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寒区水泥混凝土路面填缝材料的选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填缝材料性能要求,通过室内试验对填缝料进行了筛选,同时对填缝料进行了综合评价,得出了性能价格比最优的适合于寒区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填缝材料。  相似文献   

2.
根据东北地区的气候特点,分析了我国养护规范中关于常温施工式填缝料低温性能评价方法的不足,充分模拟填缝料在实际路面中的受力状态,开展填缝料与混凝土板弯拉试验,对7种常温施工式填缝料进行低温性能试验研究,建立了常温施工式填缝料的低温性能评价体系,提出了相应的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3.
该文分析水泥了混凝土路面填缝料在拉伸及剪切作用下的受力情况,并根据接缝填缝料的技术要求对常用填缝料进行各种性能分析,指出接缝施工的质量要求及工作要点.  相似文献   

4.
在工程中应用的水泥混凝土路面填缝材料种类很多 ,通过对各种填缝料的对比分析 ,找出较理想的填缝料 ,在工程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接缝是水泥混凝土路面的重要结构,同时也是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薄弱环节。在调查分析水泥混凝土路面接缝类病害的基础上,指出接缝张开量大小与填缝料变形相匹配是保证接缝具有良好使用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进而系统分析温度状况、湿度状况、基层类型、接缝间距、车辆荷载对接缝张开量的影响,为水泥混凝土路面接缝张开量数值分析敏感性因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有关石灰-粉煤灰稳定碎石半刚性基层的强度指标对混凝土路面使用性能的影响的探讨,有助于对二灰碎石基层的强度指标与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疲劳特性、挠度及混凝土路面板的疲劳寿命等的关系进行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7.
沥青混凝土与连续配筋混凝土复合式路面承载力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防止公路的早期破坏,为长寿命路面结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持,应用有限元方法对沥青混凝土与连续配筋混凝土复合式路面进行了温度场与疲劳应力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小于4cm的沥青混凝土面层主要用于改善路面使用性能;大于4cm的沥青混凝土面层可以有效改善路面的温度场,每增加2cm,可满足15%~20%的超载要求。可见该复合式路面能够承受重载和一定程度的超载而不发生疲劳破坏。  相似文献   

8.
钢纤维混凝土路面因其良好的路用性能,近年来在重载道路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对钢纤维混凝土路面设计普遍存在设计过于保守,板厚偏厚导致造价过高,严重限制了钢纤维混凝土路面的发展,计算分析了钢纤维混凝土路面合理的结构,并对其疲劳寿命和经济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重载道路钢纤维混凝土路面最佳厚度为26 cm,疲劳寿命较普通混凝土提高了近百倍,但造价约比普通混凝土提高50%左右。  相似文献   

9.
基于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体系三维有限元模型,针对2种路面结构形式和2种轴重的轴载作用,计算不同路基回弹模量下的路面结构响应,结合水泥混凝土疲劳方程,分析路基回弹模量对路面结构疲劳寿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路基模量的增加,板底应力水平及变化率近似呈线性水平降低,而路面疲劳寿命与疲劳寿命折减率则呈现出较为明显的非线性变化,应力水平变化不大的条件将使得路面结构疲劳寿命产生显著影响;提高路基回弹模量在较高区间(40~60 kPa)将更加显著增大路面疲劳寿命,另外,增大轴载会使路面结构疲劳寿命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0.
沥青混凝土路面水破坏的疲劳损伤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结合路面取心实验,利用CT技术对沥青混凝土水破坏机理进行研究.实验表明:在无水状态的疲劳实验中沥青基质面积率略有增大,而在饱水状态沥青基质面积率减少;定义沥青混凝土中空隙增长为损伤变量,结合疲劳实验,得到不同应力水平下沥青混凝土的损伤演化方程和疲劳寿命方程,依此对某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进行水破坏分析,结果表明:该路面在无水状态下满足设计要求,但在饱水状态下,其疲劳寿命和强度将达不到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1.
结合107国道河南省郑州至许昌段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所铺筑的沥青混凝土加铺层试验路情况,根据现场检测和室内试验数据,采用疲劳损伤力学方法对沥青混凝土加铺层处治机理及效果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地基支承、接缝传荷、加铺层厚度、加筋等因素对沥青混凝土加铺层疲劳损伤寿命的影响,有利于在施工中采取有效措施延长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面层的寿命.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胶凝材料的差异对混凝土疲劳特性的影响,采用4点加载的弯曲疲劳实验方法,对比研究了不同应力水平下低热硅酸盐水泥和同强度等级的普通硅酸盐水泥配制混凝土的弯曲疲劳特性,利用DTA-TG、SEM和MIP探讨了两种不同水泥配制混凝土的微观组成结构差异及其对疲劳特性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28、90 d和180 d标准养护条件下的低热水泥混凝土在应力水平为0.75~0.90时的弯曲疲劳寿命均高于普通硅酸盐水泥混凝土;3.49 MPa应力荷载下,养护龄期由28 d延长至180 d,两种混凝土的弯曲疲劳寿命分别提高了230 452及8 168倍,90 d与180 d养护龄期的低热硅酸盐水泥混凝土的疲劳寿命分别是普通硅酸盐水泥混凝土的4.76倍及19.88倍,养护龄期越长,低热水泥混凝土抗疲劳性能的优势越显著;低热水泥混凝土水化产物中C-S-H凝胶多,Ca(OH)2含量少,加载后最可几孔径与大孔含量的增幅较低(<10%),致使其在疲劳荷载作用下裂缝源生成的可能性减少,裂缝扩展能力降低,抗疲劳能力增强.   相似文献   

13.
再生水泥混凝土疲劳性能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水泥混凝土路面养护维修时产生的废料生产再生产水泥混凝土,不仅降低建成成本,而且能减少环境污染,通过对再生水泥混凝土的疲劳性能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再生水泥混凝土的疲劳规律与普通水泥混凝土相似,而且在高应力水平状态下,再生水泥混凝土的疲劳寿命较高,使用再生水泥混凝土修建的水泥混凝土路面,完全能够满足混凝土面板的力学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14.
对不同结构方案下的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板上沥青混凝土加铺层结构进行直道试验,分析研究了不同轴重及荷载次数作用下的接缝弯沉差、车辙变形以及路面的疲劳特性,并对比了沥青加铺材料及结构优劣性.结果表明,在不同轴载的反复作用下,所研究的新型沥青混凝土材料在接缝路表弯沉、车辙变形量和路面结构的抗剪切疲劳特性等方面都优于普通的AC-20沥青混凝土.  相似文献   

15.
将沥青面层抗反射裂缝疲劳寿命和水泥混凝土板弯拉疲劳强度作为复合式机场道面的设计依据,基于复合式机场道面荷载应力、温度应力及抗反射裂缝疲劳寿命的计算式,借鉴民用航空运输机场水泥混凝土道面结构设计方法和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设计方法,提出了以荷载与温度综合疲劳弯拉应力和沥青面层反射裂缝疲劳寿命为设计指标的复合式机场道面结构设计方法,以单层、双层、三层的面层结构组合方案进行对比设计。设计结果表明:面层采用双层的改性沥青混凝土方案时综合疲劳应力为4.84 MPa,抗反射裂缝疲劳寿命为699 362次,满足设计要求,是一种经济可靠的结构组合方案,因此,设计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16.
水泥混凝土路面早期裂缝的形成机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为混凝土路面设计和计算提供一种新的思路,从混凝土路面面层与基层之间的层间结合关系,定性分析了板底早期裂缝的形成机理,利用已有的模型计算混凝土收缩过程中由于基层的约束而产生的拉应力,并分析了这种拉应力对路面板早期开裂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利用断裂力学的原理分析了早期裂缝对路面使用性能和疲劳寿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接缝是水泥混凝土路面最薄弱的部分.接缝的传荷能力对于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路用性能和使用寿命以及对旧水泥凝土路面的罩面设计具有较大的影响.因此接缝传荷能力的检测与评价对于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维修和罩面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通过现场试验,分析了在车板相互作用下水泥砼路面板底动应变与路面平整度、车速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路面板底应力与疲劳寿命的关系,认为平整度是水泥砼路面疲劳破坏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为水泥砼路面设计理论和方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运用损伤力学理论预测沥青混合料的疲劳性能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运用Alliche A和Francois D提出的分析水泥混凝土疲劳损伤的力学模型计算沥青混合料的疲劳性能,将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比较发现,其结果与试验值相差非常大。造成这一差别的原因与模型中参数的取值有关,更主要的原因是沥青混合料的损伤演变律并不一定遵循简单的直线关系。对原损伤演变律进行了修正,运用修正的损伤演变律对计算模型进行了推导。经验证,修正的模型的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比较接近,可用于预测沥青混合料的疲劳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