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针对地铁长大过海区间隧道通风排烟问题,结合青岛地铁1号线瓦贵区间工程,采用理论及对比分析、数值解算等方法,分析过海区间隧道区间风井设置、火灾工况气流组织等问题。介绍青岛地铁1号线瓦贵区间概况,然后提出区间风井设置的要点,参考国内相关城市过江工程实例,采用土建排烟风道,以保证灾害工况下两车追踪人员的疏散安全。阐述陆域段防排烟和海域段防排烟方案,对于陆域段,排烟方案可以按照常规地铁区间进行设置;对于海域段,需根据区间长度,采用全吊顶或者局部吊顶排烟方案。通过研究区间火灾安全目标,设定热释放功率为10 MW,隧道临界风速为2.1 m/s,重点排烟量为80 m3/s,并绘制通风网络解算结果图,解算结果表明各区间风井的防排烟系统均满足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2.
1 大直径单洞双线盾构隧道火灾特点 1.1隧道主要特点 大直径单洞双线盾构隧道断面较大,且由于隧道内轮廓的限制,两条线路之间一般不设置隔墙,其与普通单洞单线隧道相比有如下特点: (1)大直径单洞双线盾构隧道一般长度较长,直通地面的疏散口受规划及施工方法限制,设置较少,距离两端的车站较远. (2)由于隧道内两条线路之间没有隔墙,火灾会对相邻线路的列车造成威胁,其火灾危险性更大.  相似文献   

3.
为满足战备隧道改造为大尺寸区间设防地铁的特殊需求,提出了大跨度、大尺寸单洞双线隧道双扇防护密闭区间隔断门设计,采用活门槛解决了隔断门道床平面密封问题。通过数值模拟对门扇所受应力进行计算,通过密封性能测试验证了隔断门的气密性。计算与测试结果表明,双扇防护密闭隔断门的受力合理,密闭性能良好,满足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4.
黄土隧道采用机械开挖,工作面柴油设备总功率相对较大,通过理论分析比较,提出了3个通风方案,通过风量及风压计算,并对可行性方案进行了经济技术比较,确定了采用串联风机压入式通风供风,并且在串联处增设鲜风室作为通风中转站,既能降低风压,实现更长距离通风,还能保证进入串联风机的风不是循环风,提高了供风质量。  相似文献   

5.
研究目的:紧急救援站防灾通风系统设计是特长铁路隧道防灾系统设计的一个关键问题,合理优化的防灾通风系统直接关系着灾害时人员的安全疏散。本文采用网络通风计算方法,主要对单洞单线隧道平导救援站内防灾通风系统进行优化研究,并考虑自然风对紧急救援站风流分布的影响,从而确定合理的防灾通风系统。研究结论:(1)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平导救援站的优化防灾通风系统方案;(2)探明了自然风对紧急救援站联络横通道内风速分布的影响规律,建议对隧道内自然风进行长期监测,并在紧急救援站两端增加布置一定数量的射流风机;(3)该研究结果可对特长铁路隧道防灾救援系统的设计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6.
1工程概况1.1盾构隧道概况天津西站至天津站地下直径线工程(简称天津地下直径线)为单洞双线隧道,盾构段隧道长2129m,采用1台盾构机、设2个盾构工作井的从东往西掘进方案。盾构段隧道共有3处平面曲线,曲线半径分别为600、2500、700m;盾构段隧道覆土厚度8.92~27.89m,隧道隧底埋深20.52~39.49m。盾构隧道最大纵坡23‰,最小纵坡3.372‰,竖曲线半径10000m。  相似文献   

7.
研究目的:新建双线铁路时,按照规范要求,特长隧道采用单洞还是双洞,亦即采用合修或分修,需要在方案研究和勘察设计阶段进行综合比较确定。本文通过调研总结我国特长隧道的发展情况和国外特长隧道的相关情况,分析论证单洞、双洞的优缺点,提出特长隧道选用单洞、双洞的建议,并提出比较分析项目的量化评价方法,期望对特长隧道密集项目选择单洞、双洞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研究结论:(1)特长隧道单洞或双洞方案选择时,长度20 km以下的隧道,采用钻爆法施工时以单洞双线为主,采用TBM或盾构施工时宜进行单洞或双洞比选; 20 km以上的特长隧道,需综合考虑地形地质条件、线路条件、施工方法、施工组织、运营与防灾救援工程设置等因素,进行单洞、双洞、单洞加平导、部分双洞等方案比较,合理确定隧道方案;(2)需建立单洞、双洞方案量化比较的标准方法;(3)本研究成果可为控制线路的隧道工程方案决策过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巷道式通风在单线隧道矿山法施工中,已有不少成功的范例,但对于机械化全断面开挖的双线隧道,应用效果如何?值得探讨。一、双线隧道机械化全断面开挖,给施工通风带来三个新课题 1.一次爆破的炸药量大,产生有害气体多 80年代问世的四臂全液压凿岩台车,钻孔深度  相似文献   

9.
某地铁站运营过渡期间,通过对区间隧道通风方案及区间事故工况模拟计算,对比第三方检测单位现场实测区间事故工况下的最小风速,可以得出车站1-车站2区间事故工况下,最小实测风速出现在车站3轨行区位置,与模拟计算位置基本一致,为以后地铁线路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高原特长瓦斯隧道通风排烟设计,主要是解决平导、斜井、正洞之间的通风系统关系,通过供风量的计算、优化通风方案、精选通风设备等措施,解决平导与斜井之间通风排烟循环问题,从而保证了掌子面附近的新鲜空气的供给量,形成了有序的通风排烟循环系统,提高了人员、机械设备的工作效率,加快了施工进度,确保了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11.
武汉地铁8号线越江隧道采用直径为12. 51 m的泥水盾构机施工,为目前国内最大的单管双线复合内衬结构地铁盾构隧道,由于复合内衬以及单洞双线分隔的存在,相对盾构掘进施工车辆通行及盾构掘进的管道布设和内部结构施工产生相互干扰,如何高效地进行掘进施工的同时同步实施洞内的复合二衬结构,对整个工序安排来讲至关重要,项目实施通过先衬砌后分隔施工的方法,成功地解决了盾构掘进与复合衬砌的同步施工交叉干扰的难题,对大直径盾构复合内衬单洞双线或单管双层等结构施工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2.
采用理论分析的方法对青岛地铁2号线过海长大隧道的各种工况进行分析,提出通风及防排烟设计的初步方案。方案中指出正常工况下以活塞风及机械风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通风;对本区间阻塞、火灾工况进行分析提出事故工况下区间隧道通风合理的气流组织策略,并通过服务隧道来进行人员的疏散;同时对疏散撤离用的服务隧道进行了正压送风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2005年11月对北京地铁1号和2号线某典型单层岛式车站通风排烟系统的风速以及站台区域的速度场进行现场实测调查.根据实测结果并结合数值模拟的方法,对车站内的气流流动现状进行分析与评估.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车站发生火灾时,不同通风排烟模式下烟气的速度场、温度场和浓度场的分布规律,提出车站火灾发生时的最佳通风排烟模式,以期为现行的地铁通风排烟系统运行方式以及将来的地铁通风排烟系统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某水下隧道长9.64km,但由于其地处水下的特殊性和重要性,需要在考虑运营通风的同时考虑隧道的防排烟通风。通过对运营通风和防排烟通风采用全纵向通风模式进行了详细的设计计算,综合考虑运营与防排烟通风,两者共用一套风机,采用切换控制策略来实现运营通风与防排烟通风效果,有效节约了成本,为以后的类似隧道建设工程提供设计经验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根据地形地貌及地质条件,对达坂山越岭地段线路方案从技术、工程经济等方面进行了多方案的比选,推荐采用"达坂山隧道14.9km方案";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工期要求及施工条件,对越岭隧道的施工方案进行了具体的研究,经比选采用"一双+平导+斜井"的施工方案。  相似文献   

16.
隧道建设在考虑铁路远期建设需求情况下,需要为远期工程建设预留条件,特别是在车站附近,道岔、渡线较多,线路线间距复杂,该段落隧道工程常会遇到单双线隧道结构过渡情况。隧道单双线过渡段结构形式较为复杂,利用特殊断面使隧道由单洞双线与双洞单线进行过渡,其常用方案有直接过渡和连拱隧道逐步过渡两种方案,需要结合具体条件进行合理选择。本研究针对南庄岭隧道地质条件、断面跨度、施工难度、运营养护条件等因素,结合连拱隧道与大断面结构过渡方案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在经济性、施工便捷性及工期、受力角度进行方案比选,以合理确定隧道DK89+767~DK89+806段结构形式及施工方案。  相似文献   

17.
结合青天寺特长隧道防灾救援具有多个进、出口通风的特点,设置紧急救援站,运用网络通风理论,建立隧道复杂通风系统的计算模型;通过对设置送风(排烟)斜井或竖井等方案计算分析,并综合考虑工程投资及运营管理,得出较优方案,并结合3号斜井设置了排烟斜井防灾救援方案。  相似文献   

18.
正盘台隧道施工过程受工期紧张、大规模涌水、文物保护、生态保护等因素影响,需要设置泄水洞、支洞、横通道等辅助坑道,施工工作面增加较多,对隧道的施工通风提出更高的要求。根据现有辅助坑道条件,结合施工组织各阶段特点,通过理论计算及现场施工组织配合,研究和制定出正盘台隧道符合现场实际条件的施工通风最佳方案,实现隧道施工人员工作环境的极大改善。  相似文献   

19.
隧道通风系统排烟防火组合阀的可靠性要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迅速发展的城市轨道交通对系统的安全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地铁排烟防火阀作为隧道环控系统的重要设备之一,对于发生火灾时能否有效组织气流进行排烟以保障乘客生命安全起着重要作用。回顾国外地铁项目所通用的规范、标准和技术要求,着重于设备的可靠性方面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20.
本文结合深圳地铁龙华线的实际情况,模拟在实际运营的情况下,区间隧道同时存在3列列车在同一区间隧道内情况下,隧道通风系统能否在火灾工况下火灾模式通风;测试火灾工况下区间隧道排烟系统的排烟效果,并对区间隧道火灾排烟风速测试结果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有关结论,文章对工程设计与管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