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满足铁路CIR设备GIS数据升级和管理维护需要,研发了基于GSM-R网络的GIS远程升级系统,实现CIR设备GIS数据计划管理、远程自动升级、版本管理和记录查询等。  相似文献   

2.
目前主要采用检测车以动态检测方式对GSM-R网络场强、服务质量、电磁环境进行检测,检测车能确定具体故障或问题点,但尚无系统或方法能支撑各铁路局集团公司、具体线路的网络质量评估。随着GSM-R承载列控业务的线路越来越多,高话务密度和高频率复用两大瓶颈日益凸显,亟须量化评估方法用以指导现场开展网络优化。为评估全路GSM-R网络的运用质量、提升故障发现能力、指导现场进行GSM-R网络优化和维护维修,提出基于检测数据的GSM-R网络质量评估方法,构建了GSM-R网络评估模型。经实际测试数据验证,该模型能有效评估GSM-R网络运用质量,提升现场发现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为充分利用铁路通信动态检测数据对GSM-R网络质量进行合理评判,针对CTCS-2、CTCS-3线路对GSM-R网络的运用需求,从越区切换、语音呼叫、话音质量和电路域数据传输等4类检测项目中,选取13项具体测试指标进行量化描述,并基于对应的标准规范和检测数据特征对各项参评指标进行单独评价;然后,使用基于对等共识模型的模糊层次分析法衡定各项指标权重;最终,提出基于动态检测项目和检测问题的GSM-R网络质量综合评价方法及GSM-R网络质量综合评价指数(GQI)。通过选取实际动态检测数据进行GQI计算,探讨检测指标变化对评价结果的影响,分析GSM-R线路不同的网络状态与评价结果的关联关系,研究表明,GQI可对GSM-R网络质量进行整体评价,也可对4类测试项目分别量化评价,为GSM-R网络状态的趋势分析和铁路GSM-R无线网络管理决策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4.
通过梳理2008年以来先后建立的GSM-RSIM卡管理、SIM卡制卡、GSM-R网络数据管理等系统运用现状和存在问题,总结分析铁路GSM-R数据在通信网工程设计、运营维护中的实际管理、数据应用、专业融合等方面的需求,并结合当前大数据、数据可视化、网络仿真等信息化新技术的发展应用,提出管理要素齐备、业务流程完整、管理效率高的GSM-R网络数据及SIM卡管理系统建设方案。  相似文献   

5.
铁路枢纽地段地形复杂,客货运大小车站相连,且线路较为密集;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城际铁路、客货混跑铁路纵横交错,因此GSM-R移动通信系统除了在前期设计阶段中进行相应规划外,在后期GSM-R网络编号方案中需要对既有线路进行分析,同时对本线数据进行合理编制。结合郑州铁路枢纽的实际情况以及相邻线路GSM-R网络编号方案,对郑机城际铁路GSM-R网络编号方案当中遇到的重点与难点进行相应分析,最终形成郑机城际铁路GSM-R的网络数据报表。通过报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合理的GSM-R网络编号方案,可以充分利用GSM-R系统的既有资源,同时可以为铁路运输提供更好、更准确的服务。  相似文献   

6.
正简要介绍沈阳铁路局GSM-R网络,对其数据管理和网络优化工作进行初步探讨,强调数据管理和网络优化在GSM-R网络维护中的重要性,并介绍实际维护工作中遇到的具体案例。1GSM-R网络概况沈阳铁路局GSM-R核心网于2010年10月正式运行,截至2011年底,仅在长吉城际铁路1条客运  相似文献   

7.
研究CTCS-3线路应用GSM-R数字光纤直放站技术指标及冗余组网,以京沈客专GSM-R网络无线覆盖为例,分析工程静态测试及联调联试数据,开展GSM-R网络优化,为GSM-R数字光纤直放站在CTCS-3线路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随着GSM-R数据业务量的不断增大,按照总公司、铁路局的二级管理体制,通过ArcGIS平台和J2EE技术要求,实现GSM-R网络数据管理系统的二级管理方式。在完成现有基础业务功能的前提下,能够实现分级管理,各铁路局拥有自己的管理主体;提供可视化的地图功能,实现GSM-R网络数据的可视化模拟推演和设计查看。  相似文献   

9.
阐述了GSM-R双层网络的概念,分析比较了GSM-R双层网络的各种设计方案,针对不同铁路线路提出了设计建议,并对双层网络中主备用和负荷分担2种工作方式进行了研究.最后,介绍了欧洲GSM-R双层网络的应用情况,以及我国铁路GSM-R网络的现状.  相似文献   

10.
依托铁道部重点课题《京沪GSM-R相关技术研究——京沪高速铁路承载CTCS-3级列控业务的GSM-R网络服务质量指标评估体系研究》,针对GSM-R网络用户数据帧传送时延指标展开研究,通过理论分析、实验室测试和现场测试,得出不同应用速率、不同数据长度、不同模块下指标的取值,为GSM-R网络应用速率的选择提供依据,并基于对取值的分析,评估当前的测试方法,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源SGSN域名解析数据是GSM-R网络编号方案数据中重要的需跨局制作的一类数据。由RAI编码构造生成,在跨SGSN路由区更新时,存储于DNS中,以解析源SGSN的IP地址。全路400多条G网线路,错综复杂的基站引用关系,导致数据复杂多样。针对该情况,利用聚类分析和关联规则分析算法,研究源SGSN解析数据的智能生成方案,提高数据的全面性、准确性,从而有效保障GSM-R分组域应用业务的正常运转。  相似文献   

12.
针对目前仅能凭借经验判断GSM-R网络数据域业务故障,缺乏有效维护工具的现状,济南铁路局研制开发了铁路GSM-R Gb接口在线监测系统,通过在线监测分析Gb、Gn、Gi接口数据,及多接口数据关联分析,实现了故障分析、预防、定位等功能,对数据域业务的故障维护提供了有效技术支持手段,提升了GSM-R网络维护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13.
介绍一种既支持GSM-R又支持LTE-R通信的双模车载电台的技术方法。分析双模车载电台的基本原理、拨号机制,并重点分析其中关键的PPP协议和实际应用。按照该方法构造的双模车载电台实现了同一设备支持GSM-R与LTE-R通信,可以替代目前单一制式的高铁列车车载电台。无论是在单一的GSM-R通信网络或LTE-R通信网络或这两种通信网络混合构成的高铁线路上,本双模车载电台都能满足车载设备的通信需求。  相似文献   

14.
对繁杂的铁路数字移动通信系统(GSM-R)编号数据进行了梳理,将GSM-R编号数据划分为3层逻辑关系,明确了每层逻辑关系对应的数据表格。以郑渝高铁编号方案为例,对GSM-R网络编号中特殊情况的处理办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GSM-R网络的性能和服务质量对保障铁路安全有序运营有重要意义.本GSM-R网络管理与优化专家系统是一种综合分析平台,该平台能够结合接口监测信令、OMC网管数据等多种数据源进行综合关联分析,具备数据查询、图形化显示、专家决策推理等功能,同时系统引入人工智能领域专家系统的设计方法,建立合理的网络优化知识库,运用有效的优化推理机制,模拟网优专家的决策过程,针对网络服务质量问题进行推理分析,辅助解决GSM-R网络优化领域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6.
根据250km/h及以下等级客专线路和城际线路的GSM-R系统的需求,分析影响GSM-R网络电路域服务质量指标的因素、单网结构对GSM-R网络服务质量指标的影响,在对已开通客专测试数据进行统计的基础上,得出原有GSM-R电路域服务质量指标仍然适用的结论,并给出单网情况下指标达标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论证了GSM-R无线通信技术在柳南铁路电气化铁路的应用满足铁路移动通信行车指挥调度通信的需求。该工程GSM-R移动通信系统设计是我国第一条大范围多区段普速铁路与高速铁路线路并线试验线路,该线路的顺利开通标志着既有线路与客运专线多区段共用无线网络覆盖是可行的、可靠的、成熟的,并为今后全国大范围推广既有线GSM-R网络改造中并线交叉区段的共用无线网络提供了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8.
对GSM—R系统网络进行经常性检测是网络优化、保证GSM-R正常运营的重要工作。目前高速铁路进行定时定线路检测,这种检测不能完全满足网络优化的需求。根据我国高速铁路现状,提出采用无人值守的自动检测方式,多个测试终端可以由检测中心控制,完成检测科目及GSM-R全网的数据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19.
国内铁路GSM-R系统不断发展,尤其是高铁线路的大量建设,枢纽地区的GSM-R系统引入难度也越来越大,因此,枢纽地区GSM-R系统网络规划就显得十分重要,结合杭长客专引入南昌枢纽而引起的枢纽GSM-R系统网络调整,对铁路枢纽GSM-R系统网络规划及实施方案进行详细的论述,供后续的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20.
在非C3线路GSM-R网络维护过程中,故障分析和网络优化工作缺乏大量有效的监测数据支撑。当怀疑网络问题时,除了利用每月一次的电务检测车数据外,经常需要安排人员前往现场进行路测,人员工作量大,数据时效性差。为解决此问题,提出基于车载自动拨测设备的GSM-R网络质量自动评估系统解决方案:通过在部分非C3线路运行的机车上加装车载自动拨测设备,与地面拨测控制平台配合,自动进行电路域CSD拨测或分组域GPRS数据测试;综合利用拨测和测试结果数据、Abis接口监测数据、Gb接口监测数据,经统计分析和深度挖掘,方便维护人员及时掌握非C3线路的网络覆盖和通信质量状况,并实现基站性能评估算法,可以尽早发现基站性能恶化趋势,为故障分析和网络优化工作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