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70%低地板轻轨车是国内城市轨道交通采用的新型车辆,其技术参数、结构与地铁车辆有很大不同。以近期完成的长春轻轨南三环车辆段停车列检库工艺设计为例,介绍了停车列检库的检查坑、库长计算,顶层作业平台设置,安全设施的设计等。70%低地板轻轨车辆停车列检库工艺设计应结合车辆自身特点,并吸取地铁停车列检库、动车组检查库设计中的先进技术,使设计既满足功能要求又美观实用,技术先进并节省投资。  相似文献   

2.
目前全国地铁车辆的维修模式多采用按运行里程和时间进行"计划性维修",即传统的"日检、月检、三月检、年检"模式。通过调研国内外地铁的相关检修经验并根据杭州地铁运营生产实际情况,提出了新型"均衡修"模式,分析地铁车辆"均衡修"模式较传统"计划性维修"模式的优势,并通过对试修期间的故障追踪和可靠性评估,验证杭州地铁车辆采用"均衡修"模式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陈雷  孙蕾 《中国铁路》2006,(10):20-23
增大列检作业间距,延长列检安全保障区段,是提高铁路列车运行速度和运输效率的主要方法之一。西欧各国列检作业大多采用站检和“周”检方式,美国等国家列检作业是以终到检查为主。我国铁路列检作业间距设置从建国初期至今经历了四个阶段,现已明确提出了列检作业间距设置标准。针对影响我国铁路列检作业间距设置的诸多制约因素,提出延长列检作业间距的主要工作内容和设想是:根据检查对象的分类,调整作业组织结构和检查范围;利用信息化手段对车辆进行动态监控;研究和探索长大且固定编组的循环车组和青藏铁路1000km以上的列检作业间距设置模式;开展铁路车辆配件的可靠性研究。  相似文献   

4.
利用车统-14记录的列检作业场技检作业相关信息,调取了10天内全路列检作业场相关数据,并对"中转"和"到达"列检作业,根据首尾车号和时间,匹配出前次列检作业信息;利用货车运行里程统计系统运行过程中产生的货车运行轨迹等信息,统计每次列检作业距前次列检作业车辆运行里程,文中一共得到10天内全路列检作业场81 204条列检作业距前次列检运行里程的计算结果。在此基础上,按列检编码和列检所分类进行统计分析。还提出列检生产布局调整的原则:优先调整距前次列检作业平均距离短,且列检作业数量少的列检作业场。依照特等列检作业场、一级列检作业场、二级列检作业场重要性不同,提出不同的优化原则,得到列检作业场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5.
南京地铁电客车的正常维修包括日检、双周检、3个月修、定修、架修及大修等,各级修程的常规检修项目内容范围及技术要求由南京地铁运营分公司颁布的“各级修程技术规程”限定。按照技术规程,地铁车辆的3个月检、定修必须对车辆各类尺寸进行全面检查测量,尤其是车辆走行部的各类部件及尺寸都要严格测量,  相似文献   

6.
目前国内不同时期的地铁设计规范、不同城市的地铁设计标准及不同的地铁车辆段采用的大架修检修作业时间都不尽相同。为了减少因地铁车辆大架修检修作业时间的不同对地铁车辆段的设计规模及地铁列车安全运营的影响,通过对影响大架修检修作业时间的因素的研究与分析,并结合国内地铁车辆段大架修检修模式和经验,提出一种规模计算时可采用的大架修检修作业时间,为车辆段大架修设计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7.
从地铁车辆转向架大架修的检修周期、工艺流程、主要作业内容、作业模式、转向架间工艺设计等方面探讨了地铁车辆转向架大架修的工艺设计。  相似文献   

8.
为保障车辆日检作业质量,提高检修效率,减少不必要的过度修,同时实现科学、高效和高质量的检修目标,上海轨道交通结合原有的车辆日检规程编制经验,应用FMEA(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在上海轨道交通13号线车辆日检作业中尝试"四日检"模式。介绍了FMEA分析方法,分析了13号线车辆日检试行"四日检"的可行性,并以试行"四日检"前后各6个月的车辆部件故障数据分析了应用效果。采用"四日检"模式,不仅降低了人车比,确保了列车检修质量,保证了列车每日用车率,而且班组的检修效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9.
郑震 《西铁科技》2010,(2):31-33
随着铁路运输事业的高速发展,技术创新步伐不断加快,特别是车辆部门"5T"检测新设备的联网运用,为货车列检作业由传统向现代、由人控向机控、由粗放管理向集约管理的改革转变带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本文分析了货车列检作业方式及劳动组织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探讨了货车列检劳动组织改革发展方向,提出了更加高效和人性化的劳动组织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地铁车辆维保部门作为地铁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目前其定员配置在国内尚无统一的计算方法,而合理地确定地铁项目定员配置对节省投资减少运营成本有着显著作用。为此,需开展地铁车辆维保部门定员计算方法的研究。方法:对国内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定员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归纳分析车辆维保部门的组织构架、功能及岗位设置;充分考虑人员工作效率、检修工作量、岗位班制、设备配置及使用频率等多种影响定员配置的因素;提出了车辆检修车间、设备车间和技术管理岗定员计算方法。结果及结论:应用该方法确定了不同岗位班制下车辆维保部门定员配置方案,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措施。通过案例计算可知:若采用四班制的运用工班作业,将会导致人员不能充分利用,造成浪费,建议采用“均衡修”模式,优化定员数量;采用一班制的列检工班和二班制的双周检工班也能减少定员数量,初、近、远期分别能减少15位、49位、56位检修车间一线作业人员。  相似文献   

11.
阐述沈阳地铁车辆架修工艺流程和作业内容,以及地铁车辆段架修工艺设备的设置、布局和用途。结合生产实践中的改进经验,使架修工艺流程更加优化,有效提高地铁车辆架修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2.
北京地铁8号线平西府车辆段与综合基地承担8、10号线车辆的架修任务,以及8号线配属车辆的定/临修、月检、停车列检等任务。考虑到车辆段运用库的土质及水文情况,决定采用桩基础进行施工。介绍了超长细桩施工中的难点及重点,并提出施工控制要点及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3.
探讨了ICH卡在列检作业和管理中应用的技术前提。在“LAK-1型型检作业安全监控中,IC卡用于职工身份标志和考勤,列检作业进程控制和作业数据管理,实现了列检的安全,规范作业控制和列检数据的计算机管理。  相似文献   

14.
当前铁路货车车钩高度差的调整工作在货车列检大件修中占有较大比重,且每次维修流程复杂,多人作业,劳动效率低,安全性差,为此设计出一种便携式车钩高度差快速调整工具,一人携带即可作业,经现场使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随着铁路的不断发展,TFDS-3型系统被越来越多地运用于车辆运用检修中,特别是列检人机分工、纯机检作业的兴起,逐步改变现有车辆运用检修模式,精简了作业人员,改善了作业环境。减少TFDS-3型设备故障停时,总结归纳经验,以求在最短时间内查出故障点,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  相似文献   

16.
广州地铁1号线车辆首列车架修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介绍了广州地铁1号线车辆首列车架修的背景及实施情况。通过对列车部件的拆检和寿命分析,优化了外方提供的检修规程,总结出符合广州地铁运用实际情况的架修规程,同时通过技术攻关,总结出列车部件修复的合理方法。  相似文献   

17.
广州地铁基于多年的运营经验,在广泛收集所辖地铁车辆运营维护的实际"痛点"基础上,通过优化现有检修流程、增加车载于轨旁监测检测设备、引入前沿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等手段,构建了地铁车辆的智能运维系统。智能运维系统可通过健全智能决策系统、工作协调及信息共享,对整个车辆运行过程进行仿真、评估和优化,并以车辆全生命周期数据为基础,提供车辆整个生命周期的故障和寿命的管理和预测数据,为实现车辆检修由计划修逐步转化为状态修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8.
地铁车辆检修制度改革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现行的地铁车辆检修模式造成的资源浪费和不足,从延长检修周期、改革检修内容、优化检修修程、推行状态修和均衡修、推行部件集中修换件修和寿命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LDT-Ⅱ型列检作业安全监控系统是用于车辆段货车列检所的安全监控系统,其作用是保障车辆段列检所检车人员的人身安全,减轻列检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列检作业质量。该系统采用先进的计算机、自动控制等高新技术,控制线路采用道岔控制原理,转辙机控制采用JWJXC-H125/0.44加强型继电器,实现作业人员自控、互控,以及人机联控。  相似文献   

20.
分析目前的地铁车辆检修制度现状,根据昆明地铁实际情况提出在日检、均衡修中运用工艺标准化改进工作、提升效率。通过工艺标准化在城轨车辆检修中的合理运用,提高工作效率和确保检修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