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4 毫秒
1.
通过分析深圳西部水域船舶交通流量特征,在深圳西部水域制定小型船舶航路,可以有效简化交通流模式,规范小型船舶行为,解决小型船舶拥堵深水航道和小型船舶和大型船舶的相互影响问题,同时也为海上交通管理部门对该水域实施有效监管和尽量避免或减少该水域海上交通事故的发生提供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2.
随着三峡工程及一批支流航电枢纽的建设,部分三峡水库通航支流航道条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为改善三峡水库通航支流水域的通航状况,切实解决三峡水库通航支流水域船舶航行、停泊和作业安全出现的新情况,使库区通航支流水上交通事故降低到最小,有必要以三峡水库通航支流水域环境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库区航道通航支流水域各种通航条件的深入研究,采取各种措施,确保船舶在三峡水库通航支流航道的安全航行。  相似文献   

3.
大桥施工期和营运期桥区水域通航环境存在一定差异,桥区水域船舶航路设置方案要适应营运期船舶安全航行的要求.文中在介绍泰州长江大桥桥区水域航道尺度和船舶流量的基础上,就航路设置方案进行研究,分析比较航路设置的可行方案.  相似文献   

4.
长江航线的船舶数量剧增,以及长江航道本身的复杂特性,使得这一水域的海事事故时有发生,而这其中海轮进出锚地时是发生海事的高发时段。本文论述了船舶进出锚地的基本操作步骤,分析了长江航道船舶进出锚地的操作要领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5.
为得到适用于受限航道水域船舶间安全间距确定方法,本文基于道路交通工程学的相关理论,引入船速、货种安全系数等参数构建受限航道水域船舶间安全间距计算的跟驰模型,利用该模型得到不同安全水平下,单向行驶船舶之间安全间距的表达式.以某海港进港航道两大型船舶编队进港为例,利用本文提出的船舶间安全间距确定方法从一般安全水平和充分安全水平两种情况下得到了船舶进出港安全间距值,验证了模型的科学性与有效性,为受限航道船舶间安全间距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分析深浅水域和浅窄航道对驶与追越情况下船舶间的相互作用和船舶间相互作用的影响因素,提出了操船时应注意的事项,以保证安全航行。  相似文献   

7.
内河水域船舶领域三维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引入船舶领域的概念,以及借鉴船舶领域(二维)模型的思想,在结合内河船舶操纵与避碰以及航道特点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狭窄水域船舶领域三维模型的思想.综合实船操纵性试验的结果,并通过实例计算,给出了一些特定船舶的桥区避碰的三维领域模型的尺度.  相似文献   

8.
当前对船舶与航道边界距离的判定,一般采用肉眼目估的方式或利用雷达估测,容易造成判断失误,引发交通事故.在推导出船舶距航道边界距离计算公式的基础上,针对内河航道,提出了基于电子江图和基于智能航标的两种船舶距航道边界距离自动测定方法,通过对两种方法进行比较分析,得出在当前基于电子江图的船舶距航道边界距离自动测定方法更为可行和有效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随着港口建设的蓬勃发展,新建港口的设计航道和掉头区域及泊位是否符合设计船型的需要,无法用实际的船舶进行验证,但可在船舶操纵模拟器上实施大型船舶通航安全的模拟试验,并对结果进行评估,进而对航道设计或改造工程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10.
随着港口建设的蓬勃发展,新建港口的设计航道和掉头区域及泊位是否符合设计船型的需要,无法用实际的船舶进行验证,但可在船舶操纵模拟器上实施大型船舶通航安全的模拟试验,并对结果进行评估,进而对航道设计或改造工程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11.
干线航道的船舶通过能力大小,取决于弯曲、浅滩、桥区等限制性河段的船舶通过能力,为了使有限的航道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开展有关限制性航段船舶通过能力研究,尤其是弯曲河段船舶通过能力,实现船舶通过能力的准确预报是十分必要的.根据弯曲河段航道特点和水流特征,通过分析弯曲河段风、流对船舶运动的作用机理,采用数学建模的方法,建立弯曲河段航道宽度、曲率半径等航道尺度与通航船舶尺度的关系模型,实现弯曲河段通过能力的准确预报.  相似文献   

12.
城背嘴滩位于长江上游泸渝河段泸县弥沱镇附近.该滩上段紧接一半径仅220m的急弯,是泸渝段著名的弯、浅险滩.本文介绍的长江城背咀河段滩险整治船模通航试验表明,80m航漕方案与60m航漕方案均可满足1000t级船队通航要求,但各有优缺点.80m航漕方案航漕流速稍高于60m航漕方案,因而船队上行航速略低;但从冲淤的角度来讲,80m航漕方案略优.船模试验还对船队的航线和驾驶方式等提出了意见.船模试验为该滩整治提出了有价值的成果.  相似文献   

13.
针对弯曲河道的通航条件,分析船舶通过桥区所需要的航道宽度,以哈尔滨市滨北大桥为实例,论证各种船舶安全通航所需的航宽数据,从而科学、合理地疏导过往船舶,提高船舶在桥下通行时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复杂水域船舶通航安全风险耦合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船舶通航安全是水上安全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当前,复杂水域所发生的交通事故占水上交通事故比重较大。通过对宜昌、荆州、岳阳3地的实际调研结合近5a各复杂水域发生的交通事故,统计分析出影响复杂水域船舶通航安全的主要风险因素,利用 N-K 模型,计算出影响复杂水域船舶通航安全的多因素风险耦合发生的概率及风险值。并根据结果提出改善复杂水域船舶通航安全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船联网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毅 《交通标准化》2014,(21):63-71
首先介绍了船联网的概念和系统架构,以及建设船联网的意义,然后对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船联网的建设内容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包括船感器、公共服务平台以及相关的示范应用项目等,最后列举了船联网在为重大事件提供支撑服务等方面的几个典型应用案例,阐明了建设船联网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通过挖掘海量AIS数据, 提出了一种新的航道水深信息获取方法, 即构建船舶安全航行水深参考图; 采用数据预处理的方法对历史与在线的AIS数据进行清洗和修补, 生成船舶运动轨迹; 选定船舶航行区域的时间与经纬度, 采用K-means聚类算法对船舶航行过程中的吃水数据进行聚类分析, 得到不同安全航行区域的船舶分类, 运用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并补齐AIS数据中缺失的船舶最大吃水信息; 分割船舶历史轨迹, 当子轨迹的时间间隔在10~20min时, 采用Spline插值方法对船舶轨迹中的丢失数据进行插值; 采用凸包构建同类船舶的安全航行水深区域图, 将不同吃水类型船舶的安全航行水深区域图合并, 得到船舶安全航行水深合并图; 将不同吃水类型的船舶安全航行水深合并图与航道图叠加, 得到船舶安全航行水深参考图。试验结果表明: 当聚类算法参数设置为4时, 聚类后得到4类船舶, 对应的船舶最大吃水范围分别为0.1~4.8、4.8~6.6、6.6~10.0、10.0~13.0m, 对应的至少可通航船舶吃水分别为1.8、2.4、3.3、5.0m, 说明船舶最大吃水与至少可通航船舶吃水呈正相关关系; 构建的船舶安全航行水深参考图在电子航道图中覆盖了86%的航道, 并与航道图的深水部分重合率为80%, 因此, 构建的船舶安全航行水深参考图能反映航道水深的真实情况, 满足不同类别船舶的导航需求。   相似文献   

17.
桥梁水域的界定对桥区的通航安全和桥梁自身安全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风流影响下船舶在桥梁水域的漂移量计算,得出限制航宽下桥梁水域的取值范围,为桥梁水域的界定和船舶在桥梁水域的通航安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向家坝水电站施工大桥船模通航指数模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沙江向家坝大桥的通航条件较为复杂,为了研究论证向家坝大桥的通航条件及布置优化措施,确保船舶顺利过坝,进行金沙江向家坝大桥通航船模试验研究。根据船模实验最高安全限值的要求,通过对试验成果的分析,提出最佳航线、驾驭方式和航行难点,并最终给出推荐方案以及建议。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某集装箱船舶为例,根据深圳港铜鼓航道目前航道宽度及水深来确定该集装船安全通过铜鼓航道的限制性条件,从而为超大型船舶安全通过铜鼓航道提供方法依据,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嘉兴内河作为浙北航区的重要组成之一,提高航运信息化程度,是当前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在嘉兴航区现有信息化程度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提出嘉兴航区"船联网"建设的设计原则、发展方向和总体构想,同时就船舶-桥、船舶-码头、船舶-通航环境信息感知系统构架进行分析,提出实现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