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为提高机舱环境的舒适性,保障机舱设备安全运行,基于某半潜打捞船,对机舱风机变频控制系统的设计、温度传感器和压差传感器的布置要求及变频控制逻辑进行分析。研究表明:该系统可根据机舱内压力和温度的变化控制机舱风机的运行负荷,不仅能满足机舱设备运行所需的新风,还能保障机舱风机在不同工况下的自动化运行,减少能耗,降低船舶运营成本。研究成果可为船舶机舱风机控制系统的设计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2.
针对船舶海水泵在常规设计中容量过剩和能耗偏高的问题,以63 500 t散货船海水冷却水系统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将海水泵改用变频控制的方案。通过对海水温度和冷却淡水温度的监测,基于监测信号控制电机变频,实现了对海水泵的自动平稳调控。使用变频节能方案后,一年可节省电能92 400 k Wh,EEDI指数下降0. 042 1。数据表明:该变频方案达到了节能环保、降低船员工作量、系统安全运行的目的,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机舱冷却水泵的额定功率配套一般按照超出最大容量15%~20%设计以保障系统余量,但在实际使用中,往往仅需维持50%~60%的额定功率即可满足机舱内设备的冷却需求。由于未采用任何节能技术,水泵只能按照额定功率运行,造成大量的能源浪费,抬升了运营成本,也不利于环境保护。为此,文章探讨引入变频节能技术,使机舱冷却水系统根据船舶实际运行情况,通过调节水泵转速,实时控制冷却水泵功率,达到机舱冷却设备节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周志贤 《船舶》2020,(2):71-76
船舶中央冷却水系统中的主要耗能设备为冷却海水泵。文章通过分析传统中央冷却水系统的能耗,从节约电能的角度介绍海水泵采用变频技术结合温度控制器(PID)和微机原理控制两种方式后对中央冷却水系统产生的影响,并将两种系统进行对比之后选出更加符合实际应用要求的中央冷却水系统,验证了对海水泵采用变频技术在降低船舶营运能耗和提高经济性方面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40 000吨级绿色灵便型散货船采用中央冷却系统设计,配备3台冷却海水泵,1台为定速泵,2台为变速泵,可根据船舶动力装置的负荷、不同海域的海水温度和温控阀的开度,利用变频控制技术自动调节海水泵的转速、流量,从而达到有效降低船舶电能消耗及废气排放,在实现绿色环保的同时,也将改善海上运输效能.  相似文献   

6.
赵辅国  董庆丰 《舰船科学技术》2012,34(2):121-124,132
机舱淡水温度自动控制系统对机舱设备的运行状态具有重要影响。其主要功能是根据机舱设备运行负荷的变化,自动调节经过中央冷却器冷却的淡水量,以保证淡水温度保持在设定值。在机舱设备中,该系统运行状态的好坏不仅直接影响船舶柴油机的技术性能和工作稳定性,而且还决定了机舱其他需要淡水冷却设备的工作状况,因此船舶机舱管理人员对淡水温度自动控制系统的研究非常重要。本文介绍了船舶机舱普遍采用的淡水温度自动控制系统技术,详尽分析了该控制系统的作用原理,系统存在的故障隐患以及该系统对机舱设备性能的影响。并针对系统故障隐患,提出了淡水温度自动控制系统的改进设计方案,保证系统故障时仍能保证淡水温度符合使用要求,从而提高船舶动力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针对船舶中央冷却水系统变频水泵切换效率低、能耗大及流量波动变化等问题,深入研究2350TEU集装箱船在各种负荷变化和海水环境温度变化时的变频泵调速流量特性,分析变频水泵在单泵、双泵2种状态切换时的流量特性、效率特性和功率特性,计算水泵变频切换时的最佳转速与流量。结果表明:实现单双泵无扰动切换,可减少切换时流量产生波动对止回阀的冲击,提高变频泵的工作效率,降低系统能耗,为船舶中央冷却水节能控制系统设计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8.
针对船舶机舱空间狭小,风机调节手动单一等问题,设计了基于单台变频器控制多台风机的“一拖多”智能控制系统.该系统通过PLC控制变频器实现每台风机的软启动,并根据温度变化和换风量需求,采用PID算法自动增加或减少风机运行台数和变频调节输出大小,保证机舱温度在设定范围内.智能控制系统完成风机对电网无冲击启动和自动调节机舱换风量,实现安全可靠和经济运行.  相似文献   

9.
为了验证变频海水冷却系统在实船上的节能效果,根据47 500 DWT散货船实际的航运数据,结合海水冷却系统的管网特性以及变频泵的运行原理,对该船进行实船仿真计算,获取在不同工况负荷下系统的运行数据,并进行能耗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变频海水冷却系统可有效的降低船舶能耗,从而可以提高船舶运营的经济性。  相似文献   

10.
杨帆  王燕  秦俊 《船舶工程》2019,41(12):87-91
介绍了变频调速技术的工作原理,给出了普通海水泵和恒压变频海水泵的功耗计算公式;基于现有欧亚航线上的20000TEU级集装箱船对海水冷却系统进行方案设定,给出了中央出冷却水系统和逻辑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案;通过计算分析了普通海水泵变频和恒压变频海水泵能耗上的差异,验证了能耗计算的准确性。对船上应用变频调速控制系统的能耗和成本降低提供了计算方案。  相似文献   

11.
传统的船用主海水泵常常效率低下,在高负荷运行时,会面临着供水不足等问题,而为了能够改善能效利用效率,同时提升电机设备的使用寿命,本文对船舶主海水泵的变频控制系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首先对海水泵的主电机系统进行了数学建模,并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变频控制技术,能够同时对3个主电机进行独立的变频控制,进一步改善了控制效能。最后通过Matlab/Simulink软件设计了仿真系统,对人机操作界面进行了优化。  相似文献   

12.
《中国修船》2015,(3):30-33
为解决商业运输船舶在航行时海水冷却泵排量过剩的问题,对17.6万DWT散货船海水冷却泵进行变频控制改造。根据SHINKO公司提供的离心泵特性曲线,以最小二乘准则为判断依据,建立了离心泵的变频扬程-流量(H~Q)、效率-流量(η~Q)数学模型,建立了淡水冷却器淡水进出口温差与淡水冷却系统热负荷关系的数学模型,最后给出了船舶任何工况下根据淡水冷却器进出口温差和海水泵进出口温差进行海水泵功率、频率预测的数学模型。试验表明此方法能节约能源、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作者对船舶中央冷却系统进行流阻及传热分析,得出主海水泵耗功应按冷却所需热负荷和海水温度的变化而自动增减,以取得有效的节能效果。  相似文献   

14.
简要介绍可对5万吨级散货船的主机和可调桨进行遥控的监测控制系统,该系统可在任一控制站控制主推进装置运行.柴油发电机和轴带发电机短时并车以实现不断电换车,负荷自动转移,自动分配.本船的自动化系统将主机、发电机、机舱报警、阀门遥控、液位遥测、机舱风机、货舱风机、机舱泵浦、电站管理和在港船舶自动监测全部采用计算机网络控制.  相似文献   

15.
邹学义 《江苏船舶》2010,27(2):31-34
重点研究基于LabVIEW的机舱监控系统设计的必要性、意义及其核心思想和实现过程。根据机舱自动化系统的要求,实现对船舶主机里的主机转速、滑油进机压力、冷却水出机温度、冷却水压力、主机滑油温度;发电机里的电压、电流、频率、功率、滑油进机压力、滑油温度、冷却水温度;离合器压力和油温,工作压力等船用设备的实时监控与报警、运行状态显示、历史数据与报警查询等。  相似文献   

16.
船舶机舱集中了船舶所有的控制设备和电力电子器件,一旦机舱设备出现故障将会导致船舶不能正常运行并造成重大损失。自动化控制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越来越多的应用于船舶机舱监控系统中,本文针对船舶机舱监控的需求,提出一种基于因特网技术、现场总线技术以及ARM嵌入式技术的船舶机舱实时监控系统,对系统进行了整体设计,并对嵌入式平台实现网络通信进行了介绍。本文设计的系统具有成本低、实时性好、扩展性强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基于CAN总线机舱智能监控仪表的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船舶机舱温度变化大、振动强度高和控制系统复杂等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CAN总线的机舱智能监控仪表,对机舱设备参数进行实时采集、处理和控制.该智能监控仪表主要由SJA1000和AT89S51芯片构成,其硬件电路、软件设计和智能算法在文中做了详细说明.实验表明:该智能监控仪表能较好地监控设备的运行状态,提供准确、可靠、实时的信息.  相似文献   

18.
蔡振雄  林金表 《船舶工程》2000,(6):35-36,43
该系统利用微机检测船用主机缸套冷却水进出机温度等参数,及时输出控制量给变频器,调节海水泵转速,使冷却水温度保持恒定。同时利用软硬件相结合的方法成功解决了船舶机舱中的干扰,特别是变频器的干扰。  相似文献   

19.
为解决常规制冷设备节能方案应用船舶内部变频制冷中存在节能比率较低的不足,提出了船舶内部变频制冷设备节能方法。基于冷凝温度与输出功率的匹配,以及蒸发温度与输出功率的匹配,实现热负荷与输出功率匹配的优化;依托变频参数的确定,实现船舶内部变频制冷设备的节能。完成提出的船舶内部变频制冷设备节能方法。试验数据表明,提出的节能方法较常规节能方法,节能比率提高29.5%,适合于远洋船舶内部变频制冷设备的节能。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某轮发电柴油机损事故的分析,指出:发电机不应单机供电,而应并车供电;发电机组负荷试验结束后,应将负荷限制调整好,保证机组在最大限制负荷下运行;启动大功率设备时,应与机舱了得联系,可最大限度地避免发生事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