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现状道路与日益增长交通需求矛盾突出,大量道路亟需快速化改造,其中,道路平交口改造是快速化改造的关键。为能够给平交口改造方案比选提供定量化的辅助决策,本文在兼顾道路的功能、安全、经济、环境、建设等多方面因素下,提出了平交口改造方案的综合评价模型,建立了较为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2.
非洲法语区国家在道路建设中主要采用欧洲(法国)道路设计规范及相应的规程,在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中有严格的要求,该文主要对非洲法语国家环形平交口的平面、纵面及横断面设计进行解析,以期对中国国内平交口设计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城市立交接地匝道接地位置的选择是否合理,严重影响着匝道甚至立交的通行效果.针对此问题,结合昆明二环石闸立交接地匝道设置工程实例,首先,对平交口进口道及出口道的匝道位置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如何确定接地匝道离地面平交口的最小距离.然后,对如何合理布置匝道口在道路横断面上的位置进行了分析,对匝道口在横断面上靠左、靠中、靠右设置分别进行了探讨.最后得出结论:接地匝道的接地位置对匝道的通行效果影响很大,接地匝道的匝道口应与地面平交口保持一定距离,并应综合分析各种因素,将接地匝道口布置在道路横断面中最合适的位置.从工程实例的效果看,匝道通行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公路》2017,(3)
为确保行车安全,针对不同交通控制管理类型的山区公路平交口的交通运行特性进行分析,基于车速折减参数分析和次要道路交通流穿越临界间隙的安全视距分析模型,给出了山区公路不同交通控制管理类型平交口的安全视距计算方法。此外结合云南省山区公路平交口长期数据调研分析,给出了不同交通控制管理类型的山区公路平交口最小安全视距建议值,为山区公路平交口视距设计、施工提供有效理论依据,保障山区公路平交口的交通运行安全。  相似文献   

5.
根据公路运行速度快、大货车比例相对较高的特点,该文从视距、大车转弯特点以及平交口进口延误3个方面对公路X形平交口的通行安全性以及通行效率进行分析。重点对不同的交叉角度下平交口视距三角区与驾驶员视角的关系、大车转弯半径与车道宽度及车速的关系、在钝角及锐角象限交通岛以及减速车道的设置等问题上进行了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对X形平交口的渠化、交通组织管理方面,提出了次要道路减速让行、平交口范围速度控制、锐角象限设置右转车道及交通岛、钝角象限不设置交通岛以及在右转车道前应设置相应长度的减速车道等建议,以保证车辆在X形平交口内的行驶安全性及效率。  相似文献   

6.
本文针对五路相交的复杂城市平交口,选取广州市市珠吉路-吉山新路街交叉口为例,在现状运行情况收集的基础上,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随后交叉口组织方案进行优化,最后通过效果评估对优化后的方案进行论证。研究成果和研究过程能够为类似复杂城市交叉口的道路交通组织优化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发展,机动车保有量不断增加,既有道路等级与规模逐渐不能满足需求。在主干路升级为快速路的过程中,往往需要平交口改立交或进行既有立交扩容改造。受限于现状道路以及周边地块,改建方案往往与常规立交方案大不相同。选取条件较为特殊的宁波九龙大道—北环节点,综合考虑机场限高、用地及建设时序等影响,探讨立交改建方案,提出独特的地下匝道方案,为其他立交改建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道路平面交叉口竖向设计软件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目前平面交叉口竖向设计软件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基于Coons曲面模型的道路平面交叉口竖向设计软件的开发过程。本软件能够实现平交口的竖向设计和绘制等高线和三维曲面模型。  相似文献   

9.
高速公路互通连接线T形平交口渠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景  李洋 《公路与汽运》2010,(1):123-124
互通设计主要为高速公路邻近的城镇车辆上下高速公路服务,其连接线一般与一、二级地方公路相连,其平交口多为T形。结合规范对T形平交口的设计要点进行研究,避免在设计中注重互通本身而忽视平交口的设计,导致不必要的堵塞及交通事故。  相似文献   

10.
针对一级公路平面交叉口事故多发的现状,通过对中国部分已运营的一级公路交叉口调研,分析了交叉口交通安全设施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相交道路功能等级、以接入形式及对主线行车影响等为依据的交叉口分类方法,将一级公路平面交叉口划分为一般平面交叉口、路侧接入口以及小型平面交叉口3类,从交通信号控制设置、提醒措施完善、车速降低、中分带开口处的视距保障及中分带开口尺寸取值等方面提出了各类交叉口相应的交通安全保障技术对策,形成一套较为完善的一级公路平交口交安设施标准化设置方案。  相似文献   

11.
罗小荣 《公路》2008,(4):131-133
由于新疆开放式高等级公路的特殊性(不封闭道路、平交口多,且平交口不可能设收费站),介绍开放式收费路段收费站点的布设对公路运营、管理和还贷的影响,并充分分析站点论证的必要性和合理性。由于本项目不能像封闭式收费那样按行驶里程付费,因此本项目只能追求相对公平、相对合理的收费,积极收取长途车辆的行驶费用,减少长途通行费的损失,放开区间道路,以区间道路交通的便利吸引长途车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机动车和自行车在城市道路平交口处的动态行为特性,建立了平交口混合交通流微观行为模型,提出了基于Multi-Agent的平交口混合交通流动态并行模拟算法,构造了机动车和自行车的Agent类函数,通过计算机仿真再现了平交口混合交通流的动态行为特性。实测数据和仿真分析结果验证了所建模型是正确的。该研究成果解决了传统仿真技术不能协同模拟多种混合交通流动态行为特性的难题,同时为解决我国城市道路平交口的交通干扰和拥堵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模拟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3.
该文以沈阳沈南大道、浑南大道两条相交道路的改造与新建为研究对象,提出了道路景观设计的新构想:城市道路设计除了满足交通需求,还应达到建筑美、环境美、动态美的结合,以建设更加便利、舒适的道路。  相似文献   

14.
为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改善城市发展环境,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缶沂市近期将实施"四横四纵"公交专用道网络。沂蒙路现状为双向6车道,在不进行大规模道路拓宽改造的前提下,实施公交专用道有一定难度。在沂蒙路现状调查基础上,论证公交专用道实施必要性,进行合理功能定位,提出道路断面改造方案、公交车站改造方案、交叉口进口道设计,以及沿线相交节点出入交通管理、慢行交通配套、公交信号优先等配套方案。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贵阳某工程为例,介绍了旧城区城市主干路在红线限制、管线复杂,且与在建轨道交通工程有交叉的情况下,如何进行平交口改造为立体交叉的总体设计方案,旨在为相关工程提供借鉴及参考。  相似文献   

16.
平交口是城市道路交通运输系统中人-车安全主要隐患点。文中从改善城市道路平交口处交通环境及提高人-车通行安全性能的角度出发,提出采用视错觉斑马线、卡通图案斑马线等异形和彩色图案斑马线对传统斑马线进行改善,并评价了其改善使用效果,为城市道路平交口处斑马线改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陈祺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1,(8):74-79,93,20
城市高架快速路是改善城市交通环境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城市建成区内,高架快速路匝道建设受到现状路网制约较多,匝道布置从区域路网交通分析来看,满足交通功能的前提下,可供选择建设地点一般建设条件有限,一般匝道落地点距离地面平交口较近。该文分析交织段的交通行为,辅以工程实例,探讨快速路匝道与地面平交口之间的配合问题,提出从改善交织区的交通通行能力方面进行工程及控制措施,提高快速路与地面平交口的匹配能力。  相似文献   

18.
在分析多车道公路信号平交口间路段交通流运行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交通流稳定距离的平交口安全间距分析方法。利用交通冲突率在路段上的分布趋势,验证了以CV(车速标准差变异系数)值作为间接安全评价指标的有效性;在仿真环境下,分析了交通量、信号周期、转向交通量比例、货车比例对CV值分布的影响;对典型环境下CV值的分布进行了曲线拟合,从而确定了各接入类别多车道公路的交通流稳定距离;结合平交口上游功能区的长度,给出了信号平交口最小安全间距的推荐值。结果表明:从交通流角度分析平交口间距是可行的,多车道公路信号平交口最小安全间距可表示为交通流稳定距离与平交口上游功能区长度之和。  相似文献   

19.
无信号交叉口交通事故在中国交通事故总数中占了相当大的比重,研究无信号平交口交通事故现状并进行预测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文中介绍了条件期望的定义和性质,在分析交通冲突和交通事故之间联系的的基础上,阐述了基于交通冲突的无信号平交口交通事故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为解决道路与轨道平交口水泥混凝土铺装产生的破碎开裂及行车振动大等缺陷,设计一种AC-13型纤维环氧沥青混合料,并采用车辙试验、浸水马歇尔试验以及冲击试验分析其高温稳定性、水稳定性以及抗冲击性能。结果表明:AC-13型纤维环氧沥青混合料的最佳油石比为5.2%;纤维显著提高了普通沥青混合料与环氧沥青混合料的动稳定度、残留稳定度与冲击功;纤维环氧沥青混凝土可应用于城市道路与电车轨道平交口铺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