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结合广东河(源)龙(川)高速公路工程实例,运用蒙特卡罗法,对抗压桩可靠度指标进行分析.分析表明:可靠度指标对场地承载力不定性、桩侧摩阻力和桩端阻力计算模式不定性的均值、变异系数均敏感;荷载变异系数对可靠度指标有较大影响.此外,得出可靠度指标较安全系数更能符合抗压桩的客观实际.  相似文献   

2.
根据结构专业标准规范给出的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公式,运用可靠度理论对钻孔灌注桩竖向承载力的可靠度进行分析.建立桩基承载力极限状态方程,运用VB语言并采用梯度优化法计算可靠度指标.对某桥某灌注桩竖向承载力进行可靠度指标计算,并利用影响单桩竖向承载力的各种随机变量及其变异系数对可靠度指标的影响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为揭示红层软岩钢管微型桩抗压承载特性,为红层软岩地基加固设计提供参考,选取湖南衡阳强风化粉砂质红层软岩地基,开展了不同长度注浆钢管微型桩原位抗压静载试验,分析了桩体沉降、桩身轴力和桩侧摩阻力的分布规律,并与规范计算值进行了比较。在修正微型桩荷载传递函数的基础上,提出了考虑桩顶位移的微型桩抗压承载力预测方法,并通过原位试验结果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钢管微型桩轴力主要分布在桩身中上部,桩侧摩阻力沿桩身呈“三角形”分布;随桩长的增加,抗压承载力非线性增加,桩顶沉降量非线性减小;桩长越短,极限侧摩阻力峰值越大;相较于规范计算值,实测桩端阻力、全桩长范围极限摩阻力均值以及抗压承载力均偏小。采用该方法得到的抗压承载力预测值与原位实测值之间相关性较好,相对误差为0.6%~11.6%。对红层软岩地基进行钢管微型桩加固设计时,建议桩端阻力不计入抗压承载力,按纯摩擦桩进行设计,并对规范中的极限侧摩阻力推荐值折减。  相似文献   

4.
介绍公路桥梁钻孔灌注桩桩侧摩阻力承载力可靠度计算方法,确定了抗力概率分布类型,根据统计分析、事理的侧摩阻力参数,计算出各土层的可靠度值。  相似文献   

5.
普通灌注桩与后压浆桩特性试验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河南省电力公司综合调度楼工程试桩的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检测,验证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同时分析试验数据,得出了普通灌注桩与后压浆桩桩身轴力、桩身侧阻力和桩端阻力的分布规律,并指出桩身侧阻力为提高后压浆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将洪水量作为随机变量,以Rosenbleuth法为可靠度分析方法,评价路基抗冲刷可靠度.为解决定量计算不宜考虑洪水冲刷作用的问题,提出了模糊可靠度方法,将洪水量、路基所处位置、路基边坡防护措施和养护维修情况作为影响路基抗冲刷稳定性的因素,定性评价洪水冲刷作用下路基的可靠度,进一步研究了洪水量变异性对路基抗冲刷可靠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洪水量变异系数的增大,路基抗冲刷的平均稳定安全系数稍有增大.在较小变异系数下,可靠指标变化明显;随着变异系数的增加,可靠指标变化逐渐减小.将提出的方法应用到天山公路中,该研究可以为沿河路基设计和水毁可靠度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在φ600旋喷桩上部中心位置压入一定长度的Φ108微型钢管,形成微型钢管桩芯-旋喷桩复合桩基(简称复合桩)。对复合桩静载荷试验的荷载-沉降曲线进行了区段分析,确定了其极限承载力实测值为1080 kN。对该复合桩基4种破坏模式下的抗压极限承载力进行计算分析对比后发现,复合桩芯底位置处发生水泥土压碎破坏的可能性最大,抗压极限承载力最小,为1125 kN。通过数值模拟对复合桩的极限承载力,桩侧摩阻力分布,破坏模式下的塑性变形,荷载分担比等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在工程建设中复合地基承载力影响因素较多,导致其可靠性存在众多不确定因素,通过建立数学分析模型,采用蒙特卡洛法对不同桩长、桩间距、填土高度等工况下的对复合地基承载力进行计算,确定复合地基承载力可靠度关键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桩长、桩间距和填土高度对复合地基可靠度的影响均较大,当桩间距一定时,可靠度指标随着桩长的增加而增加;桩长一定时,随着桩间距的增加,可靠度指标呈现线性减小的趋势;桩长一定时,填土高度越大,目标可靠度越小。填土高度对目标可靠度的影响程度随着桩长增加而减小,随着桩间距增加而变大。  相似文献   

9.
《世界桥梁》2007,(3):F0004-F0004
自平衡试桩法的优势 (1)测定桩侧分层侧阻力和端阻力;(2)单独测试嵌岩桩嵌岩阻力;(3)适合水上、狭窄场地、坡地试桩、地下室及搭设堆载平台或锚桩反力架困难的情况;(4)可测试任意角度斜桩的极限承载力;(5)较大的加载能力(可定做),尤其适用于超大吨位桩和超长桩;(6)无限的循环加载能力,[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结合某钻孔灌注桩工程自平衡法检测桩身竖向抗压承载力应用实例,介绍自平衡法单桩静载荷检测试验原理,对依据规范进行检测和数据分析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探讨。自平衡点位置的确定是影响试验结果的关键,实际工程中可增加试桩数量,根据前桩试验情况对后桩平衡点位置进行及时调整,保证能够采用等效转换方式确定桩身极限承载力;依据规范进行等效转换计算时,在上段桩总位移小于下段桩总位移时,会存在某级荷载之后无法进行等效计算的情形;抗压摩阻力转换系数的选取对桩身抗压承载力计算结果影响较大,应结合勘察报告和当地经验合理取值,工程实际中可分别对不同抗压摩阻力转换系数给出不同极限承载力检值。  相似文献   

11.
桩基承台两种设计模式的分析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波  龚维明  袁洪  戴国亮 《公路》2006,(5):61-66
目前承台设计可概括为两类,一类是将承台作为受弯构件,按“梁式体系”设计模式进行受弯、受冲切、受剪切承载力计算;另一类建议按“撑系杆体系”进行分析和设计。比较国内外各规范介绍的承台设计方法和研究成果,探讨了桩承台设计模式的运用和选择。并用例题对这两种设计模式做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2.
涂建平 《路基工程》2010,(1):118-120
基桩轴向承载能力及安全概率的确定采用可靠性分析方法是恰当的,它具有可预知桩所具有的可靠度(安全概率)和可按工程的重要性取用相应的可靠性指标进行设计和验算的优点。文章对基桩轴向承载能力的可靠性分析方法作了探讨并作了相关算例。  相似文献   

13.
基于虚拟试验的边坡失稳概率分析方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针对边坡稳定性分析中,极限平衡条分法得出的边坡稳定性系数表达式是一个高度非线性方程而导致可靠度计算无法进行的问题,按照复杂结构稳定可靠度求解思路,建立了以条分模式稳定性系数计算作为虚拟试验,以二次多项式为验算点逼近过渡函数,依据基本随机变量分析边坡稳定失效概率的方法。以陈祖煜-摩根斯坦边坡条分模式为例,阐明了在新方法中可靠度指标计算的步骤和精度控制及递归修正的实现过程。采用该方法计算了某公路边坡的失稳概率,并与精确解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该方法计算结果与精确解的相对误差为4.66%,绝对误差为0.535%,适用于边坡工程的失稳概率分析。  相似文献   

14.
复杂群桩基础冲刷计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公路桥梁群桩基础的冲刷计算,根据我国现有公路桥梁群桩基础的现状,详细分析、研究各类群桩布设情况下的河流的阻力特性、流态、流速分布以及泥沙运动性态。研究结果表明,在复杂布设群桩条件时,存在四种冲刷机理:纵向掩蔽作用、纵向冲刷联动作用、横向阻力增大作用和横向冲刷联动作用。并根据该研究结果,修订完善目前我国行业标准《公路工程水文勘测设计规范》中,桥墩非黏性土的局部冲刷计算公式中边界条件不合理部分,在原公式中仅考虑群桩横向排列影响系数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同时考虑群桩横向和纵向排列的综合影响系数。并用实桥数据进行验证后,提出了复杂群桩基础冲刷计算的推荐公式。这一结论使原有冲刷计算公式更加趋于合理,从而能运用于复杂群桩基础的冲刷计算。为非黏性土群桩基础的局部冲刷计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针对横坡段桥梁双桩基础,引入陡坡效应,并对桩侧边坡下滑推力和桩侧岩土体抗力进行合理简化,建立基于前后桩各特征桩段结构和受荷特点的挠曲微分方程。采用幂级数法对方程求解,考虑桩顶和桩端的边界条件及各特征桩段之间内力和位移的连续性条件。通过对某双桩工程实例进行理论和有限元计算和分析,得出该理论方法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及设计的合理性。分析结果表明:理论计算和有限元计算的最大相对误差为3.32%,且理论计算的前后桩桩顶水平位移为8.573 mm,有限元计算的前后桩桩顶水平位移为8.867 mm,二者均满足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16.
钻孔灌注桩基础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基础形式,现行规范对其竖向承载力计算存在一些疏漏。以桩-土联合结构模型为基础,将桩-土相互作用形象概化为并联弹簧变形分析,确定了桩-土间传力模式;分析了桩侧极限摩阻力产生的原因及所谓极值的局限性,并初步验证了试桩中桩侧土软化现象。最后通过案例验证了本模型可以对桩径、桩长的选择具有指导意义,避免无谓的超长桩产生。  相似文献   

17.
基于横向分布的简支梁桥结构体系可靠度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能在构件可靠度(失效概率)基础上求出体系的可靠度,寻找构件与系统可靠度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一种新的计算分析方法.在已有失效模式的基础上,将体系可靠度的计算分为2个模块,即在最大横向分布影响线基础上对失效系数的计算和在构件可靠度基础上对单梁失效概率的计算.以试验模型为原型,针对梁式桥结构的主要失效模式--主梁的失效,对铰接状况的结构体系失效系数进行了系统的计算,并和常用方法的计算进行了对比.分析表明,本文所提出的通过失效系数来计算主梁结构体系可靠度的方法是可行的,并且通过横向分布影响线计算失效系数,考虑了梁位置的影响,有效的解决横向联系损伤时的体系可靠性.  相似文献   

18.
一种改进的单桩计算弹性理论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弹性理论法是单桩计算的经典理论方法。然而在单桩计算的弹性理论法中,假定桩周各桩段所受的侧摩阻力为均匀分布,这与实际工程存在较大的差异。该文针对该问题,引入桩侧各桩段的侧摩阻力为线性分布的基本假定,根据桩土界面位移协调条件,推导了相应的单桩理论计算公式,为桩基计算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9.
以上海软土地区静压桩实测压桩力及静力触探资料为依据,结合MATLAB编制的计算可视化程序,分析了桩端以上、以下不同深度范围内土层的静力触探比贯入阻力平均值ps对沉桩阻力的影响;讨论了桩身侧摩阻力的沉桩特性;提出了用平均值ps预估压桩阻力的经验公式。实例验证表明,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较吻合。估算方法对采用静力压桩的设计施工、判断沉桩可能性及设备选型等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