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公路景观设计的作用与地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对公路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对比,阐述公路景观设计在公路设计中的作用与地位。结合公路的属性,阐述公路景观特点、公路景观设计内容,以及在公路建设各阶段景观设计的侧重点。通过分析得出:公路景观设计在公路设计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协调公路与环境、营造特色公路的重要环节与手段。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中国公路建设成果斐然,路网规模快速增长、关键技术不断突破。为进一步提升中国路面工程学科水平及国际影响力,推动路面工程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从公路韧性评估与恢复、长寿命路面结构与材料、公路交通能源自洽、低环境影响公路技术、路面材料基因与高通量、公路数字化及智能化、公路智能检测与高性能养护等七大研究方向,系统梳理了近年来国内外路面工程的发展现状、前沿热点问题与未来发展趋势。具体围绕公路绿色化、韧性化、智能化、长寿命与交能结合等领域,遴选了20个热点研究方向,涵盖公路致灾因素及失效机理、公路韧性评估与恢复、公路韧性提升关键技术、公路长寿命路面结构足尺试验、公路结构与功能寿命增强技术、公路清洁能源采集技术、公路能源自洽设计、公路路域环境影响测试与评估方法、低环境影响路面新材料、沥青路面温拌再生技术、路面材料基因研究、路面材料跨尺度计算、路面材料基因与高通量研究、公路数字化建模技术、公路数字孪生仿真技术、公路运维数据驱动技术、公路探地雷达检测技术、路面性能轻量化检测、公路沥青路面抗滑性能检测及恢复技术、公路高性能预防养护技术等主要内容。该综述可为中国路面工程学科发展提供指引和参考,为路面工...  相似文献   

3.
为创建中国公路运行速度理论、方法与技术体系,提高公路安全设计水平,在连续10年分阶段对中国20个省区35条高速和一级公路、39条二级及以下双车道公路现场数据采集、试验观测与事故调查的基础上,系统研究了中国公路交通特性、运行速度特征与交通安全的关系,针对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双车道公路等研究对象,采用理论分析、数值计算、室内模拟试验、实体工程观测与实车现场测试相结合的方法,揭示了中国公路运行速度的特征与规律,提出了符合中国公路交通特点的运行速度代表车型划分标准,系统建立了各级公路及关键路段运行速度模型,创新集成了公路路线安全综合评价、公路路线安全设计、公路速度综合控制等工程应用技术及相关标准、指标体系。结果表明:该系列成果填补了中国公路运行速度应用模型、设计与速度控制基础理论研究方面的空白,为公路安全设计、评价及科学地进行速度控制提供了成套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为创建中国公路运行速度理论、方法与技术体系,提高公路安全设计水平,在连续10年分阶段对中国20个省区35条高速和一级公路、39条二级及以下双车道公路现场数据采集、试验观测与事故调查的基础上,系统研究了中国公路交通特性、运行速度特征与交通安全的关系,针对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双车道公路等研究对象,采用理论分析、数值计算、室内模拟试验、实体工程观测与实车现场测试相结合的方法,揭示了中国公路运行速度的特征与规律,提出了符合中国公路交通特点的运行速度代表车型划分标准,系统建立了各级公路及关键路段运行速度模型,创新集成了公路路线安全综合评价、公路路线安全设计、公路速度综合控制等工程应用技术及相关标准、指标体系。结果表明:该系列成果填补了中国公路运行速度应用模型、设计与速度控制基础理论研究方面的空白,为公路安全设计、评价及科学地进行速度控制提供了成套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公路自然区划是研究自然环境对公路建设影响的产物,同时也是公路建设适应自然环境研究的结果.它可以为公路建设和环境生态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在综合分析我国公路建设对自然区划的要求和以往公路自然区划的适应性的基础上,探讨了新公路自然区划的原则、方法及分级指标的选取.得出新公路自然区划与以往公路自然区划的联系与区别: 新的自然区划的原则、方法与1986年的<公路自然区划标准>相差不大;新的自然区划的一、二级指标体系更注重实用性和应用性.  相似文献   

6.
《公路》2002,(11)
本书是一部公路工程设计实用性工具书。全书所述内容 ,依据公路行业现行标准规范 ,紧密结合工程实践 ,系统地总结已往公路设计中积累的成熟经验 ,吸收新科学技术、新科研成果 ,还涵括公路设计领域的相关内容。手册共分十六章 :公路工程基本建设程序、公路基本设计政策和标准、社会经济与公路运输状况分析、公路交通量与轴载次数分析及预测、公路经济分析及评价、公路勘测设计、公路平面交叉和互通式立体交叉、公路路基设计与防护、公路工程建筑材料、公路路面、公路排水、公路安全设施、环境影响评价及公路环保设计、公路造价分析等。本书是…  相似文献   

7.
公路景观生态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公路景观设计的具体情况,阐述公路景观生态设计的基本内涵及主要研究内容,分析公路景观生态设计与传统公路景观设计的主要区别,从节约资源、生态恢复、生物多样性、文化生态与文化多样性以及公众参与等5方面分析公路景观生态设计的思路和方法。将文化生态的概念引入公路景观设计中,并对公路景观设计中的文化生态与文化多样性进行重点分析。  相似文献   

8.
从公路线形与景观环境协调配合的角度出发,阐述如何进行公路的平、纵线形设计,平、纵线形组合设计,公路与地形和植被的融合以及公路绿化,使公路线形达到内部协调和外部融合的完美统一,使公路更具安全性、协调性和舒适性。还重点阐述了公路线形设计中应避免的不良布线形式和解决方法,提出公路线形与景观设计的原则。  相似文献   

9.
三维GIS与公路CAD的集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为促进三维GIS在公路规划、设计、建设与管理等各个阶段的应用,系统地研究了三维GIS与公路CAD的集成方法。首先,针对公路CAD中的路线三维模型与构造物实体模型,分析了三维GIS与公路CAD中数据的集成,进而研究了公路三维GIS的一体化数据组织管理;然后,从三维模型的简化入手,研究了海量数据情况下,公路三维GIS的实时动态可视化技术,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公路三维GIS的体系结构模型;最后,探讨了公路三维GIS在公路路线设计和辅助决策管理等相关方面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公路自然区划的原则、方法及指标选取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赵迁乔  宋夫才 《公路》2005,(1):15-19
公路自然区划是研究自然环境对公路建设影响的产物,同时也是公路建设适应自然环境研究的结果。它可以为公路建设和环境生态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在综合分析我国公路建设对自然区划的要求和以往公路自然区划的适应性的基础上.探讨了新公路自然区划的原则、方法及分级指标的选取。得出新公路自然区划与以往公路自然区划的联系与区别:新的自然区划的原则、方法同1986年的《公路自然区划标准》大体上是相差不大的;新的自然区划的一、二级指标体系更注重了其实用性和应用性。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国内外公路景观的发展进行分析,展开公路景观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生态补偿设计的可行性方案与技术研究,建立了包括公路沿线乡土植物群落景观生态系统、公路护坡景观生态系统、生态敏感区景观生态系统等恢复与重建的补偿设计体系.提倡遵循自然规律,通过生态补偿设计恢复与重建因破坏而退化的生态系统,构建公路景观安全格局,实现公路景观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公路景观生态系统恢复重建的生态补偿设计较好地解决了公路建设中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矛盾问题,为介于交叉学科的公路建设、景观设计、环境生态保护等研究领域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在分析山东省基本状况与公路发展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今后公路建设的趋势及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提出公路建设指导思想应转变为“以人为本“,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公路建设应坚持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公路建设与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的关系,并对如何实现公路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公路建设与交通信息化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为加强同行间的联系、沟通、合作,为加快推广新理念、新技术,为加速构建和谐社会,由安徽省公路学会、华东地区公路科技情报网、华东公路杂志社主办的以公路建设与交通信息化技术为主题的第三届华东公路发展研讨会于2008年11月18日~11月22日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召开。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分析河北省交通运输及公路建设现状,选取9个公路、经济指标,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法对其公路建设与经济发展的适应性进行了综合评价,提出了河北省公路建设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了公路建设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特征及规律。  相似文献   

15.
公路施工与环境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路施工影响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大气环境、声音环境及自然景观等.只有科学分析公路对环境的影响,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将公路的建设、管理与环境密切结合起来,才能使公路建设与区域环境实现可持续协调发展.文中在分析公路施工对环境的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施工中的环境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6.
针对我国当前对公路建设与养护规划的要求与发展趋势,分析了公路养护与公路建设的相互关系及公路养建规划与管理系统构建的目标与原则,将公路建设规划与公路养护规划结合在一起,体现"养建并重"的观念,并提出公路养建规划与管理系统的框架结构。  相似文献   

17.
新公路自然区划的原则、方法及指标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路自然区划是研究自然环境对公路建设影响的产物,同时也是公路建设适应自然环境研究的结果。它可以为公路建设和环境生态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在综合分析我国公路建设对自然区划的要求和以往公路自然区划的适应性的基础上,探讨了新公路自然区划的原则、方法及分级指标的选取。得出新公路自然区划与以往公路自然区划的联系与区别:新的自然区划的原则、方法与1986年的《公路自然区划标准》相差不大;新的自然区划的一、二级指标体系更注重实用性和应用性。  相似文献   

18.
针对当今国际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背景,结合我国"十二五"建设绿色交通体系的要求,本研究对绿色公路的内涵及特点进行界定,分别从绿色公路"碳补偿"绿化带与"碳中性"服务区设计、公路水环境敏感区绿色施工体系和绿色公路路域生态恢复全程动态跟踪技术与效果评价三方面,确定了绿色公路建设的关键技术,并分析了公路绿色能源开发利用和公路服务设施低碳节能技术与应用,建立了低碳理念下绿色公路建设的关键技术与应用体系,为绿色公路建设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9.
从国内外公路景观设计现状入手,对公路动态景观设计元素、设计原则和基于动态特性的公路景观设计理论等内容进行了探讨,旨在研究高效、经济、人性化的公路景观设计方法,以提高公路景观设计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20.
《公路》2011,(4)
《公路》杂志(月刊)于1956年9月创刊,是我国公路行业出版较早的综合技术类科学技术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公路》杂志由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主管,由《公路》杂志社出版。《公路》杂志1996年获第二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2001年入选双效期刊;2005年荣获第三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公路》杂志为大16开。栏目主要有道路、桥梁、公路养护与环保、材料与试验、隧道、综合…等等;读者对象主要是从事与公路建设的有关人员,重点包括公路交通、大中专院校师生及市政、铁路、水利、林业、机场、矿业及石油等行业的有关人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