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海上航路网络是船舶海上交通活动特征的时空表征,也是船舶航路规划、行为辨识、轨迹预测的重要基础。海量的船舶历史轨迹数据为自动提取海上航路网络提供了基础数据,但受轨迹数据噪声和密度分布不均匀的影响,传统航路网络自动提取方法存在网络节点识别准确性差、网络边连接错误率高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研究了1种基于船舶轨迹时空特征挖掘的海上航路网络自动构建方法。定义了海上航路网络的3种航路点类型,即停留点、出入点和航路转向点,设计了基于轨迹时空特征的航路点提取方法;提出了基于累计转向特征的航路转向点过滤策略,可有效去除船舶避碰、船舶徘徊等局部活动产生的非航路转向点;根据不同种类航路点的分布特征,综合利用DBSCAN聚类算法和凸包算法从航路点集合中提取和生成航路网络节点集合;定义了航路网络节点的有效连接规则,从原始轨迹中提取航路网络节点之间的轨迹簇,根据轨迹簇的统计特征生成航路网络节点之间的有向加权边,形成有向加权的海上航路网络。以珠江口水域为实验区域,对所提方法进行有效性验证,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提取71个3类航路网络节点和200条航路路线;航路网络节点识别准确率与误识别率分别为86.42%和1.23%...  相似文献   

2.
针对航班运行时刻波动导致延误风险和空中交通扰动的问题,在航路时隙资源优化分配时考虑航班运行时刻的不确定性,对航班运行时刻的概率分布做出合理假设,制定允许分配策略以一定置信水平成立的航路时隙资源分配风险决策原则,采用随机优化方法,针对不同航路类型建立航班实际运行时刻不早于计划运行时刻的随机机会约束,以一定置信水平下的全部航班总延误损失最小、平均旅客延误时间最小为目标,建立了航路时隙分配的随机机会约束规划模型,在满足航班唯一性约束、时隙独占性约束、航路容量约束和随机机会约束的基础上优化分配航路时隙;采用Lingo11和M atla-bR2007b求解模型,以民航某航路仿真运行数据为例,在0.8的置信水平下,本模型各策略的总航班延误损失均值和平均旅客延误时间均值比先到先服务策略分别减少38.54% 和41.3%,模型在控制二次延误风险的同时显著减少了航班延误,分别在置信水平为0.6,0.7,0.9时运行本模型,总航班延误损失和平均旅客延误时间的最优值分别增长1.07%,1.73%,保障航路交通稳定性需要以损失一定的运行效率为代价.   相似文献   

3.
<正>《道路交通与安全》杂志(原《交通工程》,内部发行)是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主管、北京交通工程学会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双月刊杂志,是交通规划、交通设计、交通运营和管理的研究、宣传和学术交流的阵地和窗口。学术主题:交通规划:城市交通规划理念、方法和技术,城市交通规划的优秀案例解析。交通安全:交通事故生成机理,交通安全评价,交通事故预测和交通事故再现技术。交通运营:地面公交、地铁、出租、物流、公租自行车以及城市综合交通等交通运营优化技术。交通控制:平面交叉口、城市快速路、城市路网以及高速公路的交通控制系统测试和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4.
容量评估是进行流量管理的前提和基础.航路,作为目前国内空域结构的基本组成单元,其容量评估的准确性将直接影响到流量管理实施的效果.但是,针对军事活动因素对航路容量的影响,国内外研究成果甚少.文章在分析原有航路最大容量模型的基础之上,通过研究军事活动存在情况下航路的运行特性和运行方式,建立了有军事活动影响下的航路容量评估模型,通过对算例进行分析,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多模式疏散规划旨在兼顾低行动力人群和其他人群不同的疏散需求特征,对公共交通和个体交通相结合的多种疏散方式进行综合分析与优化.但是,国际上对多模式疏散的研究缺乏对公共交通的支持.针对我国低行动力人群比重高、应急疏散资源紧张等国情,提出应急疏散中的"公共交通导向"构想,建立了公共交通导向的多模式疏散规划理论框架,在疏散需求建模预测基础上,实施疏散小区划分、公交集结点选址、疏散网络设计等规划流程,构造分层集约化网络,探讨公共交通导向的应急交通组织策略和应急疏散网络优化模型等关键方法.结合南京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交通组织工作进行应用,在未采取强制行政措施的前提下,75.4%的市民认为日常出行基本未受影响.   相似文献   

6.
针对恶劣天气下区域管制区内,多航空器改航路径规划中缺乏降低管制员工作总负荷的考虑.以贵阳区域管制区为例,研究了恶劣天气下多航空器改航路径的仿真优化算法.采用灰色模型预测飞行受限区的动态影响范围;利用几何算法预先规划可供选择的改航路径;改进离散粒子群优化算法的运算规则;以整个区域管制区内改航总路径最短和管制员工作总负荷最...  相似文献   

7.
为实现城市多模式道路优化,通过分析我国城市混行交通的特性,建立双层模型,对城市机动车道、自行车道、人行道进行整体设计。上层模型以各类车道数为设计变量,定义城市道路交通效率的3个指标,作为优化目标。下层模型将同时决策组合模型推广到混行交通,进行需求预测,并根据预测流量返算设计变量。设计3种启发式算法和对角化算法分别求解上下层模型,将该方法应用于淮北市的路网规划。对3个目标值各进行10次试算来检验算法,粒子群算法计算花费和解值最小;下层模型的拟合度达0.659,优于假设独立交通的拟合度0.375;优化后的路网可以合理解释不同优化目标,说明了文中方法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国家宏观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对中国快速综合交通网(NRCTN)演变的影响.利用Dijkstra算法,设计了包括节点单位旅行时间、系统整体旅行时间以及节点可达性系数在内的评价指标,构建了基于可达性的交通网络综合评价模型,结合GIS技术,对由(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及民航3种交通方式组成的国家快速综合交通网在基年(2010...  相似文献   

9.
<正>《道路交通与安全》杂志(原《交通工程》,内部发行)是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主管、北京交通工程学会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双月刊杂志,是交通规划、交通设计、交通运营和管理的研究、宣传和学术交流的阵地和窗口。学术主题:交通规划:城市交通规划理念、方法和技术,城市交通规划的优秀案例解析。交通安全:交通事故生成机理,交通安全评价,交通事故预测和交通事故再现技术。交通运营:地面公交、地铁、出租、物流、公租自行车以及城市综合交通等交通运营优化技术。  相似文献   

10.
<正>《道路交通与安全》杂志(原《交通工程》,内部发行)是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主管、北京交通工程学会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双月刊杂志,是交通规划、交通设计、交通运营和管理的研究、宣传和学术交流的阵地和窗口。学术主题:◎交通规划:城市交通规划理念、方法和技术,城市交通规划的优秀案例解析。◎交通安全:交通事故生成机理,交通安全评价,交通事故预测和交通事故再现技术。◎交通运营:地面公交、地铁、出租、物流、公租自行车以及城市综合交通等交通运营优化技术。◎交通控制:平面交叉口、城市快速路、城市路网以及高速公路的交通控制系统测试和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11.
梳理了城市交通规划编制体系与城市规划的关系,分析了不同类型城市交通规划编制体系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体现在城市空间结构的复杂性、交通系统构成、人口结构差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同角色4个方面.对各类城市交通规划编制体系进行比较,同时比较不同规模类型城市的交通规划编制管理部门的职能分工.以上海为例,讨论和分析了城市不同发展阶段与城市交通密切相关的三大职能单位组织编制和协调各项交通规划的变迁历程,从规划编制体系的角度总结提高城市交通规划效率的经验.  相似文献   

12.
分析、研究了丹麦欧登塞市发展自行车的政策和规划,包括提高自行车出行比例、安全和质量目标,自行车道路规划、环境控制区、自行车设施和技术措施组成,研究认为,欧登塞市的自行车政策和规划是多项政策与规划的协调集成.政策与规划的制定与实施采用动态循环的政策质量监督管理程序,用行动计划推动实施,通过评估给出实施效果.文章认为,长期战略,综合、集成的政策和规划,完善的政策制度、集成与逐步创新发展自行车政策和规划将给予中国城市最直接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旅客进行旅游交通方式选择的量化研究,得出各交通方式的选择概率,有利于各旅游地进行规划.首先通过分析过去与现在人们旅游交通工具的选择的不同,得出影响交通工具选择的影响因素.然后根据各个影响因素建立分层logit预测模型,对水平1和水平2进行标定,得出各个影响因素的参数值,从而得到各交通方式的选择概率.再利用该建模对近、中、远3种距离模式进行交通工具选择的预测,最后得到的预测结果与实际情况较为符合,相差的概率在0.05以内.   相似文献   

14.
结合荆门高铁西站片区路网及场地竖向规划实例,分析复杂地形条件下高铁枢纽片区场地竖向规划设计的特点,提出竖向规划设计互反馈流程,从路网及场地竖向规划设计两个方面梳理了竖向控制因素要点、竖向分区、土方填挖要求及土方计算与调配方法.最后总结认为:复杂地形条件下,道路及场地竖向规划应综合考虑铁路、市政道路、地面排水防洪、用地性质、土石方平衡、城市景观和工程建设等方面的要求;道路及场地竖向规划设计应互为交叉反馈,满足土方总体平衡,工程建设经济合理,实现总体竖向规划设计方案的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我国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以下简称“安全管理规划”)的编制水平和实施效果,文中总结了安全管理规划编制实施实践中的编制过程缺乏规范、内容不一、方案难以落实等问题,关联分析了安全管理规划与城市规划、城市交通规划的衔接关系,结果发现编制实施效果不佳原因在于自身缺乏编制技术规范、组织协调、实施保障,在目标理念、政策措施及编制技术方法上已经突破了传统城市规划、城市交通规划范畴。围绕安全管理规划与城市规划、城市交通规划衔接,提出了编制体系、理念、内容、方法技术、实施机制5个方面对策;针对安全管理规划技术、组织等问题,提出了规划落实的完善编制实施技术体系、组织体系、人才体系和动态调整机制等具体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16.
王元庆  李伶  周伟 《公路》2005,(4):16-23
针对鄞州快速城市化地区公路发展的客观要求,探讨了适宜的公路网规划技术方法。先根据快速城市化地区发展的特殊性,对公路交通在不同发展时期的特殊要求进行了分析。本着有利于地区和公路发展的共同要求,结合鄞州区公路网规划实践,对鄞州快速城市化地区使用图论、区位论进行公路网络布局的方法,对为快速城市化地区提供服务的骨架公路与其他区域内部公路的协调一致的工作步骤,对适应快速城市化地区特点的公路网规划精度、预留用地方面的要点,进行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7.
王兰  刘杰 《公路》2021,(3):187-192
交通与旅游融合产业尚处在导入期,为科学合理开展交通与旅游融合发展规划的目标研究,充分发挥规划对区域及行业发展的指导作用,开展了交通与旅游融合发展规划目标体系研究。首先识别了交通与旅游融合发展规划面临的问题,其次明确了规划目标的选取应遵循的原则,最后提出由总目标、分目标以及规划指标构成的交通与旅游融合发展规划目标体系,阐述了各目标的内涵,并在规划指标下提出了多项具体可测算的衡量指标,可根据交通与旅游融合发展规划研究灵活选择不同的衡量指标综合表征规划指标。  相似文献   

18.
为了实现对高速铁路旅客运输规划的综合优化,讨论了构建高速铁路开行方案反馈调整系统的意义和重要性,并以C#为开发工具,设计开发出了高速铁路列车开行方案反馈调整系统。从系统的模块设计、数据库设计以及流程设计角度介绍了系统。系统从运力资源、运行图和客运需求3个方面对初始开行方案进行反馈调整,实现了开行方案的优化。  相似文献   

19.
聂蓉  王俊 《交通科技》2005,(4):84-86
互通式立交作为高速公路网的结点,是高速公路网络的基本组成部分,其布局对高速公路路网的运输效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中就影响高速公路网互通式立交布局的有关因素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