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根据京沪高速铁路的运营需求和基础设施的基本限制条件,设计了4种类型的高速列车,并经验算和分析后认为,京沪高速铁路宜采用动力分散型高速列车。通过对转向架结构和车辆联接方式的动力学性能方面的比较,建议选择体悬式万向轴传动动力转向架为列车动力转向架。同时还提出了动力架向架传动机构创新和参数选择的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转向架作为高速列车大面积裸露在外且外形复杂的运行部件受到列车底部气流的直接作用,区域气动外形结构对高速列车整车气动阻力具有重要影响。基于三维稳态SST k-ω双方程湍流模型,采用数值仿真方法研究了轴箱外置式转向架不同包覆方式对高速列车气动性能的影响。研究了转向架区域安装小裙板、半包裙板、全包裙板、全包裙板+小底板以及全包裙板+大底板等5种方案下的高速列车气动性能,比较了不同方案下高速列车气动阻力的变化规律,阐明了高速转向架包覆方式对整车气动阻力、车底流动特性以及列车表面压力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转向架裙板包覆面积的增加,转向架腔后端板受到的气流冲击逐渐减弱,后端板上的正压分布降低,列车转向架区域周围的边界层厚度逐渐减小,转向架区域内的压力分布差异性逐渐减小,从而实现了列车整车气动阻力系数的降低。与小裙板模型相比,半包裙板、全包裙板、全包裙板+小底板以及全包裙板+大底板模型的列车气动阻力系数分别降低了5.2%、8.65%、10.3%、11.1%。对于轴箱外置式转向架来说,全包裙板+大底板方案可有效改善转向架区域流场,降低整车气动阻力。研究得到的转向架包覆方式将为新一代高速列车气动...  相似文献   

3.
论高速旅客列车转向架的结构模式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高速列车转向架是提高列车速度的关键部件。作者在分析了日、德、法三国高速列车转向架的结构发展概况,阐述了我国高速旅客列车转向架的结构模式与发展趋势,提出我国高速旅客列车仍将以提高运量为前提这一实际情况,列车的牵引重量比较大,因此高速客车转向架型式应立足于适用动车组使用。  相似文献   

4.
西门子运输系统公司从事铁路业务已有150年的经验,开发和生产的铁路产品包括机车和客货车辆。继开发高速摆式车体转向架之后,20世纪末又开发生产了德国高速列车ICE新一代转向架。西门子设计和制造转向架的主要工厂位于奥地利格拉茨,在世界多数转向架生产厂商更多采用外部委派方式的时候,  相似文献   

5.
高速铁路机车车辆关键技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高速铁路机车车辆应普遍具有的牵引传动技术、复合制动技术、高性能转向架技术、车辆轻量化技术、外形的空气动力学设计技术、高速列车的控制、检测和诊断技术、车辆间密接式连接技术、车厢密封减噪及集便排污技术、高速列车倾摆技术、高速受电弓技术等十大关键技术进行分析,提出高速列车应进一步完善的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高速转向架传动装置中轴承和齿轮的润滑系统的特点和要求,通过多方案滑润系统的试验比较,初步得出了在高速下轴承和齿轮的润滑系统的设计原则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7.
孟宏 《铁道车辆》1998,36(4):59-62
通过分析高速转向架传支装置中轴承和齿轮的润滑系统的特点和要求,以及多方案的试验比较,初步得出了在高速下轴承和齿轮的润滑系统的设计原则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8.
为了准确评估高速列车转向架构架的疲劳可靠性,通过转向架构架相同材料焊缝结构的多级小样本疲劳试验数据,得到指定寿命下疲劳强度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数;采用双参数雨流计数法,根据实测构架结构的复杂随机应力—时间历程曲线编制构架的应力谱,再按照Miner准则和疲劳损伤等效原则计算对应的恒幅对称循环等效应力,并由此拟合得到高速列车服役寿命下等效应力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数;根据得到的构架疲劳强度分布函数和等效应力分布函数,以等效应力小于疲劳强度为疲劳破坏判据,建立高速列车转向架构架的等效应力—疲劳强度可靠性模型。以某型高速列车转向架构架横侧梁连接处为对象,基于焊接结构疲劳试验和长期跟踪测试试验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模型可用于评估构架的疲劳可靠性,可为焊接构架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及全寿命周期管理提供依据;该型高速列车转向架的构架结构在1 200万km总运行里程的服役寿命下,其可靠度达99.36%,安全系数较高。  相似文献   

9.
随着高速列车的多样化发展,需要调整转向架结构以适应新的需求。基于自顶向下的设计思想,针对如何实现转向架参数变更的有效合理传递问题,提出了一种高速列车转向架三维骨架设计方法,以解决零部件之间的参数变更影响。首先,分析现有高速列车转向架的功能模块变更;然后在CATIACAA软件平台上以顶层基本骨架(TBS)为设计核心,建立三维参数化骨架模型;最后以某轴箱弹簧参数化设计为例,验证了设计方法的可行性和骨架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0.
迅速发展的轨道车辆装备制造业已经成为未来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针对全球高速铁路发展及高速列车的技术特征进行技术分析和调研,分析了世界高速铁路发展状况及高速列车发展计划,尤其是欧洲及日本的下一代高速列车技术研制特征。同时,介绍我国下一代高速列车的技术特征和技术目标,包括设计理念,车体、转向架、牵引传动和制动、智能化特征、安全性等关键技术。重点提出我国下一代高速列车的技术指标建议值,论述了下一代高速列车转向架、车体、牵引传动等关键系统的技术发展方向和智能化的设计目标。结论表明:国内外下一代高速铁路的技术发展和竞争依然比较激烈,下一代高速铁路先进技术成为当前的主要热点和重要研究方向,具有迫切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1.
王军  赵金生  王海花 《铁道车辆》2006,44(12):29-31
设计研制的轴承清洗烘干设备采用压力热水冲洗方式,能将磁粉探伤后轴承上附着的磁悬液及润滑脂脂化碳化微粒冲洗干净,并应用远红外烘干器将清洗后的轴承零件烘干,提高了滚动轴承零件清洗的清洁度,防止轴承发生锈蚀。  相似文献   

12.
感应电动机分解检测的周期由润滑油的使用寿命决定,通过改进润滑油腔的结构,可以延长润滑油的使用寿命,并可延长维修间隔.  相似文献   

13.
在铁道车辆中,滚动轴承用作走行装置的车轴轴承及动力发生和传递的牵引电动机和驱动装置等的轴承,分别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些轴承的故障对车辆的运行影响很大,因此,对滚动轴承的设计、生产和维护一向都特别重视。另外,各轴承在载荷、转速和润滑方法等方面不尽相同。本文在叙述各轴承特点的同时,就与高速化、轻量小型化、减少维护和提高耐久性等车辆新理念相适应的轴承和润滑技术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4.
根据动车组高级修统计,轴承系统故障问题主要集中在锈蚀和剥离。目前高速动车组轴承故障监测系统有车载轴温监测系统和TADS轨边声学诊断系统2种,对于故障轴承的判断具有较高的准确率,但在一定程度上也有自身的局限性。针对车载轴温监测系统和TADS轨边声学诊断系统均未检测到的某动车组轴承剥离异音问题,借助该动车组既有车载传动系统监控装置进行振动检测,同时在客室内利用便携式设备进行噪声检测,利用FFT,STFT等技术手段对故障频率进行甄别,找到故障激扰源,这是对轴承故障诊断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某型牵引电机轴承采用稀油润滑,在运行中传动端轴承部分出现不同程度的异常磨损,甚至发生固死故障。文章通过解体电机故障轴承并对为轴承提供润滑油的齿轮箱油取样分析,找出了轴承故障与运行环境的相关性,并提出了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16.
高速铁路桥梁钻孔桩基础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钻孔桩基础在高速铁路桥梁设计中得以广泛运用。桩基础类型的选择及设计多受地质、墩台类型等影响,制约因素多,尤其是应用于高速铁路设计时,其承载性能直接关系到高速铁路的舒适度以及运营安全。根据在实际工作中的设计经验,从宝鸡至兰州高速铁路客运专线桩基础设计要求入手,在桩基础类型选择、桩长拟定、单桩承载力确定这几个方面阐述了高速铁路桩基础设计要点,对其他高速铁路桩基础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GSM-R无线传播模型分析和拟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郑州一西安客运专线采用GSM—R移动通信系统,由于该系统承载列控信号,又是在高速条件下运行,为避免多普勒效应和电磁干扰对列控信号传输的影响,实现GSM—R系统的网络覆盖,保证列控系统和铁路的正常运营,需对系统传输所引起的损伤进行研究,达到提高GSM—R网络为铁路运输服务的可靠性。研究结论:通过对建立传播模型进行的分析和对实际路测数据进行的拟合得出:传播损耗随着频率的升高、距离的增加、建筑物密度的增大而增大;参数越多拟合的效果越好,但计算机拟合的时间越长。故在无线设计中,选择合适的传输模型和在拟合过程中合理选择参数的个数,可以得到较好的效果。也为GSM—R移动通信系统的建模和设计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轴箱轴承轴向自由间隙对机车动力学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于速度200 km/h的C0-C0轴式高速机车,轴箱轴承轴向自由间隙对机车高速运行时横向动力学性能的影响较大。本文采用SIMPACK动力学软件,建立了牵引电机架悬的C0-C0轴式高速机车计算模型,就轴箱轴承轴向自由间隙对机车运行稳定性、横向动力学性能和曲线通过性能的影响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研究表明,合理设置轴箱的端轴和中间轴轴承的轴向自由间隙,可以提高机车稳定性、改善机车直线以及曲线运行品质。较大的中间轴轴向自由间隙和较小的端轴轴向自由间隙对提高机车运行稳定性有利。对于速度200 km/h的C0-C0轴式高速机车,端轴和中间轴的轴向间隙分别取0.5~1 mm和5~8 mm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19.
高速异步牵引电动机的轴承与润滑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速异步牵引电动机的轴承与润滑是当今世界交通部门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文章通过试验开展轴承和润滑优化的设计与研究,运行试验证明轴承正确润滑对提高异步牵引电动机可靠性和安全性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低温对电力机车转向架运行性能的影响,并从设计及运用的角度,对转向架结构及所用金属材料、橡胶件、润滑油和润滑脂的选择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