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公路》1966,(1)
我们用药室爆破是自1957年起,通过学习先进单位,并经交通部科学研究院的协助指导下逐步发展起来的。但是由于我们水平低,自感很不完善,还恐存在错误,请同志们提出批评指导。一、关于药包定位 (一)药包的布置 1.步骤:布置药包时要: (1)核对测设图表,调查地形地质水文的情况和主要控制点(主要药包位置); (2)在平、纵、横断面图上综合考虑主药包以外的其它药包的总体布置。其它药包的布置,可先利用路线纵横断面图,绘出最小抵抗线折线草图来进行初步试定; (3)按布置图在实地初步放样定出桩志,组织领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在石质坚硬、高边坡、周围环境复杂等条件下,采用大抵抗线布置药包,经验法取爆破作用指数n值,分条形药包控制爆堆方向,集中药包改善端头爆破效果进行洞室爆破设计与施工。  相似文献   

3.
结合条形药包硐室控制爆破工程实践.采用IS—DYNA程序对药包的不同起爆方式进行了数值研究,得到了相应的硐室控制爆破应力场和爆轰压力的变化规律。分析结果表明:药包无论是一端起爆、两端同时起爆,还是从中间起爆,均存在明显的端部效应;从岩体全应力场的强度和均匀性综合考虑,在工程中以两端同时起爆的爆破效果为最好。  相似文献   

4.
王春先 《路基工程》2009,(3):129-130
结合条形药包硐室控制爆破工程实践,采用LS-DYNA程序对条形药包的不同起爆方式进行了数值研究,得到了相应的硐室控制爆破不同质点振动速度的变化规律,为路基工程中的硐室控制爆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正>要想养生获得健康,就得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做起。很多时候这些小事,在我们养生的过程中起到关键性的作用。下面就来看一下生活中的哪些小事是我们应该注意的养生小秘笈。1.转颈、耸肩肩颈部有脊椎及许多通往头部的重要血管,常转动颈部,耸耸肩膀,帮助肌肉活络,年老时发生脑血管疾病的机率会大幅降低。2.鸣鼓以手掌紧压住双耳数秒,然后迅速脱离,此法可振动耳膜,减缓耳窝退化;闲时也可常按摩耳朵,不论揉、挑、弹各种手法  相似文献   

6.
结合博莱高速公路深路堑山体一次性控制爆破技术设计实例,简要介绍了多点式条形药包爆破原理,详细叙述了多点式条形药包爆破与预裂爆破技术组合设计。经过几年的定期追踪观察检测,证明其是一种先进的爆破新技术,具有推广应用的实际价值。  相似文献   

7.
斜坡地形半路堑的石方施工,通常采用抛坍爆破。在工程实践中,抛坍爆破多为若干个药包组成爆破炮群。因此,确定各个药包的合理位置,一般采用反复试算调整的方法,它是抛坍爆破设计中最细致而又繁琐的过程,致于爆破方量的多少和效果分析等数据,在设计阶段只能凭经验来预测。随着袖  相似文献   

8.
地形地质条件对药包布置、爆破效果的影响是十分复杂的。长期以来,由于自然界微地形的起伏、地质条件的变化,使爆破这门科学至今仍无一套接近实际的爆破理论系统。近年来地形地质条件已为我国爆破工作者重观,并进行了观察和研究。经验证明:爆破方法的选择主要决定于地形,而药包布置往往需要根据地质条件加以调整。如何在爆破设计时,避免地形地质的不良影响或将其不良影响化为有利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9.
汽车追尾碰撞中乘员颈部伤害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追尾碰撞造成的颈部挥鞭样伤是一种常见而又严重的伤害形式。文章对追尾碰撞中影响乘员颈部伤害的座椅参数、碰撞速度、乘坐位置以及乘员的个体因素如性别、身高等因素进行了分析,得出影响颈部伤害形式的主要因素,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以便对车辆的安全性能作出相应的改进,为乘员提供更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郝飞 《隧道建设》2007,27(3):21-23
分析了硐室爆破设计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阐述了硐室爆破自动设计系统的开发途径、基于理论计算法的炸药单耗的计算机选取以及安全因素的合理预测。对药包形态、微差时间、导硐堵塞也作了描述。  相似文献   

11.
为了防止汽车司机开车时放松警惕性避免由于头脑不清醒而引发的交通事故,有关部门建议司机每两次出车之间要间隔10-20分钟,要多喝些水,上路前要好好休息。 有关部门指出,颈部和肩部疼痛,经常想改换姿势,眼睛刺痒,需要按摩颈背,头昏脑胀……这些都是应当引起司机警惕的疲劳征兆。 有关资料显示,大部分车祸是在夜里零点至6点和白天13点至16点,行车时由于司机昏昏欲睡造成的,还有一些情况也很容易使司机麻痹大意。  相似文献   

12.
《公路》1966,(3)
一、炮眼眼位的选定由炮位平、纵面图上量出药包与中桩间的高差 h。和水平距离 d_o。(1)由实量法可在工地顺横断面方向定出 A 及 B两点(如图一),若眼口位置在 A 点应打平眼,若眼口位置在 B 点则应打直眼,在 A 与 B 之间如 C 点则应打斜眼。眼口位置的确定,须同时考虑安全和方便等自然条件,若眼口位置选定在 C 点,则可量出A 至 C 点的垂直高差 h_1和 B 至 C 点的水平距离 d_1即得:  相似文献   

13.
文章分析了目前爆破软基处理技术存在的不足,堤头的爆破软基处理技术,结合某滨海公路爆破挤淤路基工程软基施工特点,探讨了其总体施工方案,分析了所采用的抛填施工工艺和药包布设工艺。  相似文献   

14.
杨济匡  肖志  万鑫铭 《汽车工程》2007,29(6):457-461
在50百分位HYBRIDⅢ模型的基础上引入了HBM-neck人体颈部有限元模型,建立了后碰撞的有限元仿真模型,研究了后碰撞中人体颈部的动力学响应过程和座椅特性对颈部损伤的影响。结果表明,HBM-neck人体颈部模型可以很好地预测后碰撞中颈部的损伤风险。座椅结构对颈部损伤有很大影响,装配位置良好的头枕和通过可变形调角器提高座椅吸能性能可有效地减小颈部软组织的损伤。  相似文献   

15.
重型液压组合式半挂车货台升降系统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中介绍的重型液压组合式半挂车由鹅颈部和货台部两部分组成,鹅颈部安装有牵引销、鹅颈转向装置和鹅颈升降装置;货台部采用模块化设计,前后模块备有机械转向装置和液压悬架装置;中间模块视载货需要可以是平板梁或凹心梁。货台可升降是该车型的主要特点之一,而所采用的机械联动转向机构能使车辆完成随动转向和控制转向,极大地提高了运输的可靠性、机动性和经济性。  相似文献   

16.
正VIN:WDB2211761A××××××。行驶里程:170000km。故障现象:客户反映情况是座椅的按摩功能不能用。故障诊断:接到车辆后,根据客户的描述进行车辆检查,技师查看发现多仿形座椅功能失效,座椅的按摩功能不能用,确认客户反映的故障。然后技师将座椅的按摩级数调至任何数值,数值会自动跳至0位置,座椅的按摩功能无法启用。技师深入检查发现,整个多仿形座椅系统功能失效,主驾驶座椅、副驾驶座椅以及后  相似文献   

17.
为比较评价起爆点位置对隧道掏槽爆破效果的影响,分别基于一维等熵流爆轰理论和柱状药包爆炸应力场叠加模型,分析了柱状药包爆轰波传播的方向效应和时间效应,揭示了起爆位置对爆炸能量传输的影响作用机理;通过单孔爆破现场试验,对比分析了正向起爆、反向起爆和中点起爆等传统起爆方式下孔口岩体的破裂形态及地表爆破振动峰值,佐证了起爆位置对爆炸能量传输的影响作用规律;依次建立了普通单孔爆破和隧道掏槽爆破数值模型,模拟计算了正向起爆、反向起爆和中点起爆3种传统起爆方式下的炸药爆轰加载特征与爆破损伤演化规律,评价了传统起爆方式下掏槽爆破效果的优劣,并探讨了掏槽孔起爆方式的改进方案。研究结果表明:起爆位置的影响作用机理源于柱状药包爆轰波传播的方向效应和爆炸应力场叠加的时间效应,柱状药包起爆后爆轰产物和爆炸能量偏向于爆轰波传播的正向传输,其应力场也在爆轰波传播的正向叠加增强;试验结果显示,反向起爆时孔口岩体破裂与鼓包痕迹最为显著,中点起爆次之,而正向起爆最小;传统的反向起爆、正向起爆和中点起爆均有各自的利弊,反向起爆利于形成爆破漏斗,但易于造成根底,限制了掏槽爆破进尺,正向起爆虽有助于孔底岩体破碎,但容易在孔口形成大块,岩体抛掷效果也较差,中点起爆可兼顾孔口与孔底岩体的破碎,但孔中部岩体的破碎不充分,为此尝试提出了一种基于邻孔反向传爆的混合起爆方式,其结合了传统起爆方式的优点,且增强了邻孔之间的拉伸和剪切效应,岩体破碎较为均匀。  相似文献   

18.
针对目前国内外对正面碰撞后期,驾驶员在安全气囊反弹力与安全带约束力作用下,向后复位运动,其腰部与座椅靠背接触后的颈部伤害研究很少的现状,进行了驾驶员上、下颈部运动状态研究,并分析座椅特征参数对颈部伤害的影响。为此以某型轿车乘员室相关尺寸和性能参数为依据,采用碰撞仿真软件MADYMO建立了驾驶员约束系统仿真模型,并进行仿真与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减小座椅头枕刚度,可降低上颈部伸张弯矩峰值;减小靠背上部刚度与靠背倾角调节器转动刚度,可显著降低上、下颈部伸张弯矩峰值和颈部伤害指标Nkm与Nij;增加头枕前倾角,可大幅降低下颈部伸张弯矩峰值,但过大的头枕前倾角会增大颈部伤害指标。  相似文献   

19.
依托桑植隧道工程,依据切缝药包和狭缝聚能效应设计环向狭缝聚能管进行现场爆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聚能管内装药区与非装药区均呈现聚能效应;不同间距切缝的环向聚能随着环向狭缝间距的加大而减弱。  相似文献   

20.
在去年高交会成交项目中,认定编号为990511TA00302—0049.的高科技项目"药风薰透按摩机"于今年三月份投入批量生产并投放市场,作为广东省科技成果重点推广项目、该产品,历经几次风险投资商的考察,最终由风险投资商和项目发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