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京雄城际工程概览
雄安新区是党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的国家级新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京雄城际铁路是雄安新区构建"四纵两横"区域高速铁路交通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步预留京港台、石雄、津雄等线路接入条件,成为区域路网的核心,可提高雄安新区的辐射能力,同时为"轨道上的京津冀"提供了互联互通条件. 相似文献
2.
3.
4.
马珍 《现代城市轨道交通》2021,(1):91-95
以京雄城际铁路固安特大桥跨廊涿高速转体梁A0#段冬期施工方案为研究背景,应用有限元软件进行瞬态热力学分析,确定养护棚搭设及棚内蒸汽管道布置方案,并应用智能温度监测系统,实现养护全过程实时监测,提高混凝土的冬期施工质量,为高速铁路智能化建造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京雄城际铁路箱梁预制场建造水平,体现"智能化、信息化、标准化"管理理念,打造资源节约、智能创新、绿色环保的智能化梁场,通过京雄城际铁路固安制梁场实践,研究出一套铁路智能梁场建设标准.智能梁场建设应遵循"安全科学,经济实用,功能明确,资源便捷,绿色环保,智能创新,标准统一"的基本原则,通过吸取国内外梁场建设先进理念和成熟经验,以管理为主线,以专业化、标准化、智能化、精细化为支撑,提出了梁场分区域智能化总体要求,研制出箱梁预制成套智能化设备,形成智能化安全管理模式,为梁场智能建造提供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6.
7.
8.
9.
在京雄城际铁路固安特大桥的连续梁施工中,应用了一种全新的转体施工方法,即动力设置于边墩的墩顶转体法。在该方法中,转体系统由3个部分组成:82 000 kN的转体球铰为支承系统;边跨支柱和滑道为平衡系统;牵引索、千斤顶和千斤顶反力座为牵引系统。这种创新性的设计,可减轻转体质量、减小转体牵引力、增强转体过程的稳定性、降低施工难度、大幅降低施工安全风险。动力设置于边墩的墩顶转体法在京雄城际铁路中的成功应用,为连续梁转体施工提供了全新的设计思路、拓宽了应用领域,丰富了我国转体桥梁的设计和建造技术,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11.
北京至雄安新区城际铁路大兴机场至雄安新区段12月27日正式开通运营,京雄城际铁路全线贯通,雄安站同步投入使用。开通后,北京西站至雄安新区间最快旅行时间50min,大兴机场至雄安新区间最快19min可达。京雄城际铁路从北京西站引出,线路全长91km,最高设计时速350km,设大兴机场、固安东、霸州北、雄安4座车站。 相似文献
12.
13.
《现代城市轨道交通》2020,(6)
近年来,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在铁路行业的研发和推广工作发展迅速,目前已有多个铁路项目进行了BIM 试点应用。以新建北京至雄安铁路项目为例,探讨从 BIM 设计、基于BIM 的平台建设到以 BIM 技术为核心的数字化建造等方面的研究与实践,为 BIM 技术在铁路行业的全生命周期应用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14.
15.
京雄城际铁路固安东站里路基工程地基处理原设计采用高强度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加固,施工方法采用锤击法或静压法。若采用锤击法施工则存在扰民问题,若采用静压法则存在遇砂层难以压入的问题。经研究将管桩调整为螺杆桩,经复合地基单桩承载力监测,单桩承载力达到2 100 kN,桩长达到设计桩长,施工无噪声,满足了地基处理加固的各项要求。 相似文献
16.
17.
智能建造技术是工程建造领域的发展方向,也是新形势下铁路工程建设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积极响应我国政府和中国铁路总公司的号召,致力于探索智能建造技术与铁路建设管理的融合,构建以建设单位为主导的智能建造管理体系,建立以BIM技术为基础的智能建造技术体系,并将其应用于铁路工程建设与管理中,实现对铁路工程全生命周期的智能管控,提升铁路建设管理水平,实现对项目全过程的精益管理和技术创新,为智能建造技术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19.
20.
高增增 《铁道标准设计通讯》2022,(5):15-20
京雄城际铁路雄安高架站轨道层为"房桥一体"的框架结构,该层正上方及正下方均设置旅客候车区.列车到发及通过时引发的振动传递至站台、车站办公场所及候车厅,会影响候车旅客及车站办公人员的舒适性.基于有限元理论建立车-轨-站一体化耦合动力学模型,研究列车通过时无砟轨道结构的动力响应,分析不同刚度隔振垫的减振效果,并对减振无砟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