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泌乳始动时间提前的最好方法。方法:A组产妇在剖宫产术6h后进行中药足浴,24h后给予产后康复综合治疗仪催乳连续两次。B组产妇在24h给予产后康复综合治疗仪催乳两次。C组在剖宫产术6h以后给予中药足浴。D组采用传统方式,产妇自主活动进行温水泡脚,乳房按摩,常规饮食。结论:中药足浴加产后康复综合治疗仪催乳是促进剖宫产术后泌乳的有效方法,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析BOPPPS教学模式在高职护理学基础课程思政中的实施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郑州市某高职院校二年级234名护理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以班级为单位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在常规线下课程中实施课程思政,干预组采用混合式教学实施BOPPPS教学模式。结果:干预组学生对课程改革的满意度为95.73%;对照组学生的职业认同感总分为60.46±0.65,干预组学生的职业认同感总分为66.90±0.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424,P<0.01)。结论:BOPPPS教学模式能有效实现思政教育元素在高职护理学基础课程中的渗透,有助于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和职业认同感。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微信方式指导青光眼患者科学护理,对比观察微信指导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在武警河南总队医院行青光眼手术7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口头、纸质健康教育方法;观察组利用微信平台定期指导随诊、用药等。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后1周、2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年的复诊率、用药依从情况、眼压及视野变化情况、二次手术情况,评价基于微信平台干预方法的患者满意度。结果:复诊率,观察组患者手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年的复诊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用药依从情况,观察组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年的眼压控制明显高于常规对照组,并且视野损害控制得更好;满意度,患者对利用微信平台的健康教育干预方法满意度为93.56%。结论:通过微信平台定期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和术后随诊可以显著改善患者依从性,并能有效控制患者眼压、延缓患者视功能损害、降低患者二次手术率,大大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神经妥乐平治疗颈髓过伸伤的临床疗效。 方法:前瞻性选择颈椎过伸伤患者20例,随机数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早期应用神经妥乐平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麻木、触电感评分等指标并纪录。 结果:实验组患者经早期应用神经妥乐平治疗后在疼痛、麻木、触电感评分等观察指标上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神经妥乐平组的颈部过伸伤患者各项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明显的改善,而且较对照组而言,其改善的幅度更高,而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与传统的激素冲击治疗方法相比,神经妥乐平对于中枢神经及周围神经损伤具有更好疗效,尤其对于疼痛与及触电感症状改善较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团体辅导帮助大学生减少手机依赖,促进其健康生活、学习和成长。方法:采用问卷星小程序发起调查信息征集,收到大学生手机依赖量表330份,根据手机依赖筛选标准及结构化访谈选出手机依赖者46人;通过SPSS(统计产品和服务解决方案软件)将46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进行为期两个月的干预,而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干预。结果:被试干预后的手机戒断性、逃避性、失控性、低效性均与前测的相应维度存在显著性差异,而对照组的前测和后测在四个维度没有显著差异。结论: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手机依赖起到积极的干预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躯体语言密码在呼吸衰竭机械通气病人临床一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呼吸衰竭机械通气病人5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语言沟通方式,实验组在语言沟通基础上融入躯体语言密码沟通方法。基于在呼吸衰竭机械通气病人沟通方式上应用躯体语言密码为目标,并观察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实验组病人的SDS、S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主动配合率及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躯体语言密码在呼吸衰竭机械通气病人护理中的应用,有助于提高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护患的信息沟通,提升了护理满意度、治疗配合率,具有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最佳的会阴侧切缝合方法。方法:观察本院阴道侧切分娩的产妇200例术后的情况。试验组:改良皮内缝合组100例,2/0爱惜康快微乔缝线连续褥式皮内缝合会阴;对照组:传统间断分层缝合组100例,用丝线间断缝合皮肤。结果:试验组:切口表层感染1例,无切口感染,血肿,裂开。对照组:切口感染率87%,会阴切口裂开37%。结论:会阴皮内缝合术能有效缓解产妇疼痛且外形美观,无需拆线,明显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8.
以某地104名不吸烟电焊工为调查对象,以98名不吸烟车工和钳工为对照组进行肺通气功能的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无论是断面分析,还是配对观察,电焊工的FVC、FEV1的实测值、实测值占预计值的百分比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异常率则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显著性。低工龄组损害不明显,而高工龄组与对照组相比,其FVC、FEV1的实测值均较低,经t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多中心性骨肉瘤的治疗效果及预后;方法:2010年3月至2014年12月间于我院诊断及治疗的多中心性骨肉瘤患者6例,其中男性4例,女性2例。4例(A组)患者在初诊时全身多处骨骼存在骨肉瘤病灶,2例(B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先后出现多处骨肉瘤病灶。6例患者中有1例患者因经济原因放弃治疗,其余5例患者均接受化疗及手术。手术以切除最大瘤体为主,化疗方案为ADMI方案,术前新辅助化疗,术后继续化疗。结果:放弃治疗的1例患者(A1)存活5月,1例患者(A4)发病至今4个月,仍在治疗中,其余4例患者(A2、A3、B1、B2)生存时间分别为19、6、13、18个月。结论:多中心骨肉瘤预后极差,经积极的化疗及手术干预,部分患者能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10.
客运机车乘务员心率变异性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讨提速对机车乘务员生理、心理的影响,观察分析了客运机车乘务员工作过程中的心率变异性( H R V)。结果表明,频域指标:在总运行时间内, 观察组 L F 值显著高于对照组, H F 值、 L F/ H F值略高于对照组,但没有显著性差异。观察组自身比较 L F 和 R 值提速状态下显著高于普速,而 H F 值提速状态下低于普速,但没有显著性差异;时域指标:无论是总运行时间内,还是各种不同速度下,观察组自身提速与普速比较以及与对照组普速状态下对比,都没有显著性差异。说明提速对机车乘务员的交感神经有轻度影响,对迷走神经影响不大,也就是说提速对机车乘务员的神经紧张性和均衡性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进行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后凸畸形个性化矫形后生活质量评分的相关性研究。方法:2007年1月至2011年11月,共有40例无脊髓神经症状体征、双髋活动良好的AS后凸畸形患者纳入本研究,随机将40例患者分为A、B两组,均行后路经椎弓根单节段或双节段楔形闭合截骨矫形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A组采用个性化截骨方案,B组采用传统截骨方案。记录AS患者矫形前后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术前及术后6个月SRS-22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分析矫形前后主观评分变化及矫形后PI、PT变量关系。结果:A、B两组术前PI、PT值、ODI指数及SRS-22评分相比未见统计学差异(P>0.01),术后A、B两组患者外观、心理、疼痛、功能及满意度均趋于正常,且ODI指数较术前明显改善,A、B两组术后SRS-外观评分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SRS-心理、疼痛、功能、满意度未见统计学差异(P>0.01),A、B两组术后ODI指数未见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个性化矫形对AS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有着较好的改善,同时,对颌眉角的纠正也具有更好的可控性。熟练掌握个性化矫形方法后,可以明显简化手术方案的讨论与争议,并能达到与传统截骨方案相似甚至更好的效果,适合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针刺、中药熏蒸加运动疗法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行针刺、中药熏蒸加运动疗法的(治疗组)56例,行单纯运动疗法的(对照组)28例。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患者疼痛改变,根据Harris评分法标准进行康复评定。结果治疗组治疗前VAS评分8.14±0.94,治疗后1.93±1.08;对照组治疗前VAS评分8.03±1.02,治疗后2.71±0.9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膝关节功能改善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为96%(优35例,良14例,中5例,差2例),对照组为82%(优12例,良7例,中4例,差5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单纯运动疗法相比,针刺、中药熏蒸加运动疗法对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障碍疗效更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复方丹参滴丸预防高原心肌低氧症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复方丹参滴丸(CSDP)预防高原心肌低氧症(HAMH)效果与作用机理。方法平原医学体检正常者进入海拔5 000 m高原的施工群体617人,随机分为CSDP服药组(186人)和对照组(431人),观察6个月期间,进行心电图、血压、血氧饱和度(SpO2)及H2S血清浓度检测。另设雄性Wistar大鼠CSDP干预组和对照组各7只,在同一海拔饲养20 d后处死做病理常规形态学及Hitachi-500电镜下观察摄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SDP对初入高原劳动者心电图心肌缺血保护率即相对危险度降低0.57(人数)、0.70(人次),均P<0.01,效果指数为0.23(人数)、0.34(人次);使运动平板心电图预测35%预期发生心肌缺血的人免于发病(P<0.01);对已发生心电图心肌缺血阳性者服用CSDP后短期内净恢复率为38.94%(P<0.01);提高血清H2S含量(P<0.05),明显降低血压、心率及二者乘积、SpO2的异常率(P<0.05或P<0.01);偏相关分析结果CSDP与心肌缺血和生理参数的改善有密切相关性(P<0.05或P<0.01),能预防、改善大鼠心肌细胞的低氧性水肿、变性、坏死、组织淤血、出血及超微结构的损害。结论CSDP预防HAMH效果显著、起效迅速、作用确切、机制广泛,是符合HAMH发病机理、病理生理和防治要求的药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选择性椎管减压及融合术治疗合并椎管狭窄退变性腰椎侧弯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2007年2月-2011年1月,经后路治疗合并椎管狭窄退变性腰椎侧弯患者28例。男11例,女17例;年龄54~73岁,平均67.3岁。病程4~8年。术前 Cobb 角15~49°,平均31°;腰椎前凸角(T12~S1)-30.6~3.3°,平均-10.5°。对 Cobb角< 20°的5例患者,行选择性椎管或神经根管减压,经后路椎体间融合,短节段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对Cobb角> 20° 的23例患者,行椎管减压,长节段固定侧弯矫正,后路椎体间融合及后外侧自体骨植骨融合。采用VAS评分、JOA评分评估临床疗效,应用SF-36调查问卷对患者治疗前和末次随访时生活质量变化情况进行评价。 结果:28例患者共减压113个节段,平均减压4.0 个节段;共融合90个节段,平均融合3.2个节段。术后随访24~70个月,平均32个月,平均手术时间为(3.5±0.5) h,出血(600±30) ml,末次随访时腰痛及腿痛VAS 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 < 0.05),侧凸由术前平均31°矫正至术后平均15.2°,改善率平均为51.0%。腰椎前凸角矫正为5.4~28.2°,平均18.4°。腰椎前凸角及侧凸Cobb 角均明显改善(P< 0.05)。术前JOA评分平均13.6分,末次随访时平均27.5分(P<0.05)。所有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SF-36调查问卷表中的8个维度分值均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 结论:退变性腰椎侧凸合并椎管狭窄的治疗应个体化地选择治疗方案。手术治疗以减压为主、矫形为辅,应准确判断责任节段,临床疗效满意,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5.
对某电化厂氯乙烯作业工人的健康状况和作业场所氯乙烯浓度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接触组神经系统及消化系统症状及体征的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头晕、记忆力减退、多梦、乏力、腹胀、手指麻木、皮肤干燥、皮疹8项指标与对照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且症状的检出率有随工龄的延长而增加的趋势。5例肝肿大者均发生在聚合岗位,其中进出料及清釜岗位3例,这主要与接触较高浓度氯乙烯有关。对6个岗位18个作业点的空气中氯乙烯浓度的测定,点超标率为55.56%。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持续腰椎穿刺引流术在高位骶骨肿瘤切除术后脑脊液漏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对比分析方法。对1998年1月~2011年8月期间就诊于我科行高位骶骨肿瘤切除术并有完整病例资料的72例患者进行分析。纳入标准为:骶骨肿瘤切除患者术中发生硬脊膜损伤且术后发生脑脊液漏的患者,同时排除有持续腰椎穿刺脑脊液引流禁忌症如脑疝、颅内压明显增高、穿刺部位皮肤或软组织感染、全身严重感染败血症或休克、穿刺不能合作、L3以上脑脊液循环通路梗阻等情况的患者。最终符合纳入标准共11例患者。将2005年3月前行骶骨肿瘤切除术后发生脑脊液漏患者使用单纯伤口旁放置引流管引流的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05年3月以后行骶骨肿瘤切除术后发生脑脊液漏的6例患者为采用持续腰椎穿刺引流治疗组,分别对两组患者脑脊液漏治愈时间和患者一般情况及相关并发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两组患者均无逆行性颅内感染发生,其中单纯放置引流管引流组1例发生手术切口局部感染。持续腰椎穿刺引流患者脑脊液漏愈合时间中位数为14.5天(12~18天)较对照组患者25天(23~36天)缩短,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04)。腰椎穿刺引流组患者治疗期间骶尾部切口渗液少,肿胀明显较单纯引流组轻,患者自体感觉如伤口疼痛、头晕等症状较单纯引流组轻。两组患者均无低颅压性头痛、无进行性低颅压、气颅、脑疝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持续腰椎穿刺引流治疗骶骨肿瘤切除术后脑脊液漏较单纯伤口旁引流效果好,并且有效缩短脑脊液瘘口闭合时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对长期应用皮质激素大鼠骨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 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 MMP-9)及其特异性抑制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ssue inhibitor of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1,TIMP-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2(tissue inhibitor of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2,TIMP-2)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阿托伐他汀预防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效果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健康SD 大鼠3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激素组、阿托伐他汀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10只。激素组和阿托伐他汀组给予肌内注射醋酸泼尼松龙12.5 mg/kg,每周2次,阿托伐他汀组同时给予阿托伐他汀1mg/kg灌胃,每日1次;对照组只给予相同体积生理盐水肌注。4周后取左侧股骨头骨组织石蜡包埋,HE染色,鉴定骨质疏松和股骨头坏死情况;取右侧股骨头骨组织提取总RNA,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MMP-2、MMP-9、TIMP-1和TIMP-2 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 激素组与阿托伐他汀组各有1只动物死亡。对照组股骨头骨组织切片HE染色可见骨小梁由板层骨构成,绝大多数小梁骨陷窝内可见骨细胞,小梁间为血管和骨髓。激素组表现为骨小梁稀疏和大量不连续的骨碎片及骨髓坏死,碎片骨陷窝内骨细胞大部分消失,周围有大量炎性肉芽组织,阿托伐他汀组介于二者之间,轻度炎性细胞浸润,骨小梁略纤细,多数小梁骨陷窝内可见骨细胞,小梁间为血管和骨髓。MMP-2在激素组、阿托伐他汀组、对照组中的表达分别为0.15 ± 0.04、0.10 ± 0.09、0.09 ± 0.03,MMP-9在三组中的表达分别为0.13 ± 0.03,0.11 ± 0.05和0.08 ± 0.02;TIMP-1在三组中的表达分别为0.07 ± 0.02,0.15 ± 0.05和0.18 ± 0.04;TIMP-2在三组中的表达分别为0.45 ± 0.15,0.73 ± 0.08和0.69 ± 0.19。激素组与对照组比较,MMP-2、MMP-9 mRNA表达增高,TIMP-1、TIMP-2 mRNA的表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托伐他汀组与对照组比较,除MMP-9有显著性差异外,其余无显著性差异;阿托伐他汀组与激素组比较,MMP-2、MMP-9 mRNA表达降低,TIMP-1、TIMP-2 mRNA表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醋酸泼尼松龙上调大鼠骨组织中MMP-2、MMP-9 mRNA的表达水平,下调TIMP-1、TIMP-2水平,使MMPs/TIMPs比值升高。阿托伐他汀可以拮抗皮质激素对MMPs/TIMPs系统的调控。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 探讨Wallis系统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中期临床疗效及适应证。方法 2007年5月至2012年3月,回顾性分析应用Wallis 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治疗的腰椎退行性疾患共52例,男性27例、女性25例;年龄38~64岁,平均47.3岁。其中L4~5单节段48例,L4~S1双节段4例,均行腰椎开窗减压Wallis系统置入。观察术前及术后视觉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Oswestry残障指数评分(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及下腰痛(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 JOA)评分变化情况,并测量术前及术后病变节段活动范围(Range of motion, ROM)及椎间盘后高度(Posterior disc height, PDH)。结果 术后随访24-36个月,平均28.3个月。手术时间70~230min,平均113.2min。术中出血20~300ml,平均82.6ml。术后末次随访时手术节段PDH与术前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VAS评分、Oswestry评分和JOA评分与术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一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间盘突出复发,保守治疗缓解。另一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术后症状改善不明显,改行腰椎全椎板减压椎间融合固定术,症状缓解。其余所有病例末次随访时未发现假体移位等并发症,随访期间亦未出现节段不稳或邻近节段严重退变。结论 应用Wallis动态稳定系统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能保留手术节段腰椎的活动度,中期随访疗效良好,其主要适应证为退变不严重的腰椎管狭窄症。 【关键词】 Wallis;非融合动态固定;腰椎管狭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伴有呼吸功能障碍的严重僵硬脊柱畸形患者(不包含半椎体畸形)行经后路全脊椎切除(posterior vertebal column resection,PVCR)脊柱矫形术前、术后肺功能检查(pulmonary function test,PFT)的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其变化规律。方法 将我院2004年1月至2009年1月收治的除半椎体畸形的严重僵硬脊柱畸形患者中伴有肺功能障碍的24例纳入本研究。年龄11~45岁,平均(18.9±8)岁;术前侧凸Cobb 角平均(110.1±14.6)°(94°~170°),后凸Cobb 角平均(80.6±29.2)°(42 °~160°)。所有患者均行PVCR术。以术前肺功能肺活量(vital capacity,VC)分为中度呼吸功能障碍组(40%~60%)和重度呼吸功能障碍组(低于40%)。术前、术后2周、3 个月、6个月、1年、2 年时行肺功能检查,评估患者的肺功能状况,分析肺功能各参数(肺活量—VC,VC实测值与预计值的百分比—VC%,用力肺活量—FVC,FVC实测值与预计值的百分比—FVC%,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FEV1实测值与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与术后恢复时间的关系,以及患者术前、术后自觉症状改善(呼吸窘迫、肺部感染、体力、生活质量)与术后恢复时间的关系。结果 终末随访24 个月。术后2周,肺功能参数FVC、FVC%、FEV1、FEV1%,重度呼吸功能障碍患者的分别为:(0.92±0.04)L、(26.55±0.67)%、(0.98±0.06)L、(25.48±0.41)%,明显低于术前(1.13±0.06)L、(28.27±0.55)%、(1.04±0.06)L、(27.42±0.36)%(P<0.05),中度呼吸功能障碍患者的分别为:(1.28±0.06)L、(38.83±1.00)%、(1.05±0.03)L、(35.43±0.36)%,明显低于术前(1.42±0.04)L、(40.33±0.79)%、(1.33±0.04)L、(37.38±0.47)%(P<0.05),动脉血气分析均提示异常,肺功能水平明显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患者的肺功能参数开始逐渐恢复,但仍不及术前水平;术后1年,患者肺功能水平略高于术前,各参数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96%的患者自觉症状得到改善,MET评分较术前高,动脉血气分析及肺部胸片未见异常;术后2 年,肺功能参数FVC、FVC%、FEV1、FEV1%,重度呼吸功能障碍患者的分别为:(1.48±0.03)L、(33.67±0.49)%、(1.28±0.03)L、(31.53±0.41)%,中度呼吸功能障碍患者的分别为:(1.56±0.06)L、(42.05±0.38)%、(1.43±0.04)L、(39.32±0.40)%,所有患者的肺功能明显高于术前的基础水平( VC恢复17.1%, FVC恢复18.7%, FEV1恢复1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自觉症状得到改善,动脉血气分析正常及胸部X片未见肺异常。术后肺功能参数变化率、自觉症状改善率均与恢复时间成正相关。结论 严重僵硬脊柱畸形的患者行PVCR术后,肺功能在2周内会明显下降,但是随着恢复时间的延长,术后1年肺功能逐渐回到术前基础水平,术后2年较术前会有明显改善,特别是术前表现为重度通气功能障碍的患者。PVCR术后患者PFT在术后2年较术前有改善,但更重要的是多数患者在术后1年自觉症状得到改善,并且动脉血气分析正常及胸部X片未见肺异常,几乎所有患者术后2年自觉症状明显改善,这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关键词】脊柱畸形;PVCR;肺功能  相似文献   

20.
【摘要】 目的 观察半限制型Activ-C 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治疗单节段颈椎病的早期临床疗效。 方法 从2009年7月至2012年9月在我院接受Activ C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并获得随访的单节段颈椎病患者共28例,男18 例,女10例,年龄:32~62 岁,平均45.2岁。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颈椎活动障碍指数(NDI)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术后症状改善程度,比较手术前后的颈椎曲度、手术节段活动度变化,观察统计手术并发症情况。结果 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17.8个月,JOA脊髓功能评分从(8.5±2.5)分增加到(14.8±1.5)分,NDI评分从(24.8±6.9)分下降至(7.3±4.8)分,颈部VAS评分从(6.8±1.3)分下降至(1.2±0.4)分,上肢VAS评分从(7.4±1.2)分下降至(1.1±0.4)分,均有明显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置换节段活动度从术前平均(9.6±4.3)°增加到末次随访时平均(10.8±3.5)°,无统计学差异(P>0.05);颈椎整体曲度术前为(12.9±10.5)°,末次随访时为(15.4±9.1)°,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节段半限制型Activ-C 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可有效改善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症状,维持颈椎的生理曲度和活动度,早期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