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以BIM模型为核心,时间轴为主线,在统一坐标系下,将施工流程各部分有机串联的4D BIM原理及应用;在此基础上,开发了面向高铁特大桥虚拟化施工的4D BIM系统.实践证明,该系统实现了BIM信息与施工管理信息的有效交互,结构稳健、施工准确、可扩展性强;为"智慧工地"建设探索了有益的路径.  相似文献   

2.
为提升桥梁全生命周期建造水平,开展郑州—济南高速铁路(简称:郑济高铁)黄河特大桥基于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的数字化应用研究。从设计端确定BIM设计及施工应用标准,建立整体结构LOD350精度BIM模型,开展设计出图及技术交底等应用。从施工端承接设计端BIM模型,开展深化设计及施工仿真等应用。基于BIM+地理信息系统(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技术实现三维可视化的施工进度及安全质量管理,为项目开展及管理提供信息化支撑。通过信息技术与施工现场管理的深度融合,建设数字工地,助力施工管理方式全面升级。基于郑济高铁BIM项目的应用实践,形成了涵盖总体策划、标准制定、BIM应用、项目综合管理的全过程数字化技术路线,可为同类土建工程建设项目的数字化综合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郭平 《铁道勘察》2001,(2):25-27
介绍"铁路工程施工测量自动化处理系统"(简称TCAS)的主要功能及技术特点,其中包括外业观测、记录、检核、平差计算、施工放样测量、成果报表自动生成及一体化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在京张高铁电力和电气化工程施工中开展BIM技术应用研究,包括设计深化、优化电缆排布、优化大型设备施工方案、指导工厂化预制、驱动自动化生产线和辅助施工管理等,实现了升级腕臂自动化装配线和提升施工管理信息化水平2项应用创新。通过深入应用BIM技术,为智能京张的工程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依托京张高铁张家口南站装配式机房开展基于BIM技术的装配施工应用,分析高铁站房装配式机房施工特点,提出基于BIM的装配式机房施工整体技术路线,并分别从BIM建模、工序模拟仿真、模块化拆分、生成预制加工图、工厂化加工、现场装配等方面开展了详细应用,取得较好效果,可为其他高铁站房开展装配式施工BIM应用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郭平 《铁路航测》2001,(2):25-27,29
介绍“铁路工程施工测量自动化处理系统”(简称TCAS)的说要功能及技术特点,其中包括外业观测、记录、检核、平差计算、施工放样测量、成果报表自动生成及一体化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结合鲁南高铁BIM项目,提出铁路信号BIM应用的技术路线,阐述BIM技术在铁路信号设计过程中的应用内容和方法步骤,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传统二维设计中难以发现的"差、错、漏、碰"问题,提高了铁路信号工程设计的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8.
依托贵南高铁南宁北站站房建设工程,从全过程BIM技术、BIM标准体系建设、站房数智化建造总控系统建设3个方面,介绍BIM技术在铁路站房工程信息化方面的创新应用。基于BIM标准和网格空间创新应用搭建的站房数智化总控系统,在创建BIM质检部位、自动形成Web端制式表单、系统审批及电子签章、数据联通和构件级质检文件关联等具体应用中取得良好效益,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BIM及信息化技术在铁路站房工程领域的应用落地。  相似文献   

9.
动态信息     
<正>BIM技术助力世界最大跨度混凝土拱桥沪昆高铁北盘江特大桥顺利合龙1月12日,由中国中铁港航局承建的世界最大跨度的混凝土拱桥——沪昆高铁北盘江特大桥顺利合龙。北盘江特大桥全长721.25m,主桥445m的跨度,主桥跨度在目前同类型铁路拱桥中世界第一,工程采用单塔双锚碇缆索吊机进行  相似文献   

10.
2018-2035年是我国高铁走向创新示范、加速突破、全面提升的智能高铁阶段.BIM技术应用是智能高铁的重要支撑手段,研究讨论四电工程BIM施工应用的范围、内容、流程和典型部位方法步骤,建立建造过程信息物理融合系统,实现工程建造可视化管理、数字化施工、全生命数字管理,为智能高铁建造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BIM与现行铁路工程量清单计价标准的差异,促进BIM技术在我国高铁信息化建设和造价精细化管理中的发展,基于BIM对铁路工程量清单分解结构进行优化。分析现行铁路工程量清单计价标准与铁路BIM标准在工程分解结构上的异同,运用模块化理论提出基于BIM的高铁工程模块化分解思路,并对国内外建筑信息分类体系、交付精度标准等进行分析。建立了符合BIM建模特点且满足总承包模式及全过程造价管理的三级高铁工程量清单EBS\WBS,并进一步定义各级分解结构的特征描述类型。研究结论:铁路工程量清单与铁路BIM标准在工程分解的原则、对象以及信息表达方式方面均有差异,而基于BIM的三级高铁工程量清单与铁路BIM标准可在EBS\WBS上达成协同,为实现基于BIM的高铁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为了进一步提高挂篮的经济性、安全性,提高高速铁路连续梁施工的质量和工效,对不同形式的挂篮结构进行了对比,重点研究了挂篮的主桁结构、锚固系统和走行系统,优化设计了京石高铁永定河特大桥施工挂篮。  相似文献   

13.
结合甬江左线特大桥主桥工程,论述铁路混合梁斜拉桥钢-混结合段设计;从钢-混结合段分块、支架体系、组拼和BIM技术应用方面阐述钢-混结合段在设计与施工方面的创新技术,提出钢-混结合段模块组拼施工方法,并利用BIM技术模拟施工工序等,可为同类桥梁设计与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针对山岭地形大型铁路工程施工组织精细化需求,利用BIM技术对大瑞铁路怒江特大桥在施工阶段的应用进行研究。明确了与BIM应用点相对应的模型标准,选择不同的BIM软件组合构建了地形、主体结构和临时设施模型库;采用BIM+GIS实现施工总平面图精细化布置,充分利用Delmia参数化优势对主拱圈总体施工方案和各专项方案进行优选,对重点工艺实现可视化交底;应用人机交互模拟、BIM+CAE、BIM+3D激光扫描技术进行安全质量管理。有效提升了项目的技术管理水平,并形成可复制推广的桥梁BIM技术应用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5.
选取西成高铁纸坊1号隧道为研究对象,在施工过程中,为查明隧道洞口高陡边坡危岩落石的分布,面对工程环境危险、施工工期紧张、外业调查工作效率低、传统二维设计局限性等工程问题,首次采用"无人机+BIM+GIS"的创新技术方法开展高陡边坡危岩治理工作。首先通过无人机采集隧道洞口高清影像数据和DEM数据,然后开展不良地质判释和三维地质建模工作,最后通过计算分析完善了高陡边坡加固设计方案。在BIM实施过程中,建立了多专业协同工作机制,高效可靠地完成了高陡边坡勘察设计工作。项目BIM技术的成功实践,可为其他基岩山区铁路BIM应用提供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6.
结合成贵高铁接触网施工工序繁杂、安装设备众多、地形系统复杂和有效工期短的特点,根据高铁接触网施工与管理的精细化需求,制定项目精细化施工与管理的实施方法,形成一套完整的高铁接触网精细化施工与管理体系。采用对施工人员、工器具、可视化施工工艺交底和精细化施工组织等精细化施工方法的过程管理,采用管理标准化、管理信息化、管理活动主题化的"三化"管理措施应用精细化管理理念、BIM技术和管理活动主体化的思想手段,将传统的接触网施工与先进的理念、技术和思想有机结合。实践中探讨科学手段串联管理模式,为成贵高铁在施工组织管理、人员管理、质量安全管理等业务提供多元化的手段,保障项目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7.
为推进BIM技术在铁路桥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选取福厦铁路项目中的泉州湾特大桥作为BIM技术应用工程,系统介绍铁路桥梁BIM的参数化设计思路和设计流程,采用CATIA平台,建立全桥结构BIM模型,并总结BIM设计成果,为其他铁路桥梁BIM设计及各专业协同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随着施工技术的不断革新、发展,BIM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到施工中,通过对超高层型钢混凝土梁柱节点施工过程中的施工重难点进行分析,利用BIM三维建模技术,结合福清利嘉中心二期项目,工程首次采用超高层型钢混凝土结构,型钢混凝土梁柱节点连接质量把控是工程型钢混凝土结构施工的重点、难点。通过数据汇总,采用"5W+1H法"分析型钢混凝土梁柱节点连接中影响施工工艺参数的重要因素,并结合具体数据、BIM建模对梁柱节点施工进行深化设计,进而指导施工,提升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19.
BIM技术作为信息化高新技术的重要代表,在高铁站房建设项目管控中具有重要作用.针对周口东站项目难点,在站房施工中引入BIM技术,通过建立互联协同、安全监控、数据收集、经验共享等信息化生态圈,真正实现高效、共享、协同工作,实现施工管理的信息化、智能化、便捷化,达到高效管理、智能管理的目的,为项目施工提供强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20.
为实现深埋超大跨地下车站智能建造技术,京张高铁八达岭长城站从隧道智能化勘察、设计、施工、监测四方面展开一系列探索和研究。研发基于掌子面自动化素描系统的定量化超前地质预报技术,实现掌子面地质信息智能图像预报与围岩精准分级;应用BIM技术搭建多专业协作的统一平台,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三维集成协同智能设计;构建实时人机定位管理系统,实现复杂地下车站人流-物流的高效协调和智能施工;采用隧道结构安全智能监测系统,对围岩和支护结构的力学状态进行全寿命周期的实时监测。隧道智能建造技术在八达岭长城站的成功应用,极大提高隧道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建设水平,提升隧道的施工水平和综合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