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杜嘉林  王斌  黄盛男 《路基工程》2011,(4):69-71,76
利用正交试验方法研究了弹性模量、泊松比、内摩擦角、粘聚力等四个土体主要物理参数对支挡物水平位移、坑底最大隆起量、地面最大沉降等基坑开挖变形效应的影响程度。通过正交化设计将256次FLAC3D数值试验,简化设计为16次试验;应用FLAC3D三维有限差分软件对这16种情况进行计算,得出了每种情况下基坑开挖的变形效应。正交试验结果得出了各个参数在影响基坑开挖效应中所占的权重,对基坑工程的预测和支护设计起到了指导作用,并为土体参数反演问题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与常规的土体稳定条分法不同,本文对加锚土体随机块分,在极限分析理论基础上,根据条块间的速度场协调及加锚土体整体功能守恒,确定了锚杆承担的荷载与土体的滑移破坏之间的对应关系,通过优化搜索,分析加锚土体最不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3.
通过室内模型试验,研究了采用强夯法对路基进行处理时土体的变形特性。在模型试验中,对采用强夯法处理桥台背路基的加固效果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强夯法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饱和土体一维大变形固结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连续介质力学中关于大变形的理论,结合土力学的基本原理,建立了一个以位移为变量的一维大变形固结方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太沙基关于固结的思想,坦步研究了大变形时饱和软粘的固结性状,给出了大变形固结理论与常规小变形固结理论在描述方法构关系、固结系 不同,了一变形固结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5.
TDR技术是岩土工程领域的一种新型监测手段,在国内还处于起步阶段.针对TDR技术在监测岩体和土体变形中的应用,阐述了TDR技术的基本电磁学原理,分析了岩体和土体的变形对TDR波形的影响,并结合国外工程实例,分析了TDR监测技术的实际工程应用,体现了该技术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赵俊  刘维  甘鹏路 《路基工程》2013,(4):97-102
以杭州地铁隧道二号线某区间盾构下穿桩基建筑为研究对象,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盾构隧道布置位置对邻近桩基变形的影响,并与土层变形传统预测公式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当隧道位于桩基正下方时,隧道开挖造成上部桩基及周边土体较大沉降;随着隧道和桩基水平距离增加,隧道开挖对桩基和周边土体影响逐渐减小;当水平距离与桩径的比值(L/D)大于6时,隧道开挖对桩基及周边土体影响较小,数值模拟结果和传统公式预测值接近。  相似文献   

7.
高压旋喷地基加固施工时的土体扰动控制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地基加固施工中的一个痼疾:地基加固施工不可避免地会对周围土体产生扰动,从而导致周围管线及建筑物的沉降。文中通过对工程实例的分析,详细介绍了高压旋喷施工时如何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来控制土体扰动的危害,介绍了一些处理方法,提出了施工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杭州市新建地铁7号线建耕风井站~建设三路站区间在运营地铁2号线车站下方出洞接收,洞门内底埋深27.98m,拟加固土体中存在先期基坑抢险应急注浆遗留的水泥硬块,提出采用水平MJS对超深扰动土体进行加固的施工方法。同时解决了特殊工况下存在洞门侧面水平作业空间受限、前端喷浆盲区处理以及超深引孔防喷涌的施工难点。总结了在超深扰动土体中制约水平MJS施工工效的技术问题,为国内特殊工况下的MJS工法水平施工提供现场经验,推动复杂条件下水平MJS工法的技术革新、设备改良以及工艺优化,以满足更深层的地下空间需求。  相似文献   

9.
白洋  蒋斌松  王国安  季翔  魏领先 《公路》2020,(1):320-325
针对软土地区城市盾构隧道工程大坡度段施工复杂,对周边土体影响大,预测工程风险难度大等问题,依托无锡地铁3号线某区间左线近出入口处隧道工程进行数值模拟和现场实测分析。通过合理模拟平坡段、变坡点与上坡段三区段研究大坡度浅埋隧道地表横断面与纵断面变形规律,预测大坡度段隧道施工所产生的地表沉降量、沉降范围、沉降变化速率等参数值。研究结果证明:数值模拟与实测结果趋势一致,大坡度段横向地表沉降变形符合peck沉降槽曲线,监测点地表沉降量随隧道轴线距离的增加不断减小,变坡点处沉降量最大,上坡段次之,平坡段最小。隧道纵向地表变形规律显示,可将大坡度段分为盾构到达前、到达时、通过时、盾尾脱出时与通过后五阶段,从而有效模拟盾构通过大坡度段整个过程,到达时至盾尾脱出为地表沉降变形主要产生阶段,在实际施工中可通过成型管片壁后二次注浆等措施控制地表变形。  相似文献   

10.
土石方开挖扰动,必然改变坡体应力状态、应力路径、坡体岩土体结构等,从而对边坡稳定性产生影响。文中分析了开挖对边坡产生的力学响应,并应用数值计算比较了不同扰动程度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提出了及时支护对开挖边坡稳定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1.
杭州市新建地铁7号线建耕风井站—建设三路站区间在运营地铁2号线车站下方出洞接收,洞门内底埋深27.98 m,拟加固土体中存在先期基坑抢险应急注浆遗留的水泥硬块。为此提出了对超深扰动土体进行加固的水平MJS工法,并总结了在超深扰动土体加固中制约水平MJS工法施工工效的技术问题。水平MJS工法可同时解决特殊工况下存在的洞门侧面水平作业空间受限、前端喷浆盲区以及超深引孔喷涌的施工难点。  相似文献   

12.
三轴试验是一种重要的土工试验方法,同样不可避免地存在各种误差,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高精密电子量测元件、数据自动化采集系统的应用,使三轴试验的精度得到较大提高,试验数据也变得极为丰富,如何从如此繁杂的数据中提炼出正确有效的数据则是有待解决的问题。以三轴试验测得土体应力应变关系曲线为例,基于土的变形特性,论述了如何扣除试验的系统误差。  相似文献   

13.
岩土体变形位移是受多种因素影响而发展演化的多维非线性动力系统,其过程既有确定性发展的趋势项,又有受不确定因素影响的随机项.根据灰色预报方法有较好的预报系统变化的总体趋势和神经网络具有逼近任意函数的能力,建立等维动态灰色—时序神经网络实时预报模型对趋势项和随机项进行预报.以基于实测资料的某铁路地基沉降预报为例,证实此模型...  相似文献   

14.
以宝兰铁路客运专线渭河隧道下穿北山滑坡体工程为背景,采用数值计算方法分析隧道下穿施工对上覆滑坡体的扰动规律,同时针对有无超前支护措施进行数值模拟分析。数值计算结果表明:隧道施工并未促使滑坡体滑动,仅对滑坡体存在一定影响,超前支护能有效减轻施工对滑坡体的扰动。在得到隧道施工对滑坡体的扰动影响后,制定相应的施工控制技术措施。现场监测数据表明,采用超前支护、三台阶临时仰拱法和径向注浆加固地层的施工控制技术能够保证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15.
为解决高地应力引起的隧道施工大变形,采用有限元多元回归分析和神经网络对有限原位地应力测试结果的地应力值进行拓展,分析整座隧道绝大部分地段的侧压力系数均大于1以及隧道轴线方向的地应力最大和构造应力为主的地应力场特征。结合木寨岭隧道炭质板岩情况,通过FLCD数值计算,得出高地应力对隧道采用三台阶法施工变形的水平影响范围为2~3倍洞径,并且隧道中台阶位置是应力释放的主要阶段,也是引起变形的主要阶段,为后续施工提供一定的指导。  相似文献   

16.
王宁  高毅  于少辉  李洋 《隧道建设》2019,39(3):413-420
为更准确地计算矩形顶管隧道施工所需顶推力,揭示小间距顶管隧道群施工中后背土体在顶推力多次叠加作用扰动后的变化情况。首先,基于现有顶管顶推力相关计算公式推导出适用于矩形顶管的顶推力计算公式。然后,整理分析某顶管隧道群工程施工中后背土体水平位移、土压力实测数据,论证矩形顶管顶推力计算公式的正确性与合理性,得到后背土体受顶推力作用产生的水平位移是以隧道中心处为最大值的弓形分布、土体在顶推力二次作用下会产生更为显著的变化且存在残余应力现象等结论。最后,采用统计方法对顶推压力与后背土体水平位移、土压力之间的数据进行处理,取得后背土在顶推压力作用下产生水平位移与土压力的经验公式。  相似文献   

17.
结合实际案例,利用FLAC3D有限差分法程序软件包对建筑基坑临近某既有隧道的施工进行数值仿真模拟、得出基坑开挖卸载会引起隧道发生向上的竖向位移及靠向基坑的水平位移。最大位移均出现在正对基坑开挖的隧道位置,且呈现距基坑水平距离越小,位移越大的特征。基坑开挖后,隧道最大竖向位移值为2.8 mm(竖直向上),最大水平位移为-0.4 mm(靠向基坑方向),其影响程度很小,属安全可控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18.
对于斜抛撑这种较为新颖的基坑结构支护体系,通过研究斜抛撑的平面应变模型,分析土体参数的变化对基坑围护结构与土体受力的变形与受力,得到了不同弹性模量、黏聚力以及内摩擦角的影响程度。不同的土体参数对应实际工程中不同的地质条件与环境,因此土体参数的分析可以研究斜抛撑这种新型围护结构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19.
张社荣  于茂  杜晓喻  娄雨 《隧道建设》2015,35(10):989-996
研究双线盾构隧道在不同施工间隔下施工时地表的变形规律,对控制地表整体变形及不均匀变形十分重要。依托天津地铁6号线双线盾构隧道下穿天津西站站场实际工程实例,以铁路线设施的关键变形控制指标为评判依据,研究盾构左右线不同施工间隔下的地表变形分布特性,对比分析间隔距离与地表沉降和不均匀沉降的关系,为双线盾构隧道工程选择合适的施工间隔提供依据,以保证工程安全及地表铁路设施的正常运行。结果表明,不同施工间隔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掘进过程对地表土体变形的扰动程度及扰动范围的明显差异:对于地表沉降变形而言,施工间隔越小,掌子面处地表土体沉降越快,且左线完全先行时,地表土体的纵向变形范围约为20 m,相较两洞同时施工时变形范围减小约25 m;对于地表不均匀变形而言,左线完全先行施工条件下,地表轨向变形、水平变形、轨距变形最大分别约为1、0.6、0.2 mm,相较两洞同时施工时分别减小0.8、0.2、0.15 mm。因此,对于双线盾构隧道而言,两洞同时施工时最不利于地表变形的控制,而一条隧道完全先行掘进的方案最有利于地表变形的控制。  相似文献   

20.
刘俊超 《路基工程》2021,(4):173-177
依托杭州地铁某深基坑工程,通过对轴力伺服系统及周边环境实测数据进行研究,分析轴力伺服系统在软土地区深基坑中控制基坑变形和保护周边环境的作用,解决复杂环境下软土地层地铁深基坑变形过大的技术难题.结果表明:钢支撑轴力伺服系统能较好地控制基坑变形和减小周边地表沉降,从而保证周边建筑物及管线的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