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是交通管理执法活动的重要内容.是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的重要职责.对于保护道路交通事故当事人合法权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了进一步提高事故处理执法水平.办案能力和办案质量.切实保护交通事故当事人特别是交通事故受害人的合法权益.实现执法公正.有必要了解一下什么是"轮迹".以及如何利用"轮迹"查明事故事实。  相似文献   

2.
《驾驶人心理》2006,(4):19-19
一、按法规规定,6种情况可以私了 据了解,交管部门快速处理交通事故规定,当事人发生交通事故后,车物损失2000元以下并没有伤人;当事人对事故事实及成因无争议且车辆可自行移动;可即行撤离现场,自行协商处理损害赔偿事宜;交警到达事故现场后,遇驾驶人持有有效驾驶证、无饮酒,机动车手续齐全;未造成人员伤亡,或有人员受伤但受伤人员认为伤情轻微;当事人对事实及成因无争议,同意简易程序处理交通事故,可使用简易程序处理。为尽快疏导交通事故引发的交通拥阻,交管部门鼓励对这些事故使用简易程序处理,即民间所称“私了”。  相似文献   

3.
在公安部交管局的重视下,各极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纷纷加大了对交通事故处理工作的管理力度,以福建省为例:几年来,通过制定了《福建省事故处理工作规定》、《公开处理道路交通事故规定》、《特大交通事故管理责任追查制度》、《预付款管理暂行规定》等一系例规范性件,实行警务公开,推行“阳光作业”,规范事故程序,接受社会监督,达到对内提高事故处理人员,外树立良好的交通警察形象,命名全省的事故处理工作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是,由于交通事故工作的理论体系尚在完善中,事故处理工作中所依据的法规滞后,以及历史的原因,交通事故处理工作存在着不少问题,有的还很严重,主要表现为:一、交通事故责任属性不清,导致无法正确应用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的法则。二、侦查意识薄弱、取证不及时,未能按法规定程序和时效制作和获取证据。三、违反程度办案,非法扣车现象严重。四、领导重视不够,事故处理人员轮换频繁,相关的基础工作薄弱。  相似文献   

4.
当前,随着经济发展和机动车大量增加,交通事故发生的几率也越来越大。一旦出了交通事故,当事人该如何处理?笔者根据现行交通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办案实践,总结了以下6条,供交通事故当事人参考。一是交通事故发生后,对于造成轻微的财产损  相似文献   

5.
RTA是英文Road Traffic Accidents的缩写,中文含义为道路交通事故。保护交通事故现场是当事人特别是驾驶员的法定义务,发生事故后应立即停车保护现场。这样做,有利于交通管理机关的现场勘查、采集证物,客观地、实事求是的分析事故原因,为办案人员提供事实根据,以法律为准则、认定当事人各方所应负的交通事故责任。  相似文献   

6.
2004年5月1日施行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对“交通事故”和“道路”进行了重新定义.道路交通事故相关统计数据中增加了原来未纳入统计的三类事故。同时.《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未造成人身伤亡,当事人对事实及成因无争议的.可以自行协商处理损害赔偿事宜。按照新法施行后口径统计.除去自行协商处理的轻微事故,2004年,全国道路交通事故四项指标有三项下降.一项上升。  相似文献   

7.
正为进一步规范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工作,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公安部近日修订发布了《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公安部令第146号),于2018年5月1日起施行。公安部交通管理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事故处理事关群众切身利益,事关社会公平正义,事关公安机关执法公信力。修订《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的目的,就是要积极回应群众对依法、公正、高效处理道路交通事故的新期待、新要求,不断推进道路交通事故处理规  相似文献   

8.
我国<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第七条规定:"发生交通事故的车辆必须立即停车,当事人必须保护现场,抢救伤者和财产……."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总有一些驾驶员抱着侥幸心理,在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后,不仅不立即停车,抢救伤员,反而驾车逃离事故现场,以逃避自己的经济赔偿责任和行政、刑事责任.  相似文献   

9.
正为进一步规范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工作,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公安部修订发布了《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公安部令第146号)。时间2018年5月1日起施行。举措对比修订前的《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新规定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以人  相似文献   

10.
《当代汽车》2006,(12):80-81
《交通法》 第五间第七十条规定: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未造成人身伤亡,当事人对事实及成因无争议的,可以即行撤离现场,恢复交通,自行协商处理损害赔偿事宜;不即行撤离现场的,应当迅速报告执勤的交通警察或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仅造成轻微财产损失,并且基本事实清楚的,当事人应当先撤离现场再进行协商处理。[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为保证严格公正文明执法,防止和纠正交通事故处理中的违法和不当行为,进一步完善执法程序、提高事故处理质量和效率、促进执法公正,2008年8月17日公安部颁布了《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公安部令第104号),并将于明年1月1日起执行。现行《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将予以废止。《道路交通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取消了道路交通事故重新认定制度,并明确把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作为证据使用,当事人对道路交通事故认定有异议只能通过信访渠道反映,造成道路交通事故信访案件多发。因此《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专门增加了一节"复核",将道路交通事故认定复核法制化。本文拟就道路交通事故认定复核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驾驶园》2009,(2):87-93
目录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管辖 第三章 报警和受理 第四章 自行协商和简易程序 第五章 调查第一节一般规定 第二节 现场处置和现场调查 第三节 交通肇事逃逸查缉 第四节检验、鉴定 第六章 认定与复核 第一节 道路交通事故认定 第二节 复核第七章处罚执行 第八章 损害赔偿调解 第九章 涉外道路交通事故处理 第十章 执法监督 第十一章 附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保障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依法履行职责,保护道路交通事故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相似文献   

13.
本把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以一个简洁醒目的方框图表示出来,综合表达了全国人大、国务院、公安部及部分地方性法规的内容,便于处理事故的交通民警及事故当事人把握事故处理程序,提高执法效率和权威。  相似文献   

14.
本人是一位在基层交警大队具体处理交通事故的办事民警.自从2004年5月1日起有关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的法律、法规、规章实施以来,经调查,多数基层办案民警不能正确理解掌握交通事故的损害赔偿责任,与交通事故的过错责任.特别是涉及到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行人发生的重大交通事故,基本都是追究肇事机动车驾驶员刑事责任.  相似文献   

15.
章法 《驾驶园》2009,(8):84-86
交通事故都是突然发生的,而处理交通事故的当事人大多没有法律专业知识。事故发生之初,当事人就面临许多从未处理过的问题,比如是由公安机关调解还是诉讼解决好?多久能拿到事故认定书?对认定不满意有什么办法?这些问题也是笔者接受相关咨询时遭遇交通事故的当事人最常询问的。只有在事故之初就妥善应对,遭遇交通事故的受害方才能最大限度地维护自身的权益。  相似文献   

16.
《道路交通安全法》及其配套法规出台后,人们基于事故处理的实践经验,围绕交通事故与过错行为的内在联系,以追求更为公平、公正、公开处理事故为目标,对交通事故当事人责任确定规则进行了有益探索,这些都为一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宝贵经验。本文综合运用法学、交通工程学等学科相关知识,从交通事故的本质特征入手,认识交通事故发生的因果关系,分析交通事故当事人的"险情 避让"模式,研究道路交通事故当事人责任确定规则,以更为科学公正地评判交通事故的原因责任。  相似文献   

17.
《驾驶园》2002,(2):26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在交通事故处理中的意义重大,它直接关系到交通事故当事人的切身利益,因而它也是最敏感,最易引起争议的问题.因此,了解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的原则及相关规定,有利于减少争议,保护当事人自己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8.
交通事故发生在通行车辆的道路上,来往通行的车辆,会给现场勘查人员或交通事故当事人的安全造成威胁。发生二次事故。本文详细介绍如何做好交通事故现场勘查的安全防护工作,以杜绝民警在勘查事故现场发生意外伤亡事故和避免连锁事故发生、保护交通事故当事人及围观群众的安全。  相似文献   

19.
《交通法》第五章第七十条规定: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未造成人身伤亡,当事人对事实及成因无争议的,可以即行撤离现场,恢复交通,自行协商处理损害赔偿事宜;不即行撤离现场的,应当迅速报告执勤的交通警察或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仅造成轻微财产损失,并且基本事实清楚的,当事人应当先撤离现场再进行协商处理。  相似文献   

20.
一、交通事故车辆检验的重要性 在我国,道路交通事故(以下简称交通事故),是指车辆驾驶人员、行人、乘车人,以及其它在道路上进行与交通有关活动的人员,因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和其它道路交通管理法规、规章的行为(以下简称违章行为)过失造成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事故。事故检验指机动车发生了交通事故后,鉴定人员对其进行检查、勘测,其目的在于找出车辆故障,分析事故原因,确定事故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