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使用动态心电仪作为心生理检测仪器,综合检测驾驶员在不同道路交通环境条件下的心生理反应特征。试验结果表明,驾驶员在不同的道路交通环境条件下具有驾驶工作的心生理负荷特征,不同的驾驶行为和道路交通环境条件对驾驶员造成的心生理驾驶工作负荷不同,这为“人性化”道路交通安全研究提供了理论与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2.
基于模糊综合评判模型的沙漠环境下驾驶员安全特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揭示沙漠公路道路交通环境下驾驶员驾驶特性与交通事故之间的作用机理,选择了影响驾驶员安全特性的主要因素,并利用驾驶适宜性实地检测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建立了影响因素与驾驶特性指标之间的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对沙漠公路驾驶员安全可靠性进行了动态分析和评价.研究表明:由于受特殊的道路交通条件、沿线自然环境以及驾驶员生理和心理特性的影响,沙漠公路中驾驶员表现出较强的事故倾向性;诸影响因素中,气温对驾驶安全性的影响最为显著,然后依次为持续驾车时间、驾龄和年龄.  相似文献   

3.
基于单调关联系统的驾驶行为可靠度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合理评估驾驶员驾驶行为的可靠性,提出了驾驶行为可靠度计算方法,将人机系统可靠性理论与驾驶行为链相结合,构建了基于感知、判断、操作元件及模块组的驾驶行为可靠性框图,确定了单项器官元件可靠度测试与计算方法,运用单调关联系统理论给出了功能模块可靠度及驾驶行为系统可靠度的量化模型,计算了模型中各生理、心理元件概率重要度,分析了其对驾驶行为的影响度。计算结果表明:事故组与非事故组间行为可靠性存在明显差异,非事故组的可靠性整体大于事故组,但整体可靠性呈下降趋势,事故组驾驶员整体操作稳定性较差;生理因素对驾驶行为可靠度影响度前期较大后期较小,而心理因素则相反。  相似文献   

4.
针对山区驾驶员的交通安全心理,从道路环境、车、驾驶员三方面建立交通安全感影响指标集,利用层次分析法和灰色加权关联法对山区复杂公路客运驾驶员的安全感进行映射性评价.评价结果显示,影响驾驶员安全感的前8位指标分别是驾驶员操作水平、职业习惯、道路类型、驾驶员性格、心理稳定性、交通复杂程度、规范操作行为和行驶平均车速.应用此评价模型可以对驾驶员进行科学干预和学习培训,从而预防和减少客运交通事故.对秦岭山区商洛市的研究表明,此方法适用于区域客运驾驶员的交通安全感综合评价,也适用于固定客运班线的驾驶员评价.  相似文献   

5.
对驾驶行为开展研究,在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减少道路交通事故以及智能驾驶、辅助驾驶和汽车安全设计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如何辨别驾驶员类型、分析驾驶员驾驶特征已成为驾驶员对道路交通流影响量化研究的关键问题。研究选取20位拥有三年以上驾驶经验的驾驶员进行道路驾驶实测实验,以高精度车载GPS为数据采集工具(Video VBOX Pro),记录车辆驾驶过程中速度、加/减车速、换道次数等特征参数,并结合驾驶员自我驾驶评述及随车实验人员主观评价,确定驾驶员的驾驶行为特征。将实验数据确定的驾驶员驾驶类型与心理学气质量测表确定的驾驶员驾驶类型进行对比,通过分析发现:心理学气质量测表不适合用于判断驾驶员的驾驶类型。  相似文献   

6.
VMS�Լ�ʻԱ·��ѡ��Ӱ���ʵ֤�о��뽨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变信息板(VMS)通过发布实时的道路交通信息引导驾驶员的路径选择行为,是智能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大城市缓解交通拥堵所采取的方法之一.为了定量分析VMS对驾驶员路径选择行为所产生的影响,本文采用SP调查法针对驾龄在1年以上的驾驶员进行问卷调查,使用SPSS20.0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建立VMS诱导条件下驾驶员改变路径频率的有序多分类Logit模型,得出结论,驾驶员根据VMS所提供信息进行路径选择的主要影响因素为驾驶风格、出行时间、VMS可信度.  相似文献   

7.
交叉口行人过街心理及交通行为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行人与机动车的冲突是影响交叉口运行效率的重要因素。研究交叉口行人过街心理及行为的意义,分析行人过街过程及心理特征,总结行人过街等待时间、穿行速度特征、可接受间隙、违章行为及道路交通环境对行人心理和行为的影响,对行人的违章心理进行论述,并提出减少行人违章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驾驶员生理、心理特性实地检测结果综合分析,阐述长距离公路交通安全的影响因素,分析长距离公路驾驶员出现疲劳现象时的生理、心理特性变化,运用灰色关联度理论分析得到“驾驶员生理、心理特性——行车时间衰退曲线”,结合目标公路附属设施设置情况,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强制休息处运用体系。最后以阿拉尔——和田沙漠公路安全畅通工程建设为实例,阐述强制休息处运用体系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9.
冬季下雪的城市路面积雪影响道路交通,降雪天气会极大增加驾驶员发生交通事故的概率。从降雪天气条件下快速路的交通问题着手,首先分析快速路的交通特征,主要包括到达规律特征、速度特征和通行能力特征。其次,针对这三个特征,从车速、饱和流率和交叉口运行时间三个角度,定量对快速路的交通特征进行分析。最后,研究从管理者和驾驶员两个角度出发,提出在降雪天气条件下快速路的交通问题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0.
高速公路隧道照明系统在隧道运营以及交通安全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隧道光环境的优劣影响着驾驶员视觉感受以及行车操作行为。通过对隧道潜在致因的分析,研究隧道内部光环境与驾驶员遇到突发事件时的反应时间关系,采用Matlab优化照明系统布灯参数,以DIALux照明设计软件仿真,分别以仰角25°、30°和35°对道路最小照度、路面均匀度和道路总均匀度进行仿真实验,结果显示仰角30°时照明效果最好,驾驶员的视觉反应得到提升,为隧道照明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针对驾驶人行为特性能造成交通拥塞的问题,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将城市道路交通拥塞度划分为轻度拥塞、中度拥塞和重度拥塞.根据实际调查、实验数据回归分析出不同拥塞度下不同驾龄驾驶人操作转向盘、档位及停车次数的3种操作行为的变化规律及拥塞路段停车频率图.对交通拥塞程度进行量化为研究交通拥堵问题提供理论支持.研究交通拥塞下驾驶人的操作行为能充分了解驾驶人在交通拥堵下的操作行为规律,为提高交通运行安全和效率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2.
山区高速公路连续长大下坡路段受道路条件和不利气候条件影响,发生交通事故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均相对较高.本文以提升连续长大下坡路段交通安全水平为出发点,通过典型山区高速公路连续长大下坡路段实车试验,采集驾驶员生理指标数据,并以心率增长率作为表征驾驶员心理变化的指标,建立了驾驶员心率增长率与车辆驶离连续长大下坡路段起点的距离、车辆所在坡段的曲率和车辆运行速度的关系模型;提出了基于驾驶员心率指标的连续长大下坡路段路线安全性评价方法;建立了评价标准和评价流程.本文模型充分考虑了连续长大下坡路段道路环境和车辆行驶特征,可以为山区高速公路路线安全设计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3.
针对出租车合乘模式下司机的收入问题,建立了合乘模式下司机收入公平心理模型,采用公平理论分析了司机的心理及行为,通过仿真计算,分析了合乘模式下乘客总需求量及司机公平心理对司机收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乘客总需求对合乘模式下司机总体的平均收入有较大的影响,合适的供需比下实施合乘才能提高司机收入;在供需比较大时,司机争抢乘客的行为会导致司机个体收入差距增大,部分司机收入降低的现象;为成功实施合乘模式,必须考虑当地出租车市场的供需比情况,并且建立合理的措施以防范司机争抢乘客的行为出现.所得结论对出租车合乘政策的制定与管理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为了及时识别出突发事件下城市道路的关键路段,以构建最短应急救援路径,本文提出了一套完整流程.首先,针对路网在应急条件下的贫信息环境特征,设计一种基于模糊综合评判的行程时间估算方法.然后,考虑救援人员的应急心理和经验选择行为,构建面向广义阻抗的GERT(Graph Evaluation and Review Technique)网络模型.最后,运用Dijkstra算法获得救援路径完成关键路段识别.以成都市某区域实际交通网络为算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基于2种模糊算子估算路段行程速度,其绝对误差为2.722 km/h,精度较高;与传统关键路段识别方法相比,GERT网络模型能更好地反映行程时间和路段拥挤度对路径选择行为的影响(拟合度80.95%),并将重要度识别技术从路网降低到路径层面,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基于交通心理学的交通安全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汽车司机的驾驶环境、心理因素与交通安全的关系进行研究,从交通心理学的角度进行分析。指出车外环境、车内环境及司机性格、习惯对行车安全有重要影响的各种因素及其影响机理,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改善道路结构、完善交通标志、治理交通秩序、改善车内环境、加强驾驶员心理教育及应用交通心理学原理调控行车速度等一系列交通安全策略。  相似文献   

16.
以昆明市为例,通过实地调查的方式,分析了城市核心区主干路的交通区域拥塞交通流特性,运用烟羽模型对交通拥塞的时空变化规律进行了定量化分析.定性分析了驾驶员行为特性对道路交通拥塞影响,提出首次交通拥塞与二次交通拥塞的概念,并结合道路状况,借鉴蚁群模型的理论,对首次交通拥塞到二次交通拥塞演变规律进行了分析,总结出基于驾驶员行为特性的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17.
道路环境对驾驶人眼动行为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分析道路类型条件对驾驶人眼动行为的影响,分别在城市道路、城乡结合道路及山区公路上开展试验,利用EyeLink Ⅱ型眼动仪对20 名驾驶人的眼动行为进行测试和记录,分析不同道路环境中驾驶人的注视区域、注视目标及注视时长等特征.结果表明,驾驶人根据道路环境的变化调整其视觉搜索行为,在交通环境相对简单的道路上,驾驶人注视较远且平均注视时间较短,而在交通环境复杂多变的道路上,驾驶人注视较近且平均注视时间较长.研究结果为深入研究驾驶人的视觉行为规律、提高驾驶人行车安全性奠定了试验基础.  相似文献   

18.
基于车联网数据挖掘的营运车辆 驾驶速度行为聚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充分利用交通运输企业积累的海量车联网数据,挖掘营运车辆驾驶行为 特征的潜在规律.根据车联网数据属性提取涉及驾驶行为特征的参数,基于因子分析把8 个驾驶行为特征参数化为少数几个蕴含明确驾驶行为信息的综合变量,以此为指标通过 系统聚类,将选取的江苏范围内营运车辆驾驶行为特征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营运车 辆驾驶行为特征可有效聚为变速行为、超速行为、减速行为、加速行为,其中变速驾驶行 为程度较重的驾驶人其他3 种驾驶行为程度也较大.这类驾驶人具有较高驾驶风险,交通 运输企业需要对其重点监控.研究结果对我国营运车辆驾驶人的监管与培训具有一定参 考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