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鉴于轨距挡板常规气体氮化生产工艺周期长、能耗大、生产成本高和质量低的不足,利用稀土特有的原子结构和物理化学性能,采用稀土催渗技术,通过理论分析和试验验证,确定最佳的稀土催渗气体软氮化工艺,解决轨距挡板常规气体软氮化处理存在的问题。稀土催渗技术的应用能够极大地降低轨距挡板氮化处理的能耗,显著改善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沈阳工务器材厂开发的可锻铸铁轨距挡板、可调式轨距挡板、双可调式轻距挡板的结构、作用、性能,推广应用情况及经济效益分析。  相似文献   

3.
以现行标准扣件为基础,对其轨距挡板和挡板座加以改进,使轨距调整量增大,同时改善了配件的通用性。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线路大修中成段更换Ⅲa型预应力混凝土枕(专线3393),安装Ⅱ型或Ⅰ型弹条扣件线路轨距调整量普遍缩小4~8mm左右,通过研究、分析找出了Ⅲa型混凝土枕不同于以往旧型轨枕的设计:一个影响轨距的关键设计尺寸的改变;同时对铁道行业标准TB/T3065.1-2002中弹条Ⅱ型扣件轨距挡板和挡板座号码配置表的适用范围提出补充修改建议,并对配置表中的一处错误提出改正建议。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既有普通线路小半径曲线扣件系统存在的弹条扣压力衰减快、轨距块断裂、垫板裂化等问题展开小半径曲线用扣件系统优化研究。在II型扣件系统基础上,增设12 mm厚铁垫板和4 mm厚的尼龙垫片,将挡板座与铁垫板一体化设计,共同承担钢轨传来的横向力,改进后的扣件系统与Ⅲa型轨枕配套使用,轨距调整量可达18mm,满足小半径曲线轨距加宽15 mm的使用要求。并用有限元软件计算弹条采用不同半径时的各项技术指标,结果表明:弹条直径选用14 mm时,扣压力较大,最大等效应力和弹程适当,各项性能最优。将设计优化后的扣件系统在某编组站溜放线进行试装,接近1年的使用表明该扣件系统应用状况良好,未出现弹条松动、轨距扩大现象,Ⅲa型轨枕的病害也大大减少。  相似文献   

6.
针对WJ-8型扣件系统组装疲劳试验中扣件组装静刚度变化率超标现象,选取不同工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WJ-8型扣件零部件横向配合尺寸存在问题时会造成扣件在静态组装时轨距挡板无法安装到位,组装疲劳试验时铁垫板被轨距挡板卡住,试验后组装静刚度过大,出现超标现象;在环境温度20℃的试验室进行频率4.8 Hz的扣件组装疲劳试验时,扣件零部件温度会超过50℃,但短时间超过50℃不会对试验结果造成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7.
王辉  吴伟 《铁道建筑》1999,(6):29-31
介绍KT型可锻铸铁可调式轨距挡板的结构组成,性能及在小半径曲线地段的试用效果。  相似文献   

8.
改性聚酰胺66材料因具有强度高、韧性好和优异的抗疲劳性能,在铁道器材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文章说明了改性聚酰胺66材料改性后,在弹条扣件系统中的尼龙挡板座、绝缘轨距块、岔枕用预埋塑料套管等铁道器材中的性能.  相似文献   

9.
《弹条Ⅱ型扣件第1部分:组装与配置》(TB/T 3065.1—2002)对60 kg/m钢轨配套Ⅲa型轨枕时不同轨距下弹条Ⅱ型扣件组装配置方式有详细规定,但未规定其他工况如60 kg/m钢轨配套Ⅱ型轨枕、75 kg/m钢轨配套Ⅱ型轨枕、75 kg/m钢轨配套Ⅲa型轨枕等条件下弹条Ⅱ型扣件的组装配置方式。本文对影响轨距的轨枕形式、钢轨尺寸、轨底坡等关键因素进行了分析,通过计算得出了60 kg/m钢轨配套Ⅱ型枕、Ⅲa型枕和新Ⅱ型枕时不同轨距下弹条Ⅱ型扣件的组装配置方式,以及75 kg/m钢轨配套Ⅱ型枕、Ⅲa型枕和新Ⅱ型枕时不同轨距下弹条Ⅱ型扣件的组装配置方式,并对TB/T 3065.1—2002中弹条Ⅱ型扣件轨距挡板和挡板座配置表中轨距调整量-2 mm时的配置方式提出了修改建议。  相似文献   

10.
从提高高速道岔部件的可维护性出发,通过对既有更换工艺的分析,分别提出将转辙器滑床板的扣件系统优化为轨距挡板结构,将可动心轨辙叉整体式间隔铁优化为分体式间隔铁的优化方案,并利用有限元方法对所提出的优化方案进行受力分析。结果表明:优化方案能够满足道岔设计使用的要求,可与原有零部件互换。采用新型结构的两种高速道岔部件更换作业时,可避免拆卸、安装道岔转辙设备和工电联调,降低更换难度、提升维修效率,有效提高高速道岔系统的现场可维护性。  相似文献   

11.
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轨距检测系统是通过硬件触发和软件多线程并行处理流程实现4台摄像机的同步图像采集处理、视觉计算、结果记录和通信。设计和推导了检测系统定标方法和轨距点获取的定标方法。试验测量结果表明:该检测系统适用于轨距参数的精确测量,精度可到达0.2 mm,重复性好,可有效地实现轨距参数的高精度动态测量。  相似文献   

12.
为了适应不同的轨距尺寸,以传统动车组轮对结构为基础,进行了400 km/h高速变轨距走行系统关键技术设计,包括车轮和车轴的间隙设计研究、车轮和车轴的横向锁紧机构设计、转矩的传动技术设计、地面装置的设计以及适应高速运行的动力学分析,对各项技术的设计原理及其关键作用进行了详细说明。该设计思路可供国内变轨距转向架的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对朔黄铁路弹条Ⅱ型扣件使用现状进行现场调研,发现弹条Ⅱ型扣件主要存在轨下垫板压溃或窜动,轨枕承轨槽磨损、弹条松弛、轨距挡板磨耗较大、挡板座压溃或断裂等问题.在保持既有Ⅲ型轨枕不更换的前提下对弹条Ⅱ型扣件主要部件进行强化设计,研制出SH-J型扣件.经过现场试铺、轨道结构动力性能测试和长期跟踪观测,SH-J型扣件各项测试数...  相似文献   

14.
为解决数显轨距尺测量数据不能及时传输问题,研制铁路数显轨距尺智能化系统。介绍系统组成与工作原理。通过蓝牙传输、RFID定位、检定周期提醒及综合分析等功能,实现数据播报、定位、轨距尺与手持终端及管理系统(PC客户端)间的数据传输和数据分析等设计目标。同时智能化系统可通过互联网将手持终端或数显轨距尺直接连接工务安全生产管理系统,进行数据传输及分析。  相似文献   

15.
43 kg/m钢轨混凝土枕采用70型扣板式扣件,普遍存在着扣压力保持能力差、不易调整轨距、养护困难等诸多问题。通过分析病害产生的原因,研发采用了弹条Ⅰ型扣件的A型弹条、挡板座、平垫圈、螺母等部件,及配套的23号、29号轨距挡板替代既有43 kg/m钢轨70型扣板式扣件,提高扣压力保持能力,适用于曲线半径300 m及以上43 kg/m钢轨混凝土轨枕既有线路的扣件改造。经过铺设对比,病害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6.
详细介绍了地铁车辆侧梁上盖板成型所用模具的设计过程,通过仿真设计软件Dynaform进行凸、凹模成型仿真模拟,设计出带有回弹补偿的凸、凹模模面。模具制成后进行了实验验证,成功压型出该工件,证明了此种工艺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图像传感器输出的轨距左右偏移信号和左右高低偏移信号、加速度计输出信号和车体惯性平台输出的轨道倾角信号进行合成处理,得到准确的轨距和轨向测量结果。从理论上推导轨向的合成算法,对安装于轨距测量梁中心的轨向加速度计的响应进行重力和旋转运动修正后,与三角窗函数卷积运算,得到轨距测量梁中心横向位移的二阶差分,然后再通过二次积分和滤波得到左右轨向值。通过设计模拟低通滤波和相应的数字滤波器,实现了加速度滤波器的幅频响应与检测车速度无关,保证了系统的检测精度。对轨向加速度计测得的位移和摄像式轨距系统测得的位移进行比较,验证了系统测量原理和合成算法的正确性。经静态验证和现场试验,结果证明构架式轨距—轨向检测系统具有检测精度高、性能稳定和故障率低的优点。  相似文献   

18.
轨距尺是铁路工务系统测量、施工中的基本设备.针对实际项目经验就轨距尺电子部分的软、硬件的设计与改进做详细的探讨与分析,并提出开发过程中形成的技术观点.  相似文献   

19.
GJ-4型轨检车轨距-轨向检测系统改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原GJ—4型轨检车的轨距-轨向测量装置安装于轴箱上的轨距吊梁上。随着我国铁路行车速度不断提高,轨距吊梁相对于安装基准的位移加大,梁本身震动增大,造成轨距、轨向测量准确性显著下降,甚至有时无法检测,严重影响线路检查工作。为此对轨检车轨距-轨向系统进行改造。以激光摄像式轨距-轨向系统替换现有的光电伺服式轨距-轨向系统。采用加大延时的方法解决轨距轨向信号与其他检测信号的同步问题。数据处理系统的升级改造采用面向字节的同步协议优化传输数据,实现网络中资源共享、实时显示和几何波形打印,以及实时超限编辑和汇总资料打印。该项技术已在全路GJ—4型轨检车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简要概述了国外变轨距转向架的发展现状,设计出一种基于标准动车组的变轨距转向架结构方案,对锁紧机构和转向架各部件进行了分析和说明,并对1 435mm和1 520mm两种轨距情况下车辆的运行平稳性和曲线通过性能进行了仿真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变轨距转向架车辆在两种轨距线路的直线运行平稳性和曲线通过安全性能指标均满足相关技术标准,所设计的变轨距转向架方案具有较强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