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铁路隧道火灾特性及火灾原因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铁路隧道防火对于确保隧道完好、行车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不完全统计了近30年特大铁路隧道火灾,就火灾产 生的主要原因、隧道火灾的特性、易发生火灾隧道的特点、油罐列车火灾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并结合我国国情、路情,提出了铁路隧道列车火灾事故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2.
1996年11月18日,英法海峡隧道发生火灾,造成重大灾害并危及人员安全,在排除灾害所造砀破坏之后相关隧道段于1997年6月15日恢复行车运管,本文主要就这次火灾的经过及完善安全方面的建议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3.
4.
通过对城市隧道的历史火灾案例分析研究,总结火灾报警系统的潜在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优化及解决方案。通过智能化手段研究解决问题,包括优化系统人机监控图形界面,增加应急后备功能,对每个雨淋阀组分区与监控摄像机进行二次对位,提高系统容错率及对位准确率。通过试验案例测试效果,当现场火警(光纤光栅、双波长火焰探测器)因环境原因未能探测到火灾信号,但视频事件检测或人工通过大屏视频判断火灾情况下,可以后备准确开启现场雨淋阀组,并通过数字孪生技术辅助启动相关预案。 相似文献
5.
盾构法水下隧道工程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盾构是建造穿越江河、海峡水下隧道的主要工法之一,其工程技术的现代发展趋势主要针对隧道大断面、高地下水头和长掘进距离等3大方面。文章就已建成的几大标志性盾构法水下隧道工程(英法海峡隧道、日本东京湾公路隧道、荷兰西斯凯尔特河隧道、德国易北河第四通道隧道、上海崇明长江通道隧道)就其工程规模和技术特点,讨论水下隧道盾构工法的技术发展。 相似文献
6.
交通工程设施是水下公路(道路)隧道的重要配套工程,对保障其安全、高效、节能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水下公路(道路)隧道交通工程设施设计这一热点问题,分析水下公路(道路)隧道和山岭公路隧道的差异,结合国内外工程建设经验,对水下公路(道路)隧道交通工程设施(通风设施、照明设施、综合监控设施、紧急呼叫设施、火灾探测报警设施、消防设施、逃生通道、排水设施、结构健康监测设施、供配电设施、交通安全设施)的设置要求进行梳理,并总结归纳了4种不同施工工法类型(钻爆法、盾构法、沉管法、堰筑法)水下公路(道路)隧道交通工程设施的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7.
总结城市水下道路隧道事故分布规律,从驾驶人、隧道光环境及道路条件3方面分析隧道驾驶安全影响因素,对现有安全改善措施及其优缺点进行剖析,并指出城市水下道路隧道驾驶安全优化研究趋势:应以提升隧道光环境质量为主,考虑交通事故形态、事故致因及影响因素,在确保交通安全的基础上,考虑不同隧道路段驾驶人差异化视觉需求。驾驶人视觉需求可以分为功能性、安全性与舒适性需求,对应的隧道行车环境可分为基本型、安全型与舒适型视觉参照系。提出以构建城市水下道路隧道舒适型视觉参照系为目标,通过隧道照明与隧道视线诱导技术相结合,缓解隧道出入口参照系的剧烈过渡,加强中间段弱视觉参照的城市水下道路隧道驾驶安全优化方法。构建基于空间路权、人因与驾驶任务、差异性与韵律性的隧道驾驶安全优化评价指标体系,为城市水下道路隧道驾驶安全优化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9.
公路水下隧道地质勘察技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总结我国公路水下隧道地质勘察设计经验,结合钻爆隧道、盾构隧道、沉管隧道及堰筑隧道4种水下隧道建设工法的设计与施工特点,提出水下隧道地质勘察成果不仅应满足各设计阶段的要求,而且还应满足工法的需要。强调地质勘察质量取决于勘察方案的合理性、勘察手段的针对性以及勘察成果的完整性。制订切合实际的地质勘察方案,投入与各阶段设计深度相适应的地质勘探工作量,对提升地质勘察工作的质量和保证工程安全至关重要。通过综合分析,给出了不同地质条件下各类水下隧道的合理勘探方法与应达到的勘察深度,对提高水下隧道工程质量与安全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根据多年从事公路隧道设计和施工的实践经验,对长大公路隧道的火灾进行了研究分析,并对消防措施进行了论述和总结,对长大公路隧道火灾消防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本文提出了一个确定隧道火灾物理特性的半经验模型。传统上认为,火灾只是简单的与其热释放率有关,热释放率就是烟雾量与烟雾升温的乘积。但是.对于一个给定的火灾,这几个量值具有一定的关系,而且,火灾的规模是由热释放率决定的。本研究着眼于庚烷油池火灾.这种火灾在燃烧过程中只有一种燃烧物.而且容易根据油池大小来确定火灾规模。本文的主要目的是建立一个模型,根据给定庚烷油池直径,可以确定一组热释放率、烟雾量和烟雾温度的数据。通过对燃烧产物的分析,推导出了燃烧速率和掺气率的公式,并和一些国际推荐做了比较。 相似文献
16.
目前水下隧道已成为跨越江河、湖海的主要方式。总结了新奥法、TBM法、盾构法、沉管法、围堰明挖法和悬浮隧道的概念、适用条件及优缺点,并对水下隧道需要考虑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常用隧道火灾探测器的比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一般来说,隧道火灾主要缘于交通事故、车辆电气事故、隧道设备故障和隧道内线缆过流等,因此,尽快发现火灾是将火灾事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小的关键.隧道内的火灾报警系统一般由手动报警按钮、火灾检测器和火灾处理器构成. 相似文献
18.
为了保证隧道的交通功能,实现城市水下隧道与近岸道路的连接,解决矿山法隧道水下段最小覆盖层厚度问题,通过对国内外水下隧道最小覆盖层厚度确定方法的讨论,针对江西赣州市蓉江四路章江隧道水下段最小覆盖层厚度,提出一种更为经济、合理的确定方法.该方法通过采用工程技术措施,以风险分析、数值计算、监控量测为手段,确定施工风险大小,结... 相似文献
19.
为探求驾驶人在城市水下特长隧道出入口的视觉负荷变化特性和视觉舒适性,在上午9:00~10:00的平峰时段,天气良好且交通流影响较小的条件下,选取10名驾驶人于东湖隧道(全长10.6 km,限速60 km·h-1)以50~60 km·h-1的自由流车速开展实车试验。利用眼动仪、照度计等试验设备,采集驾驶人进出城市水下特长隧道过程中的瞳孔面积、照度值等试验数据。基于实车试验数据,研究进出隧道过程中驾驶人的瞳孔变动特性,并比较多种评价指标的差异性,选取瞳孔面积最大瞬态速度值为评价指标,对东湖隧道出入口的视觉舒适度进行评价。基于瞳孔面积的变化特点构建了瞳孔面积最大瞬态速度值与瞳孔面积的函数模型,具体分析了出入隧道过程中不同位置的视觉负荷。结合出入口处连续时间序列下光环境的变化特点,分析了出入口的视觉舒适性。研究结果表明:进入隧道过程中驾驶人瞳孔面积的平均增长率较城市普通路段增大至246.561%并趋于稳定,对黑洞效应的适应时间为8.636 s;驶离隧道过程中较隧道内部路段平均增长率减小至62.631%并趋于稳定,对白洞效应的的适应时间为4.273 s;瞳孔面积最大瞬态速度值与瞳孔面积呈正相关性,出入口位置的视觉负荷排序为入口洞内最大、出口洞内次之、入口洞外与出口洞外最小,各区段的视觉舒适性与之相反;研究发现出入口处的格栅式遮光棚可缓解光环境的急剧变化,有助于驾驶人适应黑白洞效应、提升行车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透过历年灾例及国际性文献可知,隧道内若发生油罐车火灾,10 min内即能成长至200 MW之境况,对于人命安全、隧道结构等是莫大威胁。因此隧道允许油罐车行驶,其相关防救灾机制之建立与执行将是一急迫且严肃的课题。但相较于一般车种,目前世界各国对于油罐车于公路隧道可能产生之危害分析则还在研究、探索中,对于油罐车之消防抢救作业研究亦较缺乏。因此,本研究将汇整油罐车火灾境况之国际性研究文献,并以台湾既存之观音山隧道为蓝本,透过FDS仿真探究其油罐车火灾境况,以及实地勘访,对其隧道救援能量作一审视。期能提出油罐车火灾之境况发展及危害因子,及消防救援及应变单位于面对短时间内可能达200 MW之隧道灾害境况时,其能展开之有效灾害应变及抢救行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