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运用变异系数及属性识别理论对城乡结合部交通安全问题进行研究。在对影响城乡结合部交通安全因素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城乡结合部交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变异系数法确定各项指标权重,建立了城乡结合部交通属性识别安全评价模型。根据单指标属性测度值和多指标综合属性测度值,利用置信度准则识别城乡结合部的交通安全水平。应用此评价模型进行实例分析表明其具有良好的实用性,可以为城乡结合部交通安全规划和治理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公路养护质量要求的分析,建立了公路养护质量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基于属性识别理论,构建了公路养护质量的综合评价模型,最后结合工程实例对该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属性识别模型能够客观有效地评价公路养护质量。  相似文献   

3.
基于模糊综合评判模型的沙漠环境下驾驶员安全特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揭示沙漠公路道路交通环境下驾驶员驾驶特性与交通事故之间的作用机理,选择了影响驾驶员安全特性的主要因素,并利用驾驶适宜性实地检测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建立了影响因素与驾驶特性指标之间的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对沙漠公路驾驶员安全可靠性进行了动态分析和评价.研究表明:由于受特殊的道路交通条件、沿线自然环境以及驾驶员生理和心理特性的影响,沙漠公路中驾驶员表现出较强的事故倾向性;诸影响因素中,气温对驾驶安全性的影响最为显著,然后依次为持续驾车时间、驾龄和年龄.  相似文献   

4.
公交车驾驶员安全驾驶对公交安全管理至关重要。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数据分析的公交车驾驶员分类管理方法,该方法可以识别出驾驶员行车中的各种关联因素,并使用大数据算法分析这些因素对行车安全的影响系数,最终将驾驶员分为绿区、黄区(观察级)、橙区(关注级)、红区(关怀级)等级别,以提高公交安全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交通事故现场的安全性,预防二次交通事故,综合考虑事故现场路段的交通和管理要素特征,建立交通事故现场安全性评价指标体系,准则层为人为因素、车辆因素、道路与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决策层共15个指标.将熵值法和属性识别模型相结合,建立基于熵权的事故现场安全属性识别模型,应用熵权理论,计算评估指标的权重和属性测度.为了验证模型的适用性,把采集到的四组典型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现场的基本特征数据输入模型,对事故现场的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模型不仅可以进行事故现场处置方案的安全性评价,也可以进行各方案之间的比较.  相似文献   

6.
驾驶员特性评价指标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获得有关驾驶员评价指标信息,设计了针对驾驶员特性评价指标的调查问卷,并对一些定性问题进行了量化。基于问卷调查数据,运用M atlab对驾驶员特性评价指标进行了聚类分析,找出影响驾驶员正常驾驶的主要因素和关键指标,为交通事故分析和评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信号交叉口处不同信号灯显示状态对公交车驾驶员视觉特性影响规律,搭建由眼动仪、行车记录仪、电脑和电源转换器等构成的实验平台,采集信号交叉口处公交车驾驶员的眼睑闭合度、眨眼持续时间、注视点位置与注视次数、眨眼频率等视觉特性指标.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到信号交叉口处不同灯色状态下公交车驾驶员视觉特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车辆逐渐接近交叉口,驾驶员眼睑闭合度逐渐变小,眨眼频率逐渐增加;进入交叉口前驾驶员注视点集中在信号灯处,较少关注两侧车辆;不同灯色状态下驾驶员眨眼持续时间变化范围与变化规律均存在明显差异;驾驶员在通过信号交叉口时,注意力集中,存在抢绿灯行为.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决公共交通舒适度评价问题,综合考虑舒适度的评价指标,推导出公共交通舒适度综合评价模型.首先,明确了公共交通舒适度的定义,以及影响公交车舒适度的多项因素;其次,采用主客观相结合的方法建立公共交通综合舒适度评价模型;最后,以大连市613路公交车为例进行实例分析,分别评价了其各指标舒适度,并得出其综合舒适度,并且依据评价结果,提出了提升公交舒适度意见.  相似文献   

9.
为了合理评价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水平,构建了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与分级标准,提出了属性数学识别模型。应用变异系数法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根据单指标的属性测度值与多指标的综合属性测度值,利用置信度准则识别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水平。评价结果表明:青岛市公共交通发展水平属于较高等级,与民意调查结果相吻合,而且还可知青岛市的公交设施水平属于高级,服务水平与效益水平属于中等,因此,该模型可行。  相似文献   

10.
根据公路线形空间几何特性,采用高速公路空间曲率指标作为客观指标,根据驾驶员NASA-TLX评价量表计算的主观指标,并针对道路交通安全概念的模糊性,运用聚类分析,构建了高速公路主客观安全性的方法与模型。实例表明,符合客观实际,为今后进行高速公路线形安全性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行人在路段过街行为特性分析,分别选取基于改进延误的效率指标和基于危险指数的安全指标评价行人过街的效率性和安全性,由此构建路段行人过街安全服务水平的评价体系,以综合经济损失作为综合评价指标,提出了路段行人过街综合评价模型.对南京某信号控制路段行人过街安全服务水平进行实例分析,得出该路段行人过街安全服务水平等级.  相似文献   

12.
安全是公交企业发展的基础,在公交的生产经营中,驾驶员起着主导作用,如何快速识别出影响公交驾驶员安全行车的心理因素并及时疏导,是个需要深思的问题。2020年7月7日,交通运输部发文要求“切实强化城市公共交通安全管理。要督促公交企业密切关注驾驶员身体、心理健康状况,严禁心理不健康、身体不适应的驾驶员上岗从事营运,严禁客运车辆带病运行,加强公交车运行动态监控,及时提醒和纠正不安全驾驶行为。”这是对公交车运行安全的关注和对公交驾驶员安全行车心理问题的重视。对此,本文围绕公交驾驶员的职业心理特点、影响安全的心理因素及对策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13.
基于集对分析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评价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完善了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多层次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及相应的等级标准限值,利用指数超标法确定评价指标的客观权重,提出了一种基于集对分析理论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综合评价方法,通过计算评价指标的同、异、反联系度确定系统综合评价等级。将该方法应用于青岛市公共交通系统综合评价中,得到的评价结论与属性识别评价法相同。该方法与灰色聚类法、属性识别评价法对比分析表明,基于集对分析理论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综合评价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在换道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考虑驾驶员特性的公交车辆换道模型,分析了公交车换道进站过程占用车道数、换道始点位置和出站合流等过程对路段交通流的影响,并用MATLAB软件对模型进行了仿真,得到了不同换道行为对交通流的影响规律,为规范公交车进、出站行为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完善了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多层次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及相应的等级标准限值,利用指数超标法确定评价指标的客观权重,提出了一种基于集对分析理论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综合评价方法,通过计算评价指标的"同、异、反"联系度确定系统综合评价等级。将该方法应用于青岛市公共交通系统综合评价中,得到的评价结论与属性识别评价法相同。该方法与灰色聚类法、属性识别评价法对比分析表明,基于集对分析理论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综合评价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道路是城市的主要基础设施,正确、及时地对道路的路面状况作出评价,对保持交通畅通、确保交通安全、减少交通事故、充分发挥道路设施功能和效益等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属性识别理论能对事物进行有效识别和比较分析的原理,建立了路面状况评价的属性识别模型,并运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避免了定权的主观随意性,提高了评价模型的可信度。将该模型应用于路面状况的实例评价中,为路面状况评价提供了一种简单、适用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7.
针对机车司机感知特性进行分析,从视觉感知能力、听觉感知能力及体位平衡感知能力三个方面构建了机车司机感知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109位机车司机进行了11项相关指标测试,引入熵权物元可拓模型对机车司机感知能力等级进行了有效识别。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可有效识别出待评价机车司机的综合感知能力,为机车司机感知能力的测评提供了一种科学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隧道施工安全风险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对于风险信息的深度挖掘是提高风险评价结果准确性的有效途径。将K-Means聚类算法引入到传统LEC法的综合计算中,建立了基于K-Means聚类的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评价模型。首先,通过WBS-RBS法识别隧道施工全过程中的风险,并构建风险事件集;然后,将事故发生可能性、人员暴露时间和事故后果严重程度作为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评价指标,利用语言型多属性决策法把风险评价信息转化为数据集,采用K-Means聚类算法对数据集进行处理,基于聚类结果确定事件风险等级;最后,将模型应用于文笔山1号隧道洞口工程施工风险分析中。结果表明:所建模型风险评价结果与现实相吻合,分析结果可为隧道施工风险控制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公路绿色施工过程构成要素的分析,建立了公路绿色施工属性评价的指标体系,以相似权确定权值方法为基础,运用属性识别理论,构建了公路绿色施工属性识别模型,最后结合工程实例对该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属性评价模型能够客观有效地评价公路绿色施工过程。  相似文献   

20.
提出了基于属性数学识别的大学校园服务水平定量评价分析体系,通过交通调查及统计分析确定校园交通需求并建立评价指标,利用变异系数法计算指标权重并采用属性数学识别法及置信度准则判断校园交通的服务水平.以广州市大学城为研究区域建立属性数学的评价体系,并对中山大学东校区进行了应用,提出了校园交通改善方案,并对改善前后的指标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该评价体系能有效避免数据丢失、分级不清,直观反映校园交通系统服务水平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