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自动驾驶技术的不断发展,必须提高地铁全自动驾驶模式下车辆基地运用库的运维工作效率和质量。总结北京、上海等城市车辆基地运用库的设计,结合南宁地铁5号线那洪车辆基地工艺设计,从运用库的无人分区、下穿通道、检查坑布置、车档选择、安全保护距离及其他细节设计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后,提出运用库库长的优化设计方案及实施建议。工程实例表明,采用本方法可在满足车辆基地运用功能需求的前提下,减小运用库房屋面积,降低工程投资并提升运维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2.
前海车辆段站场设计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用地条件情况对前海车辆段站场设计布局进行了多方案比较,主要介绍了洗车线与尽头式运用库线纵列式布置,运用库线与尽头式检修库线横列式布置方案;洗车线与尽头式运用库线及停车列检库线与尽头式检修库线均为纵列布置方案;洗车线与尽头式运用库线纵列布置,运用库线与尽头式检修库线倒装错列式布置方案;贯通式运用库线与尽头式检修库线纵列布置等4个方案及其优缺点和适用条件.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铁路处在大发展建设阶段,运营里程快速增长、铁路客运大量采用动车组列车。为满足运营需求,动车车辆段、动车运用所等配套工程也不断投入建设。通过对某动车运用所检修库工程,动车地面电源供电系统设计方案的研究情况进行说明,从变电所设置、地面电源供电系统设计、供电干线方案选定、地面电源插座箱设置等几个方面,综合阐述了动车车辆检修库地面电源供电系统的特点以及在电力设计中要详细考虑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4.
对比分析不同动车组运用所的布局设计,针对动车组进入动车组运用所至检修完毕返回存车场的整个生产流程暴露的问题,提出了动车组运用所平面布局中踏面及受电弓检测、临修库、洗车机、存车场和检查库的配置优化建议,实现了检修工艺流程的顺畅,提高了作业效率。  相似文献   

5.
南宁动车运用所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宁动车运用所是南宁枢纽唯一的动车组运用整备设施,是保证南宁枢纽动车组"准点开行、安全运营"的重要设施。随着柳南线的开工建设,南宁动车运用所必须在正线开通运营前完成联调联试。通过更新设计理念,优化总平面布局,调整检查库、临修及不落轮镟库工艺布局,进一步完善工艺设计,确保南宁动车运用所安全、高效生产。  相似文献   

6.
结合杭州地铁车辆段/停车场运用库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实例,从使用维护、节能管理等运营角度对运用库列检列位数量比例及其布局型式、检查坑长度、防排水、动力照明等若干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优化设计与实施建议,为地铁新线运用库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武汉动车段喷漆库的喷漆工艺、设备组成、设计原则、设备性能特点等,以期对国内其他喷漆库的设计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8.
70%低地板轻轨车是国内城市轨道交通采用的新型车辆,其技术参数、结构与地铁车辆有很大不同。以近期完成的长春轻轨南三环车辆段停车列检库工艺设计为例,介绍了停车列检库的检查坑、库长计算,顶层作业平台设置,安全设施的设计等。70%低地板轻轨车辆停车列检库工艺设计应结合车辆自身特点,并吸取地铁停车列检库、动车组检查库设计中的先进技术,使设计既满足功能要求又美观实用,技术先进并节省投资。  相似文献   

9.
结合南京地铁11号线石塘南车辆段实际选址及周边控制因素,对车辆段地块的选择和总平面布置方案进行深入研究。根据车辆段总平面布置原则,在选用紧邻张西路北侧地块基础上,提出了车辆段运用库和联合检修库尽端横列式布置、倒装式布置等3个方案,并从出入段线条件、车场工艺布局、征地拆迁、土建工程量等方面进行综合技术经济比选,推荐采用运用库和联合检修库呈横列式、且联合检修库和试车线同侧的总平面布置方案。  相似文献   

10.
武汉动车段检查库设计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武汉动车段检查库设计,其现代新颖、庄重大气的建筑外观,主库与边跨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的布置方式,已成为检查库设计的样板模式。屋顶悬挂式立体作业平台,大孔口半架空轨道桥,为动车组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作业创造了条件。多功能的地下通行综合管沟,在合理有序的布置各种管线的同时兼做送风通道。集成化的新工艺新设备是检查库的核心设施,体现了高标准、现代化和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确保了动车组快速高效的完成作业,提高了动车组运用效率。  相似文献   

11.
叙述了高速铁路动车组检查库的主要作用及功能,简要介绍了国外同类动车组检查库的主要情况,提出了我国高速铁路动车组检查库的主要设计标准,包括检查库规模、作业能力、结构尺寸、设备配置等,可供我国动车段所检查库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2.
通过上海2条轨道交通车辆基地设计的实例,对比介绍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基地中最重要的两个库(停车列检库,检修联合库)及库内重要大型设备基础的结构设计。目前停车列检库模式多为考虑上盖物业开发,节约土地资源,如何合理确定柱网,使得该库的性价比最优,经过不同跨线方案的比较,得出跨三线结构柱网的合理性;检修联合库运用在上海轨道交通9号线和11号线车辆基地中,分别采用了不同的结构体系,轻钢结构及钢筋混凝土排架结构,有各自的特点和优缺点;此外对库内重要设备基础(地坑式架车机基础)的设计也进行了对比分析,对此类设备基础的设计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以曹庄动车运用所为例,分析了大型动车运用所的供电方案;从景观设计、道岔布置、悬挂安装3个方面论述了接触网平面布置需要注意的事项;同时叙述了接触网与检查库、洗涮库、临修库及镟轮库、踏面诊断棚、站场排水沟、综合管沟接口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结合我国高寒地区铁路客车整备库采暖设计的特殊性,详细论述了该整备库采暖设计过程中的工艺特点、采暖热负荷、室内采暖系统等技术环节的原则和特点,为进一步完善和提高高寒地区大型工业建筑的采暖设计水平,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5.
全自动驾驶方式是城市轨道交通一个新的运营理念,对车辆段(尤其是运用库)的工程设计和运营管理影响很大,国内尚缺乏实践经验,亦未有相应规范出台。部分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段运用库在投入运营一段时间后会暴露出一些问题,影响检修人员的作业效率,使得运用库的整体运行效率低。本文分析了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经济合理的全自动驾驶车辆段运用库布置方案,使得运用库不仅满足停车列检、双周三月检和补洗列位的流程要求,更做到工艺流程顺畅、空间流分配合理。该方案目前已运用到武汉轨道交通5号线。  相似文献   

16.
铁路机务段设计具有涉及专业多、专业接口复杂的特点,传统二维设计容易出现管线碰撞及设计缺陷。为提高设计质量,以迁建西安机务段项目为依托,对BIM技术在大型铁路工程中的应用进行探索。本项目运用Inventor、Revit、Navisworks等设计软件作为BIM设计工具,将所涉及的14个专业工程内容全部进行BIM设计。通过建立族库、各专业BIM设计、模型整合的流程,构建一个覆盖全专业的数字化仿真模型,并总结出一套机务段BIM设计流程。实现了模型可视化展示、二维出图、属性信息添加、工程量统计、碰撞检测等应用。机务段工程设计复杂,专业接口众多,运用BIM技术可直观展示设计意图,并能轻易发现各专业设计中的错、漏、碰、缺问题,为提高设计质量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7.
决定动车运用所中部咽喉通过能力的因素咽喉股道数量、检查库线数量、库内动车组作业时间和库线与道岔对应关系,合理的设计以上各个参数,才能使动车运用所的检修能力发挥到最大。运用离散事件模型,基于Matlab平台对动车运用所咽喉布置以及动车组作业进行抽象建模,模拟每列动车组在运用所内调度情况,输出每套动车组走行轨迹按时间和逻辑关系铺画,得到通过能力分析结果,软件成果已在实际项目中得到应用并取得不错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地铁车辆基地设计具有工程体量庞大、专业众多、接口复杂的特点,采用传统设计手段容易出现设计缺陷及碰撞问题.为提高设计质量,以抓马山车辆基地工程为依托,对BIM技术在地铁车辆基地工程中的应用进行探索.运用Autodesk公司软件及自主开发的多种BIM设计工具等软件,完成了所涉及的15个专业内容BIM设计工作.通过建立族库、各专业BIM设计、模型整合的流程,完成整个车辆基地BIM模型构建,同时实现设计方案比选、工程量统计、碰撞检测、BIM+VR展示等应用,为提高设计质量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9.
结合地铁车辆段设计、建设经验及现代有轨电车特点,对影响现代有轨电车车辆段总平面设计的资源共享、出入段线、洗车线、试车线、段型、物业开发等各关键要素进行分析,提出结合车辆掉头功能综合设计出入段线、段型的思路,在条件允许情况下优先采用贯通式运用库和洗车作业方式,针对物业开发提出咽喉区不上盖和增设天井的建议.结合设计实例,对...  相似文献   

20.
BIM技术在铁路车站中的应用还处在起步阶段,还没有一套成熟的铁路车站BIM标准体系。借鉴房屋建筑BIM技术的思路,对铁路车站BIM资源库的建设与管理、信息模型设计标准、协同设计方法、交付标准进行研究,形成铁路车站BIM设计实施标准。运用研究成果对阿房宫车站进行协同设计、碰撞检查、施工图绘制、工程量统计、施工模拟等应用实践,取得良好成效。研究结果表明:铁路车站BIM设计实施标准的制定规范了铁路车站BIM设计方法,提高了设计效率和质量,为铁路车站BIM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