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海洋领域的延伸和实践,蕴含着中国特色治理观的变革逻辑和实现全人类共同价值的目标追求,契合全球海洋治理的目标和需求,具有在国际层面推广应用的潜力和影响力。当前,全球海洋治理机制正处于深度调整期,对国际海洋规则的完善与创新是中国特色治理观实践其核心价值的重要场域和契机。中国通过深度参与全球海洋治理机制的变革和国际规则的完善,推动海洋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为维护和谐海洋秩序提供中国方案和贡献。在此进程中,逐步形成具有普世性、可推广的海洋治理机制和规则,实现中国特色治理观在国际层面的制度性安排。为此,中国需要在全球治理的宏观层面、规则制定的制度层面和国际合作的实践层面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2.
疫苗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与市场激励的知识产权制度之间,存在明显的张力。为了促进疫苗的公平可及,世界卫生组织、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组织从数据开放共享、公共资金投入合作研发,以及知识产权豁免几个方面进行了知识产权政策调适。这些政策调整的背后体现了知识产权全球治理的价值冲突和路径分歧。我国应坚持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理念,将疫苗作为公共产品,在国际组织中主动参与知识产权全球治理话语权争夺,积极呼吁回归知识产权制度本源,推动知识产权全球治理向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3.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我国积极构建的一种全球命运理念,它包含众多维度方向,其中重要的一个维度是生态维度。在国内,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态维度对生态文明的建设和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国际,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态维度指明了全球生态环境的发展方向。垃圾分类是生态革命的重要内容之一,其目的是解决工业革命的遗留问题。我国的垃圾分类历经30年发展历程,从自愿阶段走向现在的强制阶段,生态城市、美丽乡村、节约校园的垃圾分类要根据实情采用不同的管理模式。积极推动垃圾分类运动可使国内生态文明建设积极发展,使全球的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能够为人类提供更为美好的居住环境。  相似文献   

4.
在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叠加的时代背景下,战略传播已经成为开展全球安全治理的重要手段,因而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进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文章通过梳理战略传播的理论框架、历史脉络及实践路径,对其在全球安全治理中的功能与意义进行梳理和考察。文章将战略传播纳入总体国家安全观和构建“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的决策部署视角下,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战略传播体系提供方向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更团结”的奥林匹克新格言预示着全球体育价值话语传播的转向。聚焦奥林匹克价值话语传播的演变,解析全人类体育共同价值需求,认为“集体团结”是全人类体育的共同价值,符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集体团结”是体育命运与人类命运的共同趋向,更是未来体育社会治理的新航向。奥林匹克传统价值话语传播的是“体育英雄主义”,它已经不符合全球国家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认识,极易导致个体膨胀和极端主义的弊病,而“集体团结”中的集体意识才是破解问题的秘钥。“集体团结”是全球体育未来发展的主导价值,其价值输出符合全人类社会生活模式,人类体育共同价值重构即是实现从体育的“个人英雄主义”走向“集体团结”。其中,集体利益、文化对话、场景营造和服务于人是人类体育共同价值重构的起点、方式、场所和目标。  相似文献   

6.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新形势下富有中国智慧的全球治理“中国方案”,主流媒体如何对其有效呈现和传递,推进世界民众理解和接受,面临实践的困境。学界相关研究侧重于“政治传播即说服”的研究路径,较多局限于国际传播领域,研究方法主要是人工操作的归纳或分类。本文延续政治传播的主流研究路径,采用批判性话语分析,并借用奥兰·扬基于机制诊断学提出的治理理论,结合无监督机器学习模型,以中国日报网的相关报道为分析蓝本,考察国内主流媒体在国内和国际两个环境中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报道如何呈现和传达这一理念,分析其现状与问题,针对性地提出:未来相关新闻报道可以按照“将理论阐释转化为叙事性和情感性呼吁”“加强对其他支持者的主体形象塑造”“对政策进行多维度伞式呈现”的三条路径加以优化。  相似文献   

7.
面对“世界怎么了”“人类向何处去”的时代之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的重要命题。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充分发挥价值观教育的作用,大力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为携手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凝聚价值共识、筑牢思想基础。在此过程中,至关重要的是讲好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全人类共同价值的故事,特别是讲好世界各国人民命运与共、同舟共济的故事,讲好人类文明交流互鉴、和谐共生的故事,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全人类共同价值更加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8.
国内瞭望     
《城市交通》2021,19(1):133-135
正《中国交通的可持续发展》白皮书发布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中国交通的可持续发展》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全面介绍新时代中国交通发展成就,分享中国交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实践,进一步增进国际社会认识和了解。交通的可持续发展与全球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白皮书积极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主要包括走新时代交通发展之路、从交通大国向交通强国迈进、服务决战脱贫攻坚和决胜全面小康、推进交通治理现代化、推动构建全球交通命运共同体、中国交通的未来展望6个章节。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提出了多个处理对外关系和国际事务的新理念和新政策,理解这些理念和政策对读懂中国对自身身份和地位的认知,以及阐明中国高速发展的国际政治内涵有重要意义。本文从身份、视野以及价值等几个维度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进行了分析,并揭示了西方对中国成长的看法存在着误读和偏见。中国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理念表明:中国对“和平与发展”这一时代主题的战略判断并未发生根本改变,不但如此,中国还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和“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同时,中国也看到了全球性问题带来的风险与挑战,因此用全球性的视野提出了解决方案;此外,中国提出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是对西方所谓“普世价值”的批判和超越,中国要打破“国强必霸”的逻辑,实现和平发展,实现和其他国家共商共建共享的大国承诺。  相似文献   

10.
全球供应链产业链的深度融合,在推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同时,也强化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识与责任。公共采购的市场开放,既拉长和延展全球供应链产业链,也扩大和隐匿了经济链条上的各种经济和法律风险。公共采购的国际监管由此成为可能和必要。公共采购的国际监管,已经形成了以世界贸易组织下的《政府采购协定》为代表的硬法模式和以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公共采购示范法》为代表的软法模式。二者在共同提升公共采购透明度、非歧视性、廉洁性的同时,也展现了不同规制模式之间的竞争。硬法模式背后隐含的谈判成本与法律约束力,限制和制约了硬法模式的接受范围。软法模式蕴含的非约束性,具备降低谈判成本、适宜规范敏感事项、适宜应对不确定事务、促进广泛参与等独特价值,使得软法规制不仅是一种替代选择,甚至成为更优选择。新近十年公共采购的国际监管出现了软硬互动和共治的图景,为通过软法深化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识与责任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1.
正以"新时代、新理念,合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主题的第十届中国国际救捞论坛近日在杭州举行。来自国内外救捞行业的近300名专家学者,就重大海难事故应急救援、救助打捞新技术研发等方面的问题展开了深入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2.
英国文学的开山之作《贝奥武甫》生动描写了主人公为保卫百姓的生命财产同恶魔殊死搏斗而壮烈牺牲的英勇事迹,通篇折射出古代族群的“命运”意识和“共同体”理念,从而为英国文学中的“命运共同体”表征开了先河。同时,这部令英国人引以为豪的民族史诗不仅反映了盎格鲁-撒克逊时期氏族共同体的结合机制、生存方式和价值观念,而且深刻揭示了氏族社会的顽瘴痼疾,即部落族群旷日持久的冲突轮回与命运危机。显然,作者对氏族社会的动荡与危机的表征构成了审美客体和认识论评价体系。本文旨在探讨《贝奥武甫》中氏族共同体的冲突轮回与命运危机的性质与特征,并借鉴现代社会学、政治学和经济学理论视角对这两个核心主题加以阐释。  相似文献   

13.
论述了改革社会保障制度的必要性,提出了构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原则;分析了社会保障支出的增长与资金短缺的矛盾,着重探讨了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4.
全球气候变暖引起了北极生态环境变化,这为中北冰洋公海渔业捕捞带来潜在商机的同时,也对该海域渔业“软治理”的模式产生挑战。北冰洋五国在渔业谈判的“扩员进程”中纳入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五个利益攸关方,在多种改革路径中选择了“硬法规制”这一选项,于2018年达成了具有法律约束力的《预防中北冰洋不管制公海渔业协定》。该协定不仅基于“预警”机制对中北冰洋渔业采取养护和管理措施,更开启了北极渔业治理的“A5+5”新模式。对我国而言,北极渔业议题是与其他北极国家平等参与北极事务的重要契机,今后应从机制和规则层面继续积极参与和推动北极渔业治理。  相似文献   

15.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解决人类面临的全球性挑战、实现世界共赢共享的系统性方案,对人类社会各个系统、各个领域都提出了变革要求。这一方案突出以人为核心的重大命题,蕴含着深刻的教育价值,主要表现为:对教育变革的前瞻性、对教育社会功能的引领性、对教育个体功能的统摄性。教育在努力满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的过程中,促进自身社会功能的拓展与深化、实现自身个体功能的整合与优化,从而更好地为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6.
北京停车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社会各界对于停车理念至今尚未形成统一共识。为推动停车健康可持续发展,在城市交通规划体系框架内提高停车规划的科学性、可实施性和可操作性,北京市构建了多层级协同的停车规划体系。在明确停车设施定位的基础上,提出对城市停车规划战略的认识,确定北京市停车规划战略的含义。对北京市多层级协同的停车规划体系进行剖析,阐述通过各层级规划逐步明确停车规划目标、策略、路径、项目和条件的框架及流程。阐述北京市停车治理实践,发现法治、共治、精治是改善停车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全球治理”理念是在冷战结束和全球化不断深化的大背景下产生的,也是对世界事务治理方式转变的新认识,但是迄今中外学术界对“全球治理”理念依然充满争论。然而,如果将其视为一种“结构”、一个“过程”和一项“分析架构”,那么“全球治理”理念还是有其相当的合理性。国际非政府组织的活动从一个侧面证实了“全球治理”理念的客观性和真实性。非政府组织作为新兴国际关系行为体,是全球治理目标的重要承担者。非政府组织通过参与全球治理的国际制度安排体现自身价值,从而映照全球治理的价值与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涉外税收征管必须和国际惯例接轨,这是WTO原则要求,也是中国更快地融入到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需要。然而我国现行涉外税收征管体系还存在制度不健全、征管体制不规范、征管质量低下等问题,有些问题背离WTO原则要求,还有些与我国发展外向型经济的要求相抵触,所以,我国涉外税收征管制度改革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9.
人工智能是应用面宽广的颠覆性技术形态,极有可能重塑全球治理的基本面貌。本文基于人工智能的技术特征,认为其已经从加深不平等、加剧“泛安全化”、加重失灵危机等方面对全球治理造成了初步影响。全球治理“智变”将引致全球治理的“治变”。未来,全球治理主体的权力结构将发生深刻转型,全球治理对象将不断呈现出“不确定性风险”的新特征,全球治理模式则会加速向敏捷治理转型。中国作为全球性大国和人工智能发展大国,要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新规则的竞争,丰富自身全球公共产品的供给实践并推动智能时代全球治理体系包容性改革,助力实现全球治理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体系是各级政府行为的指挥棒,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分析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体系的重要性,其次论述新常态发展的特征,再次评述相关研究文献,最后提出构建新常态发展考核评价体系思路。本文认为,要改革国民经济核算制度方法,创新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确立合理的指标权重,实行地区发展差别化的考核评价制度,应用大数据技术,引入第三方机构考核评价新常态发展,构建可视化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