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隧道穿越既有结构物的工程是隧道工程的一个关键环节。基于某盾构隧道工程小距离下穿既有建筑土体加固施工为工程实例,详细阐述了隧道小距离下穿居民楼土体加固方案设计与施工。施工实践表明,本文结合地层特点与施工工况针对性选用二重管无收缩双液注浆工法以扩散式倾斜钻杆回抽注浆法对隧道土体进行注浆加固处理达到了很好的加固效果,满足了盾构隧道施工要求与建筑沉降控制要求,值得为同类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2.
张军 《路基工程》2013,(4):134-139
哈尔滨市轨道交通1号线地铁隧道与既有人防隧道位置冲突,地铁隧道在同一水平面垂直穿越既有人防隧道时存在安全隐患。结合工程实际,对相交段隧道土体变形情况进行数值模拟。与单线地铁隧道开挖相比,相交段的地表及拱顶沉降均有所增大。由于相交段施工,其受影响的土体区域远大于隧道直径。通过既有人防隧道预加固处理,模拟结果与施工监测数据均显示地层变形得到了有效控制,保证了安全。  相似文献   

3.
以杭州市某隧道南口浅埋暗挖段工程为依托,分析进洞30 m段浅埋暗挖施工出现的变形沉降大的不利因素,提出MJS超前预加固支护技术对于改良隧道周围土体力学特性的新思路。通过数值模拟分析MJS超前预加固法对隧道位移、受力的影响,并研究加固参数的敏感性,对土体进行MJS加固改造应用,沉降变形得到改善和提高。  相似文献   

4.
依托珠三角地区某电力隧道密集穿越高铁桩基项目,采用大型三维有限元软件,建立电力隧道与邻近高铁桥梁桩基础的三维有限元模型,通过施工过程模拟分析软土地区浅埋电力隧道的顶管施工对周围土体及高铁桥梁桩基础的影响。获得了隧道开挖过程产生的地面沉降、高铁基桩的沉降、高铁基桩的应力分布。分析表明:中小直径电力隧道在软土地层中采用浅埋、顶管方式施工对高铁桩基的影响较小,并建议在工程中对顶管线路两侧的土体采用旋喷桩加固,能有效减小高铁桩基附近的土体变形。  相似文献   

5.
地铁盾构正交下穿隧道施工风险控制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金春 《隧道建设》2017,37(Z1):111-115
为减小新建地铁盾构隧道下穿施工对既有运营市政隧道的影响,采取土体加固、加强底板配筋等前期预留措施,并在下穿过程中通过分析监测数据变化规律,进一步提出适时调整盾构掘进参数、注浆参数、进行土体改良等措施,达到保障既有运营隧道安全、确保地铁隧道施工安全和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吴飞  孙阳  邵国建  钱军  刘勇 《隧道建设》2016,36(3):282-287
顶管始发与到达时的端头土体加固是隧道施工成败的关键。对现有的滑移失稳理论做出改进,得出了端头土体纵向加固厚度大于洞口高度时的稳定系数计算公式;使用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计算拔除洞口H型钢支护和机头穿越加固区后的端头土体地表沉降;最后采用正交试验法分析了纵向加固厚度、加固强度和上覆土厚度3种因素对端头土体加固效果影响的主次关系。结果表明: 覆土厚度和加固强度对端头土体地表最大沉降值影响并不显著,而加固厚度对其影响很大,增加端头土体的纵向加固厚度可有效减小地表最大沉降值;覆土厚度与端头土体稳定系数呈负相关,加固厚度和加固强度与端头土体稳定系数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生态护岸的技术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生态环境的需求日益提高,在河道设计中如何把生态环境建设与河道治理建设融合在一起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方向。生态护岸源于传统护岸,但又不同于传统护岸,它打破了以前河道治理中为了满足河道功能要求而把护岸硬质化,完全隔离了水体和土体的传统,生态护岸是当今河道护岸发展的趋势,常用的形式主要为:生态石笼护岸、木桩护岸、绿化混凝土护岸、连锁块护岸、固化土护岸等。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徐州市区奎河上游段护岸现状问题的分析,归纳得出了对现状护岸进行加固改造的必要性及设计关键点和难点.通过针对性的设计初拟了护岸加固改造方案,并根据对该方案的计算复核进一步优化了设计,最终得到了一种既能实现提高水安全及水景观的目标,又能满足现场施工条件,最大程度地减少对现状构筑物影响的护岸加固改造措施.该方案及方案的研究过程对类似工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以某沿海城市软土地区邻近营运地铁深基坑工程为实例,采用自动化监测方法对地铁隧道结构变形进行动态监测,分析基坑施工过程对其产生的影响。监测和分析结果表明:该地铁隧道在施工过程中发生了侧移、沉降、收敛等变形,基坑施工采取分块开挖、土体加固、抢筑底板等措施处治后隧道变形发展得到较好控制;隧道变形与基坑开挖卸荷、深层淤泥质土体流塑变形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10.
地铁盾构区间隧道施工下穿既有综合管廊时,周围土体产生扰动,引起周围土体的变形,会使既有综合管廊产生附加应力和变形,威胁结构安全。为了研究盾构隧道下穿过程中对既有综合管廊的影响,探索不同穿越交角下既有管廊的变形规律,采用三维有限差分法进行模拟,分析盾构隧道施工过程中既有综合管廊的沉降变形规律、地基加固对管廊沉降的控制效果及不同下穿交角对既有综合管廊沉降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既有综合管廊在盾构机附近主要产生纵向上的不均匀沉降,随着盾构掘进,沉降逐渐增大,进行地基加固后能够有效减小既有管廊的沉降变形。当下穿交角较小时,既有综合管廊沉降变形增大。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类似工程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1.
下穿隧道施工会对公路桥基及其周围的地质环境产生扰动,引起邻近隧道的桥梁发生变形、开裂、沉降、倾斜等安全问题,以广州某下穿广深高速公路桥梁的隧道工程为例,分析了隧道施工对桥梁结构和周围土体的影响,并提出了桥梁加固措施。  相似文献   

12.
该文依托港珠澳大桥珠海连接线拱北隧道管幕工作井设计,对施工过程进行流固耦合分析,研究地表变形特征及连续墙墙体变形规律。研究表明:(1)开挖及拆撑后的最大变形均出现在明挖侧连续墙外;(2)通过进行坑外土体旋喷加固处理,可以减小地表沉降和地表沉降的影响范围;(3)通过对工作井连续墙外8m范围内土体进行旋喷加固,可有效控制地表沉降、改善连续墙变形受力情况。  相似文献   

13.
上海临港水厂原水管线在穿越大治河护岸施工时,不可避免地引起地层土体应力释放及重新分布,顶管和基坑施工必然影响到大治河护岸的安全。从保护大治河护岸安全的角度出发,采用有限元分析法,深入开展理论分析,研究基坑施工、顶管施工、围堰施工等工况下论证施工对大治河护岸安全的影响,并提出减少影响的相关建议,为保障大治河护岸的结构安全提供有效支撑。文章研究表明工作井基坑施工引起大治河护岸变形在允许的范围内,对现状结构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4.
《公路》2017,(9)
以济南绕城高速老虎山隧道进口明洞路基段边坡为研究背景,针对该段边坡地质情况及所存在问题进行相应的稳定性分析,并通过对注浆工艺、施工参数及注浆材料的设计与应用,设计了边坡加固方案,以提高边坡土体的力学强度及整体稳定性,从而确保隧道开挖顺利安全进行;同时针对加固后的边坡埋设了测线管及布设地表点,进行位移监测,根据监测结果,验证了注浆加固方案的有效性及合理性。  相似文献   

15.
全粘结型锚杆加固隧道掌子面强化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目前我国城市隧道和客运隧道建设遭遇软弱围岩时塌方事故频繁发生的状况,对全粘结型锚杆插入掌子面前方待挖核心土体注浆后可以有效地提高加固体的黏聚力C、内摩擦角以及弹性模量E,提高掌子面前方待挖核心土体的整体强度和刚度、抑制地表沉陷,提高掌子面的稳定性的特性进行研究,分析全粘结型锚杆加固掌子面的强化机理,旨在获取全粘结型玻璃纤维锚杆加固掌子面提高待挖核心土体黏聚力C、内摩擦角以及弹性模量E的幅度,避免隧道频繁发生塌方事故。通过在浏阳河隧道的现场试验应用表明:全粘结型锚杆能够有效地提高掌子面前方待挖核心土体的整体强度,保证隧道施工过程掌子面及其周围围岩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黄爱军 《隧道建设》2015,35(10):997-1002
为减小盾构隧道施工对邻近群桩基础的影响,对10 m内径盾构穿越的机场快轨群桩响应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盾构法隧道施工引起的群桩变形及内力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开挖后桩身发生弯曲变形,桩身内力发生明显变化,前桩具有隔断作用,隧道施工对群桩中后桩的影响较小。群桩邻近盾构时采用复合锚杆桩作为隔断桩,复合锚杆桩加固桩侧土体的同时,可采用多排组合形成较大隔离刚度,套管施工可有效控制施工期间的环境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不良地质条件下盾构区间隧道联络通道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君 《隧道建设》2012,(Z1):95-98
以深圳地铁3151标益田站至石厦站盾构区间联络通道施工为例,介绍了联络通道及废水泵房的施工难点,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对方案进行了优化,采用全断面注浆加固地层的方式代替旋喷桩土体注浆加固,重点介绍了全断面注浆加固止水的施工工艺及技术要点。方案优化后,保证了不良地质条件下隧道联络通道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8.
结合弁山隧道冒顶塌落注浆进行加固的工程实例,重点讨论针对塌洞内松散土体进行注浆加固时所采取的几个关键性的技术措施及其工艺流程。强调了注浆加固施工中技术控制要点及工艺流程的合理性对注浆加固效果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跨江隧道结构沉管施工需对河床基槽进行浚挖,基槽拓宽挖深导致现有护岸结构安全性不足,需重新加固改造护岸结构。格构式地连墙由于稳定性良好,不需内部支撑体系,且变形可控,适用于沉管隧道护岸工程中,并可以作为永久护岸结构。以广州南沙明珠湾区跨江通道护岸工程为实例,介绍了格构式地连墙在其中的应用,采用数值模拟计算其变形量,探讨其适用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许俊伟 《隧道建设》2018,38(6):1029-1036
为解决富水淤泥质地层和粉质黏土层中大跨径矩形暗挖隧道密贴下穿雨水箱涵施工难题,提出采用水平旋喷桩和全断面帷幕注浆结合的技术加固隧道及周边土层,以提高地层刚度。隧道采用分步开挖法,分上下、左中右6步开挖,超前支护采用小导管注浆方案,并分段进行临时支撑拆除和二次衬砌施工,施工过程中对隧道和箱涵变形进行监测。结果表明: 通过水平旋喷桩和全断面帷幕注浆加固改良土体,施工过程中的箱涵变形在可控范围内,且整个施工过程中隧道初期支护结构变形较小(6.8 mm),说明施工采用的超前加固和开挖支护措施是安全可靠的,可以有效降低类似地质条件下暗挖隧道的施工风险,对类似工程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