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今年是国际老年人年,它的主题是:“建立不分年龄人人共享的社会”。联合国秘书长科菲·安南在国际老年人年启动仪式上的讲话中指出:“一个不分年龄人人共享的社会不应该只把老年人看成病人和领取退休金的人。相反,在这个社会里,老年人既是发展的参与者,也是发展的受益者”。如何正确认识老年人是发展的参与者和受益者,本文想谈些粗浅看法,以供大家讨论。一、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的结果某些人对老年人和老龄化社会持悲观论调,总认为老年人口是单纯的消费者,人数增多,对社会造成负担,势必阻碍经济发展。观察老年人口和老龄化社会…  相似文献   

2.
人口老龄化与交通安全问题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中国老龄化社会特征 人口老龄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总人口中,老年人口所占比重日益上升的趋势.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定义,一个国家的老龄化率(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超过14%即称为老龄化国家(aged-country).目前,世界上大约有1/3的国家进入了老龄化社会.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程度加剧,这种社会群体年龄结构的变化会对整个社会交通需求产生一定影响.本文以我国人口发展和人口年龄结构变化为背景,引入人口发展预测模型,研究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对居民出行次数和出行方式的影响,进而根据这种人口发展所引发的交通需求变化,采用层次分析法预测未来年城市客运机动车辆发展规模,并结合实例(张家港市城区客运机动车辆发展规模预测)对该计算方法进行了验证.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是一种合理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4.
浅析如何保障老年人的交通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君 《城市交通》2002,(2):26-29,30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人类的平均寿命逐渐延长;同时,物质文明的高度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态度,使人口增长减缓,甚至出现负增长,两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整个社会中老龄人口的比例增大。按照联合国的定义,当老龄人口(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7%时,即进入老龄化社会;老龄人口比例超过14%时,则为老龄社会。我国在1995年已经达到老龄化社会的标准。  相似文献   

5.
健康老龄化背景下,慢行出行是提升老年人身心健康、生活品质的重要方式,而建成环境是影响老年人慢行出行的重要因素。本文以2013年南京市老年人出行实测数据为基础,利用潜在类别聚类方法对老年群体进行异质性分析,分类建立随机森林模型研究建成环境指标对不同老年群体慢行出行时间的重要度影响及两者之间的非线性关联。研究结果表明:以性别、是否退休、学历、家庭收入以及学龄前儿童这5个类别变量作为外显变量,可将老年群体划分成两类,各自建立的老年人慢行时间模型整体拟合优度较好;其中,影响第1类老年群体的关键建成环境变量有慢行路网密度、交叉口数和地铁站邻近度,第2类老年群体慢行出行时间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地铁站邻近度、慢行路网密度和住宅密度,另外同一建成环境指标对两类老年群体慢行出行时间的非线性关联也不相同。研究结果可为制定差异化的老年宜居环境优化政策,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以及实现健康老龄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人口年龄结构转型不仅创造了“经济奇迹”,也推动了人力资本水平的快速提升。本文利用2000年、2010年和2020年三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对2010年前后两个10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情况进行了深入分析,并采用分龄计算方法测算了年龄结构变动对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程度的“贡献率”和性别、城乡及区域差异,探讨了年龄结构变化与教育人力资本增长的相互关系。基于研究发现,提出了促进我国教育人力资本增长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人口逐渐老龄化,使得我国人口平均寿命不断延长,根据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及表现,分析老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提出解决方案;并在护理过程中要求我们加强与他们的沟通和联系、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不断改善护理工作,从而提高护理质量,确保他们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8.
西安市城市社区老年人生活质量的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调查西安市城市社区老年人生活现状及生活质量.方法 采用生活质量调查表(QOL),以西安市两个社区老年群体为对象,对躯体、心理、社会、物质及总体生存质量进行调查.结果 男性、经济收入高的老年群体心理及社会功能评分较高;低年龄组老年人躯体和社会功能显著高于高年龄组老年人;有配偶、与家人同住、积极参加社会活动、有兴趣爱好及享有医疗保险的老年人,其总体生存质量评分较高.文化程度高的老年人社会功能评分显著高于文化程度低的群体;且不良事件的发生明显降低老年人的生活质量.80%以上的老年人对生活环境满意.老年人的慢性病患病率最高的是高血压.结论 西安市城市社区老年人生活质量良好,其健康状况、家庭氛围、文化水平、经济收入和婚姻状况是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我国老年人口的公交出行对公交系统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上海市取消老年人免费乘车制度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该文基于普通地面公交,从我国老年人公交出行现状及问题,老年人公交出行特征研究以及老年人公交出行需求预测的研究三个方面,简单总结出目前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发展,并在此基础上展望老年人公交出行行为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我国老年人口结构特征的变化导致了社会对机构养老服务的急剧增加,然而因老人意外事故引发的养老机构运行风险也呈现迅速上升的趋势.本文运用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分析框架,基于上海市养老机构的管理者、护理人员和老年人家属等问卷调查数据,采取定量分析和定性研究方法,深入分析养老机构运行风险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进而探索化解养老机构运行风险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的中国,老龄化社会的趋势不可逆转。如何满足老年人物质文化生活多方面的需求,实现身体、精神的健康和社会功能的完美状态,促进健康老龄化,是实现社会和谐发展的长远之计,也是政府治理不可推卸的责任。  相似文献   

12.
我国已步入老年社会,老年旅游市场有着巨大的潜力。无锡市地处我国经济较发达地区,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严峻,也为无锡市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文章分析了无锡市老年旅游市场的现状,提出了开发老年旅游市场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3.
全世界范围内老年人口比重正在快速增长,这一群体的出行需求受到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关注。老年人的自然衰老过程伴随着身心健康水平的下降,这些变化可能对其的出行产生重大影响,因此,老年人的出行行为相比年轻群体产生了较大变化。在中国,公交作为一种低成本、大运量的交通工具,成为老年人的主要出行方式之一,研究老年人公交出行的特征,有助于深入了解老年人公交出行需求。本文从老年人公交出行当前发展现状出发,围绕老年人公交出行特征、影响老年人公交出行的因素、老年人公交出行满意度、老年人公交出行引导策略等四个方面对老年人公交出行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并指出现有研究的重点。老年人出行行为方面,公交IC卡数据和问卷调查数据被广泛应用于老年人出行目的、频率、时空特征等问题的统计分析,但对其出行机理的研究有限。影响老年人公交出行的因素主要集中于探究个人属性(年龄、性别、健康状况、经济水平、家庭结构等)和环境因素(天气、地形、城市用地、服务设施、政策等)。在老年人公交出行满意度方面,由于身体机能下降的原因,老年人更加关注公交出行的舒适性、便捷性和安全性。老年人公交出行引导策略方面,众多城市通过出台相关政策法规、改善公交出...  相似文献   

14.
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由于生理特性的衰退、心理特性的改变,导致其搭乘常规公交时的行为特性与需求都与一般中、低龄者不同.因此,对老年人搭乘常规公交出行的需求进行了五点量表式问卷调查,获得老年人搭乘常规公交时感受到的交通环境问题,在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信度检验和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建立简单的结构方程模型,模型经过拟合修正后,提取了影响显著的问题因子.最后分析老年人搭乘常规公交出行时的需求,并提出老龄化社会常规公交环境的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15.
研究老年人的出行方式选择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老年人出行行为,对提高老年人出行便捷性和可达性,构建老年人友好型社会和改善交通系统的公平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21年贵阳市居民出行调查数据,运用梯度提升决策树模型,研究老年人出行方式选择的决策机理,并深入挖掘公交站点辐射区内不同老年群体选择行为的异质性。结果表明:(1)出行特征是影响老年人出行方式选择最重要的因素,相对重要度达58.51%,其次是建成环境因素(35.49%),二者均远高于社会经济属性的相对重要性(6%)。(2)建成环境对老年人出行方式选择的非线性作用显著,其中老年人步行出行的距离阈值为3 km;老年人出行更多的是空间分散模式,而非以市中心为导向模式。因此,对老年人出行方式选择的干预在建成环境阈值范围内更加有效。(3)建成环境对老年人出行方式选择的影响不仅存在独立的非线性效应,不同的社会经济属性还会导致其存在群体差异。这些发现可为创建面向老年人友好的出行环境提供决策支撑。  相似文献   

16.
人口老龄化是世界也是中国迫切需要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沈阳市不仅是一个人口老龄化社会,而且是名副其实的深度老龄化和高龄化社会。尊老根本是保证老人们有一个高品质的晚年生活。如何使老人们的生活更有保障,是政府部门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为此,建议沈阳市政府从政策法规、财政支持、组织协调、生活照护、精神赡养问题等方面给沈阳市的空巢老人们以必要的社会支持,保证他们的晚年生活夕阳无限红。  相似文献   

17.
美国战后经济的繁荣带动了汽车拥有量的迅速增加,推动了郊区化浪潮,分散的郊区土地利用形式也造成了公共交通的衰退。时至今日,美国的老年交通问题也是与汽车化及郊区化紧密相关的。首先是老年驾驶人增多带来了交通安全风险的增加。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身体机能、感知和认知能力出现退化,这对出行安全特别是驾驶安全产生了致命影响。目前美国年度交通死亡人数中17%是老年人,其中老年驾驶人占60%。按目前人口老化速度,2030年时美国老年驾驶人的数目将是现在的2.5倍,而届时每年死于交通事故的美国老年人将是目前的3倍。其次,当今美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75%居住在郊区,而这些区域可供选择的交通方式几乎只有私人汽车,约73.4%居住在郊区和乡镇的老年人得不到公交服务,他们使用公交的概率仅是中心城老年人的1/16强。[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老年群体出行方式选择行为,提高老年人出行便捷性和可达性,本文提出一种符合老年群体的出行方式选择模型。在传统Logit模型基础上,选择巢式Logit模型,改进模型中对出行者效用最大化的假设。以老年出行群体为研究对象,基于有限理性满意决策准则对模型进行假设,引入无差异阈值,构建有限理性巢式Logit模型。最后,以南昌市老年群体出行方式选择策略数据为例,采用双嵌套连续平均算法求解分析模型。研究结果表明:老年出行群体并不总是会选择出行成本最低的交通方式,其方式选择行为受其理性程度与个人倾向的影响;不同出行方式各巢间无差异阈值会相互影响,且随着无差异阈值的增加,各巢间方式选择概率逐渐趋于稳定;老年人的方式选择行为受其理性程度和个人倾向的影响,当出行成本差处于老年人能否做出有限理性判断的某个无差异区间时,选择公共交通概率随倾向系数的变化而改变,且随着倾向系数的增加而逐渐稳定。  相似文献   

19.
在城市快速老龄化的背景下,老年人出行行为特征成为城市规划、交通规划及服务管理等的研究热点。通过问卷调查与统计分析的方法对淄博市老年人的出行频率、出行目的、出行方式、出行时间等进行量化分析,结果表明,淄博市老年人出行频率为1.78次/日,与北京、上海等城市相比略低;休闲娱乐和购物是老年人出行的最主要目的,分别占52.7%和20.3%,总体趋势与其他城市一致;从出行方式构成来看,淄博市老年人以步行、乘公交车和骑自行车或电动车为主,分别占41.2%、30.0%和25.7%;老年人在出行时间上偏爱上午7∶00~10∶00和下午13∶00~17∶00两个时段,且上午的出行高峰更明显;此外,年龄是影响老年人出行行为的主要基本属性,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呈现出出行频率下降、出行距离减小等显著特征。研究结果对适应老龄化社会的城市规划、交通规划与服务管理等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20.
本课题选取兰州市城区55岁以上的老年人为研究对象,运用问卷调查等方法,对老年人体育行为的制约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和相关变量分析,得出健康、经济收入、家庭、社会因素成为制约老年体育行为主要原因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