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无人驾驶地铁列车由地面运营控制中心统一控制,在运营过程中实现没有司机和乘务人员参与的自动控制功能。为了实现上述功能,从车体、司机室、灭火器和客室电气设备柜、转向架、烟雾和火灾检测设备、蓄电池及其他设备、紧急疏散门这些结构及设备配置方面,以及车门、空气制动系统、空调和通风、牵引系统和辅助系统、列车控制系统、乘客信息系统这些功能设置方面,分析无人驾驶与有人驾驶地铁列车的差异,为其他无人驾驶地铁列车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了使司机能够及时有效地得到行车调度和车辆技术人员的远程指导,设计地铁列车应急信息发布控制装置。介绍地铁列车应急信息发布控制装置的组成框架,着重从硬件和软件设计2个方面,阐述地铁列车应急信息发布控制装置的核心部件——应急控制器的设计。现场试验表明,地铁列车应急信息发布控制装置满足设计需求,能够快速获取正线运营地铁列车发生故障时的主要状态信息和故障信息,有助于司机快速处理地铁列车运营中出现的突发故障。  相似文献   

3.
应用计算机三维人机互动设计软件CATIA对地铁列车司机室空间布置进行人机工程学仿真分析,包括司机脚踏板高度分析、司机室控制台下腿部活动空间分析、控制台布置分析、信号灯视野分析、紧急制动杆操作舒适度分析。经试验对比,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一致,满足产品人性化设计。  相似文献   

4.
文章基于空气动力学理论,运用仿真软件,对建立的不同列车模型进行对比。分析在同等条件下,快速地铁列车不同司机室头型在运行中的动力学特性、气动特性、压力分布及空气阻力,对快速地铁列车司机室头型的研发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5.
地铁列车中的司机室侧门是司机通往站台处的通道门。国内部分地铁公司出于对地铁司机人身安全的考虑,将司机室侧门加入车载信号、车辆安全连锁回路中,此时司机室侧门的开关状态成为影响列车运行的条件之一。以青岛地铁2号、3号线的司机室侧门为例,对司机室侧门的安全回路原理进行介绍,对纳入、不纳入安全回路的运营影响进行利弊讨论与研究。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地铁列车在重载条件下列车的碰撞响应,尤其是司机室前端破坏程度,基于EN 15227对地铁车辆碰撞的相关规定,建立了地铁列车碰撞有限元数值模型,根据列车不同的载荷状态和被动列车是否施加停放制动,给出了3种不同工况,研究地铁列车在超载状态与标准规定状态下的司机室前端损伤程度和车体结构的耐撞性。计算结果表明:当载荷作为唯一变量时,司机室前端在超员载荷下所被压缩的距离是标准条件下的5倍左右;而当初速和载荷为定量时,施加停放制动的被动车碰撞破坏更为严重,碰撞界面的车钩和防爬吸能装置均走完全程,被动车司机室前端的压溃区几乎达到吸能极限,若再次加大速度或载荷即会对司机的生存空间造成威胁,故有必要在碰撞标准中考虑超员工况的计算。  相似文献   

7.
卢浩典  冯勇  宋以俊 《铁道车辆》2023,(1):67-70+76
当前地铁列车通常采用可触摸式的人机交互显示屏作为信息显示和控制终端。列车司机在驾驶地铁时,需要将注意力集中于前方道路,长时间低头操作人机交互显示屏会对列车行驶带来一定安全隐患。抬头显示技术的出现,可以有效解决此类问题,提高安全驾驶系数。传统抬头显示屏一般为投影式设计,通常具有体积大、发热量高以及光路设计复杂对玻璃角度要求严格等缺点。透明薄膜电致发光显示屏作为目前市面上透光率最高的显示屏,不仅体积轻便、便于安装,而且响应速度快、亮度高、寿命长,十分适合用做轨道交通列车司机室抬头显示屏,将列车运行及报警信息实时地显示在司机的平视视线范围内,避免司机长时间低头看仪器仪表,缩短“盲开”时间,提高列车运行安全性。文章对基于薄膜电致发光技术的列车透明抬头显示屏进行了研究,介绍了其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案,最后通过试验验证了该产品的可靠性及良好的EMC特性。  相似文献   

8.
对福州地铁一号线车辆司机室电气布置中的司机台、司机室电气柜、司机室和司机台照明、终点站显示器、列车前照灯和开关门按钮板进行了分析,并对安装中的难点问题提出解决措施,满足了空间和功能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成都地铁车辆司机室侧门结构及改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成都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地铁车辆司机室塞拉门的结构,分析了司机室侧门在运用中发生故障的原因,提出并实施了改进方案,通过改造,司机室侧门故障得到了根本解决,列车正点率得到了大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南京地铁l号线一期工程所用的列车,由法国ALsTOM公司设计.该车运行过程中,司机可以使用ATC(列车自动控制Automatic Train Control)根据线路进行自动报站,也可以使用DDu(Driver Display Unit)的触摸显示屏按钮进行手动报站.  相似文献   

11.
为了改善轨道车辆安全性与舒适度,提出了一种车辆格栅控制方案。当车内发生火灾时,通过实现隔墙门的回风格栅、司机室风道口的送风格栅、空调新风装置的进气阀、废排装置的排气阀的联动开闭,防止火情与毒气的蔓延和扩散,促进毒气排出,最大程度地保护乘客和司机的生命安全。当列车外部气压剧烈波动时,在列车内部空间与外部环境完全隔离的同时,将列车内部的司机室与客室空间也进行隔离,此时在一定前提条件下,如果司机室部分部件总泄压时间大于客室部分部件总泄压时间,则可减小司机室内气压波动,改善司机室舒适度,并且从理论上给予推导证明。其研究对轨道车辆在安全性与舒适度方面的设计具有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2.
印度金奈地铁花费147亿印度卢比(3.168亿美元),选用从阿尔斯通公司购买的42列4辆编组列车。每列车包括司机室身后的头等舱可以容纳共计1 276名乘客。不锈钢车体带有通过台、空调、电子地图、广播系统和闭路电视。这个价值1 460亿卢比的地铁计划,用于建设2  相似文献   

13.
针对城轨列车的结构形式,以典型地铁头车车体司机室安装接口为设计约束,设计一种底架薄壁梁司机室结构.首先对城轨列车底架吸能结构进行设计,并基于模型设计,研制实际司机室结构样机,并通过冲击试验对吸能结构进行了耐撞性研究,结构撞击平台力为1450 kN,吸收能量为550 kJ.随后建立有限元模型,对吸能结构进行数值仿真,最终对有限元与试验研究结果进行分析,结构在撞击力、吸能量、变形模式、压缩位移、褶皱形状及位置基本一致.研究结果表明:试验和仿真的误差范围控制在10%以内,验证了该有限元模型拥有较高的精度,可通过仿真手段代替试验研究,进一步探究各冲击工况下的动态响应.  相似文献   

14.
为了有效评估地铁列车司机室在高频电磁环境下的安全性,利用基于有限元法的三维电磁仿真软件(HFSS),构建B型地铁列车无线通信天线电磁辐射条件下的司机室高频电磁环境模型(其中人体模型为坐姿,由人头、躯干和四肢组成,人头模型由头皮、颅骨和大脑3层组织构成),研究地铁司机的职业电磁暴露问题。结果表明:当天线的输入功率达到其最大值50 W时,人体模型的比吸收率最大值为0.523mW·kg-1,电场强度为11.96V·m-1,磁场强度为0.23A·m-1,皆低于国际非电离辐射委员会制定的职业电磁暴露限值;说明在此电磁环境下,司机室内的高频电磁辐射不会对地铁司机的健康造成危害。  相似文献   

15.
为了监控列车运行过程中车辆状态及故障信息,并且对地铁参数进行设定,给司机及维护人员提供安全操作提示,介绍了地铁项目列车显示单元的程序设计与开发工作。主要从显示屏系统介绍,程序设计,界面实现,数据通讯以及故障诊断部分做详细描述,经多次调试及试验表明,该显示屏软件程序在列车上运行稳定、性能可靠,给司机和维护人员带来了很大的便利。显示屏应用程序的设计与开发对于列车网络控制系统及列车运行安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发挥复合材料结构性能可设计性优势,采用碳—玻璃混合纤维复合材料设计了一种地铁车辆司机室头罩新型结构。该司机室头罩主承力结构部分由自承载复合材料泡沫夹芯结构构成,夹芯结构的上面板为玻璃纤维增强不饱和聚酯树脂基复合材料,下面板为碳纤维和玻璃纤维混合复合材料,为非对称复合材料结构设计。设计表明,该头罩在满足司机室强度设计要求的前提下,显著地减轻了司机室的结构质量。  相似文献   

17.
信号系统与屏蔽门(PSD)的接口在地铁中是一个重要的接口。在无人驾驶项目中,由于列车上没有司机,因此对于站台屏蔽门管理与有人驾驶项目不同,安全要求及可用性要求更高。尤其在屏蔽门发生故障的情况下,需要人工介入时,如何管理才能最大程度降低对运营的影响,都要特殊考虑。通过对无人驾驶的运营场景进行分析,结合无人驾驶项目的特殊需求,从安全性及可用性两个方面,给出了一种信号与屏蔽门的接口设计方案,可作为无人驾驶地铁项目的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8.
从结构优化、造型优化以及人机工程学方面阐述了无锡地铁一号线车辆司机室操纵台的优化方案,为后续设计项目提供一定的实例参考。  相似文献   

19.
随着地铁列车的发展,地铁列车的速度也在不断提高,其空气动力学性能也表现得愈来愈突出,本文以地铁列车为对象,建立了其外流场气动力学模型,并进行了列车车头绕流场计算与分析,结合地铁列车造型美学要求提出了48°前窗倾角流线型地铁列车车头设计方案,达到地铁列车车头设计空气动力学与美学结构设计的统一。  相似文献   

20.
随着地铁列车运行时间的累积,车轮出现磨耗,车轮直径变小,导致地铁列车速度表显示的速度值不准确。基于MC9S12G128MLL单片机,设计地铁列车速度表。提出地铁列车速度表设计要求,分析地铁列车速度表设计原理和硬件结构,设计地铁列车速度表硬件电路和软件,并在单片机开发板平台上开展模拟试验。试验结果证明,速度表设计方案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