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原高寒铁路沿线极端复杂的地质条件、气候特点极大增加了铁路运营期自然和人为灾害的发生概率以及救援难度.研究梳理高原地区的救援力量与装备现状,指出高原高寒铁路应急救援中存在的严峻形势.研究提出构建高原高寒铁路一体化应急救援体制和协调机制,打通专业化部门与属地化救灾管理的协同通道,全面提升应急协调能力.同时提出建立高原高寒...  相似文献   

2.
目前的铁路应急救援决策方法存在无法适应不同的决策需求、灵活性较差等问题。为此,引入以对立模糊集概念为基础的可变模糊决策模型与方法,提出铁路应急救援决策方案的可变模糊集优选方法,通过参数向量的变化来提高系统决策的可靠性。根据评价指标的特征值矩阵和指标权重向量,计算各方案在不同模型下的相对优属度向量,选择相对优属度最大的方案为决策方案。将可变模糊优选方法应用在铁路应急救援决策案例中,结果表明,铁路应急救援的可变模糊决策方法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为铁路应急决策实践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3.
铁路突发事件具有不确定性、灾难性及救援时效性等特点,其应急救援资源的调度优化关系到救援工作的顺利开展。基于对铁路突发事件种类及其应急救援资源需求的分析,提出静态应急救援能力需求条件下的设备调度问题,建立最小化应急救援结束时间和调度费用的双目标优化模型,出于对应急救援工作时效性的考虑,设计以应急救援结束时间优先的两阶段启发式算法。算例表明:采用该启发式算法制定的应急救援设备调度方案优于先到先参与的调度策略,能够在不影响救援工作结束时间的前提下,有效地节省设备调度费用。  相似文献   

4.
铁路突发事件多应急点资源调度模型及仿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应急点具有不同优先级的铁路突发事件的救援工作,在单应急点应急开始时间最早模型的基础上,根据优先级高低决定救援先后的特点,建立铁路突发事件多应急点的资源调度模型,然后将建立的模型转化为易于求解的线性模型,并使用LINGO软件建模求解,同时给出仿真算例,最后文章给出了结论.  相似文献   

5.
为求解满足应急开始时间最早及经济性最优的铁路应急物资优化调配问题,通过分析铁路应急物资调配的特点,运用多目标规划方法建立铁路应急物资调配模型,设计了求解步骤及算法,并进行了算例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实现应急开始时间最早、出救点最少及应急运输费用最少等目标,进而实现铁路应急物资的高效利用与合理调度.  相似文献   

6.
谭丙磊 《中国铁路》2023,(11):137-145
德国作为发达国家,历史上灾害多发,二战以后面临劳动力紧缺局面,联邦政府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和灾难救助,该项工作为政府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重要职能之一。德国铁路应急救援体系和装备建设,有机融入德国社会应急救援体系,有效匹配各项社会资源,建立完善了统一、高效的铁路应急响应机制。通过深入分析德国社会应急救援体系和铁路应急救援管理融合发展的特点,结合国务院《关于印发“十四五”国家应急体系与规划的通知》(国发[2021]36号)精神,我国铁路行业应急救援建设可以借鉴相关经验,发挥后发优势,建议铁路部门修订完善相关应急救援法规条例,抓好源头治理,加强应急救援人才培养和装备研发,融合社会资源,提升应急救援实战能力,构建中国特色铁路应急救援体系。  相似文献   

7.
8.
脆弱性评价方法是描述系统及其组成部分的风险评估方法.本文提出基于群体灰色层次分析法的脆弱性评价方法,并运用该方法对铁路交通事故应急救援管理体系中存在的脆弱性问题进行研究,构建铁路交通事故应急救援管理体系的脆弱性评估指标,通过算例分析各脆弱单元的特征和分布规律,计算出需要加强的脆弱性单元.通过与普通层次分析法比较可以看出,群体灰色层次分析法是评估铁路交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和应急能力的一种更加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根据重载铁路应急救援现状和特点,从应急救援的制度预案、机制建设、队伍建设、物资装备4个方面构建了重载铁路应急救援能力评估体系,并分解为20项2级评估指标,部分2级评估指标还可进一步细化为24项3级评估指标;应用构建的重载铁路应急救援能力评估体系,分层次科学评估重载铁路某站段既有应急救援能力状况,验证评估体系的合理性;针...  相似文献   

10.
铁路隧道防灾安全监控与应急救援保障系统是构成列车运行安全监控系统(TOSMCS)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分析影响隧道安全的主要因素,根据隧道运营环境、设备部署、结构特点,构建由防灾安全保障设施、监控报警子系统和安全控制子系统组成的铁路隧道防灾安全监控与应急救援保障信息系统。阐述和分析其设计功能、构成、总体结构,并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将隧道数据采集、监视、控制、管理及隧道日常养护综合管理系统集于一体,为铁路隧道安全、环境保护、高效和经济运行提供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11.
安全高效的铁路危险货物运输应急救援保障有助于最大限度降低事故损失,保障人员及财产安全.通过深入剖析目前铁路危险货物运输应急救援保障现状,分析存在的铁路部门救援职责界限不清晰、应急响应不够及时、专业救援资源配置不规范等问题,提出铁路危险货物应急保障优化对策,即:明晰运输企业应急救援职责、加强应急救援保障信息化管理、优化专...  相似文献   

12.
将案例推理的方法应用到铁路应急决策中,为铁路应急救援提供一种实用的科学辅助决策方法.在分析应急案例特征的基础上设计基于本体的应急案例通用的建模方法与组织方法;采用基于结构相似度和属性相似度双层结构的案例整体相似度计算算法,优化源案例对目标案例的决策支持,避免传统最近相邻算法中的属性值缺失问题,提高了案例匹配的有效性;最后通过基于案例推理的铁路应急辅助决策原型系统中的算例分析,证明了该方法具有较好的实用性,在领域知识不完全、主要依靠经验知识的铁路应急决策支持系统建设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铁路事故救援辅助决策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事故救援是铁路运输的一项基础工作,救援结果和效率与方案决策密切相关。文章介绍铁路救援辅助决策系统的设计思想和实现路径。在多年研发救援装备和研究救援案例的基础上,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决策支持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在VisualC#和Windows环境下开发了铁路救援辅助决策系统。该系统采用基于数据库技术的模块化结构,用产生式规则系统表示救援决策知识。在推理策略上设计了逆向的和前向的两条技术路径实现决策操作。在事故现场系统以人机交互方式实时提供一个或一组救援方案,供决策参考。系统已装备救援单位使用。  相似文献   

14.
应急热备救援设施的设置方案影响热备机车、热备动车组的救援效率,对保证铁路正常运行秩序起着重要作用.新建某高原铁路地处青藏高原东南部,特殊的自然环境、长大隧道、高桥、长大坡道及复杂地形条件下的列车救援尚无先例.参照现有装备制造水平条件下成熟运用的内燃机车参数,计算确定了应急救援热备机车台数,以及全线困难条件下的热备机车出...  相似文献   

15.
采用联盟、域和子域等抽象化、形式化的方式描述铁路应急救援指挥系统内各信息系统之间的关系,根据各信息系统属性建立信息系统互操作模型、互操作平台,联盟、域和子域各设1个互操作平台,负责其所在联盟、域和子域的信息交换;按照铁道部、铁路局和站段3级管理的模式划分系统的层次,设计系统的互操作流程。应用信息系统互操作方法建立的青藏铁路应急救援指挥信息系统已正式投入运行,为青藏铁路应急救援指挥决策以及各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应急救援基地和相关部门互联互通提供了可靠的应急救援指挥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16.
《铁道货运》2007,(12):42-44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铁路交通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规范铁路交通事故调查处理,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  相似文献   

17.
既有线和高速铁路线纵横交错是中国铁路网的现状,现有的铁路救援装备基地仅能较好地覆盖既有线.为进一步提高铁路救援装备基地对高速铁路网的覆盖,提出在既有铁路救援装备基地中增加新型高速铁路救援起重机和内燃机车,构建包括枢纽救援装备基地和快速救援装备基地的铁路救援装备网络混合层级优化模型,建立事故风险点覆盖最多和平均救援响应时...  相似文献   

18.
1 问题的提出 应急通信系统是当发生危及铁路运输安全生产的紧急情况时,为沟通事故现场和救援指挥中心,特设的通信联络系统,通过它可以传递信息、命令和图像等.要求通话清楚,图像清晰. 以前我段应急通信使用的调度分配器,已是超龄服务,质量不好,只要有一臂的通频带变窄,整个对讲电路就会出现卡音,影响通话,而且线路质量和二四线转换器也存在问题,因此提出将救援电话纳入自动电话网,实行救援电话的自动呼入和呼出.  相似文献   

19.
铁路救援指挥系统是铁路运输安全的“神经系统”、是铁路发展的“保护伞”。而应急通信系统是救援指挥系统的重要保障。目前铁路正在构建一个迅速准确、机动灵活、快速反应、可靠畅通的应急通信平台。《铁路应急通信》一书旨在帮助路内外通信人员全面了解铁路应急通信的作用和地位、特点、要求、现状和发展。[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南京地铁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建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介绍南京地铁1号线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体系的建设,重点是组织机构的设置、应急救援队伍的建设、应急救援设备的配备、应急预案的规范管理等。结合在运营过程中的实际应用,对应急处置体系及时修改完善,为建立科学的城市轨道交通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体系、提升应急处置能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