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基于常规城市交通的 现代有轨电车线站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国内外积极复兴有轨电车的背景下,论述现代有轨电车在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等常规城市交通环境中进行线站设计时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作为新型交通方式之一,需要有针对性地去探索其设计标准,实现有轨电车与其他城市交通方式的协调发展。从多种交通方式和谐共存的视角,分析有轨电车车道布设方式、站台布设方式的适用性和优缺点,并对区间限界和站台限界关系、交叉口道岔选型进行分析比较,从而得出适用于常规交通方式发展的有轨电车车道和站台布设方案、交叉口道岔布设方案,为后续的类似工程提供重要的示范和指导。  相似文献   

2.
有轨电车系统类似于城市普通公交体系,存在网络化运营需求,故在线网规划及具体研究设计过程中如何对联络线进行统筹布设,使其在轨道线路成网后满足跨线交路布设需求和运营要求,并切实起到实现路网资源共享目的,是有轨电车联络线布局研究的重要内容。文章结合保山中心城市有轨电车线网及T1线具体设计,对有轨电车系统联络线布设与地铁系统联络线的区别、有轨电车联络线布设的重点和要点等进行分析研究,以期为国内城市有轨电车联络线布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介绍巴塞罗那现代有轨电车系统线网规划特点及初期投资,分析有轨电车车站设置及车辆特点,发现车站设置受线路位置限制小,车辆速度高且采用低地板等新颖设计。总结现代有轨电车系统与其他交通方式(如地铁、通勤铁路、公共汽车)的无缝接驳、免费换乘等衔接优势,详细介绍现代有轨电车的运营管理,包括运营计划、票务制度。最后结合我国有轨电车发展趋势,提出线网规划充分考虑共线运营模式,结合既有道路合理布设站位并确定站台型式,注重多种交通方式无缝衔接,采取多样化票制等建议。  相似文献   

4.
丁强 《都市快轨交通》2013,(6):107--111
本文论述现代有轨电车路权形式、车道布设方式、车站类型及站台布置位置交通要素的研究,这四个方面环环相扣,非相互独立,直接影响现代有轨电车及市政道路的通行效率。另外本文还阐述了现代有轨电车、机动车及行人的交通组织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结合工程设计经验及现代有轨电车的特点和运营方式,从控制中心的选址、功能定位、系统设备组成及功能、设置方案、工艺布局等方面,对现代有轨电车控制中心进行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6.
总结笔者承担的现代有轨电车设计工作,建立对现代有轨电车四个方面的认识:现代有轨电车是填补介于地铁与公交之间的运输需求,是与道路一体化的地面公交系统,是地面公交的升级,在运能、用地、通行量和运营成本方面具有比普通有轨电车更大的优势。借鉴世界大城市的应用经验,分析现代有轨电车在我国应用面临的挑战。从功能定位、交通条件、建设时机三个方面论述现代有轨电车的适应性;并提出现代有轨电车应用须研究的路权、车道布设方式、站台型式、进、出道口设站、路口信号优先和路口交通组织等六大交通要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大运量轨道交通与中低运量系统的互联互通,在一些城市的主城区与副中心衔接区域内逐渐显示出必要性。为此,有必要对既能停靠地铁列车又能停靠有轨电车的复合车站站型及线路布设进行研究。[方法]以不接入出入段线的地铁B型车、100%低地板有轨电车为研究案例,根据地铁和有轨电车间的接驳需求,分析了两种制式间无缝衔接的技术难点。从折返形式上提出了4种复合车站站型方案,分别为方案1(有轨电车站前折返+地铁列车站前折返组合方案)、方案2(有轨电车站后折返+地铁列车站前折返组合方案)、方案3(有轨电车站前折返+地铁列车站后折返组合方案)、方案4(有轨电车站后折返+地铁列车站后折返组合方案)。在此基础上,根据岛式站台、侧式站台的布置要求,进一步细分了各方案的组合方式,并对各种组合方式的车站布置型式、配线设置、折返方式、换乘距离等进行分析。[结果及结论]复合站台站型及线路布置形式可为大运量轨道交通系统与中小运量轨道交通系统的衔接提供参考,为乘客同站台换乘两种制式轨道交通提供了具体的技术方案,也为有轨电车和地铁间跨线运行及场段资源共享等提供了线路条件。  相似文献   

8.
有轨电车信号主动优先策略仍存在旅行速度与运营效率较低的问题。针对运行在城市干道上的路中式有轨电车线路,从站台位置布设、干线协调控制、建议速度计算、系统设计与实现等方面进行研究;通过控制有轨电车速度来保证绿波带的实现;采用离线速度计算方法,生成时刻-速度表,通过查询方式代替速度实时计算,降低了信号优先系统的复杂度,提高了实时性。采集实际数据,利用VISSIM软件进行仿真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基于速度控制的信号优先系统可显著提高有轨电车的旅行速度。  相似文献   

9.
有轨电车占用一定道路资源,对沿线交叉口交通运行产生影响。以苏州有轨电车1号线为基础,分析了有轨电车带来的影响,提出交通组织总体策略,并分析不同轨道布设方式下的交叉口冲突特点,结合案例阐述了交叉口范围内有轨电车、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和乘客的交通组织方式。总结了苏州有轨电车1号线交叉口交通组织经验,为以后的有轨电车沿线交通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车载储能装置与接触网搭配的混合供电方式已成为有轨电车供电技术的发展趋势。结合有轨电车线路实际条件与列车特征参数合理设计地面充电方案至关重要。提出了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储能式有轨电车充电站布局优化方法。建立了有轨电车运行模型,结合列车的区间运行过程对充电站布局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依据充电站布局的优化目标和优化约束条件,推导得到充电站布局的优化评价函数,并结合实际有轨电车线路数据进行充电站布局优化仿真计算。在保证列车正常运行的情况下,优化后的充电站数量仅为优化前的一半。仿真结果表明,采用该优化方法能够极大地降低工程建设成本。  相似文献   

11.
京沪高速接触网悬挂类型的选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国外高速接触网的发展状况、运营经验以及不同国家的弓网受流质量评价标准 ,对复链型悬挂、简单链型悬挂和弹性链型悬挂三种悬挂类型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技术经济比较 ,并建议我国京沪高速铁路接触网采用简单链型悬挂方式  相似文献   

12.
地铁信号平面布置图是依据地铁线路图绘制的有关信号设备布置情况的平面图纸,它是信号系统后续图纸设计的基础。在总结国内多条地铁线路平面图布置情况的基础上,对平面图的组成元素和图例、各类重要的信号设备(信号机、转辙机、计轴、应答器、车地通信设备、车站站台设备等)的布置方法进行研究和归纳总结,并以单渡线车站为例,给出其轨旁设备布置样例,说明设备设置作用以及坐标计算方式。为进一步提高平面图布置的工作效率,基于Auto CAD软件进行二次开发,应用ObjectARX开发工具包,研发出快速布置典型车站信号设备的辅助软件。  相似文献   

13.
介绍斯特拉斯堡有轨电车的建设背景,网络规划与布局的总体情况。斯特拉斯堡主要考虑交通规划与城市发展的融合、客流效益的提升、减少市中心区的过境交通量、有轨电车车辆的创新、与其他交通方式的协同、城市公共空间品质的提升等因素。分析斯特拉斯堡有轨电车差异化的运营计划、多渠道的票务组织、与其他多种交通方式的协同运营、积极为乘客考虑的人性化管理等方面的特点,最后归纳总结斯特拉斯堡有轨电车全方位一体化的规划与管理、高品质的运营组织服务的成功经验及其对我国有轨电车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地铁疏散平台及轨旁设备布设方案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铁在空间狭长的隧道或者桥梁上运行,人流量大,人员构成复杂。当地铁列车遇到恐怖袭击、输电系统故障以及发生火灾等事故时,为了能迅速、有序地从区间组织乘客尽快疏散至车站,地铁区间需设置应急疏散平台。针对地铁疏散平台不同的设置方法与区间轨旁设备的敷设路径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疏散平台对设备安装空间的影响及优缺点,为后期施工设计及设备安装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铁路编组站的技术装备发展历程入手,总结了我国编组站的技术发展经验,并对目前编组站的现状进行了重点分析,通过对编组站技术发展和技术装备过程存在问题的探讨,提出了我国编组站今后的技术发展战略和规划,并对不同类型的编组站提出了具体的技术装备水平和要求,对制定编组站的技术装备政策具有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通过介绍有轨电车的特点,说明其适用于大城市新区及中等规模城市。综合国内外对有轨电车线网规划编制的研究成果,发现其编制方法仍然沿用地铁线网规划的方法,缺乏针对性及差异性,编制的具体内容侧重于铺轨网,缺乏对运营组织网的研究。归纳总结法国斯特拉斯堡的成功案例,认为其有轨电车线网在公共交通系统中扮演重要角色,可以充分发挥轨道交通的运能,吸引大量客流。之后,明确提出有轨电车线网编制必须包含的主要内容及重点,线网编制的研究重点为顶层目标设计、结合土地投融资引导城市发展、协调与地铁大运量系统的关系、充分利用轨道发挥运能等。最后,结合深圳市发展有轨电车的实践经验进行实证分析,为我国有轨电车的线网编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现代有轨电车与道路交通的协调控制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介绍协调控制方法的基础上,提出在现代有轨电车与道路交通冲突的区域内,以实时补偿的原则来处理有轨电车与其他机动车流的通行矛盾,以实现通行能力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8.
针对现行地铁车辆段信号设备平面布置图复杂度高、采用通用AutoCAD软件人工绘制效率低下问题,构建以自定义实体为单位绘制平面布置图的辅助设计平台;利用ObjectARX创建自定义实体对AutoCAD进行二次开发;设计人机交互界面和外部文件输入处理算法,实现信号设备平面布置图的人机交互辅助绘制与自动绘制;设计特定数据处理算法和对外接口,完成自定义实体数据提取,生成站场及联锁数据并通过命令输出到Excel,实现数据与联锁软件对接。对某复杂车辆段信号平面布置图的设计结果表明,辅助设计平台能够在2 s的时间内快速实现该复杂车辆段信号平面布置图的一键自动生成,绘制准确无误,提升了车辆段信号平面布置图的设计质量与效率。  相似文献   

19.
底架设备布置是地铁车辆设计的重要内容,文章基于宁波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项目车辆,通过分析牵引系统、制动系统及其底架设备特性,研究出一个合理的设备布置和安装方案。  相似文献   

20.
结合朝凌高铁建设实施方案,介绍一种站台广播设备设施隐蔽化设计方案,通过采用与静态标识结合设置方案,达到广播隐蔽化安装的效果。通过EASE软件对此种布设方式下站台广播声场覆盖情况进行仿真,并结合现场实听实感,确认该方案满足站台广播系统实际使用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