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马吉倩 《公路工程》2016,(4):222-227
针对湖南省益娄高速公路花岗岩残积土粗颗粒含量多,遇水易崩解,极易形成坡面冲蚀的特点,对益娄高速公路沿线残积土边坡进行调研,将坡面按冲蚀程度进行划分,得出其发展规律为溅蚀→细沟冲蚀→浅沟冲蚀→冲沟冲蚀→坍塌,通过前期已施工边坡的局部破坏情况可知花岗岩残积土边坡开挖或填筑后应及时进行防护,特别是雨季之前应完成花岗岩残积土填筑边坡的防护工作,否则将形成恶性循环。为合理确定益娄高速花岗岩残积土边坡防护方法,对已建成的南岳高速公路花岗岩残积土边坡进行调查,结合调研情况与生态边坡防护方法,对益娄花岗岩残积土边坡防护方法与草灌选择提出了相关建议,以供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2.
针对厚层强风化花岗岩及其残积土的深层水毁破坏特征,提出了一种基于内排水防护结构设计思路的新型边坡深层水毁防护技术方法,并介绍了其施工工艺与施工要点;依托实际边坡工程,利用有限元软件对采用该防护技术处治前后边坡渗流场与稳定性进行仿真计算分析,结果表明该防护技术能有效减小坡表雨水入渗量,减缓基质吸力的消散,降低浅层土体的含水率;雨强越大,降雨持时越长,该防护结构的防排效用越明显;该防护技术能提高花岗岩残积土边坡在多雨条件下的稳定性,具有较好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为了给花岗岩残积土路基边坡水毁数值模拟提供准确的计算参数,以广佛肇(广州—佛山—肇庆)高速公路花岗岩残积土为研究对象,利用压力板仪测定不同密度条件下重塑土样的土水特征曲线,并对不同增湿和脱湿曲线特征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初始干密度下重塑花岗岩残积土土水特征曲线具有明显差异,较大的干密度试样脱湿速率较慢,较小的干密度试样增湿速率较快,同时残积土的残余含水量较大,说明花岗岩残积土干密度越大,持水能力越强;增湿曲线和脱湿曲线存在显著差异,进行降雨条件下路基边坡水毁数值模拟计算时应采用增湿土水特征曲线。  相似文献   

4.
不同颗粒成分土体强度的变化在花岗岩残积土边坡稳定性分析中十分重要。文中通过对不同颗粒成分花岗岩残积土进行渗透试验、土水特性试验、直剪试验,得到其抗剪强度随颗粒成分的变化规律;通过Geostudio中的SEEP与SLOP模块进行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不同颗粒成分花岗岩残积土边坡的稳定性。结果表明,颗粒成分的差异会直接影响土体的抗剪强度,在雨水冲刷条件下,花岗岩残积土中粗颗粒含量越少,保水性能越好,渗透系数越小,抗剪强度越高,花岗岩残积土路堤边坡稳定系数越大,稳定性越好;若发生失稳,也主要表现为浅层坡面失稳。  相似文献   

5.
《公路》2017,(3)
通过对比不同规范,明确花岗岩残积土与全风化花岗岩的区别;通过文献调研与现场勘察,确定江西花岗岩残积土分布状况;对30处代表性花岗岩残积土试样进行物理力学性能试验,对天然状态下花岗岩残积土路基进行压实试验,调研在建花岗岩残积土路基边坡稳定状况,明确其工程特性。试验结果表明:江西花岗岩残积土主要分布在赣南地区,风化程度相对较低,天然含水率高,部分细粒土具有高液限特性,细粒土含量较少,以砂性土为主,工程性质较差,一般只适用于下部路堤部分填筑,用作上路床填料时需进行处治;在天然状态下难以压实,在持续降雨作用下,路基边坡容易出现开裂和滑塌。  相似文献   

6.
干湿循环对花岗岩残积土抗剪强度有明显的影响,其会影响路堑边坡的稳定性.利用前人研究成果获得花岗岩残积土在干湿循环荷载作用下的抗剪强度变化规律,并利用数值软件PLAXIS研究考虑干湿循环条件下花岗岩残积土强度变化的路堑边坡稳定性特性,评估干湿循环对花岗岩残积土路堑边坡稳定性的影响.数值模型首先与前人研究成果进行比对获得了...  相似文献   

7.
花岗岩风化岩与化岗岩残积土是工程地质勘察中一种常见的特殊性岩土。根据文琼高速公路工程地质勘察中所揭示的地层情况,将钻探岩芯野外鉴别与原位测试相结合的方法对地层进行划分是较为合理的。对花岗岩残积土遇水物理力学性质发生显著变化及花岗岩风化岩的不均匀性进行论述,分析了形成原因,就公路路基、边坡、桩基等工程在设计与施工中所遇到的工程地质问题提出了建议和处治方案。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梅河(梅州-河源)高速公路路堤边坡变形病害原因的分析,采用钢花管注浆和预应力锚索加固的措施进行病害处治,并总结了高路堤边坡病害处治的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9.
汤川 《路基工程》2015,(4):239-242
宣杭铁路广德站高路堤边坡发生溜坍,影响行车安全。经研究对高路堤边坡采用水泥土支撑墙骨架护坡进行治理,通过在宣杭线广德站牵出线高路堤边坡溜坍整治施工中的实施,较好地完成了对溜坍病害的整治,路堤边坡稳定,确保了行车安全。  相似文献   

10.
由于受到气候、灾难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公路水毁边坡病害时有发生。通过结合某公路水毁边坡病害实际情况,对其路基边坡及防护水毁灾点进行分析,探究水毁病害原因发生的原因,并对其进行针对性的处治,经实施后效果评估,使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根据高路堤施工后出现的路基整体或局部沉降、纵横向开裂、滑动或边坡滑动,结合湖南湘耒高速公路高路堤施工后出现的病害,介绍了灌浆法在处理这些病害中的加固机理及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湘黔复线、电化工程K20 026~ 100新填路堤施工中发生滑坍病害的分析及检算,查明了路堤变形的直接原因,同时检算得出地基承载力的安全系数、路堤填筑的临界高度、安全边坡坡度。该类病害实例值得在工程的设计、施工环节关注。  相似文献   

13.
黄土地区路基病害分析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土地区路堤病害的主要形式包括路堤或基底沉陷、边坡表面滑溜、路堤局部滑坍和路堤整体滑动等;路堑病害主要产生于边坡,其破坏形式主要有:剥落、冲刷、滑坍、崩坍等.综合分析了黄土的内部构造和环境条件等因素对各种病害的影响,对于路堤,从填料选择、基底处理、边坡设计、防排水措施与路堤压实等关键环节提出了病害防治对策;对于路堑,主要从边坡形式选择、坡度确定、边坡防护加固和加强养护等方面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4.
为解决赣南山区花岗岩残积土填料的合理处治利用问题,依托江西安远至定南段高速公路建设项目,采用野外调研、统计分析、室内试验与现场试验等手段,对沿线花岗岩残积土的风化成因、粒度特征、结构特征、路用性能、填料处治与路基病害等问题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赣州南部地区花岗岩残积土最为发育,且均含有较多黏土矿物,根据粒径组成可分为黏性土、砂质黏性土与砾质黏性土;不同类型花岗岩残积土的宏、微观结构特征差异明显;黏性土、砂质黏性土与砾质黏性土的天然含水率依次增大,击实性能与CBR强度依次降低,且各类填料均具有明显浸水崩解性;总体而言,赣南各类花岗岩残积土填料的基本物理性质及路用工程性质差异较大,天然状态下砾质黏性土的路用性能较好,而砂质黏性土与黏性土属于路基过湿土,填筑时需采用无机结合料改良。花岗岩残积土路基填筑后,常见病害可分为坡面冲刷破坏、路基开裂与浅层滑移破坏及路基不均匀沉降破坏。为减轻和解决填方路基病害问题,填筑时应根据填料性质分别采取处治利用方法,并需结合区域地质情况、降雨特点及路基病害成因,适时调整路基的填筑与防护方案。  相似文献   

15.
花岗岩残积土在赣南山区分布广泛,全风化厚度大,且多为高含水率、高液限土,不宜直接用于路基填筑。文中介绍了水泥改良花岗岩残积土的施工工艺及施工注意事项,并在工程建设项目上应用实施,通过试验发现经水泥改良后花岗岩残积土的工程特性优化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灌浆法在高路堤稳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高路堤施工后出现的路基整体或局部沉降、纵横向开裂、滑动或边坡滑动,结合湖南湘耒高速公路堤施工后出现的病害,介绍了灌浆法在处理这些病害中的加固机理及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粤西北地区花岗岩残积土的抗剪强度特性,对74组花岗岩残积土的原状土及用作比较的重塑土进行了室内物理指标试验和室内直剪试验。结果表明:花岗岩残积土具有显著的区域差异性,兼具黏性土和砂土的特性,其黏聚力较大,内摩擦角较小;原状土的黏聚力高于重塑土,而两者的内摩擦角基本相同;重塑土和原状土的黏聚力都随着含水率的增加呈现出非线性减小并趋于稳定的变化趋势,但内摩擦角则随着含水率的增加在11°~16°的范围内波动,与含水率几乎无相关性;花岗岩残积土的黏聚力受颗粒组成、含水率、孔隙比等因素的综合影响,造成不同地点原状土的黏聚力和含水率之间的相关性不明显。该结论可为粤西北地区花岗岩残积土边坡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在对某公路路基病害点地质概况和变形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极限平衡法和有限元数值模拟法对该病害点的稳定性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该路基病害点的变形主要为路堤边坡变形所导致,且路堤边坡整体在暴雨工况下处于欠稳定状态,据此提出了利用抗滑桩对该路堤边坡进行侧向约束,采用砂砾石换填路基表层素填土,路堤坡面采用人字骨架护坡进行防护的处置措施。  相似文献   

19.
汕梅高速公路路基病害分析与处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调查汕梅高速公路K104 600~K104 800段路基及边坡病害特征的基础上,分析路基病害形成机制及边坡的稳定性,明确了路基填土与原地面抗滑措施不当是路基病害的产生原因,大气降雨入渗是主要诱发因素。通过稳定性评价及处治方案比较分析,提出路基灌浆加固 路堤边坡反压和涵洞病害处治的综合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20.
为确定考虑路堤渗流场变化的最佳包边土厚度,通过Geostudio-seep软件数值模拟,建立具有包边土和排水设施的路堤计算模型,分析了路堤渗流场中暂态饱和区及含水率的变化。结果表明,在设置排水系统的路堤软土层采用最佳包边土厚度,有利于迅速排出雨水,减小雨水入渗量,使土体体积含水率随降雨持续无明显变化,从而减小边坡受降雨入渗的影响,降低边坡土体水毁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