和要求指标的主要内容进行了对比,分析了各个标准的优缺点,为我国制定轨道车辆防火标准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基于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建立地铁车辆-梯形轨枕轨道动力学模型,计算分析了地铁列车以140,160,220 km/h通过直线和曲线地段梯形轨枕轨道时的轮轨动力作用及安全性指标、车辆动力性能及平稳性指标、轨道结构动力特性,并研究了不同速度条件下列车通过小半径曲线地段时欠超高对车辆和梯形轨枕轨道结构动力性能的影响.结果...  相似文献   

10.
对车辆进行振动性能试验是为分析车辆的运行平稳性等动力学指标。介绍在铁路货车车体疲劳与整车振动试验台上创建轨道激扰信号的2种方法。一种是基于实测轨道激扰的输入方法,采集车辆在线路运行时轴端等部位的振动响应数据,通过迭代的方法在试验台再现振动响应信号,求得试验台上的时域激扰信号。另一种是应用轨道不平顺特征的轨道谱拟合公式,经过反演求得各级轨道谱的时域波形。分析2种方法的优缺点,为实际使用时进行方法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城轨车辆内饰设计为研究对象,探讨城轨车辆内饰不同的设计艺术风格,以构建城轨车辆内饰未来感的意象认知层次模型的方法,来获取设计要素、未来感关联度及未来感语义特征关联词汇,探索城轨车辆内饰设计中的未来感应用意义,为城轨车辆内饰设计提供一个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2.
城市轨道车辆过线孔密封是轨道车辆生产制造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其过线孔密封结构及安装工艺进行研究分析,阐述了不同密封结构的密封工艺方法、优缺点以及使用范围,致力于更好地解决车辆整体的密封性,提高车辆乘坐的舒适性。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分析轨道车辆网络通信系统特点,提出适用于轨道车辆网络系统的静态调度RM(Rate Monotonic)机制;然后通过分析轨道车辆网络控制系统特点,提出适用于轨道车辆网络控制系统的数据传输周期选取方法;最后结合网络性能设计和控制性能设计,提出不同性能要求下,基于静态调度机制的轨道车辆网络控制系统整体优化设计方案,并通过实例进行说明。本文研究为轨道车辆网络控制系统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文章阐述了轨道车辆基础制动装置水环境的恶劣状况、进水的途径和危害,分析了既有的呼吸器的结构以及防水性能优缺点,提出了防水与排水并重的设计思路,归纳了基础制动装置的防水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15.
建立了弹性轮对车辆—轨道耦合系统动力学模型,对弹性轮对车辆—轨道耦合系统的临界速度及曲线通过性能进行了动力学仿真,并与刚性轮对车辆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和分析。根据GB/T 5599—1985《铁道车辆动力学性能评定及试验规范》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弹性车轮的临界速度及曲线通过性能均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16.
不锈钢车体与铝合金车体的现状及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员华  邹鹏 《都市快轨交通》2008,21(3):89--91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车体主要采用不锈钢和铝合金材料。对这两种车体材料的结构、性能、工艺方法及价格等进行比较,指出其优缺点、现状和发展趋势,对城市轨道交通车体的选择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地铁车辆在不同减振轨道结构上的动力学性能,基于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建立考虑不同类型减振轨道的地铁车辆-减振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基于动力学仿真,对比分析地铁车辆在4种常用减振轨道上的横向稳定性,以及直线和曲线段的轮轨动力学性能.结果 表明:减振轨道结构参数对地铁车辆横向稳定性有很大影响,弹性扣件减振轨道上车辆的轮轨安全性指标略小于其他3种减振轨道.  相似文献   

18.
作为轨道车辆内饰系统的一部分,内装墙板在进行轻量化设计时会减少加强骨架,导致局部区域出现“较软”的感觉。为了量化评估轨道车辆内装墙板的刚度,文章以某项目墙板为例,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法进行抗凹刚度的定量化分析;基于分析结果提出两种优化方案并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相同重量条件下,在墙板后部区域预埋加强骨架的方案具有更优异的强度和抗凹刚度。  相似文献   

19.
针对国产不锈钢材料1.5-EN1.4318+2G车厢板的焊接性能进行试验,试验项目包括电弧焊试验和电阻点焊试验,通过试验结果对比分析进口板与国产板的性能差异。研究表明:国产化不锈钢材料的焊接性能满足轨道车辆车体应用要求。  相似文献   

20.
轨道整体刚度和阻尼对车辆系统动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考虑轨道整体弹性和阻尼的车辆动力学模型,利用该模型讨论了轨道整体横向刚度、横向阻尼及整体垂向刚度、垂向阻尼对车辆动力学性能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轨道整体横向刚度对车辆系统临界速度的影响较为显著,轨道整体横向阻尼对车辆临界速度有一定的影响,轨道整体横向、垂向阻尼对车辆系统的动态曲线通过性能影响较小,而轨道整体垂向刚度和垂向阻尼对车辆临界速度的影响较小。仿真结果还表明,车辆系统在弹性轨道条件下的运行平稳性优于刚性轨道条件下的运行平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