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 毫秒
1.
秦沈客运专线路涵过渡段动应力测试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秦沈客运专线DK49 689.0-DK49 700.7路涵过渡段进行了动应力测试,分析了动土压力与列车速度的关系、沿线路纵向分布以及随深度的变化.结果表明:动土压力随列车速度提高而增大,当列车速度超过220km/h时,动土压力基本趋于稳定,但始终大于准静态土压力;随深度增大,动土压力迅速衰减,趋于准静态土压力.此外,动土压力还受路基结构的影响,涵洞顶路基的动土压力明显大于一般路基的动土压力.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辽宁沿海产业地区及周围地区软土路基处理问题,提出了路基开槽填筑灰土山皮石和底层戗灰+山皮石填筑这两种处理方案加固软土路基土,该处理方法能保证路基的长期稳定性和耐久性.  相似文献   

3.
戴成玉 《交通标准化》2011,(11):168-169
换填是处置过湿土等软弱路基的主要方法之一,通过相关分析,提出计算换填层厚度的方法,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工程概况 某高速公路项目第一合同段试验段路起讫点:K18+400∽K18+600,全长200m,试验段平均填土高度1.80m,该试验段均位于风积沙填筑路段。本风积沙路基试验段采用高速公路标准,设计车速为120km/h,路基宽度为28.0m。路基采用风积沙和包边砾石土共同填筑。本试验段位于直线段上,路线纵坡为0.32%,路基横坡1.5%,路基边坡坡度1:4。其中K18+400-K18+500段落填土高度为1.85m, K18+500-K18+550段落最高填土为3.8m,K18+550-K18+560填土最低高度为1.02m,K18+560-K18+600平均填土高度为1.633m,路基顶面竣工验收弯沉Ls=217(0.01mm)。试验段路线总长度200m,K18+400-K18+560清表深度为0.3m,K18+560-K18+600段落清表深度为0.57m。本试验段中氯盐盐渍土换填砾石土102m3,换填风积沙共2828m3;风积沙填筑5580m3,砾石土填筑3420m3;挖方95m3;复合土工膜8048m2,一布一膜7312m2。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研究,为灰土山皮石结构的推广与应用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方法通过进行配合比设计以及系统的试验对灰土山皮石结构的物理力学性能进行分析与评定.结果设计的灰土山皮石结构的强度和沉降能够满足规范的要求.结论:试验所用灰土山皮石结构可安全用于营口沿海产业基地的软土处理问题.  相似文献   

6.
基于甘肃南部宕昌-迭部二级公路, 选取了2个典型寒区沟谷软土路基试验段, 监测了2个冻融期内路基温度、含水量、变形以及地下水位, 分析了弃渣换填深度与降排水措施对路基冻结特征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 在监测的2个冻结期内, 换填深度为2.0m的试验段K18+180的冻结深度比换填深度为1.0m的试验段K18+330的冻结深度大0.12~0.16m, 说明换填深度越大, 冻结深度越大; K18+330段初始地下水位为3.4m, 仅设置地表排水沟时, 冻结期间地下水位稳定在3.4m左右, 距冻结面的最小距离为1.7m, 说明设置排水沟时地下水位在冻结期间基本没有变化; K18+180段初始地下水位是1.3m, 在设置了渗沟降水措施后, 冻结期间地下水位稳定在2.0m左右, 距冻结面的最小距离为0.2m, 地下水位降低了约0.7m, 因此, 渗沟降水可以降低地下水位, 防止路基冻胀; K18+180段路基中心2个周期监测的最大冻胀分别为3.4、4.2mm, 而K18+330段相应位置的最大冻胀分别为10.7、14.0mm, 后者均是前者的3倍多, 说明换填深度越大路基冻胀越小;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 (JTG D30—2015) 规定的二级公路容许冻胀为50mm, 软土路基容许工后沉降为500mm, K18+180、K18+330段路基的最大沉降分别为1.5、1.8mm, 最大冻胀分别为4.2、14.0mm, 远远小于规范值, 表明试验段路基的稳定性良好, 采用换填与降排水措施能有效控制路基冻胀。   相似文献   

7.
温度差异是高原冻土地区公路路基发生翻浆的一个重要因子。通过建立的冻土路基温度场的控制方程,建立计算物理模型和数值模拟计算模型,首先模拟气候因素变化过程,得到不同时期冻土路基温度场分布,温度场随季节的变化反映了路基冻结锋面的迁移,从而分析了关键点的温度差异。提出了将换填部分冻结土与阻断水分迁移路径的抗浆结构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技术设想,这对进一步研究路基翻浆的治理技术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8.
辽宁(营口)沿海产业基地软土路基处理技术研究首次采用砾料石灰土及土工布荆笆山皮石处理技术处理软土路基,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9.
以某软弱下卧层上的填方路堤为对象,阐述了应力补偿原理,并利用有限元软件模拟分析了换填泡沫轻质土道路的沉降及应力变化规律。分析结果表明:利用传统路基填筑材料修筑路堤时路基的沉降和差异沉降均较大,对软弱下卧层产生较大的附加应力,道路容易产生裂缝;利用泡沫轻质土换填处治软弱下卧层时,路基沉降和软弱下卧层顶竖向附加应力均随换填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综合考虑道路处治效果和耐久性等因素,拟推荐换填4 m方案为该填方道路的处治方案。  相似文献   

10.
运用ABAQUS软件建立了桩网结构低路基动力有限元模型,通过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的对比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并分析了列车荷载下路基中动应力分布、桩土应力比与等沉面高度变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模型计算的路基不同深度处动应力与实测结果最大差值为0.56kPa,动位移的最大差值为7μm,计算和实测的平均动应力和动位移沿路基深度的传递趋势相同,因此,有限元模型可靠;在动荷载作用下,路基中存在土拱效应,土拱高度约为1.6m,与静荷载作用下土拱高度近似,路基表面的应力变化率比路基基底大;路基中动应力的分布受到土拱效应的影响,表现为传递到桩间土上方土体的动应力部分转移至桩顶上方,且在路基垫层附近动应力转移现象最明显;在动荷载作用后,路基中心处桩顶与两桩间的桩土应力比减小,而桩顶与四桩间的桩土应力比增大,桩顶与两桩间的桩土应力比始终大于桩顶与四桩间的桩土应力比;距离路基中心1m处纵断面等沉面高度为1.55m,布置桩体的纵断面等沉面高度大于未布置桩体的纵断面等沉面高度,且沿路基中心到路肩,同类纵断面的等沉面高度逐渐降低,动荷载作用后,路基中心处等沉面高度增大。  相似文献   

11.
留言本是目前网页上实现与用户交互的常用方法。本文通过一个具体实例介绍网页留言本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2.
以武广客运专线典型路基断面为例,对路基沉降变形进行监测,结合实测沉降曲线对沉降规律进行探索,并利用曲线拟合法对路基沉降进行预测.预测结果表明:CFG桩复合地基剩余沉降最大值5.6 mm;双曲线法预测的沉降曲线与实测数据比较接近;路基的工后沉降与填土高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东南来地区的港口国检查的发展现状、对航行于这一地区的中国船舶的影响较大,采取的措施——加强机舱管理。  相似文献   

14.
论述了混凝土工程耐久性不足对未来社会造成的严重后果,探讨了影响混凝土耐久性的因素及提高混凝土耐久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林后桥桥台裂缝产生原因,为纠正桩基的不均匀沉降、改善桥台的受力状况提出利用钻孔压注水泥浆改善桩基土体的治理方案,并对裂缝进行了处理,经运营3a的连续观察,其治理效果显著,对同类工程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主动铰接系统在盾构姿态调整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ROBBINS公司生产的EPB6260盾构机主动铰接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以及在盾构施工过程中管片选型原则、方法,详细阐述了盾构机与管片姿态调整的具体方法和科学依据,以及姿态调整对工程质量的重要性.通过姿态调整,盾构施工安全平稳,盾构姿态良好,通过提前预知下儿环管片,盾构施工效率明显提高.此种方法的使用对隧道施工和设...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公路施工企业在目前的公路市场情况下,应如何通过抓好项目实施全过程的变更索赔工作来增大项目的利润空间。  相似文献   

18.
RBN—DGPS无线电指向标-差分全球无线电定位系统是一种由无线电指向标发射台播发DGPS修正信息向用户提高高精度服务的助航系统.我国有关部门参照国际标准制定了中国沿海无线电指向标-差分全球定位系统规划,在九五期间建成我国沿海台链,复盖我国沿海海域,使之成为一种国际标准化、现代化的无线电助航系统为广大用户提供高精度导航定住服务.RBN—DGPS系统已付诸使用,其发展尚存在着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9.
某桥现浇箱梁需跨越主河道,采用六四式军用梁搭设的梁式支架。即首先在梁底搭设/\Z式军用墩,并加设临时墩,形成临时支撑体系,然后在临时支撑上架设六四式军用梁、搭设碗扣式支架,进行现浇。对支架体系各个组成部分进行强度、刚度以及稳定性验算,并对临时墩基础进行验算,确保设计可靠、施工安全。为同类桥梁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结合青藏铁路安多段冻土路基的设计与施工,从地基斜坡、地基强度、地表水和温度场四方面分析了影响沼泽化斜坡湿地冻土路基稳定性的因素,提出了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需要采取的保证路基稳定性的技术措施,例如在路基下部设置1m厚的片石层、路基体内设置双向土工格栅、在路基上游设置隔水板和挡水堤等;在此基础上对安多段沼泽化斜坡湿地冻土路基的水平位移进行了长期监测,监测表明路基稳定,为类似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