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拟建中巴铁路是我国"一带一路"倡议中南下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巴铁路廊道位于喜马拉雅、喀喇昆仑、兴都库什三大山系的交汇区,裂点分布密集,类型齐全.为了增强对裂点地貌效应的认识并合理利用,以中巴经济走廊红其拉普—塔科特段为研究区,首先基于铁路选线对地貌观测尺度的需求,提出了裂点规模的判据并建立了不同类型裂点的判识方法;然...  相似文献   

2.
我国将在青藏高原南缘新建一批干线铁路和跨境铁路,必须通过没有建设经验的海洋型冰川区.海洋型冰川具有很强的灾害和塑造地貌效应,目前主要关注其灾害威胁,对冰川地貌的利用研究甚少.首先对海洋型冰川塑造的冰川槽谷、谷肩、冰碛台地以及冰川堵江古堰塞湖盆等地貌的可利用性进行分析;提出海洋型冰川区铁路选线的程式为:首先了解区域冰川的...  相似文献   

3.
研究目的:川藏铁路途经的冈底斯-念青唐古拉山活动陆缘带与喜马拉雅褶皱带北部交界区,是铁路之前从未从事过建设的区域,面临缝合带内动力作用效应,冰湖溃决、冰川泥石流等特殊环境地质问题。因此需开展对川藏铁路沿线特殊环境地质问题的研究,为川藏铁路的成功修建和安全运营提供科技支撑。研究结论:(1)川藏铁路穿越三大缝合带地区,影响最大的是雅鲁藏布江蛇绿岩缝合带,需重视发生在喜马拉雅弧上的大地震对川藏铁路的影响,并建议利用先行工程开展缝合带地应力、地温测量等科研课题;(2)对海洋型冰川覆盖区的冰湖溃决、冰川泥石流等问题,应加强形成机理、运动特征等基础理论的研究,还需研究沿河线走高线位绕避沟谷灾害链等减灾选线策略。  相似文献   

4.
黄勇 《铁道勘察》2015,(3):71-74
中巴铁路穿越帕米尔高原,其中奥依塔克至沙湖段泥石流极其发育,严重控制铁路走向方案及工程设置,以现场调查为主,从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岩体结构、气候、水源等条件系统分析泥石流灾害形成的原因,结合该地区泥石流灾害的特征,提出泥石流地区选线的基本原则及"排导、拦截、滞留"等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5.
<正>近日,非洲大陆上第一条采用中国标准、中国技术、中国装备建造的现代化铁路——蒙内铁路正式通车。在这条肯尼亚人民盼望了百年的"世纪铁路"上,鞍钢供应的钢轨近5万t。这也是鞍钢钢轨继铺就"中巴经济走廊"——巴基斯坦城市轨道交通橙线项目后,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和"走出去"战略,取得的又一成果。实际上,蒙内铁路并非鞍钢钢轨第一次铺上非洲大陆。去年10月,由中国企业承建的"新时期的坦赞铁路"亚吉铁路建成通车,其钢轨95%为  相似文献   

6.
阐述加强海外既有铁路升级改造可行性研究的意义,并结合中巴经济走廊铁路通道——巴基斯坦既有ML-1线升级改造项目的具体情况,面对既有铁路升级改造和海外铁路工程建设这2大难点,充分论证"为什么要升级"的必要性、明确"怎样进行升级改造"的目标、细化"如何完成升级改造"的研究、解决"升级改造后怎么用"的难题、充分利用当地勘察设计资源等5个方面,提出全生命周期一揽子解决方案。对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工作要点进行分析,为"一带一路"类似项目的开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青藏高原南缘是崩塌滑坡堵江形成堰塞湖灾害链的高风险区,而我国铁路缺乏应对堰塞湖灾害的经验。铁路灾后改建工程线路优化设计将产生直接减灾效益,而新建铁路在选线阶段就采取一些主动减灾策略,也是风险调控的重要手段。为此,以中巴经济走廊中拟建哈维连至喀什铁路Attabad堰塞湖段为研究对象,根据堰塞湖灾害特点,通过将改建工程分段设计,并对不同改建线路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指标比较,完成该段改建线路设计。基于上述工作,提出以有利地形控制溢流口开挖深度、宜尽量利用既有工程、在离开湖区后集中展线尽快与既有线联接、有条件时可提高限制坡度等灾后绕湖铁路选线设计要点与高位选线、酌情预留提高限坡措施的条件、尽量不跨河等新建铁路减灾选线设计策略,希望为铁路应对崩塌滑坡堵江堰塞湖灾害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董焰  李宏 《中国铁路》2006,(4):29-34
规划中的中巴铁路位于东亚、中亚、西亚和南亚交汇的战略要地。修建中巴铁路将进一步加强我国与周边国家间的经贸合作,成为我国重要、安全可靠的原料进口通道和产品出口通道;同时,加快我国边境城市喀什的工业及商业发展,增强民族团结和巩固边防,使喀什成为中亚经济圈中最重要的交通枢纽。修建中巴铁路有利于我国在全球范围内寻求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产品销售的渠道,以全球战略的视角谋划国内经济长期、持续、稳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研究目的:本文以埃塞俄比亚至吉布堤铁路勘察、设计和施工的工程实践为基础,介绍该国经济特征、既有铁路现状、铁路技术现状和铁路运输保障系统等对铁路主要技术标准选择影响,以勘察、设计中东非高原台地斜坡地貌特点、工程设置方案、选线的技术难点和选线的技术思路为实例,论述埃塞俄比亚高原铁路主要技术标准选择过程,提出东非高原铁路主要技术标准选择方法及高原台地斜坡铁路选线技术和原则,以指导高原台地、台地斜坡铁路选线和铁路技术标准在不同气候、环境和地貌区的应用。研究结论:(1)东非高原台地斜坡铁路选线以长段和完整地貌进行为宜,并以线路长度、工程类型、工程量、曲线个数、设站个数等参数为比较重点;(2)工程类型的选择在确保使用寿命和安全性的条件下,以当地便于实施且造价低优先;(3)工程措施需避免高填和深挖,以减少工程量,以穿越高原台地局部洼地时洪水位标高控制线路标高,雨季积水路段以侵水路基和平衡左右水位涵洞等一些适合非洲高原气候、环境和地貌区的原则为主。  相似文献   

10.
研究目的:即将开通的海南东环铁路及运营中的东线高速公路清水湾段受突发性大型泥石流冲击,泥石流漫过铁路路堤、穿过桥下净空后进一步漫过公路路面并流入南中国海;通过记述泥石流的成灾过程,结合地质调查、航拍、勘探、测试等手段,分析流源区巨型滑坡的成因、滑坡转化为泥石流的机理、泥石流的径流和堆积特点。研究结论:(1)流源区巨型滑坡的发生表现出极强的突发性以及高位高速运动的特点;(2)风化破碎的花岗岩体和不利的结构面组合是滑坡发生的基本条件;(3)连续强降雨的饱水加载作用以及雨水沿陡倾张裂结构面的下渗软化作用,是诱发滑坡的直接原因;(4)表现形态:岩土体高速下滑后,迅速解体并与水体充分拌和转化为泥石流,沿途不断铲刮沟床,流体物质和含水量逐渐增大,高速流态化运动近4 km才逐渐停下来;(5)海南东环铁路及东线高速公路位于堆积区的外缘,当泥石流到达时动能已大大减弱,其破坏程度受到了很大限制。  相似文献   

11.
正10月9日,"一带一路"建设和中巴经济走廊框架下首个正式启动的大型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巴基斯坦拉合尔轨道交通橙线项目完成竣工交付。拉合尔轨道交通橙线项目是巴基斯坦第一个城市轨道交通项目,正线全长25.58 km,设车站26座。项目由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牵头中国北方工业公司组成的铁总—北方联营体承建,中国铁路国际有限公司和北方国际合作股份有限公司作为联营体执行团队负责项目的具体实施,概念设计和机电工程详细设计由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完成,融资支持由中国进出口银行提供。  相似文献   

12.
正25月17日,来自德国汉堡的汽车零配件等货品,经满洲里铁路口岸站入境后抵达沈阳东站,送达东北老工业基地汽车制造厂家。这是中国铁路围绕畅通中蒙俄经济走廊扎实推进国际物流品牌建设的一个缩影。中蒙俄经济走廊是"一带一路"六大经济走廊之一。沿着该经济走廊开行的中欧班列运输货物日益丰富,涵盖电子设备、生物制剂、化工产品、服装鞋帽、机械设备、汽车配件等多个品种。按照中国铁路总公司"扩大铁路走出去成果"  相似文献   

13.
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是影响山区铁路正常运营最常见的自然灾害,本文论述了利用航空遥感、地质信息系统进行铁路地质灾害调查和建立灾害信息系统的技术路线与方法,并以宝鸡-天水铁路为研究区,讨论了灾害数据库的建库流程、灾害查询、灾害分析模型以及灾害制图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滇藏铁路重大工程地质问题及线路走向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目的:在复杂地质山区条件下,选择滇藏铁路线路走向方案。研究方法:基于对滇藏铁路重大工程地质问题的研究与认识,首先采用地质选线方法初选线路走向,然后再结合线路技术条件、经济据点与吸引范围、国土资源开发等方面综合论证比选最佳线路方案。研究结论:滇藏铁路地处我国西南部新构造运动最强烈地区,沿线地质灾害突出,主要有活动断裂与地震、高地应力、地温(热)、有害气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冰川、雪崩、岩溶、软土、冻土、膨胀岩(土)、冰碛层、风沙、砂土液化、放射性等工程地质问题,可谓"世界地质博物馆"。滇藏铁路的工程地质条件远比已建成的宝成、成昆、南昆、青藏铁路更为复杂,生态环境更为脆弱,工程更为艰巨,勘察设计与施工的难度更大,堪称"世界铁路艰险工程之最"。滇藏铁路的线路走向,建议采用"大理-丽江-德钦-林芝-郎县-拉萨"方案,建设时序可先建东、西两段,后建中段,以缓解国家一次投入巨大工程投资的负担。  相似文献   

15.
铁路轮渡是沿河(海)岸线或跨海的长距离"水(海)铁路"运输,在海岸线长、沿海水域辽阔的国家,利用"海上铁路"轮渡开展跨海、跨国的国际联运。烟大铁路轮渡项目集铁路、港口、海上安监、渡船四项工程于一体,是具有多专业技术的系统工程。通过国内外广泛调查研究,其操作性能为安全航行提供可靠保障。烟大铁路轮渡完善了路网结构,开辟了东北地区到山东省及东部沿海地区的最短径路,形成一条新的铁路入关通道。  相似文献   

16.
福州—厦门—漳州沿海走廊地处海峡西岸经济区,是福建省主要经济和城市走廊,具有经济和区位双重优势。经济发展、沿海港口群和城市带的逐步完善,对走廊内交通运输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着重从定性角度分析了沿海走廊规划城际、客运和货运专线"三种功能六条线路"铁路通道发展目标的必要性,并对各条线路功能定位做出了相应的阐述。  相似文献   

17.
“丝绸之路经济带”铁路通道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在古丝绸之路概念基础上形成的一个新的经济发展区域。为了加快推进经济带有关国家的互联互通,通过对铁路在交通走廊中核心作用的研究,从战略层面提出国际、国内铁路通道的布局方案,并对国内通道路网构成及重要节点的规划方案进行深入研究,为"丝绸之路经济带"铁路通道的规划建设提供决策意见和建议。研究结论:(1)根据"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辐射方向,构筑六大国际通道、四大边境口岸、"两主两辅"国内通道的路网格局;(2)提出当前应充分利用既有设施,解决通关难题、加强货源组织、统一运价,开行国际货运班列,尽快形成通道效应;(3)建议加快推进中吉乌、中巴、格尔木至库尔勒、南疆环线等铁路项目建设,早日形成"两主两辅"国内通道;(4)加快实施西安、兰州、乌鲁木齐等铁路枢纽(地区)及相关铁路口岸配套工程建设;(5)研究成果可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相关区域的铁路项目实施方案、建设时机等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研究目的:拟建高速公路汶川至川主寺段处于汶川"5.12"地震中心影响区,因其复杂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及地质构造等影响,沿线沟槽及其两侧泥石流物源十分丰富,强降雨条件下易引发大量的泥石流等次生地质灾害。本文通过资料收集、遥感解译及现场地质勘测等工作和手段,查明沿线泥石流的分布规律及危害特征,进行高速公路工程地质选线。研究结论:(1)沿线泥石流数量多、危害面广,具有规模大小不一、危害程度差异性大及泥石流活动频繁、重复成灾的特性;(2)沿线泥石流对拟建高速公路段的危害方式主要体现为淤埋及冲毁危害,次为堵河阻水危害;(3)峡谷区河段选线应在查明泥石流活动痕迹的基础上判定泥石流规模后再确定线路的位置和高程,在处于形成期、发展期及淤积严重的泥石流沟处线路选线宜采用绕避原则,峡谷区线路选线严禁穿越泥石流堆积区,宜在泥石流沟通顺段落的流通区以高墩大跨设桥的形式通过;(4)本研究结论对汶川地区公路、铁路等工程地质选线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正9月16日,据悉,黑龙江同江中俄铁路大桥,目前中方承建部分主体工程基本完工,俄方主桥项目进展顺利,大桥预计于明年6月整体完工。几年来,市委、市政府以同江中俄跨江铁路大桥建设为契机,深入实施对俄经贸合作升级工程,实现开放兴城。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牢牢把握中俄同江跨江铁路大桥建设和黑瞎子岛保护与开放开发机遇,树立区域经济一体化思想,完善口岸综合功能,推动沿边沿江经济带尽快成为投资热点、物流中心、加工走廊,建设"中俄经济走廊"门户枢纽。作为中俄界江黑龙江上的首座跨江铁路大桥,大桥建成后,铁路年过货能力达2 100万t,增加一条重要的连俄通欧国际大通道,将极大便利与俄罗斯的经贸往来,推动经济发展,惠及两国民众。  相似文献   

20.
川藏铁路沿线存在着众多冰碛堰塞湖,且大部分位于高烈度地震区,堰塞湖溃决洪水成为对线路方案起控制作用的灾害类型,而地震涌浪是导致冰湖溃决的主要诱因之一。目前湖泊地震涌浪计算公式一般忽略湖盆的摩阻效应,对水深较浅且糙率大的冰碛堰塞湖而言,计算值偏小。鉴此,通过开展不同水深、不同地震峰值加速度、不同糙率的振动台造波模型实验,研究湖盆摩阻效应对地震涌浪的影响。根据实验结果,建立考虑摩阻效应的地震涌浪计算公式,并利用漫溢型溃决临界水文条件提出了冰湖溃决判据;最后以川藏铁路帕隆藏布流域为例进行应用说明,从而建立一种与选线原则方案确定阶段精度要求相匹配的冰碛堰塞湖地震涌浪溃决风险评估方法。本文公式考虑湖盆摩阻效应,适用于水深较浅的冰碛堰塞湖,尤其是在大震强震情况下,其计算结果偏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