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根据互通式立交匝道的特点,提出了立交匝道线元法,即将复杂的立交分解为相互独立的匝道单元,利用AntoLISP和ADSRX系统生成各个匝道单元,再根据匝道的内在联系组合在一起,经过适当的剪辑,形成立,利用这种方法可以生成复杂的立交系统,而且非常适宜编程。  相似文献   

3.
从探讨影响匝道交通安全因素入手,通过研究汽车在匝道上行驶特性,阐述了匝道线形设计和超高设置的原则。  相似文献   

4.
考虑合流区域主线和匝道的交通流运行状态,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鲁棒自适应匝道控制模型——DRLARM模型。根据交通流运行特征,构造了平衡主线交通效率和匝道排队长度的强化学习奖励函数;为适应动态变化的交通环境,采用多交通流场景混合训练控制模型,在不同拥堵成因、不同拥堵时长、不同需求分布等测试场景下开展仿真实验,对比分析了无控制及DRLARM、ALINEA和PI-ALINEA模型控制的车辆平均行程时间A、车道占有率o、匝道排队长度W和匝道损失时间比P等评价指标。研究表明:DRLARM模型控制的平均行程时间A相比无控工况节省了22%,略好于ALINEA模型,与PI-ALINEA模型控制效果相当;DRLARM模型在不同测试场景下产生的匝道损失时间比P较稳定,匝道排队长度W绝对值相较于ALINEA模型和PI-ALINEA模型均缩短了约16%;深度强化学习方法兼顾了通行效率和路权公平性,训练所得DRLARM模型在动态交通条件下表现出良好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5.
高速公路入口匝道控制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入口匝道交通控制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高速公路控制策略,根据被控匝道的相互关系,入口匝道控制可以分为单点控制和协调控制.依据控制中采用的理论和方法对上述两种控制进行了分类探讨,总结了各种控制理论及手段的特点和适用条件,并介绍了每类控制策略中比较经典的控制模型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6.
根据互通式立交匝道的特点, 提出立交匝道线元法, 即将复杂的立交分解为相互独立的匝道单元, 利用AutoLISP和ADSRX系统生成各个匝道单元, 再根据匝道的内在联系组合在一起,经过适当的剪辑, 形成立交. 利用这种方法可以生成复杂的立交系统, 而且非常适宜编程  相似文献   

7.
探讨《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中四级公路的行车道宽度的不适应性,根据四级公路交通的实际情况提出建议值,可供工程技术人员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针对高速公路与关联城市快速路(简称结合部)路段拥堵日益严重的现状,从匝道控制影响要素分析入手,基于模糊控制和神经网络思想,本文提出了以主线交通状态与期望状态差值和匝道交通状态为输入变量,以匝道调节率为输出变量的模糊控制方法. 同时针对结合部路网互通式立交设计的实际情况,分单匝道控制和双匝道控制两种情况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匝道控制方法,并建立了5层模糊神经网络控制模型. 最后以北京京津塘高速公路与北京三环和四环关联城市快速路为案例,对建立的模型进行效果验证,结果证明了所建立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快速路多匝道协调控制是一种有效解决城市交通拥挤问题的方法,考虑下游交通需求的宏观动态交通流模型与匝道排队模型为快速路系统控制提供交通需求信息.根据匝道排队状况,主线交通运行状态确定汇入主线的交通量.以系统总行程时间最短为控制目标,控制目标函数考虑了匝道调节率的变动引起的运行状态变化对最优值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本文详细论述了立交匝道的设计原理,对立交桥的设计有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对于城市道路建设来说,无障碍坡道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随着建设理念的进步、规范的完善,无障碍坡道对交通使用者的影响也日益增大。根据目前沈阳市无障碍坡道设计、施工中遇到的问题和经验,对一种新型的装配式无障碍坡道进行了研究,将预制混凝土模块进行现场拼装,可以有效的保证施工质量、简化设计、降低造价。  相似文献   

12.
部分高速公路桥梁经过多年的运营之后出现了梁体位移、扭转、支座脱空和受力不均等病害,为保证高速公路的正常工作,需及时对病害桥梁进行梁体纠偏、支座更换处理。该方法能够使桥梁恢复建设初期的工作状态,并防止再次出现相同病害。  相似文献   

13.
在进行匝道的平纵横设计时,除灵活掌握技术指标外,还应最大限度地优化线形,使得其与主线能顺适连接,保证行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结合工程实践,提出在进行立交匝道的平纵横设计时应注意的一些细节,可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4.
Freeway ramp metering is an efficient freeway control that can ameliorate freeway congestion by limiting the number of vehicles entering the freeway. This study presents development and comparative evaluation of five ramp controls including no control, time-of-day plan, and three well-known ramp metering algorithms; ALINEA, FLOW and Stratified Zone through the use of microscopic traffic simulation. In this paper, ramp controls were developed and evaluated using Microscopic Traffic Simulation, AIMSUN NG. The simulation model of the Pacific Motorway in Queensland, Australia was used as a test-bed model. The results from the study indicated that ramp metering was basically found to be able to improve network performances up to 40% compared to no control. In terms of network and freeway mainline performance, ALINEA was superior to other algorithms under both normal and high traffic demand, whereas, Stratified Zone was the best algorithm for on-ramp performance. In terms of on-ramp performance, ALINEA was found to generate the lowest on-ramp performance. FLOW was found to be slightly superior to Stratified Zone. However, the trend was opposite for on-ramp performance. Gini coefficient was applied to measure the road user equity und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different algorithm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FLOW was the most equitable algorithm, whereas, ALINEA was the worst. The results also indicated that network performance and on-ramp performance were trade-off in the presence of ramp metering operation.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交通流参数的微分分析,建立了匝道连接处交通流的运动微分方程和欧拉方程.采用特征线法对运动微分方程组进行分析求解,在高速低密度区和低速高密度区分别得到了两组特征线和对应的特征关系式.积分后,得到了匝道单车道流量与匝道连接处速度、密度和流量的理论关系模型.结合匝道的特点,给出了出入口匝道连接处交通流参数之间关系的理论模型以及出入口匝道的通行能力计算模型.将连接处参数之间的关系模型整理成汇入率(驶出率)、上游外侧车道流量和密度之间的关系.利用实测数据对关系模型进行标定,与美国道路通行能力手册(HCM2000)的经验公式和算例进行了比较,两者能够吻合.  相似文献   

16.
喇叭形互通立交多用于连接高速公路与一般公路或交通量大的二级公路,在我国被广泛采用。如果环形匝道的半径设置不合理,易导致事故的发生,因此考虑到行车的安全性,确定环形匝道的最小半径及形状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在高架道路匝道设计中,路网性能及设计悖论的出现与否都受匝道位置的影响,本文对同时优化匝道位置和通行能力的匝道设计问题进行了研究.通过分析设计中可能出现的悖论问题总结了导致其出现的原因.鉴于匝道位置的重要性,建立了考虑匝道位置的走廊通道高架道路匝道设计双层规划模型.模型的决策变量为匝道布设位置、通行能力以及类型(上/下高架),上层目标为最小化网络的总出行时间,下层为交通分配问题.最后,通过计算示例来验证所提出模型的优点,算例结果表明,考虑匝道位置的优化设计模型能获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颜鑫  郭静  兰承雄 《交通标准化》2009,(11):106-109
设置避险车道是减少山区交通事故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避险车道设计包括避险车道的位置选定.避险车道的线形及长度,避险车道的路面材料和结构三部分。通过模拟试验,分析材料的不同级配、不同粒径对车道减速性能的影响.并结合工程实例说明避险车道的设计方法,对于山区高速公路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为完善互通式立交匝道设计标准,更好地指导设计人员选择合适的设计指标,以单车道匝道基本路段为研究对象,对互通式立交匝道服务水平及服务交通量的含义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合单车道匝道基本路段车流运行特征,提出以相对延误率作为服务水平的评价划分标准,从理论分析和实际调查两个角度,确立了相对延误率的计算方法;结合匝道设计速度,以相对延误率分别为30%、60%、80%、100%作为匝道四级服务水平划分标准,并建议以二级服务水平作为匝道的设计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20.
南安普敦市高速公路入口控制方案案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速公路入口控制最早于1996年出现在芝加哥市,现在北美及欧洲等国家广泛采用它来缓解高速公路交通拥挤状况。此论文研究了南安普敦市高速公路入口控制方案的案例(采用ALINEA)控制策略。研究的详细数据表明:高速公路入口控制系统对辅路上的车流、高速公路主干线上的车流、尤其是对高速公路第一车道入口汇合前的区域存在潜在影响。基于此案例研制高速公路的主干道的车流量和速度的轻微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